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白话译文第28~37章

道德经白话译文第28~37章

 

一九合十,20121025,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发表之前说几句:

第28章,是在前一个部分发表过了的。之所以这里从28章连续到37章,是因为,这里面有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连贯起来看。

这个问题,就是“朴”的问题。

第28章、32章、37章都讲到“朴”的问题。

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问题。老子说,朴的问题,虽然很不起眼、很小,但是涉及的问题却很要命,弄好了,国家的治理就走上顺道,弄不好,天下大乱。

经济发展了,腐败的问题如何治理,就得从“朴”上面去找突破口。

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28)第二十八章  

 

掌握那些称雄的技巧,但是却坚持柔和的方式,像溪流那样润泽大地而不争,甘愿去做对天下人的溪流。

抱着做天下人的溪流的这种态度去应对事物,就长期的处在德的境界之中,一旦长期的处在德的境界之中,这种不断的累积,就能够像初生德婴儿那样达到专注和柔和的气魄状态。

 

掌握那些达成荣华德技巧,但是却坚守忍辱,像山谷那样包容和谦虚,甘愿做天下人的山谷。

抱着这种甘愿做天下人的山谷的态度去应对事物,能够长期的保持着德的充足,一旦长期处在这种充足的德的境界之中,这种不断的累积,就能够回归到自然质朴的境界。

 

掌握那些让自己显达德技巧,但是却坚守着平凡,这是在给天下人树立正确的榜样。

给天下人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就能够使德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离。保障德的持续传承和不偏离,才能够永远的延续下去。

 

当自然质朴的精神在人类社会中扩散开来,这种精神就会造就出值得培养的可造之才。

圣人把这些人才提拔起来,让他们去做官,去管理国家的事务。

对于制造的大师来说,所有的材料都有它的用处,没有割舍而不用的东西。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夫大制无割

 

(29)第二十九章 

 

试图希望通过单纯的武力征服去夺取天下的,我知道他们最终都得不到天下。

天下是神圣的东西,要得到天下,是不能这么干的。

用武力征服去夺取天下,注定要失败;

用武力征服去治理天下,注定要垮台。

事物的变化是这样的:

并排行走也可以变成一前一后的跟随;

用嘴巴呵气也可以变成用嘴巴吹气;

强壮也可以变成羸弱;

联手合作也可以变成分道扬镳。

所以,圣人会去掉过度、去掉极端、去掉奢侈。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 

 

(30)第三十章 

 

依据道的法则去辅佐国家的领导人的时候,

不能单纯的用军事的手段去谋取强大的地位,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力量作用效果之后的反作用影响。

战争中的军队所到之处,留下的是长满荆棘杂草的荒凉。

最恰当的方式,不是非得费大力气去抢夺,要以能够达到目的为原则。

达到了目的之后,不能肆意妄为;

达到了目的之后,不能耀武扬威;

达到了目的之后,不能大肆掠夺。

如果确实不得已而使用武力,这样做,即使达到了目的,也算不上真正的强大。

 

当事物发展到刚性的力量极端强大的时候,就意味着进入衰老的阶段了。

这是因为没有遵循道的法则的原因。

不遵循道的法则,就会加快事物本身的衰老速度,提前死亡。

 

 

以道佐人主

不以兵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 

果而勿娇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31)第三十一章  

 

兵器并不是祥和的器具,也许任何事物都不会喜欢它们。

所以,不能让那些欲望大的人掌握它们。

有道德良知的人,

对待日常生活的事情,贵在积极主动,以偏向于左倾的态度去对待。

对待使用兵器的事情,贵在谨慎稳妥,以偏向于右倾的态度去对待。

所以,

兵器这种东西,有道德良知的人不应该经常拿出来使用,

兵器这种不祥和的器具,在万不得已需要使用的时候,应该以出其不意、迅速解决问题为最上策,不应该觉得使用兵器是很美好的事情,如果认为使用兵器很美好,就变成以杀人为乐了。

