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预防科目)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预防科目)

2015-07-16 102次阅读


预防科目

Al 型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01 、个体体积最小的微生物是

A 、病毒B 、细菌

C 、支原体D 、衣原体E 、立克次体

A

102 、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 、鞭毛B 、荚膜

C 、菌毛D 、核体

E 、芽抱

D

习惯上又把一个细菌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细菌通常具有的结构称为基本结构,而把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03 、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是

A 、芽抱B 、荚膜

C 、菌毛D 、鞭毛

E 、细胞膜

A

104 、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对抗生素最敏感的时期是

A 、对数期B 、迟缓期C 、稳定期D 、衰亡晚期E 、衰亡早期

A

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1.细菌繁殖方式为二分裂,在条件满足时,一般细菌繁殖一代用时20~30min,但结石杆菌繁殖一代用时18~20h。

  2.生长曲线反映了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迟缓期:接种细菌后的最初1~4h,是细菌适应环境,为分裂增生合成、贮备充足的酶和能量的时期。

  (2)对数期:此期细菌分裂增生迅速,活菌数呈对数直线上升,一般细菌可持续 10h 左右。此期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性、生物活性等性状典型,对抗生素最敏感,经常使用此期细菌来研究其各类性状。

  (3)稳按期:此期营养消耗,毒性产品积聚,pH下降导致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接近。此期细菌的性状可发生转变,细菌的毒素、抗生素恒温恒湿试验机及芽胞等多在此期形成。

  (4)衰亡期:死菌数超度日菌数,此期为营养物消耗殆尽、代谢废物积聚所致。菌体可变形、肿胀,甚至自溶。

105 、属于鉴别细菌的培养基是

A 、营养肉汤B 、疤肉培养基C 、麦康凯培养基D 、血琼脂培养基E 、半固体培养基

C

106 、细菌在组织内扩散,与其相关的毒力因子是

A 、菌毛B 、荚膜

C 、外毒素D 、内毒素E 、透明质酸酶

E

为一种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透明质酸为组织基质中具有限制水分及其它细胞外物质扩散作用的成分),用于人体能暂时降低细胞间质的粘性,可促使皮下输液、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为一种重要的药物扩散剂。临床用作药物渗透剂,促进药物的吸收,促进手术及创伤后局部水肿或血肿消散。

菌可以产生透明质酸酶,协助其扩散。

这种可协助细菌扩散的能力称之为侵袭力。

107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A 、形态特征B 、菌落特征C 、生化特性D 、染色特性E 、动物试验

C

108 、采用0 . 22um 孔径滤膜过滤小牛血清的目的是

A 、防腐B 、消毒

C 、抑菌D 、除菌

E 、杀菌

D

109 、耐热橡胶制品最适的灭菌方法是

A 、焚烧B 、¥射线照射C 、紫外线照射D 、热空气灭菌E 、高压蒸汽灭菌

E

110 、最易破坏囊膜病毒感染活性的因素是

A 、抗生素B 、干扰素C 、月旨溶剂D 、紫外线E 、缓冲液

C

某些病毒,如虫媒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疱疹病毒等,在核衣壳外包绕着一层含脂蛋白的外膜,称为“囊膜”。囊膜中含有双层脂质、多糖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具有病毒特异性,常与多糖构成糖蛋白糖蛋白亚单位,嵌合在脂质层,表面呈棘状突起,称“剌突(Spike)或囊微粒(Peplomer)”。它们位于病毒体的表面,有高度的抗原性,并能选择性地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促使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感染性核衣壳进入胞内而导致感染。囊膜中的脂质与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相似,证明病毒是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内释放过程中获得了细胞膜或核膜成分。有囊膜病毒对脂溶剂和其他有机溶剂敏感,失去囊膜后便丧失了感染性。

1 11 、无血凝素纤突但有血凝性的病毒是

A 、禽流感病毒B 、猪圆环病毒C 、鹅细小病毒D 、猪细小病毒E 、犬瘟热病毒

D

犬瘟热病毒的血凝作用目前仍然未被肯定,可能是因为其毒株差异有关。国内有些专家通过鸡胚培养的病毒对鸡和绵羊红细胞有较强的凝集作用,并用已知的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蛋白(H蛋白)是Ⅱ类糖蛋白,N端的35位~55位氨基酸形成了H蛋白仅有的疏水锚定区,H蛋白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蛋白之一, 病毒通过H蛋白吸附到细胞表面受体上,因此H蛋白决定CDV宿主的特异性,并协助F蛋白使CDV以囊膜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Cherpillod等(1999)对CDV野毒株A75P17的H和F蛋白的表达区进行分离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野毒株A75P17和Onderstepoort 株H蛋白表达区有139个不同的核苷酸,这些核苷酸的变化导致两个毒株有57个不同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均匀分布在整个蛋白中。故揭示了A75P17和Onderstepoort 株之间表达H蛋白和F蛋白基因序列和表达产物的结构差别,病毒的转运、突起的形成和融合作用等与病毒表面的两个糖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3-4,8]。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犬瘟热病毒具有血凝素纤突

细小病毒几乎都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鉴定本病毒和诊断本病的方法。猪、犬细小病毒主要免疫原性蛋白vp2,有血凝性。鹅vp3为主要结构蛋白,无血凝性。

