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机摄影的20个忠告

要点:

手机摄影的20个忠告:1.拍亮不拍暗。2.尽量使用原生相机拍摄。3.不用两指缩放变焦。4.注重拍摄时的稳定性。5.不过度依赖自动与智能。6.长期使用“人像”模式不可取。7.“专业”模式不专业。8.尽量不使用连拍。9.关闭闪光灯。10.关闭水印。11.RAW格式不用也罢。12.后期处理少就是多。13.养成定时备份照片的习惯。14.画面不贪多求全。15.主体要突出。16.不和相机比画质。17.手机摄影应有自己的思路。18.提高审美是学习摄影的关键。19.拍摄不应浅尝辄止。20.拍摄注重创新。

正文:

作者自早期使用诺基亚手机拍摄,到后来的iPhone、华为手机,至今超过10年,于2019年凭手机(主要)成功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作者不敢说手机照片拍得有多好,但经验与教训是一定有的,梳理并归纳了20个忠告,分享与有志于用手机拍好照片的小伙伴。

《秋日光影》,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摄影:周正森

作品说明:《秋日光影》,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摄影:周正森。创作于“静默”期间,在日落前的“黄金时段”,光亮好、光线柔和(光比小),使用默认的“照片”模式拍摄,画面色彩讨喜,画质有保障。

“拥有”这20个忠告,有望从此告别“一拍就废”,让手机拍好照片不再是件难事!

1.拍亮不拍暗

“摄影是用光作画”的艺术,不是万不得已,避免在弱光条件下拍摄,因为这样画质无保障。尽管手机都提供了“夜景”模式或功能,但拍摄出来的画面经不起细看,尤其是模糊不清、噪点、偏色等问题明显。而选择照度良好的拍摄环境则完全不一样,这时感光度低、快门速度高,照片不易糊,同时充足的进光量也有利于算法的发挥,让传感器、镜头等手机短板的影响降至最小,画质表现好。当然,光比也重要,比如选择日出后、日落前的“黄金时段”,不但光亮好,光线柔和,光比小,色温低,适合手机“长袖善舞”,容易“出片”,色彩也讨喜。

《匆匆》拼图,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图片说明:《匆匆》拼图,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左图拍摄的环境照度不佳,画质不理想。右图拍摄的环境光亮,画质有保障。

《沙溪景色》拼图,使用HUAWEI Mate 30 Pro 5G拍摄于江苏省太仓市沙溪古镇

图片说明:《沙溪景色》拼图,使用HUAWEI Mate 30 Pro 5G拍摄于江苏省太仓市沙溪古镇。左图为傍晚时分使用“夜景”模式拍摄,画质不佳。右图为白天使用默认的“拍照”模式拍摄,画质有保障。

2.尽量使用原生相机拍摄

尽量使用手机自带的原生相机拍摄,因为它在众多拍摄app中画质无疑是最好的。其它拍摄app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取代原生相机,而是原生相机的有益补充,让手机拍摄功能更丰富、强大,体验更有趣、好玩。如果原生相机很轻易就被一个app干掉了,手机厂家岂不是太丢面子了?同时也会让人怀疑它的科研能力。

《iPhone主屏幕界面截屏》,自带原生相机的示意图

镜头方面,优先选用后置“主摄”镜头(对应的焦距档位为“1x”)拍摄,从手机相机应用诞生伊始就有,是广角定焦的镜头,等效焦距为26mm左右,是进入拍摄界面时默认使用的镜头,在所有镜头中其传感器尺寸和光圈通常是最大的,性能配置最佳,算法最成熟,画质最有保障。

《iPhone拍摄界面截屏拼图》,左右分别示意为默认的“照片”模式和默认的焦距档位“1x”(对应主摄)

