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水考察] 山西行)))清朝吴阁老---吴琠墓与祖坟墓地风水图


来到沁县,不能不提吴琠。
沁县有民谣曰:“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前两宝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而“吴阁老”指的就是吴琠。吴琠,字伯美,号铜川,是康熙成就大业倍感得力的、以事功与操守直接参政并付诸实施的朝廷重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大学士就是清朝宰相,被尊称为“相国”。入阁拜相,因此,当地人们尊称吴琠为吴阁老。将吴阁老与当地的特产概括为宝贝,足见沁县人对这位清朝贤相的爱戴。

吴琠生于明崇桢十年(1637丁丑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年),自幼随父读书,因避战乱,借栖僧舍,苦读不辍。吴琠10岁能做诗、15岁应童子试县试第一名、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年)中举人,23岁顺治十六年(1660)己亥科中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河南汝宁府确山县知县,康熙十三年(1674)以“廉公贤能,举止卓异”调京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康熙十八年(1679)补光禄寺少卿,二十年升通政司右通政(正四品),二十一年任太仆寺卿,不久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侍郎,二十九年出任湖北巡抚,三十四年升任湖广总督,三十六年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三十五年授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年)晋升为首席大学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6月3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吴琠从知县到宰相,仕途通达,累迁20多任,有时一年提升多达4次,但在每一个职位都能尽心尽责。深得康熙器重。《中国宰相大全吴琠传》记载很多他的为政故事,在任县令时,“买草根”,劝开垦;在吏部六年,革除旧弊,拓宽仕途,广揽人才;在湖北巡抚、湖广总督任上果断平定地方治安,招徕流民;在长期担任总宪要职期间,公正持平,反对皂隶滥用生杀大权;在任御史时,敢于直言进谏,面折廷争。他入阁九年,担任首席大学士两年,在康熙两次南巡中主持朝廷事务,最后倒在上书房的公案上。

康熙四十二年(1703)吴琠成为首席大学士。同年四月,陈廷敬以吏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是山西阳城人,与吴琠的家乡沁州相距不过百里有余,俩人同在朝中为官多年,彼此相交甚厚。据说,当年吴琠到湖北任巡抚,就是陈廷敬回山西宣诏的。顺治十五年,俩人曾一同赴京参加会试,吴琠因病未能入场,陈廷敬就是这一年考中进士的,算起来比吴琠要早一年。但吴琠进入内阁比陈廷敬要早出五年。陈廷敬因为编纂《康熙字典》,所以知道他的人比知道吴琠的人要多一些。其实,吴琠也曾受命充任《三朝国史政治典训》、《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一统志》等书的总裁,也曾负责监修《明史》,但他只是负着组织领导的责任,至于具体的编纂工作,那是由文人学士们做的。

康熙在书赠吴琠《千字文》题跋中写道:“朕临米芾千字文数卷,此卷赐大学士吴琠。吴琠为人宽厚和平,持己清洁。先任封疆,文武军民受其实惠者至今颂之。朝中之事,面折廷争,必得其正,朕甚重之,故书其后以纪其大臣之体。”一个臣子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在《康熙大帝》这部50集的电视剧里,我们看到过得势朝臣明珠、索额图的明争暗斗;看到过康熙执政初年到鼎盛时期安邦定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的过程,而当时,这位沁县“产”的吴阁老,就是与明珠、索额图鼎足的又一大佐政力量之中坚人物。吴琠在有生之年就被康熙帝盖棺定论“有守有才”,赠他“风度端凝”匾额。在风云霎时即可突变的朝廷中他稳坐8年宰相直至卧病,康熙帝屡屡称赞他“吏服民怀”不允告老,并数十次予以感念、体恤。在他逝后康熙帝派内臣祭奠,御制墓碑文,谥号文端,陈述他为“洁己奉公、正身率属”的“一代贤相”。只是这样的“一代贤相”不仅在结构宏大的历史剧中没有出现,就是在其故乡也传颂不多。这不能不让人心生遗憾!

这样一位位极人臣的相国却几乎没留下任何可供后人凭吊的实物,故居早已颓没在历史深处,只有与故乡隔湖相望的墓茔静静地躺在那里。


吴琠故里在今沁县故县镇徐村,听当地人告诉我说,其故里吴琠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只能依稀辨别一个大概方位。而吴琠和祖宗墓地就在徐村对面水库边的土坡上。下面先看远远观察穴星的图片:



01,远看大势.





02,拉镜头看墓地位置.
 




03,换角度再看墓地大势.





04,略拉镜头看墓地位置.
    

05,再拉近镜头看墓地位置.

此地来龙重重开帐,至玄武顶再分八字降脉,如九天飞帛,又如长绳抛线,真龙卸落平坡而结穴,乃“仙人撒网形”。



06,拉镜头看墓地示意图.





07,侧看来龙下脉至穴场.
   
我们驱车来到徐村对面的月岭山水库南岸,寻访这位备受康熙皇帝欣赏的吴阁老墓。那里有个村子叫“坟上”,出村不远的土岗上,坐南朝北耸立两座高大的碑楼,这就是吴琠墓了,他是附葬于祖宗墓地前的。




08,于案上看穴场.


09,于内明堂侧看墓地.





10,于内明堂正看墓地.





11,走近正看墓地.
   