圆环病毒科鸡贫血病毒不具有红细胞凝集特性。

112 、可引起禽类肿瘤性疾病的双股DNA 病毒是

A 、鸡痘病毒B 、新城疫病毒C 、禽流感病毒D 、马立克氏病病毒E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D

113 、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物质是

A 、血型抗原B 、免疫球蛋白C 、灭活的细菌D 、异嗜性抗原E 、病毒衣壳蛋白

A

同种异型抗原是指来自同种生物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的抗原物质。如: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组织相容性抗原等。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HLA抗原、ABO抗原、Ig的同种异型抗原、Rh抗原。

114 、在机体抗感染免疫早期,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抗体是

A 、lgAB 、lgD

C lgE D • lgG

E lgM

E

抗感染免疫应该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其中菲特异性包括粘膜屏障作用。

lgA粘膜免疫

lgM初次体液免疫**现最早的抗体

如果是最早应该IgA,但主要还是IgM

115 、输血反应属于典型的

A 、移植物排斥反应B 、迟发型变态反应C 、细胞毒型变态反应D 、过敏反应型变态反应E 、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C

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是由于抗体直接作用于相应的细胞或组织上的抗原,引起细胞损伤或溶解。

变应原可以是机体本身受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而变构的细胞膜抗原,如红细胞的血型抗原;也可以是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如药物半抗原、荚膜多糖、细菌内毒素脂多糖等。这些变应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gG和IgM。当IgG和IgM与细胞上的相应抗原或吸附于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半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可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细胞溶解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图2-5-2)。如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多种传染病常伴发溶血,就是因被覆在患者红细胞表面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与相应抗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临床上常见的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有输血反应,新生动物溶血性贫血,某些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等和寄生虫如原虫引起的溶血现象,某些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组织移植排斥反应等。

116 、参与凝集试验的抗体主要是

A 、lgA和l 卿B 、lgA和lgG

C 、lgG和lgMD 、lgG 和lgE

E• lgM 和lgE

C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

lgG时间长主要针对细菌、病毒

IgM时间短

117 、最适于对混合抗原组分进行鉴定的方法是

A 、免疫电泳B 、絮状沉淀试验

C 、环状沉淀试验D 、琼脂双向双扩散E 、琼脂双向单扩散

A

免疫电泳(immune electrophoresis)是将琼脂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用于分析抗原组成的一种定性方法。先将抗原加到琼脂板的小孔内进行电泳,然后在琼脂板中央挖一横槽,加入已知相应的免疫血清,两者经一定时间相互扩散后,就会在抗原、抗体比例最适处形成沉淀弧。根据沉淀弧的数量、位置和外形,参照已知抗原、抗体形成的电泳图,即可分析样品中所含成分。

118 、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免疫原是

A 、佐剂B 、类毒素

C 、内毒素D 、外毒素

E 、抗毒素

B

将细菌外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脱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即为类毒素

119 、规模化鸡场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首选途径是

A 、滴鼻B 、点眼

C 、饮水D 、刺种

E 、注射

E

禽流感灭活疫苗2月龄以下颈下部皮下注射,2月龄以上胸肌注射.免疫剂量:14日龄以下雏禽0.5mL/只;14日龄以上1 mL/只.

120 、可产生毒血症的传染病是

A 、破伤风B 、新城疫

C 、急性猪瘟D 、钩端螺旋体病

E 、猪支原体肺炎

A

毒血症(toxaemia)译血毒症,是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脓毒血症(pyemia)译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菌血症与脓毒血症 健康人血液与骨髓液中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当少量细菌侵入血液后,若为 一过性或持续存在,不繁殖或繁殖很少,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称为菌血症 (bacteremia) ;此外,还可出现病毒血症(virumia) ,真菌血症(fungemia)等.

9.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一时性或间断性地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

10.毒血症: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1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1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它组织器官(如肝、肺、肾等),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一组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早期的钩体毒血症、中期的器官损害症状,以及后期的免疫反应损伤。

  钩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机体,约在局部经7~10天潜伏期,然后进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早期钩体败血症。在此期间,由于钩体及其释放的毒性产物的作用,出现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钩体在血中约存在一个月左右,随后钩体侵入肝、脾、肾、肺、心、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由于钩体的菌型、毒力、数量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病程发展和症状轻重差异很大,

所以钩端螺旋体应该为败血症,因其先进入血液繁殖,再有溶血毒素溶血。

12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主要是

A 、传染源一传播媒介一易感动物B 、传染源一传播方式一易感动物C 、传染源一传播途径一易感动物D 、传播途径一传染源一易感动物E 、传染媒介一易感动物一污染源

C

122 、建立免疫带是为了

A 、对传染源进行紧急隔离B 、对传染源进行免疫标识

C 、对未发病动物进行药物预防D 、提高动物特异性免疫力,防止病原扩散E 、提高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力,防止病原扩散

D

123 、确定某种动物疫病封锁期长短的重要依据是

A 、最长潜伏期B 、最短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D 、传染期

E 、转归期

A

转归有痊愈、死亡、携带、复发等多种情况,不能作为依据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在被封锁的区域已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解除封锁后才能保证该区不会有新的高致病性流感疫情暴发,达到疫病扑灭的目的。