拍摄模式方面,优先使用手机自带原生相机默认的“拍照”(或“照片”)模式(默认的焦距档位“1x”)拍摄,这时对应的是主摄。因为手机摄影最大的优势,除了轻巧、便捷就是强大的计算摄影和AI干预,在众多拍摄模式中,数“拍照”(或“照片”)模式研发历史最久,性能最成熟、最可靠、最全面,画质表现最稳定。比如对小物件或花朵等的近距离拍摄,不一定选用“大光圈”或“人像”模式,使用“拍照”(或“照片”)模式拍摄的画面虚化效果反而更自然,画质更有保障,更为关键的是一定不会“翻车”,不会出现“抠图感”。作者的习惯是:至少90%以上的照片是使用“拍照”(或“照片”)模式拍摄的,这一模式用起来心里最踏实,画质最有保障。

《打卡芦荟园》,用iPhone 12 Pro Max(“照片”模式)摄于广东台山美国芦荟庄园,近摄的虚化效果自然、唯美

3.不用两指缩放变焦

手机镜头绝大多数是定焦镜头,取景、构图需变焦时最好“变焦靠走”或点选手机屏幕固定档位上的焦距(镜头切换),或两者结合起来用,画质最有保障。

《华为手机、iPhone拍摄界面截屏拼图》(焦距档位切换示意图)

靠两指缩放变焦多为数码变焦,会影响画质,尤其是在弱光环境时特别明显,会加重业已存有的画质问题,不推荐。

《聚焦秋色》(通过两指放大实现变焦、“拉近”景物拍摄示意图)

作品说明:《聚焦秋色》(通过两指放大实现变焦、“拉近”景物拍摄示意图),使用HUAWEI Mate 30 Pro 5G拍摄于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使用两指缩放变焦,是数码变焦,通过软件算法所得,画质会变差,不推荐。

4.注重拍摄时的稳定性

尽管手机防抖功能已然非常强大,有的品牌已进阶到微云台、传感器防抖等,但却也只是部分解决防抖问题,拍摄时的稳定性依然非常重要,照度不佳时尤为如此。所以要养成良好的持机习惯:能用双手就不用单手,能用双手持就不用自拍杆,使用稳定要求高的拍摄模式时能用三脚架(或借助支撑点)、稳定器就不手持,同时还要择优选用快门方式(如使用耳机线音量键、蓝牙遥控、声控、笑脸抓拍、定时器触发、华为手机“亲情关怀”app、Apple Watch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手机稳定,保障画质。

使用“延时摄影”模式拍摄时,手机最好调到飞行模式,除了使用三脚架或其他物件固定,还要注意强风可能造成的干扰,轻微的抖动都会影响影像效果。

《各式任性拍》(不推荐)

《双手持机拍姿》(推荐)

《耳机线音量键用作快门示意图》,通过耳机线音量键释放快门,有助于确保手机的稳定性

《使用蓝牙遥控器释放快门拍摄示意图》,用三脚架固定手机,通过蓝牙遥控器释放快门,稳定性有保障

5.不过度依赖自动与智能

随着智能手机拍摄功能越来越强大、完善,其操作亦越来越自动、智能、简便、轻快,拍摄效果也越来越好,许多人也因此盲目崇拜、过度依赖其自动或智能,导致拍摄出来的照片不伦不类。因为自动也好智能也罢,只不过是“套路”,“套路”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美颜过度等情况时有发生。比如拍摄场景的智能识别不靠谱,“张冠李戴”的情形常有发生,有时绿叶却被“智能”识别为“雪景”。就算是获正确识别,也多数“吃力不讨好”,如当天空被手机智能识别为“蓝天”时,天空会被美颜过度,导致色彩失真,同时还可能因此“喧宾夺主”,对主体造成干扰。此时手动关闭“蓝天”模式,便可轻松化解。

所以,不能过度依赖自动与智能,比如华为手机“AI摄影大师”最好选择关闭,iPhone设置界面的“智能HDR”最好提前关闭(同时打开拍摄界面的HDR),建议长期保持这样的设置。

《市场见闻》(HDR拍摄效果),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作品说明:《市场见闻》(HDR拍摄效果),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光比过大,获自动触发使用HDR拍摄,但画面中红色箭头所指处等多处过曝,细节缺损。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避开大光比的环境拍摄,或手动干预曝光量后再拍摄。

