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场打怪01|luke给初入职场的我的几点建议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职场打怪系列是什么?

是我准备写一个新的职场打怪系列文章!目前还没有想好这个系列具体有几篇,至少会持续一年吧。这个想法是昨天记录整理luke给我的职业指导时突然冒出来的,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中自己的某一部分突然被点燃,也补足了自己一部分的盲点。

写这个职场系列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记录自己初入职场的这些磕磕绊绊,过去二十年的教育中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过相关的教育,平时看的很多书籍也都是讲一些比较大和比较空阔的概念性问题,底层逻辑清楚了,但是少了很多的细节性。但毕竟职场是一种很具体的存在,具体到每一个人,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项简单的工作,乃至踩过的每一个小坑。自己只是想要把当下自我的一些学到和感悟记录下来,甚至是把烦恼和困惑记录下来,具体又细微,但绝对真实。

希望能够对远方的像我一样普通的人儿有所借鉴,哪怕有所共鸣也好。

本篇文章背景:

一向有做定时总结的习惯,简单记录生活的一些所见所得,并且充分相信记录即是意义。自己去年的年终总结被强哥转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其中写到了一些自我的职业迷茫,被luke看到,本着帮助年轻人的初心联系到了我,想要跟我聊一聊。很开心自己的文笔能够被赏识,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谈话记录。

强哥给我推荐luke的时候我还在湛江过年,听到强哥讲自己曾经听过luke讲课以及他的资历之时,自己内心是还有一种雀跃的。这种雀跃感很难表述,一部分来自我又一次见识到的笔下文字的链接感,还有一部分是那份未知的获得感,我对这个即将性谈话带来的可能性而感到雀跃,好像看到了阴云密布的天空中的一丝阳光,有时候,仅仅知道有阳光存在这件事就足以令人振奋。

昨天是20号,周末,我还沉浸在《那不勒斯》的阅读中,沉浸在lila和lenu飘忽不定的命运之中,企图抽离情绪扫了一眼手机的时候,看到了那个电话邀请。第一反应竟有点手足无措,比起电话,见面会让我更加放松和适应,当我看到对方的语气动作之时,我更能自如的作出回应和谈论自己,但,我明白,我更深的恐惧并不是这个,而是对被询问你想做什么的恐惧。中国语境下好像很难允许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几乎身边人都在问“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和“你想做什么”,我觉得有一种讽刺感,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已经去做了。对于之后的工作方向甚至发展方向,我也暂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对于这种“没打算”“没具体方向”的现状,我莫名感觉有一种“羞耻感”,不知道怎么面对。进行完心里斗争说服自己接纳现状之后还是拨通了电话,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做了反而没什么担忧了,luke是个非常好的沟通者,直接坦白,有料又不失礼貌,我们从文字聊到教育,从企业聊到匹配,继而聊到个人的一些职业成长,两个小时下来,笔记记了一大篇,感受到了一种自我怀疑背景下的确认,以及空白模糊的职业知识又被补足了一些的填充感。

我知道,我依旧需要根据自我的具体情况继续确认自己的具体方向,但这番谈话像是一只画笔一般,在我空白凌乱的地图上画下了略微清晰的轮廓,以下便是整个谈话的简单整理,记录下来希望共勉。

#在职场里,无论你多么勤奋和努力,时间本身就是一道硬门槛。

一开始luke就有直接表明自己是看到了我的文章,觉得我的文笔很好继而找到了我的。于是便从文字开始展开了我们的对话。

一、关于人才招聘


Luke表示,自己在招聘人才或者给企业做咨询的的时候,会高看两类人才,一是文笔好的人,二是外语好的人。

甚至luke表示,招聘的时候,如果能够看到面试者的小文章的话,是远比那一页薄薄的简历重要得多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够很坦诚的表现一个人内在的综合素质,看到这个人的逻辑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考虑问题的角度,写作是思维的外显,写也是说的基础,写不清楚的人很难能够真的说清楚。所以看文字这件事,本质上是看这个人脑袋清不清楚和是否讲道理。而文笔好就意味着逻辑思维清晰,语言组织能力强,沟通成本低。也因此,招聘的时候会对文笔好的人高看一眼。