11,走近吴琠墓地,两座高大的碑楼在秋日裸露的荒野中愈显孤寂。





12,左右两座碑楼.
 
12,吴琠墓地已经多次被损毁,现仅存三通碑:两座碑楼石碑和不远处的一通神道碑。三通碑碑高均在三米以上,驮碑的陛阋壮大而昂扬,颇有气势。如要计算重量,一通碑至少在五吨以上,碑身为青石质地,墓前碑楼内两通碑,一通为谕祭大学士谥文端吴琠文,一通为御赐大学士谥文端吴琠墓碑。距墓地百米以北立一通为神道碑,上书吴琠生平。据说在雍正十年十一月,皇帝还下旨祭奠这位故臣,亲撰《谕祭大学士谥文端吴琠文》并立石,可惜被损毁。


13,左右两座石碑.
 
13,左碑坐丙山158度,右碑坐丙159度。





14,于两座碑楼间正看穴场.





15,于两座碑楼间正看明堂.


16,于左碑楼看明堂.





17,于右碑楼看明堂.





18,近看墓地.
   
18,吴琠坟背南面北,场面开阔,坟地内植满松柏树,依稀可以辨出十多个坟丘,显然,这位位极人臣的宰相是按民间传统安葬在自家祖宗地之内的,印证了“布衣宰相”的说法。唯独不同的是,那两幢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御制石碑和碑楼,昭显出他身前的显赫地位。



19,于墓地后方看明堂.





20,于墓地后看后山.





21,于墓地后看青龙方.





22,于墓地后看白虎方.


23,于白虎方侧看下脉.





24,再侧看下脉和墓地.
 




25,于下脉处俯看墓地和明堂.





26,拉近镜头看明堂朝山.
    
朝山有御台,但现在被挖得破形了,现用线条描出。


27,侧看下脉.





28,屈曲下脉.

在此可看到下脉屈曲细长,乃“仙人撒网形“之抛出长绳。



29,于玄武山上看左帐.





30,于玄武山上看右帐.


31,于玄武山顶看来龙棹桡.





32,再看来龙棹桡.
  


因此地落在平坡,拍摄不了来龙实景,现补上卫星图:



33





34





35





36
    


结语:

来龙乃太行山分出一大枝,自高山降势,重重开帐而至,龙身贵重也。穴结平坡,不入俗眼,实际真脉隐现,入坡而卸尽煞气,左右薄砂微微抱穴,虽在平坡却不受风,外有大龙大虎数公里缠护,穴前余气兜起作踏脚案,隔湖荡有御台,蛾眉文星呼应,贵人峰作揖。故此地粗看若拙,细心研究却越看越见其精神。
吴阁老亡故,本是遵着随祖而葬之乡俗,但可惜按朝庭礼制做了两通碑楼于前面,挡住了墓地,对风水造成了些不良影响。所以吴阁老亡故后,四个儿子都没有做官,其中第四子只活47岁,玄孙吴沆亦短寿死于任上。但因龙穴未破,旺气仍在,还继续出了:孙吴正,曾孙吴嘉炎,玄孙吴沆三个进士,不过为官都不大。


以下补一些吴琠家族的一些资料:

吴琠共有四子,长子吴时谦,字益臣,号诚斋。也就是在吴琠升任湖广总督这一年中了进士,他长期跟随父亲在衙署中生活,对官场的规矩和习惯较为熟悉,经常帮助父亲处理一些事务,秉承了吴琠清正廉洁的性情。在吴琠到湖北做总督期间,吴时谦在家主持家政,有个湖北的官员想得到吴琠的提拔,但又惧吴琠的清廉之风,便远道来到沁州,送给吴时谦珍宝万金,时谦坚辞不受,说:“家父一生廉洁,我岂能为了钱财而玷污了父亲的一世清名。”他一生中没有做官,但是在家乡却做了很多好事,乐善好施,赈灾恤贫,修桥铺路,名贯乡里;次子吴时讷,字敏臣,比起父兄来,他只读到秀才,最大的贡献是与郡守张兆麟修了一部《沁州志》;三子吴时谏,字信臣,贡生,以孝名乡里;四子吴时詠,字复臣,虽然也是一个廪生,但其学问渊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惜只活了47岁。按说吴琠的这四个儿子,都是有机会做官的,尤其是长子吴时谦,进士出身,既有资格,也有才能,为什么终老乡里呢?这大概和吴琠的家训有关,吴琠曾对四个儿子说:“我不喜尔等人人做官,只愿多成上乘好秀才,便是快境。”


吴琠的亲朋子侄,没有一个人因他的关系而飞黄腾达和富甲乡里。他的胞弟吴王巽之子吴时宽,也就是他的亲侄子,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通过会试,但在殿试时,由于紧张过度,卷子上有一处字迹越过了规定线,被取消了进士的资格,而此时的吴琠为内阁首席大学士,正处于权力的顶峰时期,但他却没有动用手中的权力为侄子开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宅风水——什么是墓地风水中的''''明堂''''?
墓穴虽小风水广,虔诚拜祖庇佑多。
奥运森林公园古迹之----图海家族墓 
北京最大的清代大臣墓——皇后台伊桑阿墓
文化探寻
古语“明堂如播米,子孙穷到底”,明堂是什么?为什么子孙会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