《春来到》,截屏自HUAWEI Mate 30 Pro 5G拍照界面

图片说明:《春来到》,截屏自HUAWEI Mate 30 Pro 5G拍照界面,截图获刊登在《中国摄影报》2020年3月13日第7版。明明是绿叶,却被“智能”识别为“雪景”,可见“智能”并不靠谱。所以,华为手机“AI摄影大师”最好选择关闭。

6.长期使用“人像”模式不可取

无论是“人像”还是“大光圈”模式,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等模仿单反相机制造浅景深的虚化效果,简化背景、突出主体,还可在“图库”(或“相簿”)应用进一步调整虚化程度、光效呈现。“人像”模式适用于人像的拍摄(iPhone“人像”模式对非人像对象同样可以识别、拍摄),对拍摄距离有要求,“大光圈”适用于花草、宠物、静物、美食等的拍摄。

除了题材的局限,其拍摄短板也非常突出,比如拍摄时对手机稳定性要求高,清晰度、质感不如“拍照”(或“照片”)模式,虚化不够自然,抠图边缘瑕疵、虚实衔接处出现断层、偏色等现象时有发生,弱光时表现尤为不理想。

所以,长期使用“人像”模式(保持常设)并不可取,比如用于风光、纪实摄影就不合适。推荐的做法是,优先使用手机默认的(也是最普通的)“拍照”(或“照片”)模式(保持常设),必要时按需选用包括“人像”“大光圈”“全景”等其他拍摄模式,扬长避短,最大化地为拍好照片服务。

《iPhone“人像”模式拍摄界面截屏》

《华为手机“大光圈”模式拍摄界面截屏》

《临时放空》,使用iPhone X“人像”模式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图片说明:《临时放空》,使用iPhone X“人像”模式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蓝色圆圈部分经放大可明显看到,虚实衔接处识别出现错误,有断层现象。

《花开两朵》,使用HUAWEI Mate 30 Pro 5G“大光圈”模式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石门森林公园

图片说明:《花开两朵》,使用HUAWEI Mate 30 Pro 5G“大光圈”模式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石门森林公园,局部放大示意为智能识别、抠图出现问题。

7.“专业”模式不专业

“专业”模式,其实是模仿单反相机光圈优先模式设计的,通过手动调节感光度(ISO)、快门、色温等实现创作意图,是对“拍照”(或“照片”)、“人像”“大光圈”“夜景”“流光快门”等预设模式的有益补充。它的短板非常明显:拍法复杂、难度大,遇极端环境时无法实时预览,加上手机自身光圈(恒定)无法调节,可发挥的创作空间有限。手机传感器、镜头等的硬件与单反相机并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专业”模式拍摄的画面效果和画质表现也无法与单反相机相提并论。加上“专业”模式从人工智能、算法中的获益远少于其他预设模式,如果没有较好的后期处理基础,最后得到的画面效果远不如预设模式。对“小白”来说就是被动、麻烦,费力不讨好。

所以,手机“专业”模式不过是表面上的“专业”,不必迷信,通常情况下用好预设模式(“一键出成品”)就足够了,只有面对预设模式难以胜任或拍摄效果不理想的拍摄环境、题材(如无法对焦、曝光不准、偏色等),或有个性化的创作要求时,尝试用“专业”模式拍摄。

《华为手机“专业”模式拍摄界面截屏》

8.尽量不使用连拍

手机影像方面的更新、升级路径大多通过“计算摄影”,这一点迥异于单反相机。除了智能识别,性能以及画质保障主要依靠“计算摄影”的“三板斧”:大光比时的HDR、黑暗环境时的“夜间”功能(或“夜景”模式)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照度条件时的“融合”技术(比如华为手机的XD Fusion“超清图像引擎”、iPhone的Deep Fusion“深度融合”),通过包围曝光(1次或多次)或拍摄多张照片进行合成、融合或堆栈生成一张照片。

也就是说,手机为了提升画质,已不像传统相机那样按下快门只曝光一次,而是拍摄多张照片,通过算法生成一张高质量的照片,也不是按下快门时才曝光(拍摄),而是之前就已悄悄开始拍摄(包含人工智能、高速运算处理、优秀算法、创新防抖等一系列“暗箱操作”),在按下快门(使用“夜景”模式拍摄时按下第二次快门,即关闭曝光)时即已完成所有操作并呈现最终的画面效果。