后续的沟通中,我们陆续聊到为什么现在大部分人的文字能力差,思维能力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育,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异(具体不详述)。同样的,大学教育没有对人进行一个正常的思维逻辑教育,这些人接轨到了企业里其实企业也是很头疼的,于是不得不进行所谓的“培训”。企业本身就没有义务对员工进行培训,所以当下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当下内卷社会的一种人才挽留的手段(当培训作为了一种福利)。但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能够提供真正培训的企业却又寥寥无几。

第二类是外语好的人。这里的外语好并不是说工作就一定要用到外语,而是学习另一门外语的人会接触另一种思维方式,会更加开放,语言能够帮助人打开另一扇门,用新的眼光审视自我或者其他文化,因此眼界会更加广阔一些,思考问题也更加活跃。luke表示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华为工作飘在海外的十几年给自己带来很多成长和收获,即使重头再来依然会选择这条路,并且,出去这件事一定要趁早,20多岁没有负担的时候可以疯狂体验和学习,等到三十多岁年纪大了牵挂多了之后就很难走的动了。

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也很赞同,这几年自己变得越来越直接越来越真实很大程度上和学习英语有关系,上学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差专门去啃了几本原著去学习,什么factfulness、Beyond feeling、how to ask right questions都慢慢的啃了至少一遍,虽然读的很慢,甚至很多内容已经忘了,但一些思维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到了如今的自己身上。况且因为学习外语就有了用国外搜索引擎的习惯,搜索东西不但会在中文世界搜索,也会经常上外网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同样的看待问题也会多个角度去看。即使目前用到英语的时候很少了,但那些成长依然很重要。

二、关于年轻人选择工作

讲实话,基础的建议依然还是我们听过无数遍的尽量去中大型公司,但建议的原因更加丰满而且不同了。

Luke讲: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持续2~3年才算第一份工作)一定要优先选择大公司,大平台,主要原因其实是当自己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别走歪路,反而那些视野平台啥的是次要的。选择大公司的主要理由有二:

(1)公司的稳定性很重要,公司能持久存在,自我也就相应的能够沉淀下来学习。对年轻人来讲,前期踏实找个房子稳定踏实下来学习很重要,很多小公司做着做着就倒闭了,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操作(详情见走在寻找的路上),个人也无法踏实下来,要面对生活的很多问题。

(2)大公司有比较完善的制度,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更加职业化(不管以后创业或者去其他公司,都能更加职业化)说白了,也是提高自己对公司的审美能力,起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管理。

一开始走歪了的人以后矫正是很难的,其实很多企业宁愿培养一些新人也不想矫正那些被掰歪的人,这些很多两三年经验的人去应聘既要高工资,又无法职业化的产出和工作,更加可悲。

那如何界定大公司呢,有以下几点简单的指标:

营业额:至少一个亿以上,在深圳这个地方10个亿也不为过。

人数:500人以上,达到这个人数才有可能相对成熟正规化(毕竟本身一个公司能够到这个规模,已经经历了一些考验,组织的扩大会反过来逼迫组织成熟化职业化管理)。

最好是国际化的公司,一旦公司和国际接轨,客观上就被牵引着正规化。

能否可以内部调动:核心管理岗有没有任期制,允许内部调动的本质是让企业内部的人才活起来,更加开放,每个人的眼光都会被所处职位所局限,并不能够真的做到换位思考,内部调动可以让员工脱离单一职位的局限性,更多的换位思考,发挥员工的才能,也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那如何判断自己和工作的匹配性呢?luke给了三个指标:

(1)内在:工作内容是否匹配和吻合个人的技能、天赋等内在偏好。

(2)长期:工作岗位是否是自己三到五年期望的方向。

(3)眼前:薪资、福利甚至位置等能否匹配当下的生活。

运气好的话,能够遇到一个不错的领导带你成长,但是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大公司里,即使没有遇到好的领导,正规职业化的机制也是不会让你走偏的。那什么是一个好的领导呢,有一项极为重要的点就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或许具体技能没感觉多么突出,但见多识广,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分的明白优劣,如此,才能给下属更好的指导,带着下属往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工作这件事像所有事情一样,都包含可控制和不可控的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可控的部门做好,说白了,就是提高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三是职场上的以终为始思维