124 、猪巴氏杆菌病急性型的病理变化是

A 、全身性出血+胃肠炎B 、全身性出血+浆膜炎

C 、全身性出血+关节炎D 、全身性出血+淋巴结炎

E 、全身性出血+纤维素性肺炎

E

鸭巴氏杆菌是浆膜炎

125 、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A 、蚊虫传播、无季节性B 、蚊虫传播、有季节性C 、飞沫传播、有季节性D 、飞沫传播、无季节性E 、垂直传播、无季节性

B

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不同,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在7~8月,而东北地区则在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4——5年一个流行周期。

126 、布鲁氏菌M5弱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哪种动物的免疫接种

A 、猪B、牛

C 、绵羊D 、LIJ 羊

E 、鹿

A

(1)布鲁氏菌病活疫苗(I):本品系用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菌株,用于预防绵羊、山羊、牛和鹿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3年。

(2)布鲁氏菌病活疫苗(Ⅱ):本品系用猪种布鲁氏菌2号弱毒株, 用于预防山羊、绵羊、猪和牛的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羊为3年,牛为2年,猪为1年。

(3)牛19号疫苗:S19,毒力较强,目前只在西北地区使用。具体操作应参照说明书。

127 、针对破伤风病因的治疗措施是

A 、清创处理B 、加强护理C 、解痉镇静D 、口服防风散E 、注射抗毒素

E

128 、初产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主要临床症状是

A 、腹泻B 、繁殖障碍

C 、呼吸困难D 、神经症状

E 、运动失调

B

129 、当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时,死亡率最高的日龄是

A 、1?10 日龄B 、30?60 日龄

C 、70?90日龄D 、100?120 日龄E 、130 日龄以上

A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两周龄以下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为100%)为特征。五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

130 、病猪出现面部变形和“泪斑”,最有可能的传染病是

A 、猪支原体肺炎B 、副猪嗜血杆菌病猪C 、传染性胸膜肺炎D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E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D

要出现变形应该是萎缩性鼻炎

主要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I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慢性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特别是下卷曲)萎缩。

患病仔猪首先出现喷嚏和鼾声,以后病情逐渐增重,持续3周以上开始发生鼻甲骨萎缩。

面部形成泪斑。

131 、下列几种传染病中病程最短的是

A 、口蹄疫B 、结核病

C 、牛流行热D 、牛病毒性腹泻E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C

牛流行热,病牛主要表现是高热稽留1~3天,病程一般一周左右。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

口蹄疫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病牛精神沉郁,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所以病程肯定超过一周。

牛病毒性腹泻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发病时多数牛不表现临床症状,牛群中只见少数轻型病例。急性病牛,腹泻是特征性症状,可持续1~3周。慢性病牛,出现间歇性腹泻,病程较长,一般2~5个月,表现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有的出现跛行。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潜伏期 3 ~ 7d ,有时达 20d 以上。呼吸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高热 40 ℃以上可持续 7 ~ 10 天,并伴有咳嗽,以鼻、气管炎症为主,鼻粘膜充血,有脓疱形成,剖检时在鼻和气管内有纤维性渗出物,喉头水肿。病牛和带毒牛是传染源,有的病牛康复后带毒时间长达 17 个月以上。

132 、防控羊梭菌性疾病的关键措施是

A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B 、抓膘保膘,合理哺乳C 、发病季节进行药物预防D 、发病季节少抢青,少抢茬E 、发病时转移羊群至高燥牧场

A

133 、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表现类型不包括

A 、脑炎型B 、瘫痪型

C 、胃肠型D 、急性呼吸型

E 、最急性呼吸型

A

病牛主要表现是高热稽留1~3天,鼻镜干而热,羞明流泪,走路不稳,常爱生跛行和瘫痪,呼吸加快,头颈伸直,张口吐舌,有明显的鼾声。口腔大量流涎成线状。病程一般一周左右。少数病牛因肺水肿和肺气肿,或继发肺炎而死亡。(2) 剖检病死牛:急性死亡病牛,可见肺膨大,显著水肿和气肿。病程较长而死亡的,一般呈败血症变化。

症状

  症状潜伏期3~7d。

  发病前有恶寒战栗,但不易发觉。

  突发高热,维持2-3d。皮温不整,鼻镜干而热,反刍停止。

  全身的肌肉和四肢关节疼痛,步态僵硬,故名”僵直病”。

  高热时,呼吸促迫,患牛发出哼哼声。病牛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多数病牛鼻炎性分泌物成线状,随后变为黏性鼻涕。口腔发炎、流涎,口角有泡沫。

  有的便秘或腹泻。发热期尿量减少,尿液呈暗褐色,混浊,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泌乳量下降或停止。

  多数病例为良性经过。病程3~4d,很快恢复。少数严重者可于1~3d内死亡,但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有的病例常因跛行或瘫痪而淘汰。

病变

  急性死亡的自然病例,可见有明显的肺间质气肿,还有一些牛可有肺充血与肺水肿。

  肺气肿的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压迫肺呈捻发音。

  肺水肿病例胸腔积有多量暗紫红色液,两侧肺肿胀,间质增宽,内有胶冻样浸润,肺切面流出大量暗紫红色液体,气管内积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

  淋巴结充血、肿胀和出血。

  实质器官浑浊肿胀。真胃、小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134 、检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 、ELISAB、血凝抑制试验(HI ) C 、中和试验D 、琼脂扩散试验E 、补体结合试验

B

在人工感染后5~6天用血凝抑制(HI)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ELISA、血清中和试验,或在7~9天后用琼脂双扩散试验均可测出抗体的存在。