《连拍与正常拍摄照片大小对比示意拼图》,左图为连拍的画面效果,其文件大小明显比右图(正常拍摄)的小

使用连拍,尽管可从连续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选取最佳的一张或多张,精准定格精彩瞬间,但因受益于“计算摄影”少,导致画质大受影响(如文件大小偏小、高光易过曝、暗部细节受损、清晰度下降等)。同时还会有时滞,也无法以RAW格式记录。所以,对画质要求高的小伙伴,最好避免使用连拍。对于运动主体拍摄,建议尝试“追随抓拍”(名称为作者首创,即采用跟随的方式抓拍运动中的主体),注意也不是连拍,而是按一次快门。在照度不理想时,追随抓拍就成了追随拍摄,画面背景虚主体实,简洁画面的同时突出主体,呈现动静、虚实对比(“速度感”、“移动感”)的画面效果,观感非凡。

《“共享”畅行》,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作品说明:《“共享”畅行》,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追随抓拍,简洁画面的同时突出主体,呈现动静、虚实对比的画面效果,观感非凡。

9.关闭闪光灯

闪光灯是手机标配,但总体来说存在功率低、有效补光范围小、直射光导致画面效果生硬等问题,建议拍摄时提前将闪光灯关闭或保持默认的关闭状态。

《华为手机相机应用“拍照”模式界面截屏》,示意为关闭闪光灯

《iPhone相机应用“照片”模式界面截屏》,示意为关闭闪光灯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手机闪光灯通常有两种使用方法:瞬间闪光(通常意义的闪光灯)和常亮(即手电筒功能),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于创意摄影,“变废为宝”,成就与众不同的“大片”。

《白菊》拼图,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图片说明:《白菊》拼图,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左右分别为直接拍摄和使用另一部手机闪光灯常亮(手电筒功能)“打灯”拍摄的效果。

《白菊》,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作品说明:《白菊》,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拍摄时,用另一部手机手机闪光灯常亮(手电筒功能)从侧面“打亮”花朵,背景更简洁、主体更突出。

10.关闭水印

许多小伙伴喜欢打开水印拍摄,感觉有格调,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拍了照片能直接使用,无需修图。只要修图,照片的水印一定成为掣肘(chè zhǒu),剪裁、旋转和透视等调整都会有问题,如果整体调色,会同时改变水印的颜色,导致画面违和。所以,水印最好关闭或保持默认的关闭状态,如果画面需要水印,后期处理时同样可以加入。当然,加入水印以平衡构图或有记录之需等则另当别论,此时最好尽量做到精准取景、构图,避免后期处理时的二次构图。

《华为手机“水印”模式拍摄界面截屏》

《有水印照片二次构图前后效果对比拼图》,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图片说明:《有水印照片二次构图前后效果对比拼图》,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因使用“水印”模式拍摄时未端平手机,为了画面的横平竖直,需后期作调整。右图为后期旋转、剪裁后的效果,水印是歪的。

11.RAW格式不用也罢

RAW格式记录的是无损压缩转存的原始信息,文件大、信息多,后期处理空间大,画质佳。其缺点是文件体量大、占存储空间多、兼容性差,不能直接使用和分享,需经历后期处理软件(如在手机Snapseed)处理并“翻译”成常见、通用JPEG格式的过程,操心耗时费力。比如iPhone的RAW格式照片在自带的“相簿”里看着挺好(不但有原始信息,还同时保存后期处理的效果),但是在Snapseed 打开看到的就不大一样,是因为在Snapseed界面看到的效果(暗淡无光)只是原始信息,需进一步后期处理才能呈现最终效果(亮丽鲜艳)。