Luke有很直接的讲到一个人职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自己通过工作锻炼出来能够带走的能力(而不是平台光辉带给你的),通过这份工作构建的属于自我的东西。讲的直接点,那些你能做别人也能做的事但你无法积累到能力的事情就要分给别人做,最好让那些需要积累这项能力的人去做,职场上本来就讲因人而用,讲究分工合作,效率最大化。

职场中一定要忠于自我的“专业”,这个专业不是指大学里的major,更多的是指职业中持续积累的能力,例如销售的市场营销能力;大概定准了自己的这个“专业”之后,在职场的每时每刻都要瞄准自己的这项专业,就像建立一座大厦一般,每天都给自己添砖加瓦。

我在luke那里听到一个很少听过的观点就是选择工作这件事需要淡化行业而强化能力:因为不管是在朝阳行业还是在夕阳行业,培养自己在职场的一些底层能力才是最重要,底层能力习得了,一些工具性的技能是很容易学会和上手的。这让我想到了前上司说过的一句话,即使这家公司明天就倒闭,今天你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得到最大的成长。

Luke还说,基本上一项工作做到50岁左右就退休,不过退休之后做什么呢,年纪大了之后是没有办法再跟年轻人拼体力,拼时间的,那有没有终身职业呢?luke认为商业领域能够做到老的职业基本上都会汇聚为投资人和咨询师,最终的价值都是是赋能和指导。

Luke举了他自身的例子:年轻在海外飘了十年,经历了大多数企业国际化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现在给那些年轻的要出海的企业做咨询,帮助这些企业不再重蹈覆辙。同样的,自己做的够好的话可以把投资者和咨询师身份合二为,互相打通,当你做咨询的时候企业会展现他最真实的现状,暴露他的问题,例如海康威视,当他真的去到杭州了解海康威视的时候,就不再是他了解到的肤浅的一家做视频监控的公司了,他还掌握了一些国内数一数二的技术等,深入了解了之后不仅完成了咨询的工作,自己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海康威视的股票时也就更有信心,更加持久有耐心。

之后就是一些对我个人的分析。luke说从强哥那里了解到的我是刚毕业就可以在骑行路上被选为队长的人,做决定什么的也都比较让人信服,说明有一定的“威信”,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和各类人打交道,在很多地方也都有朋友,其实这些都表明我有一个核心能力——容易被认可和接纳的能力。当然luke自己也说他只能了解到一个比较片面的我,最终最了解我的还是我自己。也因此,luke觉得做业务岗很好,是很能够锻炼人的。

但我个人在上一份工作中做业务处理客户的问题时就遇到了困惑,因为公司业务本身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二道贩子,所以当我的客户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和我的公司所担任的角色基本上就是一个传话筒,把问题传递给别人,然后等待回复,我感到很受挫,并不能从中发挥什么作用,甚至因为业务相对简单,也不太需要什么特别的沟通能力,还产生了很多自我怀疑,我觉得我能做的实在太有限了,甚至不太想继续做业务岗位了。luke的回复说这就是小公司的弊端,没有办法给人一个正确的指引,甚至让人产生了自我怀疑。在一开始选择大公司起码能有一个正确的指导,不会产生自我怀疑……

听完luke的沟通自己收获很多,虽然依然要继续确认自己的具体方向,但听君一席话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聊完之后又一次确认了一直以来我坚持的锻炼自我的底层能力是对的(坚持锻炼演讲能力、逻辑、批判性思维以及写作、沟通能力),大方向一直正确,luke在这个即将进行自我怀疑的关键节点给了我一些鼓励和确认,况且被夸赞“文笔好”真的有很开心,他这种直接坦诚的沟通方式也点燃了我头脑中很多新的火花,让我更确认什么是好的沟通。通过这些沟通,我也意识到自我一些商业知识的欠缺,人力知识、管理知识等,以后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多阅读一些经管类的书籍,不断补足自己的欠缺。

最后,很感谢强哥的引荐和luke花费两个小时跟我沟通,在这个西天取经的道路上,经书本身并不是全部,取经道路上的经历才最是重要。

希望分享出来能够和大家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工作能力强,其实就这几点##管理#工作#职场#思维
求职之路:这样走可以平坦些
干货!大学生必备的职场技能
突破职业瓶颈年初职场6步走
10大技能让你站稳职场
职场精英不会告诉你的10种思维方式,学会一半,就能高人一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