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只知道他和林徽因的八卦,却不懂这个有趣的灵魂

提起金岳霖,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答案或许是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痴恋”。

很多流行的文章都以这样的笔调介绍金岳霖:他天赋异禀,16岁便考入清华大学,却终身不娶,只为林徽因……

在人们的笔下和脑海里,金岳霖在哲学方面的天才和在生活上的为情所困行成了反差,而林徽因作为民国才女,大家更加关注她和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的感情八卦。他们也成为了后人对民国的浪漫想象的一部分。

金岳霖(左一)与林徽因(右四)

在大家口耳相传的故事中,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故事有很多丰富的细节。比如说梁思成亲口承认“最爱林徽因的,是金岳霖”;比如金岳霖在林徽因去世后,仍然在她生日那天召集好友纪念她;比如他在晚年见到客人带的林徽因照片,恳请客人把照片留给他;又比如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

然而,很多传闻的来源似乎并没有明确出处,而太多的人只关注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情感故事,完全忽视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建树,以及他们作为大家所具备的理想和情怀。

金岳霖16岁便考入清华学堂,19岁留学美国,25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他31岁在清华大学任教授,被要求教授逻辑学,随后他开始边教学边研究逻辑学,并且与冯友兰等人一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在《哲学研究》上发表多篇论文。

青年时期的金岳霖

他所著的《论道》、《逻辑》和《知识论》,严密地运用了西方的逻辑思维,结合中国传统哲学,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至今仍为经典。张申府曾赞扬他:“如果中国有一个哲学界,金岳霖先生当是哲学界的第一人。”

这样一位在逻辑学上尤其有建树的哲学家,在晚年曾经写了一部回忆录,他自称一生都沉迷抽象的思维,甚至经常也不关心具体的现实。

不过,从他那些琐碎但隐含着温情的回忆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一位与刻板印象不同的哲学家。

01

和梁思成、林徽因的那些事儿

在各种“百家号”、情感栏目中,金岳霖的形象是痴情人的典范,一生“默默守护林徽因”,但是在金岳霖的回忆录中,提到林徽因的地方很少,而且篇幅只占了几百字。

金岳霖回忆,“梁思成、林徽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金岳霖当时自己请了一个西式厨师为自己做饭,除了早饭,其余时间都和梁家一起吃。

金岳霖(右一)与梁思成、林徽因等友人

而在七七事变之后,金岳霖一有机会依旧会住在梁家,也会帮忙照顾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他在晚年淡淡地说:“我现在的家庭仍然是梁、金同居。只不过是我虽仍无后,而从诫已失先,这一情况不同而已”。

从他短短的论述中,究竟能看到金岳霖对于林徽因有怎样的感情?这或许需要读者自己解读。不过金岳霖自己认为,爱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爱说的是父母、夫妇、姐妹、兄弟之间比较自然的感情;喜欢说的是朋友之间的喜悦,它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金岳霖自己认为,他从19岁开始就脱离了亲戚的生活,而进入了朋友的生活。他的朋友很多,也不仅仅限于梁、林二人。法学家钱端升先生也是他多年的好友,金岳霖也经常去他家住。在西南联大时期,钱端升和梁家都住在龙头村,金岳霖经常轮流住在他们家中。

钱端升、陈公蕙夫妇和孩子

他回忆,当时男的负责倒马桶,女的负责做饭。林徽因本来不进厨房,有一次几个人跑警报来到了梁家,林徽因就临时炒了一盘菱角和鸡丁,味道十分好吃。

不过他也没有仅仅称赞林徽因的厨艺,金岳霖认为,钱端升的夫人陈公蕙的厨艺还是尤为突出,他尤其记得陈公蕙煮出来的鸡蛋,“其味之美,无与伦比”。由此也可见金岳霖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对美食的执着。

在金岳霖的回忆中,林徽因是一位独立而有思想的女性。金岳霖酷爱对联,他回忆住在梁家旁边时,曾经作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

