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爱母亲——沈氏女科调经经验


月经病是临床妇科最常见的病症。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月经不调,而月经不调又可以引起女性其他疾病。通过调经可以使患者许多疾病的治疗迎刃而解。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有很大的优势,且颇具特色,源远流长。其中沈氏女科家传专著《女科抉微》、《内科证治》等医书对妇科证治具有特色。致母亲节到来之际,就跟随小编一起学习沈氏女科的调经经验吧。


想获取更多中医干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我首先向各位专家老师介绍沈氏女科的渊源。沈氏女科起源于明代初年的1368年,成立之初就以女科为主。当时所称的女科泛指女子所有的疾患,包括内外妇儿科的疾病,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所指的妇女病。代代相传,声名远扬。清光绪元年,也就是1875年,定居于上海大场,成立“崇厚堂”。在上海大场因治疗女科疾病效果显著,而在上海留下来“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的美名。至此,沈氏女科进入鼎盛时期。


我的恩师沈绍功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高考进入全国正规中医学院的统考生,毕业于六年制上海中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学期间,借助父辈的医友关系,每年寒暑假就在教学医院跟随名医出诊,受到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金寿山、陈耀堂、陆瘦燕、陈大年、朱小南等名医名家指点,吸取前辈们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奇方妙药,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功底。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后又拜四川名医叶心清为师,家传加上名师指点,使他的医技飞速发展,成为当代著名中医专家。


沈老曾任广安门医院肺癌病房首任主任兼肺癌课题组组长,卫生部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流派传承沈氏女科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为什么我今天讲月经病呢?因为月经病是临床妇科最常见的病症。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月经不调,而月经不调又可以引起女性其他疾病。通过调经可以使患者许多疾病的治疗迎刃而解。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有很大的优势,且颇具特色,源远流长。《内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等医学专著都有专讲,沈氏女科家传专著《女科抉微》、《内科证治》等医书对妇科证治更有特色。以下我向各位老师说说沈氏女科调经的特色。


【一、月经病调治注重大法】


1、调经首先疏肝理气解郁


女子以肝为本。治疗月经不调,疏肝理气贯穿始终。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血量的作用。肝血充盈,藏血功能正常,冲脉盛满,血海充盈而经至。


“百病皆生于气”,女性患者多忧郁善怒,情志变化最为显现,加之现在社会环境、家庭婚姻的变故等等,使女性气郁气滞更为多见。气滞则血滞,故而提出了“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的说法。


理气分为行气、破气、补气三大法则。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厚朴、沉香;补气多选用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白扁豆、大枣,尤其重用仙鹤草,仙鹤草不仅有补气作用,而且补而不燥,不会引起上火。肝气郁结选用四逆散;气郁化火选用丹栀逍遥散;气滞血瘀选用柴胡疏肝散。


提高疗效4法:

①注重气郁:

疏肝用于肝郁,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郁金为主药;

平肝用于肝阳,以川芎、天麻、钩藤、草决明、石决明、珍珠母为主药;

柔肝用于肝虚,以当归、白芍、何首乌、黄精为主药;

清肝用于肝热,以丹皮、生栀子、黄芩、夏枯草、川楝子为主药;

泻肝用于肝火,以龙胆草、大黄、黄柏、青黛为主药;

温肝用于肝寒,以乌药、小茴香、沉香、吴茱萸、肉桂为主药。


②分辨虚实:分辨虚实,掌握变法,辨虚实之关键在于舌诊苔腻舌质紫属气滞为实,以逍遥散为主方,活血佐丹参、苏木、红花、川芎、牛膝、郁金;和胃加温胆汤;苔薄质淡属气损为虚,香砂六君子为主方,佐益火生土的菟丝子、补骨脂、鹿角霜、肉苁蓉。


③初实久虚:郁证初起为实证,多见气滞,日久致虚。一是伤神,伤心血心失所养而心神不宁,佐以养心宁神,主药炒枣仁、柏子仁、云苓、当归、夜交藤;二为伤脾,佐以健脾养心,主药山药、石菖蒲、琥珀、百合;三为伤阴,木郁水亏,伤肾阴动虚火,佐以壮水制火,主药知母、龟板、牡蛎、杜仲、寄生、牛膝、女贞子、枸杞、菊花。


④辨证配合:

气郁痰凝加祛痰的半夏、生姜、竹茹、瓜蒌、贝母、胆南星;

气郁血瘀加活血的归尾、川芎、丹参、苏木、红花;

气郁火炎加清肝的龙胆草、丹皮、生栀子、黄芩;

气郁湿阻加化湿的二陈汤、木香、车前草、苏梗、藿香;

气郁食停加消导的焦三仙、生内金、莱菔子。


2、调经再要调养脾胃


“脾胃为生化之源”,女性以阴血为主。月经不调者,大多有脾虚证,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困倦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调养脾胃可使精微输布,新血化生而月经自调。调养脾胃有醒脾、健脾两种方法,醒脾常选用木香、砂仁、鸡内金、焦三仙;健脾常选用党参、白术、云苓、白扁豆、太子参、干姜。


3、调经重视固本培精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肾有肾精、肾气两个方面。肾气是肾精的功能体现,肾精是肾气的物质基础。肾精足则肾气旺盛,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成为月经的物质基础之一。


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的盛衰,主宰者天癸的至与竭。而天癸的盛衰主宰着月经的来源与断绝。肾精所化生之精气,包含肾阴肾阳两方面。阴阳平衡,则天癸成熟,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冲任之本在肾”之说。因此说肾在月经的产生及生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与西医大脑皮层功能正常,内分泌调节有序则月经正常的认识是一致的。