血凝抑制(HI)试验:这是诊断本病最常采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2)琼脂扩散试验:但免疫沉淀抗体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

(3)血清中和试验:EDS-76病毒能致细胞病变,并产生核内包涵体,这种作用可被相应的抗血清中和而消除。空斑试验。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按常规术式进行。该法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其结果与HI试验相似。

135 、目前我国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为

A 、1型B 、2 型

C 、3型D 、1 和2型

E 、1、2 和3 型

A

E

目前国内疫苗均为I型。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型属于小RNA病毒科,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囊腔增殖。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环境中可较长时间存活。DVH病毒II型属于星状病毒,DVH-III属于小RNA病毒。DVH病毒三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无任何相关性。

136、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

A、沙门氏菌B、鸭支原体C、大肠杆菌D、鸭疫里氏杆菌E、多杀性巴氏杆菌

E

137、鸭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是

A、咳嗽、呼吸困难B、体温升高、关节肿大C、 关节肿胀、行走困难D、精神沉郁、食欲减少

E、头颈部肿大、两脚麻痹

E

病鸭的特征性症状:流泪和眼睑水肿。俗称“大头瘟”。

138、犬细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有

A、肠炎型和脑炎型B、肠炎型和皮肤型C、肠炎型和呼吸型D、肠炎型和关节炎型E、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E

健康犬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后,病毒主要攻击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细胞,一种是心肌细胞,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心肌炎以幼犬多见。

139、貂病毒性肠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A、肝质脆,胆汁充盈B、大肠出血性炎症,肝肿大C、脾脏肿大,暗紫色,肾脏肿大

D、大肠纤维素性炎症,淋巴结肿大 E、小肠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或出血性炎。

E

水貂病变仅限于肠道、淋巴结,小肠急性卡他性出血性肠炎。

140、猪蛔虫最主要的致病作用是

A、免疫损伤B、继发感染C、毒素作用D、机械性损伤E、夺取宿主营养

E

问题是哪个寄生虫不夺取宿主营养?!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一)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

(二)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三)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另外,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肠道蛔虫对人体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夺取人体的营养物质,使人发生营养不良;2、分泌自己的消化物质,刺激人的肠道,使人发生消化不良;3、分泌毒素,使人发生中毒;4、刺激肠道,使人产生不适症状,甚至发生阑尾炎、胆道蛔虫和肠梗阻;5、使人发生过敏反应。

致病作用 成虫比较粗大,寄生数量多时,刺激肠壁,可引起卡他性肠炎、肠壁出血;严重时,虫体常集结成团,造成肠堵塞、扭转、套叠甚至发生穿孔、肠壁破裂。蛔虫可游走窜入胃、胆管或胰管,引起呕吐,如堵塞肝胆管,可引起犬、猫死亡。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损伤肠壁、肺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肠炎、肺炎。

蛔虫在小肠内寄生,大量夺取营养,使犬、猫营养不良、消瘦;其代谢产物和分泌的毒素对犬、猫呈现毒害,可引起造血器官、神经系统中毒,发生过敏反应等。

141、贝氏莫尼茨绦虫虫卵的鉴别特征是

A、卵圆形,卵壳薄,内含幼虫;B、似圆形,无梨型器,有六钩蚴C、卵圆形,无卵盖,内含多个胚细胞

D、近似四角形,卵内有梨形器,内含六钩蚴 E、近于球形,卵壳呈蜂窝状,内含一个卵细胞

D

虫卵内均含有特殊的梨形器,器内有六钩蚴。扩展莫尼茨绦虫卵为三角形,而贝氏莫尼茨绦虫卵为四角形。

142、莫尼茨绦虫可感染

A、仔猪B、幼犬C、幼驹D、羔羊 E、雏鹅

D

莫尼茨绦虫病是裸头莫尼茨属(Moniezia)的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牦牛等反刍动物小肠中引起的。

包括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和贝氏莫尼茨绦虫(M.benedeni)。前者主要寄生于羔羊,后者多寄生于犊牛。

143、预防伊氏锥虫病最实用的措施为

A、疫苗免疫B、药物预防 C、淘汰病畜D、搞好环境卫生E、消灭媒介昆虫

E

传播途径主要经吸血昆虫(虻及厩螫)机械性传播。

各种带虫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急性感染、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特别是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其血液中常保存有活泼的锥虫,是本病最主要的带虫宿主,如水牛、黄牛及骆驼等,有的可带虫5年之久。

在疫区及早发现病畜和带虫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同时定期喷洒杀虫药,尽量消灭吸血昆虫,对控制疫情发展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可进行药物预防。

144、伊氏锥虫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A、粪便中检出虫体B、血液中检出虫体C、血清中检出抗体D、皮屑中检出虫体E、淋巴结穿刺物中检出虫体

B

寄生于血液及其器官中,所以粪便、皮屑、淋巴结中不可能有,下面血清学检查的间接血凝也有判定阳性效价,所以不如直接从血液中检出虫体可靠。

病原检查:全血压滴标本检查(简单易行,但虫体较少时难以检出)、血液涂片染色标本检查(可看到清晰的锥虫形态,并可做血像检查)、血液厚滴标本染色检查(具有集虫效果,可提高检出率)、集虫法(把抗凝血放在试管或毛细管内离心,镜检血清和红细胞间的白色沉淀物,可提高检出率)、动物接种试验(血液标本不能发现锥虫,其他辅助性诊断也不能确诊时,可使用本法。最常用动物为小鼠。)

