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所不知道的阿尔卑斯


你所不知道的 

阿尔卑斯 地质史



提起阿尔卑斯,最先映入各位脑海中的也许是这样的画面:

 

(阿尔卑斯雪景)

亦或者是这样的:

作为举世闻名的滑雪胜地之一,每年的滑雪季,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

或欣赏美景:

(阿尔卑斯)


  或纵情冰雪之间:

(高山滑雪场——霞慕尼)


然而大多数人对于阿尔卑斯的了解除了惊艳的风景与流行的奶糖外,其他的便乏善可陈。别着急,接着往下看,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的定义

阿尔卑斯(Alps)这个单词最初来自拉丁语——Alpes,通过法语演变而来。

(莫鲁斯·塞尔维乌斯·诺拉图斯相关漫画)


莫鲁斯·塞尔维乌斯·诺拉图斯(一个维吉尔诗歌的古代注释者)评论说凯尔特人将每一座高山都叫做 Alpes 。而现代词汇alp, alm,albe或alpe常指阿尔卑斯地区山岭雪线以下的高山牧场。

(阿尔卑斯山南侧牧场一角)


      (阿尔卑斯山脉立体展布地图-来源STM数据)

阿尔卑斯(Alps)是一座位于欧洲中心的山脉,山脉内有 128 座海拔超过 4000 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勃朗峰海拔 4810.45 米。山脉呈弧形,长 1200 千米,宽 130~260 千米,平均海拔约 3000 米,总面积约 22 万平方千米。


(阿尔卑斯穿越国家示意图)


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穿越了法国东南部、瑞士、意大利北部边界、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整个山脉被细分为三个部分:


从地中海到勃朗峰的西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最高峰——勃朗峰——从冰河口观察)


从奥斯特谷(意大利西北部的自治区)到布勒内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处)的中阿尔卑斯山。

(中部阿尔卑斯风景)


从布勒内山口到斯洛文尼亚的东阿尔卑斯山。与西阿尔卑斯相比,东部的山脉最高海拔较低,但山脉整体较为宽缓。


(皮茲伯里那山——西阿尔卑斯最高峰)


攀登阿尔卑斯—现代登山运动的起始


人类第一次征服勃朗峰的时间为1786年08月08日, Jacques Balmat和Michel Paccard博士第一次站在了勃朗峰的峰顶,也标志着现代登山运动的开始。


(勃朗峰全景)


(勃朗峰峰顶)


在这以后,登山运动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阿尔卑斯的各个高峰中进行。而最后一个被人类所征服的阿尔卑斯山峰则是著名的马特洪峰。


(马特洪峰)


原因不只在于攀登技术上的种种困难,还在于此峰陡峭的外形给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惧。马特洪峰整体呈现四面椎体,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每一个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


1865年07月14日,爱德华·温珀(Edward Whymper)等7人组成的登山队从采尔马特登山,成为首支成功登上马特洪峰的登山队。这段时间成为登山运动的黄金时期。


(马特洪峰的首次登顶)

尽管登山运动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直至今日,每年都有爱好者聚集马特洪峰进行攀登。


阿尔卑斯地质背景

阿尔卑斯属于陆陆碰撞型造山带。


大约在早 - 中侏罗世(约175 Ma),距离我们时代最近的超大陆Pangea开始裂解。

(Pangea)


在早白垩世(150-140Ma),南部冈瓦纳小型超大陆分成多个大陆(非洲、南美、印度、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冈瓦纳大陆)


裂解以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向北移动。在白垩纪晚期,非洲大陆北边的小陆块——普利亚板块与欧洲板块拼贴到一起。


(阿普利亚板块边界)


随着非洲板块持续向北挤压俯冲,阿普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拼贴撞后,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的板片随着俯冲角度、深度的变化,发生板片断离。而板片断离被认为可能导致阿尔卑斯造山带的隆升,最终形成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地区地质背景图)


阿尔卑斯研究史——

现代地质学发展的“摇篮”

阿尔卑斯造山带的研究在现代地质研究史中具有开创性意义,阿尔卑斯地区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被地质学家们广泛研究的山脉体系,很多专业的术语皆发源于阿尔卑斯地区。


(阿尔卑斯)


其实,早在18世纪,有一批欧洲的贵族公子哥们,在衣食无忧之余,对探索自然风景与秘密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或者鲜衣怒马,或者携带家人仆从,整日在山区林间奔波,进行自(yóu)然(shān)研(wán)究(shuǐ)。


(18世纪地质学家所绘Arpanaz瀑布附近的褶皱)


不管初衷是为了排遣无所事事的寂寞或者是醉心于山水之间,这些早期开始认真观察阿尔卑斯山脉地质现象且不辞辛苦进行记录的贵族地质学家们,科研态度严谨而执着。


被誉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的詹姆斯·赫顿,不仅提出了“均变说”与“火成说”等著名地质理论,其野外功底也异常扎实。


(赫顿肖像)


其 1795 年所绘制的杰德堡不整合面至今仍然具有高度准确性。


(赫顿所绘制的英国杰德堡(Jedburgh)不整合与2003年实拍对比)


以赫顿等为代表的一批早期地质学家们在阿尔卑斯地区进行了详实准确的观察。

(1835年Albert Heim绘制的阿尔卑斯地层关系示意图)

(瑞士自然登山爱好者与地质学家德索苏尔1803年在西阿尔卑斯素描图)


现代地质学,便在地质学家们的常年奔波中渐渐创立,而孕育这个新生科研重点的摇篮,便是阿尔卑斯。

 

新的地球科学范式—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很多前人的工作成果被认为是错误的,但并不包括地质学家在阿尔卑斯地区进行的野外工作。即使到野外装备与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在阿尔卑斯的工作仍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参考文献:

1.  Price, Martin. Mountains: Globally Important Eco-systems'. University of Oxford

2.  Shoumatoff, Nicholas and Nina.(2001). The Alps: Europe's Mountain Heart.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ISBN 978-0-472-11111-4, p,24, p.31

3.  L.Ratschbacher, and 杨德明. '东阿尔卑斯山—挤压造山带中的拉伸.' 世界地质 4(1990):98-104.

4.  Ratsc, and 李继亮. '东阿尔卑斯挤压造山带中的引张作用.' 国外地质:北京 3(1991):12-16.


美术编辑:赵亚楠 

校       对:黄志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特提斯”(3)
图说地球||阿尔卑斯山
4K片源 60帧 阿尔卑斯山脉 欧洲最高峰-勃朗峰
阿尔卑斯山景色迷人 就如阿尔卑斯棒棒糖让人腻歪
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攀登
最美的100个 | 惊艳任我行:阿尔卑斯山脉之最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