肾精血不足则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稀发,甚至闭经;肾水不足则虚火妄动,月经失期,崩中漏下,经行吐血,经期发热;肾阳不足,命脉火衰,气化失常,上不能温脾阳,下不能暖胞宫,而出现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等。肾阴虚者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质红,脉细数为主症,“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杞菊地黄汤为主方,选用杞果、生地、黄精、女贞子、玄参、何首乌、鸡血藤;肾阳虚以形寒腰酸,舌质淡胖,脉沉细为主症,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为主方,蛇床子、黄精、补骨脂为主药。填精选用阿胶、龟板、鳖甲、紫河车等,以使用气血之品紫河车效果最好。肾为水火之脏,肾的阴阳互根。“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佐以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佐以枸杞、女贞子、杜仲 寄生等。


4、调经还需兼养心血


“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运失健则生化泛源而阴血更虚。养心血有补气养心、宁神二法?补气选莲子肉、云苓、山药、黄芪、仙鹤草;养心选用元肉、枣仁、柏子仁、当归、桑椹;宁神选用琥珀、川芎、夜交藤、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二、月经调治分阶段论治为其特色】


1、经前调气


月经来之前出现胀、烦、肿、痛作为经前期,即出现乳胀、痛,心烦、身肿,下腹胀痛。临床分为两类:


(1)肝郁:乳胀胁满,少腹隐痛,烦怒不安,苔薄黄,脉弦细。治宜疏肝,丹栀逍遥散为主方,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赤芍、白芍、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益母草、公英、川楝子、元胡、丹皮、生栀子。选加能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板、鳖甲、续断、女贞子。


(2)宫寒:腹凉下坠,隐隐作痛,形寒乏力,脉沉细。治宜暖宫温经汤为主方。常用药物: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选用调整内分泌的枸杞、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紫河车、鹿角霜、补骨脂等。


2、经期调血


见红即为进入经期。治疗分为三个原则,四种类型,随证加味。


(1)三个原则

问量定向(量多补摄,量少通利);

问凉定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

必须调肝女子以肝为本,选加调肝疏肝之品如柴胡、香附、炒橘核、郁金(气血双调)等。


(2)四个类型

量多腹凉胶艾四物汤(熟地10g 、当归10g、 白芍10g、 阿胶珠15g、 艾叶炭10g、 肉桂炭10g、 生黄芪15g、 党参10g、 炒橘核15g、 生牡蛎30g、 荆芥炭10g)。

量多腹不凉栀芩四物汤(生地10g、 当归10g、 生栀子10g、黄芪10g、 黄芩10g、 薄荷炭10g、 茜草10g、 生地榆10g、 海螵蛸15g、 藕节炭10g、 乌梅炭10g、 香附10g、 丹皮10g、生侧柏叶10g)。

注:必须得用生侧柏叶,家传认为侧柏叶炭反而会破坏止血作用

量少腹凉八珍汤(生黄芪15g、 当归10g、 党参10g、 桂枝10g、 川芎10g、 牛膝15g、 柴胡10g、 炮姜10g、 鸡血藤15g、云南白药1g冲)。

量少腹不凉桃红四物汤(生地10g、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10g、 丹参30g、 桃仁10g、 红花10g、 泽兰10g、 香附10g、桂枝10g、苏木10g、地龙10g、 三七粉3g)。


(3)随证加减

①腹痛选加川楝子、元胡、郁金、蚕沙(包煎)、五灵脂(包煎)、益母草、徐长卿、三七粉、云南白药。

②便溏选加生龙骨、生牡蛎、焦白术、山药、煨葛根、补骨脂、金樱子、五倍子。

③浮肿选加防己、防风、桑白皮、冬瓜皮、生黄芪、泽泻、云苓、车前草、竹叶、萹蓄。

④腰酸、腰痛、腰空选加鸡血藤、老鹳草、狗脊、桑寄生、续断;腰麻重用老鹳草(用到20g,更大量效果反而不好)。

⑤纳呆选加木香、砂仁、焦三仙、莱菔子、公英。

⑥崩漏加茜草、藕节炭、三七粉、生侧柏叶。

⑦怕冷加鹿角霜、桂枝、乌药、九香虫;汗多加桂枝、白芍、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桑叶。

⑧水蛭的应用:小量止血,研粉1g,水煎用5g;大量破瘀,研粉3g,水煎10g。


3、平时调肾


经净后至下次反应前属平时阶段,根据肾的阴阳互根,交替服用两种中成药为一组,同时配合调肾。

①通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精乌胶囊。

②偏寒加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配加味逍遥丸、资生丹。


【三、综合调治,提高疗效】


沈老强调,中医取效的关键是整体观和综合论。治疗疾病需要思想上综合,组方治疗法则上综合,治疗手段上综合。


要求患者坐浴,中药第三煎加花椒水开5分钟,放适当温度坐浴,每天20-30分钟。经期停坐浴。


注重意疗:因月经不调多与情志有关,所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宣教,同时要求家属配合治疗,从而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注意忌口: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甜食,多食黑豆、红小豆、大枣、百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微课堂】20160308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崔叶敏老师讲稿!
沈氏女科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经验
沈氏女科调经经验
月经病调治经验
失眠胸闷一例治验
极效!沈绍功老先生:3年不孕调3月怀子,子宫肌瘤半年全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