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
   “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难题,虽然难度颇高,但我们人类仍在为此努力,相信终有一天能实现。“地震预警”已被实践证明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不能代替“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地震预警”。

“地震预报”的含义:

1977年7月26~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了一次专家预备会议,对“地震预报”这一名词做了这样的定义:“地震预报是确定的而不是统计的考虑提出未来将要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认为一次地震预报通常应包括表明在预料中的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以及它对地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地震预报分为几类:(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①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②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③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④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并且认为这样划分的意义是:长期预报可以使预料中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加固现有的房屋,采取有计划的抗震防震措施)。短期和临震预报对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对应急、救灾及震后恢复都是有价值的。

“地震预警”的含义: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

地震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面波,其中体波分为纵波横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的区别:

“预报”和“预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地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形成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为。虽然预警有个“预”字,但实际上是地震发生后发出的警报。

“地震预警”的原理和作用:

地震发生后,利用震中附近台站,快速测出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地震预警就像是在跟横波赛跑,地震预警系统抢先在横波到达前发出警报。电磁波速度大于地震波速度,利用电信、网络等手段抢先在横波到达前提醒人们做好防护措施。

地震预警时间一般从数秒到数十秒,如果能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在地震波到达之前采取必要避震措施,能减轻或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发生严重灾害。如停止高速列车运行、提醒人们从电梯撤离、切断燃气管道阀门和供电系统、保护财产资源等。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的困难:

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预报、预警的难度更大,地震预报更是个世界性难题,至今人类仍在攻克。地震预警也存在缺憾:

一是地震预警存在盲区,由于地震信息的自动捕捉、信息汇总、准确发送,至少需要5秒的时间,而5秒时间地震波可以跑30公里左右。如果以震中为圆心,3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就是地震预警的盲区。由于距离近,5秒内陆震波和地震信息同时到达此区域,盲区范围内陆震预警就失效了。

二是误报,地震预警系统庞大且复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系统故障出现误报的情况。研究地震预警较早的日本,经过多年的时间,其准确率也只有50%+。

地震灾害是我们面临的庞大未知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探索,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客观世界被认识清楚,我们最终总能从地震预警走向地震预报。


参考资料:
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综合决策问题的讨论(罗灼礼、王伟君)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李启成)

编辑:赵里安

    审核: 刘小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震常识
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幻灯片
地震预报难在哪里?
北京、江苏之后,河北再发3.6级地震!全国地震预警系统要来了
【地理拓展】地震预报那些事儿︱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撒旦之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