手机摄影很重要的优势是快捷、方便,提供各种预设模式,按下快门直接“生产”出影调色调完美的“成品”,几乎无需后期就可直接使用,这也是摄影AI发展的方向。所以一般的小伙伴尤其是小白还是选择关闭RAW或保持默认的关闭状态为好,真的没必要装A后面的那个字母,以为选用RAW格式显得很专业,徒然给自己增添后期处理的压力和负担。讲真,除非你真的是高手,否则自己后期处理的效果可能远不如手机直出的JPEG、HEIF格式的效果。

《iPhone自带“相簿”界面与在Snapseed打开RAW格式照片界面拼图》

图片说明:《iPhone自带“相簿”界面与在Snapseed打开RAW格式照片界面拼图》,很明显右图(RAW格式照片原始状态,未经后期处理)暗淡许多。

《iPhone相机应用“照片”模式界面截屏》,示意RAW格式处于关闭状态

12.后期处理少就是多

目前对于手机照片的后期处理普遍存在2个“过度”问题,一是“用力”过猛,后期处理过度。二是不重视前期拍摄,过度依赖后期处理。

不可否认,适当的修图,可以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甚至还可以美化、修饰照片,赋予灵魂、注入思想。但是过犹不及,把握好这个度非常重要,对于手机照片来说尤为如此。因为手机摄影通常都是“一键出成品”,在按下快门(“夜景”模式是第二次快门)的瞬间(以及之前),已经智能地进行了大量的运算和处理,“输出”的是“成品”,照片可直接使用,总体来说曝光量、饱和度、对比度、锐化等在“出厂”前的调整已经相当充分,为了吸眼球,有不少调整的效果甚至是处于过度的临界状态。如果在此基础上粗放地修图,很容易导致色彩过度饱和、高光过曝、细节受损或缺失、过渡不自然等问题。这样的照片在朋友圈分享或许问题不大,而且还特别吸睛,但一旦参赛投稿,就一定是第一轮被刷的“待遇”。

所以,对于手机照片的后期处理一定要“谨小慎微”,少即是多,可以作剪裁、滤镜、高光、阴影、对比度、锐度等必要的微调,饱和度不建议调整。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修图涉及人像时,最好只作局部调,皮肤部分尽量不动,因为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在手机照片“出厂”前已充分美颜,稍微不慎极容易导致失真。

《大步流星》,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作品说明:《大步流星》,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后期只作了剪裁,对除人像以外的其他部分通过曲线微增对比度。

同样,基于“一键出成品”这一特点,手机前期拍摄显得尤为重要,过度依赖后期处理是不可取的。前期拍摄时,若能做到扬长避短,同时与后面的修图思路一起同步考虑,“出片”率的提升会更有把握。

《海边“灯塔”》,用iPhone 12 Pro Max摄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镇风车岛,前期拍好,后期基本无需太多处理

13.养成定时备份照片的习惯

千万别“不把村长当干部”,手机照片也是照片,同样有影像价值,就算没有那么的高大上,但最起码也是个人或家人的历史,及时备份非常有必要。最好在每次拍完后或间隔一段时间(比如每周、每月),把手机照片在非本部手机的其他处(电脑、移动硬盘、公共云盘、个人云等)做一个以上的备份,及时备份、妥善存储是照片下一步管理、使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允许的话,在照片备份、存储、分类、编辑、使用过程中,都不涉及到原图,任何操作都只在拷贝的副本上进行,原图最好单独存放在一个存储介质或文件夹内,以确保原图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对于参赛投稿的小伙伴来说极有必要。

《秋色怒放》,使用iPhone X拍摄于辽宁省宽甸县青山沟飞瀑涧

除了备份、存储,后续的科学、有序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选修课”,可以按个人需要以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拍摄题材、拍摄器材等进行分类,或多种分类方法结合,建立结构清晰、逻辑顺畅的分类和管理模式,以便查找和使用,最终让照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否则,照片得不到妥善保存或只是“躺”手机(或电脑、硬盘)里,得不到科学管理与高效使用,就失去了拍摄的意义。

14.画面不贪多求全

拍摄取景、构图时一定不能贪多求全,画面要力争简洁简洁再简洁,这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也是突出主体、表达主题、表现美感、生发意境的要求,不简洁的画面会给人以不专业、不“高级”的感觉。

