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大宗师意译1

·   庄子,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大开悟者,成道的人,作品非常的多,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专研

·   意译者-严园,81年出生,明心见性的开悟者,道海禅心网开创者,微信27181872

·   庄子的年代太久,意译起来比较费劲,只能保证意译在同一境界。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了解天道的运转,了解人间万物的运作规律,人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就已足够了.一个人,了解天道运作的人,融入道中,即可以说它因道而生,一个人,了解人世间万物的运作规律,用它来推断出所不知道的世间所有其它规律法则,直至这个人死亡,这恐怕就是达到认知的最高境界了,(比如易经),一个人即使达到这样的认知高度,也是还有漏缺的,一个人的认知必须有一定的依据凭证才能被世界认为是正确恰当的,但是,如果依据凭证本身就是变动无常的呢?又靠什么来判断我所说的天道并不是所谓的人性规律这个东西呢?所谓的普遍的人性规律与天道没有半点关系呢?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一向是有了真人,真知才能被说出来,(真知正确的知见),怎么样才是真人呢?历史上的真人,不抗拒单独,不傲视别人,不图谋算计,像这样的真人,失去了,不后悔,拥有了,也不得意, 像这样的真人,登上悬崖心境不因为高而恐惧,下到水里心境不会被粘湿,(心不受湿所影响),进到火里心境不会受身体和环境的热所影响,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的人,他的觉知能力便达到了成道者的地步.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自古以来的真人,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再做梦(指我们的人生大梦),他的觉知内没有忧愁,他吃东西的时候不甘.(,指食物的各种味道,包括酸甜苦辣等等对身体所带来的各种感受,不甘,是指他吃东西的时候不与食物的味觉感受相认同,让觉知是觉知,味道感受是味道感受,味道感受穿流而过,对觉知没有半点影响,觉知不抗拒,不攀附,持续这样的练习便能练出一定的定力)(别人问我什么味道最好,我的回答是没有味道,没有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因为我们平时都是赋予味道各种意义,没有味道带来了新的契机,意味着某一天你能将赋予味道的各种意义撤回来,撤回来的同时,觉知便被唤醒了).真人的呼吸根植于道,普通人的呼吸依赖着身体(这是指真人已经悟道了,一言一行,都融入在道里,在这里比喻他的呼吸深,深到与道同在,而普通人的呼吸只能依赖身体,因为普通人就认为自己是一具身体)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11),其天机浅(12)。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13),其入不距(14);翛然而往(15),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揖道(16),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17),其容寂,其颡頯(18);凄然似秋,煖然似春(19),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20)

勉强而不是真正臣服于道的人,他就像卡在喉咙吐不出来的言词,欲望(不单指性)过深的人,成道的机缘浅,自古以来的真人,不喜赖生,不厌恶死,不抵抗出生,不抗拒死亡,让生死自由自在的去,自由自在的来(心境不沾),这样而已.不执着于这一生身体的开始,也不对它的终点有所求,(生死)来了便欢喜的接受它,忘掉了生死回归了道,这样就叫不用去对抗道,不用人间规律来干涉天理.这样的人就被称为真人.

像这样的人,他的心宽广无垠,没有边界,能容纳寂静,他的面骨颧骨显露出与道一样的特质(寂静,浩瀚无垠),(淡然安详,朴质庄严),心境像个小孩,忘掉了周遭的一切,悲伤的时候凄冷地像秋天,高兴的时候温暖得像春天,喜怒就像四季一样来来去去没有掩饰,心境与万物合一而没有极限.

故圣人之用兵也(21),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22),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23),非仁也;天时(24),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25),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26)。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27),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28),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因此,圣人的作为,即使是遇上亡国这样的事情(古时候的文化是亡国是件天大的事,比个人的死亡还大),心境仍然是不粘不染,恩惠广施四海万世,不是为了偏爱别人与得到人们的偏爱.因此,由于物质的喜好而高兴的人,并不是圣人.有偏爱,便算不上”,善于投机取巧,便算不上”, 愚钝愚痴,便算不上君子”,为了名声失去自我, 便算不上真名士”,境界达不到真知的地步,身体便不能算是一个纯然听使唤工具, 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人都是被身体所役使,为了身体的舒适快活而快活的人,而不是为心而活,为了心境达到舒适安达.

(当一个人为了身体的各种需求和感受而活,他便成了身体的奴役,当我们的觉知落入身体,没办法超越身体,就被身体所役,每天忙着吃喝拉撒,为身体的各种感受所忙,心灵便失去了主人的位置.

然而心灵才是主人,觉知才是主人,身体仅是工具而已,身体应该成为修行成道的工具.)

