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理论重点
2021.12.28

一绪论。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络学是早期面貌。

以《内经》为标志,包括《素问》和《灵枢》,《灵枢》又称《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明朝 杨继洲《针灸大成》是继晋朝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第3次总结。

清朝 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经穴361个,至今仍为针灸教材所取用。

二 经络总论。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气即经络之气,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经脉为纵行主干,分布深藏而不见,数量有定数。

络脉为横行分支,分布浅浮而常见,不可数。

十二经脉(先手足再阴阳后脏腑)


三阴(太阴—厥阴—少阴)

              肺—心包—心。

                脾—肝—肾。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三阳(阳明—少阳—太阳)

             大肠—三焦—小肠。

                  胃— 胆 —膀胱。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学笔记(2018.2.26)
《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方法的临床体会
十五络脉的理论与针灸临床
基于《针灸甲乙经》文献的飞扬穴命名及内涵挖掘研究
高武[明代名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