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农村科技创新是唐山市建设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科技创新也是推进唐山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制约因素以及农村科技创新模式借鉴,提出推进唐山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唐山市;农村发展;科技创新

一、唐山农村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经济条件。2011年,唐山市实现生产总值5442.4 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1,62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1,090美元),比上年增长10.6%。

 

唐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460元,城市的总体经济实力己经有很大的提升,从表2可以看出,唐山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到2011年,是一直增加的,从5,825元增加到9,460元,近年来唐山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受到耕地、水资源等条件的严重制约,但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投入基础较好,为农业后续发展储备了力量。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0 1元,增长20.4%。年末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102台、电冰箱101台、热水器86台、移动电话214部。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3l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45平方米。

(二)实验创新平台条件。目前,全市有科技人员2余万人,年末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l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农业产业研发中心26家。全年共组织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8项,其中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共取得科学技术奖励113项,其中省级奖励35项,市级奖励78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验收)66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7项,国内领先水平541项,国内先进水平61项,有2项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全年专利申请量2,050件,专利授权量1,30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1.6%和下降5.7%。签订技术合同266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4亿元。2011年唐山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上看,唐山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实施了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建设。建成了20家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河北农林科学院等2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产品研发以及高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科研经费条件。在科技投入方面,唐山市的科技三项费每年递增,占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呈上升趋势。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不菲的佳绩,部分原始创新领域在国际国内凸显优势。

近年来,唐山市在科技宏观管理、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先导作用日益明显。从技术创新活动及产出看,高校、科研院所承担了唐山市80%以上的知识创新项目,活动国家科技奖励占全市80%以上,发表的国际论文占全市90%以上。从技术创新资源的分布看,唐山市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90%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都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

 

(四)科研合作条件。从技术创新合作建设上看,以与河北农林科学院等全面合作为契机,以农林科技专家大院为依托,以产业协会和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建立起了市、镇(乡)、村、户四级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247项,引进、消化、吸收配套技术30项。目前,以唐山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市)”落户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镇(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并与华北地区五所农科院签署协议,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基地。

(五)农业科技服务条件。到2010年唐山初步建立有唐山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农村科技、经济及社会整体发展,突出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2个,转化推广实用技术成果100项,扶持提升农业龙头企业20个,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40个,实现县县有学校,乡乡有课堂,村村有科技带头人,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技术人才20万人次。

二、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科研力量的有限性,唐山市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类高等学院校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人员配备上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农村科技创新的科研需求。二是企业、民间组织等的农村科研创新意识存在很大的缺陷,唐山市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因此企业、民间组织往往会忽略农业科技创新的的重要作用,因此就很难为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三是农民科技水平和科研意识的短板是影响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问题。唐山市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采纳科研创新成果的意识也较差,不利于科研创新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从制约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的因素的状况看,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即管理体制方面、科技创新主体方面、创新机制方面、环境与文化方面。

(一)管理体制方面。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决策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不同部门的权责的差异性也导致农村科技创新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另外,科技创新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也滞后于理论发展,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监督不够有效。最后,农业科技力量的分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不仅表现在农村科技创新组织的职能不够细分、明确上,还表现在科研方向过于狭窄上。

(二)创新主体方面。一方面,政府公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比较低,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率也比较低。另一方面,农业相关企业缺乏足够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不强。农业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加之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些都会严重阻碍农村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

(三)创新机制方面。不仅农村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存在总量不足、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社会资金的投入也比较少,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也存在很多漏洞。另外,农村科技创新机制并未形成一个良好协作、有序竞争的局面,农业科研存在不良竞争、缺乏协作等问题。科研、教学与生产相互联动的机制并未形成,科研与生产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影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四)环境与文化方面。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关于公共创新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存在很大漏洞,也缺乏地区性的、专业化的分类。同时,科技基础条件仍然相对滞后,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创新文化方面,学术与科研机构仍然存在明显的行政性,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完备,竞争与创新的精神仍然匮乏,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推进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模式借鉴