  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等。

145、治疗伊氏锥虫病的药物是

A、甲硝唑B、喹嘧胺C、三氯苯唑D、氯硝柳胺E、伊维菌素

B

甲硝唑杀厌氧菌、滴虫等厌氧性微生物特效,伊氏锥虫存在血液中,非厌氧寄生虫。

氯硝柳胺杀钉螺

伊维菌素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但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伊维菌素对蜱以及粪便中繁殖的蝇也极有效,药物虽不能立即使蜱死亡或肢解,但能影响摄食、蜕皮和产卵,从而降低生殖能力。

三氯苯唑高效、广谱驱肠蠕虫药。对各种日龄的肝片吸虫均有明显驱杀效果。

146、从猫粪中排出的弓形虫发育阶段是

A、包囊B、卵囊C、裂殖子D、速殖子E、配子体

B

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的粪便和排泄物却都没有传染性,所以单纯和狗接触不会感染弓形虫病。

弓形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全过程需两种宿主,猫是其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由于他在其他动物或人体内只能完成无性生殖,所以猫以外的动物为最为中间宿主。狗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如果不吃狗肉就不会传染。

147、猪急性弓形虫病剖检病变主要见于

A、脑、脑干、脊髓B、鼻腔、咽喉、气管C、输尿管、膀脱、尿道

D、十二指肠、结肠、盲肠E、肝、肺、肠系膜淋巴结

E

因其细胞内寄生虫,一般在组织内,在腔道不易见。

148、引起病猪尿液**现白色粘稠絮状物或脓液的寄生虫是

A、猪蛔虫B、猪毛尾线虫C、有齿冠尾线虫D、野猪后圆线虫E、有齿食道口线虫

C

鞭虫病(Trichuriosis)是由猪鞭虫(猪毛尾线虫)引起的,又称猪毛尾线虫病。寄生于猪和野猪的盲肠。

冠尾线虫病又称猪肾虫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等处引起的。虫体偶尔寄生于腹腔和膀胱等处。

猪后圆线虫病(Metastrongylosis)是由后圆线虫(又称猪肺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寄生虫病。

有齿食道口线虫成虫在大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经24-48h孵出幼虫,再经3-6天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猪在吃食或饮水时吞进感染性幼虫后,幼虫即在大肠黏膜下形成结节并蜕皮,经5-6天后,第四期幼虫返回肠腔,再蜕一次皮即发育为成虫。幼虫对大肠壁的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造成肠壁上形成粟粒状的结节。成虫致病只有在高度感染时才会出现。由于虫体对肠壁的机械损伤和毒素作用,引起渐进性贫血和虚弱,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149、牛皮蝇的第三期幼虫主要寄生在

A、头部皮下B、小腿皮下C、背部皮下D、腹部皮下E、胸部皮下

C

牛皮蝇和纹皮蝇的生活史基本相同,一年发生1代。成蝇期不叮咬牛只,也不取食,雌蝇产卵后即死亡。卵经4~7天孵化;纹皮蝇的一龄幼虫沿寄主的毛孔钻入皮肤内,在皮下移行,经两个半月进入咽头和食道部发育为二龄幼虫;二龄幼虫在食道壁停留五个月,最后进入牛背部皮下寄生,直到发育为三龄幼虫。牛皮蝇的一龄幼虫仅在皮下生长发育,到三龄幼虫时,也到达背部,引起指头大的隆起,并形成皮孔;幼虫以其后气门朝向皮孔,进行气体交换。经2~3个月,老熟幼虫由皮孔钻出,落地入土化蛹,经1~2个月后羽化为蝇。患畜可用敌百虫、滴滴涕、倍硫磷、皮蝇磷、蝇毒等药剂清除患畜体上的皮蝇幼虫。

150、牛被牛皮蝇幼虫寄生后,常继发皮肤化脓感染的病原是

A、病毒B、细菌C、真菌D、支原体E、 衣原体

B

这题目真烂

特别是第3期幼虫在背部皮下时,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皮下蜂窝组织炎,有时细菌继发感染可化脓形成瘘管,直到幼虫走出,才始痊愈。

151、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肌肉包囊型幼虫时,应将肉样剪成麦粒大小的

A、4块B、8块C、12块 D、16块E、24块

E

1.压片法 将肉样剪成24个小粒(麦粒大),用旋毛虫检查压片器(两厚玻片,两端用螺丝固定)或两块载玻片压薄,置于生物显微镜下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 GB/T 1 8642—2002

2.2.1.3 压片

  可按下述方法制备压片:

  a)放置夹压玻片:将旋毛虫夹压玻片放在检验台的边沿,靠近检验者;

  b)剪取小肉样:用剪刀顺肌纤维方向,按随机采样的要求,自肉上剪取燕麦粒大小的肉样24粒,使肉粒均匀地在玻片上排成一排(或用载玻片,每片12粒);

人食入活旋毛虫囊包后,囊包经胃液消化,在十二指肠释出幼虫,约经5~7天,幼虫蜕皮4 次后发育为成虫。绝大部分幼虫沿淋巴管或静脉流经右心至肺,然后随体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及体腔。但只有侵入横纹肌的幼虫才能继续发育,在肌纤维间形成纵轴与肌纤维平行的梭形囊包。幼虫进入血循环后可引起异性蛋白质反应,病人出现持续性高热。