林徽因和梁思成

梁思成很满意“梁上君子”的上联,认为这代表了自己可以打开新的研究道路,而不是纸上谈兵。但是林徽因却说:“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这样一对有理想有抱负的夫妇,在情感上究竟是否像后人所想象的那样复杂,也许是有待我们思考的。

02

得知袁世凯要复辟,他大哭了一阵子

金岳霖出生于湖南一个洋务派的官僚家庭。清末的湖南,各种革命和改良运动极为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离不开湖南人的支持。金岳霖也从小受到了这种氛围的感染。

他在晚年依旧记得儿时听学生们唱的激昂歌曲:“学友们,大家起来,唱个歌儿听,十万军人,狠狠狠,好把乾坤整。”“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定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定是普鲁士;若谓中国即将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但在金岳霖少年时,湖南已经面临被英国、日本瓜分的危险,他也早早地意识到了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金岳霖以淡淡的笔触回忆,美国人当时就来到湖南抢占教育势力,办雅礼大学。学校教育占领的是青年的灵魂,“也就是说,这一势力范围的占领制造了许多黄脸黑头发而又有中国国籍的美国人。”

雅礼大学堂的毕业生

与雅礼大学相比,清华是美国政府而不是民间办的学校,在金岳霖的记忆里,那些美国来的教员会教他们学习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不无讽刺地回想:“显然,现在的美籍华人是中国替美国培养的知识分子。这就是说,他们是美国的知识分子,我们从优招待是应该的。”

在19岁前往美国留学后,他依旧对政治很敏感。在1916年,金岳霖得知袁世凯要复辟,坐在房东家门外悄悄地大哭了一阵子。

回忆起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的时光,他说,“我认为主权论仍应该强调,我们的宪法里应该有主权论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主权的,台湾没有,台湾一直被美国的海军、空军包围了,无法行使我们的主权。

03

天赋与努力并存的哲学大师

在美国留学时,金岳霖起初学的商业,因为不感兴趣,转而学习了政治。在读博士时,他开始学习政治思想,从1918年到1920年这段时间之后,金岳霖就和抽象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此,他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习惯,“我虽然是一个活的具体的人,我的思想大都不能在活的具体的事上停留多少时候。

金岳霖在美国与张奚若、徐志摩

回忆起在美国的社会学,金岳霖毫无好感。他记得当时社会学的老师大骂了俄国革命,可是大大地恭维了列宁,并且说“列宁行,列宁是贵族。”回想起来,金岳霖不禁说,“这真是胡说吧”。

对于斯宾塞,他也认为不过是老生常谈,毫无真正建树,“他的坟离马克思的墓很近,现在去瞻仰马克思的墓的人,早已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曾经有斯宾塞耳这样一个人存在过。”

1921年到英国后,他读了休谟的书,自此进入了哲学,摆脱了政治思想史学的研究。在1926年到清华任教后,学校要求他教逻辑。就这样,以逻辑学家闻名的金岳霖先生,在三十多岁才开始边教边学习逻辑学。此后,他的研究重心就转向了形式逻辑。

金岳霖(左三)与清华的同事们

对于他的三本代表作,金岳霖的评价很谦虚,也语出惊人。他比较满意的是《论道》,花工夫最多的是《知识论》,而自认为写得最糟的是大学《逻辑》。他自称《逻辑》中有一个部分简直是完全错误,只是后来没有花功夫去改。

《知识论》则是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战火中写成,当时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金岳霖只好把稿子带着跑警报,到了山上就坐在稿子上。有一次回住处时,他站起来就走,等他记起来稿子回去找的时候,稿子已经不见了。那本书有六七十万字,金岳霖只有从头到尾写新的书。

而《论道》作为金岳霖最为满意的书,也是形而上学最突出的书。他将时间的“时”和“间”分开来提。一方面时间中的很多时刻可以被拿出来讨论,另一方面,在宇宙洪流中,“时”的流逝也是源源不断的。