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模式选择,可以根据我国现有的创新模式来进行。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农村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政府驱动式、企业驱动模式和综合创新模式。

 

(一)政府驱动式。政府驱动式指的就是由政府作为农村科技创新的扶持与推动组织,联合市场、专家、农户进行科技创新的一种新型的科技创新推广网络。政府驱动式的核心工作在于将示范农户的能力建设,打造优势的农产品品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整合农村资源,开展科技服务创新。这一模式将着眼点放置在农户身上,旨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农民。政府为农民的培训买单,将专家与农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较快转化。这一模式主要依靠四个主要的制度来支撑,即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品牌与技术的推广、专家负责制度和监督与激励机制。一是应当选择合适的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农户,对其进行知识性的培训,提供高质量的生产信息,帮助农户尽快掌握先进的技术,实现自主致富并带动农村富裕。二是应当建立品牌和技术的推广制度,将具备生产潜力、适应能力强的良种以及先进的农科技术推广到农村,可以采用书籍、海报、现场演讲等方式。三是应当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的专业负责制度,由特定的专家针对特定农户进行指导与培训,在技术指导员与农户之间形成确定的责任关系,这样就能够强化农村科技创新的实践。四是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领导与协调能力,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引导企业、民间组织等参与到农村科技创新工作中来,并适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村科技创新的风险,还能够大大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但是,在组织与协调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二)企业驱动模式。企业驱动模式是中国农科院针对棉花科技创新而开辟的一种新型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科研机构与农业相关企业联系起来,强化农村科技创新的实践效果。一是应当强化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强化学科研究的重点,精简职能部门,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类人才,创建一支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队伍。二是应当积极构建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即由科研机构出资创建公司,具体负责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发布。企业设立了完整的经营部门,明确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将管理与经营分离开,改革分配制度,调整收入政策,提高经营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实现充分的市场化,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对所有员工实行聘任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享有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并且接受企业的利润返还,企业也能够享有先进科技创新成果的经营权,提高了市场份额,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综合创新模式。综合创新模式指的就是对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将科研机构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企业、农业事业单位和进入高等院校四个方向。

一是这一模式保留了传统的、非营利性的科研机构,旨在保证科研机构的公益性,同时机构和人员的重组也为科研机构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条件。二是这一模式将具备自我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转化为科技创新企业,不仅吸纳现代企业制度,也能保留原来科研机构的出资人的权利,实行企业化管理。三是这一模式将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机构转化为农业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激励机制。四是这一模式还积极促进科研机构与大学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这一模式还十分强调对科研机构及其转化机构的激励政策,包括财政、税收及其他政策。由国家对科研机构提供科研费用,对于科研机构技术成果的使用获得的收益免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另外,国家还对科研机构提供了金融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人员的素质,使得科技创新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对科技创新的公益性认识存在不足,科研机构的改革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科技创新人员存在很大漏洞。此外,政府激励措施和其他配套措施滞后于改革,影响了改革的发展与进步。

四、推进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针对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改善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一是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政府增加科技创新的财政预算,并且为农村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提供大量的政策与制度支持,充分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改善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二是应当充分调动企业和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引导其进行农村科技创新的开发,并为其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创新的法律体制,为企业、民间组织等参与到农村科技创新中提供良好的投资法律环境。三是应当积极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将专家、技术员与农民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还切实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创新技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农民带来切实可观的收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加强政府推动的作用。在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政府发挥组织协调职能,通过制定政策与法律,对农村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导和干预,由政府发挥引导、牵头作用,不仅能够加速农村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还能够及时地获得反馈并进行改革。因此,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三)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在市场引导方面,以需求为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是满足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市场的驱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调动科研的积极性,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科技人员自主进行科研的开发与操作,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市场机制中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唐山市农村科技创新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及创新(共2493字)
助转型促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科技小院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完善政策 健全机制加快农业与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调研课题调研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科技政策摘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