152、防控猪旋毛虫病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防止犬进入猪场B、消灭猪场的蚊蝇C、猪粪的无害化处理D、控制猪的饲养密度E、消灭猪场周围的鼠类

E

三是因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而鼠常因相互残食而被感染。

153、我国细粒棘球蚴感染率最高的动物是

A、猪B、马C、牛D、羊E、犬

D

书731 最易感染的应该是绵羊

棘球蚴病也称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狗的细粒棘球绦虫等数种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脏器内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见于草地放牧的牛、羊等。

154、确诊棘球蚴病的方法是

A、粪便检查 B、血液检查C、动物接种D、皮屑检查E、尸体剖检

E

书732

仅临床症状一般不能确诊此病。在疫区内怀疑为本病时,可利用X光或超声波检查;也可用变态反应诊断,即用新鲜棘球蚴囊液,无菌过滤绝不含原头蚴,在牛颈部皮内注射O.2毫升,注射后5—10分钟观察,若皮肤出现红斑,并有肿胀或水肿者即为阳性,此法准确率70%。

155、尸体剖检利什曼原虫病病犬时,可见显著肿胀的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肺脏D、脾脏E、 心脏

D

书725

尸检利什曼原虫病病犬时,可见脾和淋巴结肿胀。

泛指利什曼属的锥虫科原虫,是一种会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在旧大陆的传播过程中是利用一种白蛉属的沙蝇为媒介,在新大陆的传播媒介则为沙蝇属(Lutzomyia)的沙蝇。利什曼原虫的主要宿主为脊椎动物,常见的感染对象包括蹄兔目、啮齿目、犬科、和人类。目前全世界有88个国家报告过利什曼原虫症的病例,感染人数达1,200万人。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和无鞭毛体(amastigote)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是一种很小的鞭毛虫,寄生于人体的有3种。其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白岭子体内。黑热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

一个被感染的白蛉子,在其消化道内有很多活动的利什曼原虫称为前鞭毛体(promastigote=鞭毛体mastigote=细滴型leptomonad),体梭形(长约15~25um)。当白岭子叮人时,将原虫注入到人体,主要在人体内脏的巨噬细胞内发育,鞭毛消失呈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约2~3um)称为无鞭毛体(amastigote=利杜体leishman-Donovan=利什曼型Leishmanial)。这种不活动的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里以巨噬细胞为营养),长大,不断地进行繁殖。繁殖的方法是二分裂。当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巨噬细胞破裂,这样无鞭毛体出来又侵入其他的巨噬细胞,如此引起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和增生使肝脾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156、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畸动物的致畸物是

A、甲基汞B、氰化钾C、三聚氰胺D、双氯甲醚E、亚硝酸盐

A

书846

157、可诱发人或哺乳动物皮肤癌的物质是

A、石棉B、煤焦油C、双氯甲醚D、亚硝酸盐E、黄曲霉毒素

E

煤焦油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高剂量的亚硝酸盐还是会产生很大毒性。误食了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

双氯甲醚吸入为剧毒,经口和经皮属高毒。国际致癌研究所(IARC)列为人类致癌物(证据充分),靶器官为肺。生产和使用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30,潜伏期为10-24年,高度接触者约1/3发病。

石棉本身并无毒害,它的最大危害来自于它的纤维,这是一种非常细小,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纤维,当这些细小的纤维被吸入人体内,就会附着并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石棉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肯定为致癌物。

158、动物肉品中不得检出

A、志贺菌B、微球菌C、乳酸杆菌D、嗜盐杆菌E、黄色杆菌

A

微球菌为不运动的专性好氧细菌,多见于土壤和水中,也见于人和动物的皮肤上,为非致病菌。

嗜盐菌(Halophiles)又称作副溶血性弧菌是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的一类古细菌。吃了被嗜盐菌污染的食品,一般经6—20小时,短的1—3小时,长的80小时,便发生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嗜盐菌食物中毒常有集体倾向。嗜盐菌还有怕热、怕酸的致命弱点,所以,在烹调鱼、肉等菜肴时,或生吃腌制品、拌凉莱时,放点葱、姜、蒜、醋等调味品;凉拌莱现做现吃,买来的熟食应蒸煮片刻,包括冰箱中取出的熟食也要加热吃。

黄色杆菌短杆菌属,放线菌目中的一属专性好氧、过氧化氢酶阳性、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细菌。黄色短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合成赖氨酸、苏氨酸等。

159、所有食品动物禁用的药物是

A、赛拉唑B、巴胺磷C、氯羟吡啶 D、呋喃唑酮E、氯硝柳胺

D

硝基呋喃类

巴胺磷广谱有机磷杀虫剂,主要通过触杀、胃毒起作用,不仅能杀灭家畜体表寄生虫,如螨、蜱,还能杀灭卫生害虫蚊蝇等。

赛拉唑具有镇痛、镇静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氯羟吡啶具有广泛地抗球虫作用,可用于禽、兔球虫病。

氯硝柳胺杀钉螺,对绦虫有效,但不能杀死节片中的虫卵。

160、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是

A、炭疽B、结核病C、旋毛虫病D、钩端螺旋体病E、日本血吸虫病

C

炭疽以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即可以分别在人、动物中循环。结核病有可能是人结核感染动物,但就总的结核病来说应该是下面第三种情况。钩端螺旋体、日本血吸虫也都一样是下面第三种。旋毛虫只能通过动物感染人,人没有途径感染动物,但是可以脱离人在动物间循环传播,人之中无法循环传播。