对手机而言,也是其自身特点(小屏幕分享)的使然,画面简洁才能直接明了地表达重点,才能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同时,简洁的画面有助于主体从背景分离出来,使主体自然得以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手机浅景深效果不佳(背景虚化不理想,导致主体不突出)之短。此外,简洁的画面对细节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减轻硬件短板(传感器、镜头等影像核心硬件配置受限)造成的画质压力。

《霞光辉映》,用iPhone 12 Pro Max摄于广东汕尾龟龄岛,简洁的画面,有助于突出主体,给人以唯美、高级的感觉

15.主体要突出

主体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是摄影师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形象,是画面的结构中心,有一个明显的拍摄主体出现在画面上,这样便可以吸引受众的视线,陪体、背景、前景以及空白等元素围绕主体合理布局,通过互动产生关联,从而引发受众的思考与共鸣。没有主体,或是主体不突出,导致的后果就是让受众的目光在照片上找不到落脚点,表达的主题不明,传递的信息不清,照片终究沦为平庸,这也是初学摄影小伙伴的“通病”。打个比方,我们去观看一场某明星个人演唱会,如果该明星不出现,这样的演唱会感观可想而知。主体是照片中的“主角”,其对于照片的重要性,犹如明星之于其个人演唱会,不可或缺。所以,拍摄一定要突出主体,让其妥妥地为主题表达服务。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让主体“C位出道”、让主体“颜值担当”、全方位烘托和后期修饰增效等。另外,手机还可以选用“人像”或“大光圈”模式,并根据需要调整虚化强度,呈现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效果。iPhone“人像”模式还提供了“自然光”“摄影室灯光”“轮廓光”“舞台光”“单色舞台光”“高调单色光”等6种人像光效模式可选项,按需或个人喜欢好选用,更为个性化地突出主体。

《飘逸》,用iPhone 12 Pro Max摄于广东惠州惠东盐洲镇老鼠岛,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给人以舒适、飘逸的观感

16.不和相机比画质

手机和数码相机产品定位不同,手机最初的定位是通讯工具,拍摄功能只是其后来增加的众多功能之一,主打轻巧与便捷。而数码相机定位是照相机,拍摄是其唯一功能,主打专业与品质。它们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可比性,手机不会代替相机,毕竟术业有专攻。所以,拿手机硬件、专业、画质等与相机进行比较毫无意义,既然选择了手机,便只顾“风雨兼程”好了。

《传感器尺寸大小对比示意图》,手机的传感器尺寸通常不大于1英寸,比相机的小许多

《手机与单反相机镜头的对比示意图》,手机镜头无法与相机的配套镜头相比

17.手机摄影应有自己的思路

较之于相机,手机的优势非常突出,比如小、轻、薄,方便随身携带,重视计算摄影的全面、深度运用,可供选用app丰富、多样,前置摄像头方便自拍,能轻松胜任大多数的拍摄需求。其短板也非常明显,比如镜头小(实际光圈小)、定焦(短焦为主,即使有长焦也不长)、光圈恒定(多数)、不可更换(只可在机上为数不多的镜头间切换),设计、用料受限,协同配套少,传感器尺寸小,像素低、密度大,单个像素尺寸小,闪光灯性能弱,抗眩光能力弱(无遮光罩)、“摄感”差,无真正RAW格式输出等。此外,手机不仅是拍摄工具,而且还是网络终端设备,是一个系统,集拍摄、修图、编辑、浏览、发送、上传、互动等于一身,这一点也迥异于相机。

所以要摈弃手机为相机“备机”的旧观念,克服惯性的相机思维(如相机那样使用手机),而应该有自己的思路,独立的思路,做能做的、扬长避短、重表达,这才是其“正确打开方式”。