04

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

金岳霖自称是一个对具体的生活和世界不太沉浸的人,更喜欢抽象的思想,但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他在生活中其实兴趣极为广泛,也充满个性。

在30年代,金岳霖每到星期六都和朋友们一同聚会。他虽然是搞哲学的,却从来不谈哲学,谈得多的是建筑和字画,特别是山水画。他欣赏以大观小的原则,尤其是在布局中留白的问题。金岳霖时常收集报纸上刊登的著名山水画,虽然是小小的纸片,但是他却天天欣赏,百看不厌。

金岳霖喜欢钱松喦的《古塞新湖》

他认为,中国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山水画。山水画的哲学根源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虽然这种哲学客服天地的能力小,但是它没有要求人自外于他的小天地(天性),也不要求人自外于广大的天。

金岳霖对于古物的兴趣很小,但是对于古树,他却了如指掌。对于各省份的古树的具体分布和种类,他都记得极为清楚,甚至连它们的尺寸都能列出来。

金岳霖也喜欢花,作为湖南人,他最喜欢栀子花等南方花卉,但是在北京的水土下,不适宜养这类花。他说,怕想花,也就不想了,但是在回忆中他还是回想了十多种花。

金岳霖题、陆小曼作的花卉图

不过,这样一位对自己爱好的事物颇有钻研的人物,却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在30年代,金岳霖有一次打电话给社会学家陶孟和,服务员问他的名字,他竟然忘记了。

服务员坚持要他提供姓名,他只好问给自己拉车的师傅,但是师傅也不知道,只听别人叫过他“金博士”。听到“金”字,金岳霖才想起自己的名字。

金岳霖喜欢对对联,在小时候就背诵了很多曹丕的对联。到了北京之后,他还时常将朋友们的名字嵌入对联。有一次,他和朋友张奚若争论起来,甚至开始对英文对联,他说张奚若真是Full of pride and prejudice,张奚若马上回答,你才真是Devoid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在衣食住行上,金岳霖也是极具个性。他算是一名资深吃货,曾经请过专门的厨师为他做饭,对于中国各大菜系也颇有研究,在当时,他认为中国菜世界第一,其中北京菜最为好吃。

金岳霖印象深刻的谭家菜

他对水果和蔬菜的兴趣更甚于其他食物。金岳霖小时候在长沙最爱吃一种“苹果”,到了美国几年后意外发现它原来是大李子(plum),当时虽然每个月只有60美元生活费,他却毫不犹豫花了2.4美元买来吃。之后几十年他都对此念念不忘。而对于蔬菜,金岳霖也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他最喜欢炒菜出来的甜味,认为它不是傻甜,而是清甜。

不过他更注意的还是衣服。从小他有自己的审美,有一次坚决拒绝母亲让他穿的绿袍红马褂。在他成年后,不论时代风尚如何变化,他始终喜欢长袍和马褂。

金岳霖还喜欢养鸡。他曾经买了一对黑狼山鸡,到了冬天怕它们冷,就灌了它们一管子鱼肝油,结果两只鸡很快寿终了。后来他在昆明又买了只油鸡,不舍得当荤菜,亲切地称它为小黄,可惜小黄生来就是霸权主义者,经常欺负别人家的鸡,最后被邻居打死了。回忆起养鸡的经历,金岳霖忍不住又分析了不同鸡肉的做法,可见吃货本性。

金岳霖(左一)与梁思成等喂鸡


-End-

编辑:孙嘉婧、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金岳霖回忆录》,金岳霖 著,刘培育 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岳霖与邓以蛰的友谊
林徽因
中国出了个怪人,百年罕见
哲学才子金岳霖,钟情一人,却孤苦一生
临终前被问:您有什么要说?金岳霖:无话可说,有也只对徽因说
2011年02月01日《林徽因与张爱玲》_学会感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