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人仅偶尔受到波及,一般来说在人群中不互相传播,如旋毛虫病等。

  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主要在人中间传播,也可感染畜,如人型结核。

  3、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

  人兽均可单独传播病原体,如血吸虫病等。

有许多疾病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这类疾病称为人兽(动物)共患病,按其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分类,可分为以下4 组::

  1、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此类疾病病原体的储存宿主是动物,通常在动物中传播,偶尔感染人类, 人间流行是动物间流行波及的结果,如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等。

  2、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储存宿主是人,通常在人间传播,偶尔感染动物,如A型流感、人型结核等,结核杆菌分为4型:即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

  3、人与动物并重的人兽共患病

  人与动物均为储存宿主,病原体可分别在人、动物中循环,这类疾病在人、动物中都可以流行,如日本血吸虫病等。

  4、真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以动物为中间宿主,人是终末宿主,对病原体的循环,人与动物都是必不可缺少的,如牛、猪的绦虫病等。

  以上人兽共患病中的1、3组疾病的病原体,不需要人类参与也可以在动物间循环。人被感染是与带有病原体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结果,人的感染和流行对病原体长期在自然界中保存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而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之为自然疫源地。显然,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和人与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均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中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常称为动物源性疾病或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

  总之,引起人类这类疾病的病原体,不是人类本身固有的,而是来源于自然界动物。由这类病原体引起人类的疾病,统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161、猪场带猪消毒最常用的消毒药是

A、0.1%高锰酸钾溶液B、0.1%氢氧化钠溶液C、0.3%食盐溶液D、0.3%过氧乙酸溶液

E、0.3%福尔马林溶液

D

常用的药物有0.2 % ~0.3 %过氧乙酸,每立方米空间用药20~40 毫升,也可用0.2 %的次氯酸钠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0.5 %以下浓度的过氧乙酸对人畜无害

162、对患结核病的奶牛应作

A、高温处理 B、化制处理C、销毁处理D、生物热处理E、化学消毒处理

B

化制”属“无害化处理”。

B1型题

答题说明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被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63-166题共用被选答案)

A、支原体B、猪链球菌2型C、副猪嗜血杆菌D、多杀性巴氏杆菌E、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163、能致猪呼吸道症状,CAMP试验阳性的是

E

链球菌只有B群有camp阳性

164、能致猪呼吸道症状,并称为猪肺疫的病原是

D

165、能致猪呼吸道症状,并能致猪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的是

B

166、能致猪呼吸道症状,并能致猪、鸡、鸭等出血性败血症的是

D

(167-170题共用被选答案)

A、犬细小病毒B、犬瘟热病毒C、狂犬病病毒D、伪狂犬病病毒E、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167、能致犬肠炎,属腺病毒科的病毒是

E

168、能致犬肠炎,属副粘病毒科的病毒是

B

169,能致犬肠炎,可引起双相热病征的病毒是

B

170、能致犬肠炎,具血凝性的单股DNA病毒是

A

(171-174题共用被选答案)

A、抗体B、补体C、抗菌肽D、穿孔素E、干扰素

171、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免疫分子是

A

172、能够作用于正常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的免疫分子是

E

173、由细胞毒性T细胞释放,能够溶解靶细胞的免疫分子是

D

174、具有酶原活性,活化后可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分子是

B

(175-177题共用被选答案)

A、炭疽B、猪气喘病C、流行性脑炎D、传染性法氏囊病E、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175、可以经卵传播的传染病是

E

176、主要经虫媒传播的传染病是

C

蚊虫叮咬

177、可以经土壤传播的传染病是

A

(178-180题共用被选答案)

A、贝氏隐孢子虫B、火鸡隐孢子虫C、鼠隐孢子虫D、微小隐孢子虫E、安氏隐孢子虫

178、可致禽类腹泻的隐孢子虫是

B

179、寄生于禽类法氏囊、泄殖腔等器官的隐孢子虫是

A

180、可致禽类鼻腔、气管有过量分泌物的隐孢子虫是

A

(181-183题共用被选答案)

A、工业三废污染B、饲草种植中农药残留C、畜禽养殖中兽药残留D、食品流通中掺杂掺假

E、食品加工中添加剂使用

181、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

E

182、肉制品中的多氯联苯主要来源于

A

二噁英是多氯联苯的一种

183、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主要来源于

C

A2型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84、某猪场部分2月龄猪出现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症状,剖检可见多发性浆膜炎。采病料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兔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平板,仅在巧克力平板上长出菌落;该菌落接种兔血平板,再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点种,呈现“卫星现象”。

该猪群感染的病原可能是

A、巴氏杆菌B、里氏杆菌C、 大肠杆菌D、肺炎支原体E、副猪嗜血杆菌

E

185、一德国牧羊犬精神沉郁,食欲差,尿液发黄。病大腹水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蛇样运动的菌体;镀银染色镜检见S形着色菌体。该犬最可能感染的病原是

A、大肠杆菌B、布鲁氏菌C、钩端螺旋体D、空肠弯曲菌E、多杀性巴氏杆菌

C

186、某猪场5月龄猪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弓背,行走摇晃,病初便秘,后期腹泻,四肢末端皮肤有出血点,发病率约15%:剖检可见脾脏边缘梗死,盲肠纽扣状溃疡。最可能引起本病的病原是