《比媚》,用iPhone 12 Pro Max摄于广州市花都区。手机本身是通讯工具,“个子”小、便携,是街头抓拍的利器

18.提高审美是学习摄影的关键

能不能拍好照片,并不完全取决于拍摄器材,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和拍摄技巧也只是必备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审美。“只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所以平时要多观摩优秀摄影作品(也包括绘画作品),尤其是那些大咖的作品,多拍多交流多总结,同时还要注重文学、哲学、美术、音乐、电影、舞蹈、旅行等“摄外功夫”的修炼,注重生活积累、阅历沉淀等,这些有助于提升观察、“发现”、思考、想象、提炼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摄影快速进阶,拍出好照片。这也是许多小伙伴学了多年的摄影,但是总觉得拍不好照片、进步不大的主要原因。没有好的审美,发现美的场景、取好景、构好图、生发美感最佳拍摄技巧的选用等就无从谈起,自然拍不好照片,所以对于摄影学习而言审美是最重要的。

《海天一色》,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汕尾市龟龄岛,摄影:周正森

作品说明:《海天一色》,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汕尾市龟龄岛,摄影:周正森。获刊登在《中国摄影报》2021年9月28日第7版。日出时分光亮好、光线柔和(光比小),使用默认的“照片”模式拍摄,画面简洁、唯美,色彩讨喜,画质有保障。

19.拍摄不应浅尝辄止

学习摄影不可能一蹴而就,浮光掠影、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肯定拍不好照片。只有选定方向,或题材,或地域,专心致志,不仅要“耕作”不辍,更要“深耕”不懈,才能拍出精彩。还有,凭单幅照片就能“打天下”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要注重组照的拍摄,它比单幅照片更有力量,用一组照片讲好故事、表达(传播)好自己的想法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也是寻求突破的一条出路。

《花开是画》(拼图):九图均为iPhone“NightCap相机”app(“亮光轨迹”模式)拍摄的画面效果

图片说明:《花开是画》(拼图):九图均为iPhone“NightCap相机”app(“亮光轨迹”模式)拍摄的画面效果。一组创新拍摄的照片,拼成一个九宫格,观感非凡。

20.拍摄注重创新

创新关乎影像生命力,不管用什么拍摄器材创作都是如此,只有在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与超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创新拍摄方面,新兴的智能手机有着独特的优势、潜力,创新方法更多样,可能性更多,实现也更简单、容易。可以是题材、内容的“发现”与创新,通过方位、高度、景别(包括拍摄距离改变和焦距变换的结合运用)等的调整实现视角上的变化或创新,通过改选“流光快门”“实况”“大光圈”“人像”“全景”“微距”“电影”“正方形”“全屏”(或“16:9”)等模式、功能实现表现手法、形式上的变化或创新,也可通过各种app(如使用滤镜以及其他后期处理方法等)实现画面风格上的美化或创新等。

《公园夜色》拼图,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图片说明:《公园夜色》拼图,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上图为正常合焦拍摄的效果,画面高清。下图为先靠近并对焦于前景,后移离前景拍摄的效果,创新拍摄的画面更具诗情画意与朦胧美。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摄影:周正森

作品说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摄影:周正森。把抽象(诗)通过具象表现出来并不容易,将圆形灯罩在玻璃上的镜面反射与蓝天白云有机“融合”在一起,组成画面(直接拍摄),这一创新拍法是寻求突破的一个尝试。

小结

以上20个忠告,大部分内容是针对手机摄影的,小部分内容是与摄影共通的,都是作者认为亟待克服、重视手机摄影(或摄影)认知方面的误区或被严重忽视的关键点,是个人的“真知灼见”,供小伙伴参考,同时欢迎拍砖。

全文近万字,刷到这里的小伙伴,作者不得不承认并祝福你,手机摄影是你的“真爱”,恭喜收获命运之遇,好好珍惜哦,加油加油!

作者简介:

周正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微信订阅号“手机行摄”主编,超过400幅(篇)作品、文章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读者》、美国《国家地理》、iPhone全球摄影大赛等平台、机构获奖、入选或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hone夜景太渣?没关系,这个方法能让你获得超清画质
手机摄影该有自己的思路,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记住这几点帮你快速提升手机摄影水平
不得不说的手机摄影10大认知误区!
分享过很多手机摄影心得,这次我想谈谈手机摄影的现在和将来丨2017 年度征文
【不止是教程】iPhone上的慢门之王:NightCap相机 | 一点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