以杀人为乐,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所以,

处理喜庆的事情,最好是左倾一些,积极主动一些;

处理悲哀的事情,最好是右倾一些,谨慎稳妥一些。

所以,

带领军队的副将,要选左倾、激进型的人才;

掌管军队的主帅,要选右倾、谨慎型的人才。

以对待悲哀的事情的态度去讨论用兵的事情。

在战争中,杀的人多了,应该为这些死去的人进行哀悼。

战争胜利之后,应该为这些因战争而死亡的人举行葬礼。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

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 

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都存在于那些看起来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之中的。

保持质朴,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天下没有人敢轻视这个问题。

掌管天下大权的人,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这种质朴的品质,

那么,天下万物都会主动的归顺和服从他们,天地也会因为和谐交融而风调雨顺,所治理的百姓即使没有强制的命令,也能够自己保持均衡协调。

 

最开始制定规则的时候,必须要着重强调这种质朴的精神,

当这种质朴的精神被有效的突出出来以后,

也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

知道适可而止,才能够保障事物的发展不衰竭。

 

想要让道在天下运作起来,就如同想办法让小溪汇入江海,都是同样的方法。

 

 

 

道恒无名

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

 

(33)第三十三章   33、34、35是一个整体

 

了解别人的根本动机和意图的人,才叫做有智慧。

既了解自己的优点也了解自己的缺点的人,才叫做明智。

战胜对手的人,才叫做有力量。

战胜自己的人,才叫做强大。

知道满足的人,才能够富有。

不畏挫折、顽强前进的人,才叫做有志气。

不丢失自己赖以存在的根基的人,才能够长久。

死亡以后不被后世遗忘,才是真正的长寿。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而不忘者寿也

 

(34)第三十四章  

道就如同波浪那样起伏变化,它是可以左倾,也可以右倾摇摆的。

把事情办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花费很大的能量。

万物都归附于它,但是它并不去刻意引领万物的变化,它的欲望一直都是最小的,这意味着它的消耗是最小的。

万物都归附于它,但是它并不去刻意引领万物的变化,也可以说它的能量是很大的。

 

所以说,

圣人之所以能够做成很大的事情,是因为他不去从很费力气的地方着手,因此才能够完成很大的事情。

 

 

道泛兮其可左右也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35)第三十五章   

 

把握大的方向,引领天下人向这个方向前进,天下人在这种前进之中没有受到损害,而是得到了安宁、公正、顺畅、和谐。

给予奖励,让他们乐意朝引领的方向前进;

过度的、超越界限的事情及时的加以阻止。

所以,应该这样去向天下人描述这个前进的大方向:

它平淡,似乎品尝起来没有味道,仔细看也看不完全清楚、仔细听也听不完整。

因此在运用它的时候就没有局限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想要在将来拾取它,必须之前有人丢下它。

想要在将来让它衰弱,必须之前让它强大。

想要在将来让它消灭,必须之前让它兴旺。

想要在将来夺取它,必须之前给予它。

这就是不费力气的高明手段,通过这种看似柔弱的方式可以战胜刚强。

鱼不能够脱离掩护它的深渊,国家最强大的利器不可以泄漏给别人。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

将欲弱之必古强之

将欲去之必古兴之

将欲夺之必古与之

是谓微柔弱胜刚强

鱼不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37)第三十七章 

 

始终是存在于细微的概念之中,

国家政权的管理者,如果能够坚守这样的理念去处理问题,

天下万物就会按照它们自身的规律变化发展,

万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欲望,因此,我用质朴这种细微的文化精神去满足它们的这些欲望。

质朴这种细微的文化精神所衍生出来的东西,其本身是没有欲念的。

没有欲念才能得到宁静,天地之间万物的发展变化才能够按照正常的规律自动运行。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注释版
道德经全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新译及“心灵药方”一
道德经及解译
《老子》白话今译
道德经图文版[原文。释文。案例] (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