A、猪瘟病毒B、猪流感病毒C、猪细小病毒D、伪狂犬病病毒E、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A

187、一犬突然出现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开始为灰黄色,接着排番茄汁样稀粪,恶臭难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粪检未见虫卵。进一步确定病原应进行

A、B超检查B、病理剖检C、生化试验D、血清学试验E、尿常规检查

D

188、某猪场猪突然死亡,剖检见胸腔内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脾脏肿大,其他脏器见出血,水肿。取心血抹片镜检,见有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接种血液琼脂培养基,37℃血液培养24小时后可见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初步诊断是

A、猪肺疫B、副伤寒C、猪链球菌病D、副猪嗜血杆菌病E、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C

革兰氏阳性菌,所以链球菌,其它都阴性

189、某猪场30—40日龄保育猪发生以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伴有关节肿大。剖检见心包炎,肺脏与胸壁粘连,腹腔组织器官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此病可能是

A、猪丹毒病B、猪支原体肺炎C、副猪嗜血杆菌病D、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C

190、某鸡场4月龄鸡群,出现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消瘦。剖检可见肝脏、心脏和脾脏等器官出现灰白色肿块,质地坚硬,法氏囊萎缩。你认为不宜采用以下哪种方法做进一步确诊

A、用IFA检测肝组织中MDV B、用 ELISA方法检测MDV抗体

C、用PCR方法检测病鸡羽髓MDV D、用兔疫组化法检测MD肿瘤标记

E、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鸡羽髓MDV

D

肿瘤标记不能确诊

191、牦牛放牧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后为湿咳,次数逐渐频繁,有的发生气喘或阵发性咳嗽,流淡黄粘液性鼻涕,消瘦,贫血,呼吸困难,叩诊有湿性啰音。

该病最可能是

A、钩虫病B、牛肺线虫病C、日本血吸虫病D、肝片吸虫病E、莫尼茨绦虫病

B

钩虫肠道线虫

日本血吸虫,肝门静脉

肝片吸虫 肝胆管

绦虫主要肠道,螨虫媒介

192、某马场马发病,主要病变为溶血性贫血,粘膜、腱膜及皮下蜂窝组织黄染,肺水肿,少尿和蛋白尿。经血液涂片检查,在红细胞内发现大于红细胞半径的梨籽形虫,该虫体应是

A、牛巴贝斯虫B、驾巴贝斯虫C、 莫氏巴贝斯虫D、吉氏巴贝斯虫E、双芽巴贝斯虫

B

马、牛巴贝斯都小于红细胞半径

193、某病牛死后剖检见全身皮下、肌间、粘膜和浆膜有大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结节,皱胃粘膜肿胀、出血、脱落、有溃疡病灶,淋巴结涂片镜检发现石榴体。该病牛最可能死于

A、弓形虫病B、泰勒虫病C、巴贝斯虫病D、伊氏锥虫病E、莫尼茨绦虫病

B

感染淋巴结的是泰勒虫,还感染柱状上皮

A3/A4型题

答题说明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试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94——197题共用题干)

某规模化种猪场母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弱仔、死胎率达60%;哺乳仔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呼吸困难,耳朵发紫,眼结膜炎,3周内死亡率达70%

194、该病最可能是

A、猪瘟B、猪狂犬病C、猪布鲁氏菌病D、猪细小病毒病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E

195、如果进一步诊断,首先采用的方法是

A、病理剖检B、病毒分离鉴定C、细菌分离鉴定D、ELISA检测抗体E、RT-PCR检测病毒

E

正常情况下母猪肯定免疫过蓝耳疫苗了,所以直接用RT

196、如果该猪群并发猪圆环病毒病,最合适的病原学检测病料是

A、病仔猪尿液B、病仔猪粪便C、病仔猪淋巴结D、病仔猪胃肠组织E、病仔猪口鼻分泌物

C

197、如果哺乳仔猪出现呕吐、腹泻、转圈,死亡前四肢划动呈划水状。该病最可能是

A、猪链球菌病B、猪伪狂犬病C、 猪细小病毒病D、猪传染性胃肠炎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B

神经症状和呕吐、腹泻

(198—-200题共用题干)

池塘边自由采食水葫芦、菱角的散养猪中,部分猪发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下痢、消瘦、贫血。

198、最有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

A、华枝睾吸虫B、日本血吸虫C、卫氏并殖吸虫D、布氏姜片吸虫E、程氏东毕吸虫

B

199、如做病原诊断,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

A、血液涂片检查B、粪便直接涂片法C、粪便毛迹孵化法D、粪便水洗沉淀法E、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

C

200、如对病猪进行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是

A、四环素B、土霉素C、吡喹酮D、伊维菌素E、左旋咪唑

C

土霉素为四环素类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但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

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驱肠虫药,主要用于驱蛔虫及勾虫。

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


0

0条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州鲈鱼苗开始分筛,成鱼进入“散春”期,小心防控寄生虫、菌病害
2015年执业兽医考试真题 下午卷
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测试试卷 (3)
执业兽医【考300 分】的复习资料之【寄生虫学】【第一部分】
养猪场老鼠横行,农场主:谁养猫谁后悔
蜱虫,你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