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千古书圣未必一开始就是书圣
userphoto

2023.02.05 广东

关注

墨之堂

01

王羲之生平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其书法少学卫夫人,后师其叔王廙(yi)。二十岁后,正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其书法妍美流便,完美体现了魏晋风度,千百年来影响极其深远,被尊称为“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行书代表作,笔法、结构和章法上尽善尽美,完美体现魏晋风度,契合中国传统“中和”的审美典范。

然而,令人可惜的是,王羲之的真迹均已失传,留下的都是后世摹本和刻帖。从这些书迹中我们可以得出——王羲之尤擅草、行、楷三种书体,且均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02

王羲之“书圣”地位确立的过程

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一千多年来未被动摇,被奉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但是,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确立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趋新尚妍”的时代风尚与王献之时代

东晋南朝时期,书坛上趋新尚妍。而王羲之顺应了这一时代风尚,将钟繇书风进行革新,在当时颇受推崇。

《十七帖》——王羲之的草书汇帖,因为开头有“十七”二字,故名为《十七帖》。

但随着王羲之去世后,其子王献之将王羲之的书风进一步推衍,更加流便妍美,更好地契合了这一时期趋新尚妍的审美风尚。

东晋后期和宋、齐年间的书坛属于王献之的时代。天下盛名,集于献之

丧乱帖》——王羲之行草书代表作

二、仿效王书的第一次高潮

梁朝梁武帝萧衍时期扭转了“比世皆高尚子敬”的局面。梁武帝博学多才,崇古尚古,在书法上也推崇古质书风,表现出对趋新尚妍的反叛。梁武帝将钟繇书法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贬抑王献之的书风。

《初月帖》——王羲之的典型今草书法作品,现存为唐摹本。

然而,梁武帝时期,钟繇书迹就多遭毁佚,很难见到钟繇之书,正所谓“江东无复钟迹”。因此,梁武帝虽然推崇钟繇,但钟繇之书由于客观原因难以复兴,只好退而求其次倡导学习王羲之。

最终结果就是迎来了王羲之书法的复兴,这是书法史上第一次效仿王羲之书法的高潮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代僧人怀仁集王羲之字并摹勒上石的一件碑刻,历时25年。

三、相仿王书的第二次高潮

唐朝文治武功冠绝古今的唐太宗成为了书坛的风向标。唐太宗评王羲之书为“所以详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足见其对王羲之喜爱的程度。

《乐毅论》——王羲之成熟时期的楷书代表作。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由于唐太宗的推崇,当事人学书无不取法王羲之,如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唐书法家李嗣真在《书后品》中第一次将王羲之称之为“书圣”——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其芬郁也,则氤氲兰麝,其难征也,则缥缈而已仙;其可觌也,则昭彰而在目。可谓书之圣也。

自此,“书圣”之名绵延后世。

《黄庭经》——王羲之的小楷作品,现存为刻帖,又称《换鹅帖》。

四、“书圣”地位的巩固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确立在唐朝巩固在宋朝及其以后

宋代的《淳化阁帖》摹刻历代法书,,而王羲之、王献之的书迹几乎占到一半。宋朝学书者大多以《淳化阁帖》为范本,因此宋代学二王者不计其数。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的行书断简,带有楷书笔意。

微信号|Mzt08201

抖音账号|墨之堂书法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张钟二王”书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书法系列人物」王羲之:我的真迹,你们是没办法看到了的
“子敬之不及逸少”——《书谱》对“二王”的态度辨析
王延智:从“四贤”品评看南朝至初唐书法“文质说”思想之嬗变
王羲之的帝王“粉丝们”
王羲之书法的帝王代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