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29),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30),张乎其虚而不华也(31);邴邴乎其似喜乎(32),崔乎其不得已乎(33)!滀乎进我色也(34),与乎止我德也(35)

自古以来的真人,他的神态嵬峨抖擞,不与人结朋党之交,双脚承载天地,走路却像全身没有重量一样,神态安详,特立超群而不顽固执着, 内心宽阔虚空而不浮华,微微欣喜的神态好像内在流露的喜悦,一举一行出自无我,像水聚成的镜子般通透映照出我之神情,与之一起,()显露出修行的顶峰.( 止我德也,超越了一切德行,指得道)

厉乎其似世乎(36)!謷乎其未可制也(37);连乎其似好闭也(38),悗乎忘其言也(39)。以刑为体(40),以礼为翼,以知为时(41),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42);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犀利得好像他超越了世界,道骨傲气似乎无边无际,静默得像是不存在一样,一举一言无心而发,以律己为特征,礼仪为辅佐,以了知为行事的根本,以德行为蹈矩,以律己为特征的人,他的宽厚远超他的严厉, 以礼仪为辅佐的人,以礼仪游历人世, 以了知为行事的根本的人,不受世事的困扰,以德行为蹈矩的人,行为言词达到了尊者的地位,人们却以为这是勤苦辛劳训练出的.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43),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因此,不管他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爱也罢,不爱也罢,他都是一体,他在这里代表一体,他不在这里也代表一体,他在这, 一体与道相连,他不在这,一体与人相连,与道与人之间的连接没有区别,这就是所谓的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死与生.就像黑夜白天交替一样,是无可避免的变动规律,非人力所能干涉,属万物变化的规律,人们把这种规律当成天,而身体则特别遵守它,那对超乎这一规律的道呢?人们奉变动的规律为超越自己的王,而身体侍奉这种规律到死,那对超乎之上的真道呢?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1)。夫大块载我以形(12),劳我以生,佚我以老(13),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泉水干枯了,鱼儿失去了水,被搁浅在陆地上,不得已,互相间吹着湿气,吐出泡沫互相湿润(以活命),与其这样活还远不如回归到生它养它的江湖大海里.(与人活在世间上一样,与其靠那一点点的资源相互间依附来,挣扎去,还不如回归道).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两者消融进道里而仅看道.天地用一具有形的身体承载我活在里面,一生不停地为它忙碌,伴随我一直到老去,最后呼吸停下死去.因此,如果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那死也一样.

夫藏舟于壑(14),藏山于泽(15),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16)。藏小大有宜(17),犹有所遯(18)。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19)

把小舟藏在山谷,把山藏于深泽, 看起来很牢靠了,可是半夜里有个大力士把山谷和深泽都背走了,那藏的人竟还不知道呢!把小的东西藏在大东西里面是可以的,不过还是会丢失,如果把天下归还天下就不会丢了,这便是心对事物最大的心境了.(比如,把生命藏在身体里,天天坚持锻炼,看起来很牢靠,可死神来的不会通知你,你认为安全的半夜就被死神这个小偷给全部偷走了,藏天下于天下,印证无所得无所失的心境.)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20),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21)?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22),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23)

特意落入了人形还欣喜若狂,像人形这样形态的,数量无穷尽,没有真正的起源却有终了,以它能带来的乐趣屈指可数.(人间特色一半是苦) 因此圣人以无所得之心来对待万物,故无所失.对于善于健康长寿,出生优越人生腾达的,人们都了解方法,希望能像它们一样,更何况对那维系万物的根本,幻变出这一切的道呢?

夫道,有情有信(24),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25),可得而不可见(26);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是真实而又确凿存在的,无为没有任何具体形态,可以教你去了悟祂,却无法把祂直接给你,可以证得,六感却看不到祂,你源起于祂,祂是根本所在,而天地是幻化出,根本就不存在.道是永恒不易.

神鬼神帝(27),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28),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29),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幻化出天地的大能,在二元对立(太极阴阳)万物诞生以前,就已经存在,深深渗入到每一件事物当中,你却察觉不到祂(不为深),在天地诞生以前,却没有在时间里面,源自于从一开始便唯一存在的道,无穷无尽,浩瀚不已,

狶韦氏得之(30),以挈天地(31);伏戏氏得之(32),以袭气母(33);维斗得之(34),终古不忒(35);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36),以袭昆仑;冯夷得之(37),以游大川;肩吾得之(38),以处大山;黄帝得之(39),以登云天;颛顼得之(40),以处玄宫;禺强得之(41),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42),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43);傅说得之(44),以相武丁,奄有天下(45),乘东维(46),骑箕尾(47),而比于列星。

狶韦氏得到祂(道的大能),用来统御天地;伏羲氏得到祂,用来造出气的源头;北斗星得到祂,永不改变方位;太阳和月亮得到祂,永不停息地运行;堪坏得到祂,用来造出昆仑山;冯夷得到祂,在宇宙中遨游;肩吾得到祂,用来镇守众山;黄帝得到祂,用来登上云天;颛顼得到祂,用来居处玄宫;禹强得到祂,用来立足北极;西王母得到祂,用来坐阵少广山。探测不到祂的始点,也探测不到祂的终点。彭祖得到祂,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时代;傅说得到祂,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在星神的行列之前。

怎么理解呢,打个比喻,太阳发光,太阳--,发出的光--大能,这样就好理解了,太阳比喻道,发出的光比喻道的大能,运用道的大能便能如此,那要是彻底融入道呢?同理,了悟道,便能随处运用道的大能.所谓奇迹无所不在,但是天国根本就不需要奇迹,仅在大地上需要.好比太阳根本就不需要光,因为光是祂所发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逍遥本义:《齐物论》试讲(一)
《庄子》导读(三十七)——《内篇 · 大宗师》1.6-9
《大宗师》之圣人藏形于道中
庄子天论——破解天人关系与天道关系的难题
道家修行的次第【龙泉解《庄子》大宗师一】
《逍遥游》至人、神人、圣人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