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廣雅》魏-張揖

經部 小學類 訓詁之屬

廣雅 十卷

張揖

 

提要

《廣雅》十卷。魏張揖撰。揖字稚讓,清河人。太和中官博士。其名或從木作楫。然證以稚讓之字,則為揖讓之揖審矣。後魏江式《論書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張揖,著《埤倉》、《廣雅》、《古今字詁》。究諸《埤》、《廣》,增長事類,抑亦於文為益者也。然其《字詁》,方之許篇,或得或失矣。」是式謂《埤倉》、《廣雅》勝於《字詁》。今《埤倉》、《字詁》皆久佚,惟《廣雅》存。其書因《爾雅》舊目,博採漢儒箋注及《三蒼》、《說文》諸書以增廣之,於揚雄《方言》亦備載無遺。隋秘書學士曹憲為之音釋,避煬帝諱,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並稱,實一書也。前有揖《進表》,稱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分為上、中、下。《隋書·經籍志》亦作三卷,與《表》所言合,然注曰:「梁有四卷。」《唐志》亦作四卷。《館閣書目》又云:「今逸,但存《音》三卷。」憲所注本,《隋志》作四卷,《唐志》則作十卷,卷數各參錯不同。蓋揖書本三卷。《七錄》作四卷者,由後來傳寫,析其篇目。憲《注》四卷,即因梁代之本。後以文句稍繁,析為十卷。又嫌十卷煩碎,復並為三卷。觀諸家所引《廣雅》之文皆具在,今本無所佚脫,知卷數異而書不異矣。然則《館閣書目》所謂逸者,乃逸其無注之本。所謂存《音》三卷者,即憲所注之本。揖原文實附《注》以存,未嘗逸,亦未嘗闕。惟今本仍為十卷,則又後人析之以合《唐志》耳。考唐玄度《九經字樣序》,稱音字改反為切,實始於唐開成間。憲雖自隋入唐,至貞觀時尚在,然遠在開成以前。今本乃往往云某字某切,頗為疑竇。殆傳刻臆改,又非憲本之舊歟?
廣雅(景印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立善丨書師顧堂景印武英殿聚珍板《儀禮識誤》後
簫經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六十四)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點校後記
釋新見漢牘《史篇(二)》之“混洄”
史记四库本 史记序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