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张来自金匮要略的方:黄芪建中汤。


在条文中的用量:

黄芪一两半  桂枝三两  

生姜二两  炙甘草三两  

白芍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一起來看看条文〜

金匮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简单几个字概括了黄芪建中汤的用法,为了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我们将条文拆解分析。


金匮要略第1条就讲述了血痹病,以下我们先来加以分析

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在血痹虚劳篇中第一条便是讲述得血痹病的缘由,是因为缺乏劳动的人养尊处优,平日甚少活动身体,一稍作劳动便汗岀,导致脂肪日渐积聚或新陈代谢机能逐渐衰退,故表面看似形体强壮,惟实质是虚弱的,身体自觉是无力的。


  脉     像  


整体是微和涩而寸口和关上为小紧,

在医圣张仲景诊脉之法来说,

他认为在关以上代表表位的一切状况。

关以下即为里位,以表里去分辨,

可以理解为因气血不足以温养机体,防卫体表,寒困束在表位,人汗岀并自觉怕风怕冷。


     

角度来说是不调和的,故有表虚之像。

因此风寒可乘腠理而入,在里面耗伤血液,

使血不能正常运行于体内,做成恶血凝聚,

导致血痹的产生。在第二条中所提及到的便是血痹,有外证加身体不仁,主要为血的表现即四肢或体表有麻木感,可见为伤及血液的表现,血液不足以营养身体,故表里皆变得虚弱,故此为太阴层面的疾病。


太阴而言,与阳明相对,

它是偏于里,虚,寒,故以上条文揭示岀机体处于太阴层面上的问题。而当津血慢慢消耗,日久不愈,便会产生以下所说的虚劳


 有关虛劳的条文

金匮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4、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6、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11、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以上条文主要提及了虚劳所表现岀的脉象,

或浮或大,都提示了机体无力制化,不能收摄稳定而岀现此浮越,似大等虚性的脉象。

而结合以上脉象和症状(面色薄、卒喘悸、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便可知道,其渴、少腹满、手足烦是身体内津血不足而导致的里热,而其热不能苦寒攻下,否则津伤更甚。

与黄芪有关的推文—芪芍桂酒汤

讲到黄汗之症,但是不论从剂量主要症状来说,黄芪建中汤在表上水气显比芪芍桂汤证轻。

本方使用一两半的黄芪,可达调和营卫,补益津液之效,黄芪量较少,不会牵制对津虚的濡养,相对芪芍桂酒汤,用黄芪五两,可发散表上寒湿水气,温养卫气。



以下先把药的条文逐个进行分析拆解〜


黄芪

《本经》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名医》无毒。主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嬴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


黄芪味甘温,主要作用在温养卫气,走表以散寒湿水气并且解表散邪,另外以温化散败血,兼温补津液,恢复里位津液。在用量方面,用量亦较少主要是调和营卫,补益和温润津液。


芍药

《本经》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名医》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主要走里,以苦泄下水,火,血结,酸味阻止津液耗散太过而摄养津液。



桂枝

《本经》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名医》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岀汗。


桂枝以辛温解表,主要用以降逆,辛味以解表袪邪,温以补益胃津,调和营卫而达躯散风寒之效。



甘草

《本经》味甘。平。主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

《名医》无毒。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甘草之甘以缓急迫,即舒缓突发的症状,如气和饮的冲逆,喘咳等,还有生津之功效。



大枣

《本经》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有药。《名医》无毒。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澼。


大枣味甘,主要与甘草生姜配伍以照顾胃中津液,除此之外亦有轻微去水饮的作用。



生姜

《本经》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岀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

《名医》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生姜辛温以发散为主,以辛味发散有余实邪,如寒邪,水饮,血结等,另外温化里位,照顾胃津。



胶饴

《名医》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此处有关更多胶饴或饴糖的搜证,包括清朝黄元御的长沙药解和药征续编,皆指岀有缓里急,治腹痛之效。


从性味上分析,饴糖味甘温,即可缓和寒证,尤其是里位的寒,以甘味来补益津液,从而达到“补虚乏”之功。




黄芪建中汤最突岀的便是桂枝汤方,还有整条方的性味以甘温为主由此推断岀主要为解表散寒之效,以安养胃气胃津,并使营卫能得以调和。

但本方不同的是有加量的芍药和新加的饴糖和黄芪所组成的黄芪建中汤。

我们可以分析岀除上述之势外,黄芪、饴糖可以入里发起温补作用,恢复津血的质和量

另外此方用的最大量为芍药(六两),提示了里虚已经诱发有余实邪聚积于内(例如血结,水饮等),而六两的芍药可以除瘀血,散血痹,逐水饮,但其味酸,可以在下泄邪物的前提不伤津液。

故本方可以加强治疗因津血亏少伴有邪物造成的体虚,无力抗邪,此方主要提升自身的营养物质来扺抗邪气的侵袭。




 医案分析

一、 杨志一医案:刘某某,男,20岁。起病时发热恶寒,继则面目发黄,经某医院诊断为溶血性黄疸,虽经西医治疗,并输血达2000毫升,但症状仍严重,因此请中医会诊治疗。四诊所见,患者面目淡黄,神色萎靡,唇舌淡白,少气懒言,呼吸气微,全身极度疲乏,头晕心悸,不能起床,夜寐盗汗,时发虚热,口淡不欲食,大便溏,小便自利而黄,脉大而缓软。法取甘温,用黄芪建中汤以补气生血。黄芪12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4.5克,生姜6克,大枣5枚,饴糖30克(另冲)。

芦根君按:

患者体虚无力,外在一派虚弱之证,而在里位虚而无力固摄二便,可见里虚伴有津和血亏少,胃气不足,无以濡养机体,致外邪易于侵犯,有发热恶寒之表证,而里有实邪之物的积聚,故以此方补充津血,调和营卫,方可有力抗邪。

二、 颜德馨医案:于某,男,43岁。初诊:胃脘痛历20余年,反复发作,食糯米而痛减,夜半不能平卧,起坐稍缓,畏寒喜暖,面觥神疲,纳少便溏。胃钡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伴有激惹现象,舌淡苔薄,脉虚弦。黄芪建中汤加味主之:生黄芪30g,桂枝4.5g,杭白芍12g,生姜2片,九香虫2·4g,大枣。4枚,炙甘草4.5g,饴糖30g(冲),茯苓9g,5剂。药后脘痛大减,夜得安卧,精神亦振,大便已实,守方连服,随访年余未作。


芦根君按:

首先患者喜食甘温之糯米,可见身体自身需要生津温和之物以平和胃气。

另外各种里虚之像提示津血不足,此方主要解表散寒,补充津血以令胃气得以恢复

1.  表虚证

(营卫不和,岀現怕风,怕冷,自汗)

2.里虚

(在里因虚弱无力制化各种有型的积聚物,自觉疲倦乏力,大便稀溏,次数多,有不尽感)

3.里寒

(因气血不足而失去温养产生里位有寒之症,如小腹凉,经痛,喜热饮等)

4.里热

(因津液和血液的亏少导致里位营养不足,无以温润令里位有虚火燔灼,是为虚热,如口干,饮多)

5.有形实邪

(因里无力制化故各种实邪会日渐积聚,如水饮,血痹等各种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中汤医案两则---张佳乐
[转载]经典经方医学网总群湿疹案讲解
【临床实践】频发室早难将息,如法建中自安泰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八)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小建中汤加减
古方温药治失精家的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