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盘投资大师系列·冯柳篇(十一)金域医学 对于浮盈是应该加仓还是减仓,各有各的说法。认为应该减仓的,...

来源雪球App作者 满纸满卷画墨易凉https://xueqiu.com/2864315423/133934837

对于浮盈是应该加仓还是减仓各有各的说法认为应该减仓的理由是浮盈加仓一把亏光而认为应该加仓的理由则是出现浮盈就代表逻辑正确就应当通过加仓让利润奔跑

冯柳在自己的操盘过程中并没有拘泥而是灵活地切换加仓或减仓的策略今天讲的这只金域医学就是冯柳越涨越买的典型案例

1. 操盘历程

照例咱们先来看看冯柳的操盘经过

图片自制转载须注明

对于金域医学冯柳足足经历了四次加仓首仓380万股建于2018年三季度成本18-24元左右二次加仓120万股在2018年四季度成本在16-22元左右三次加仓1000万股成本21-26元四次加仓700万股成本在29-36元

目前冯柳共持有2200万股金域医学总成本不算低大约在30-34元现价62元左右浮盈82%合计人民币6.1亿元

2. 选股和买入逻辑

可以说金域医学为冯柳的高毅邻山远望1号2019年的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作为一只2017年9月份才上市的医药股新秀相信大多数朋友还不是很清楚这只股其实我们投资时候经常有这种感受一只曾经闻所未闻的股票突然有一天机缘巧合看到了却发现它默默涨了数倍了这其实和投资的底层逻辑有关系想看的朋友底下评论有机会日后我写篇短文分析

言归正传咱们一起来看看金域医学这只股票的基本面

金域医学在上市前原名为金域检测这个名字其实已经可以充分反映其主营业务了——正是目前医药领域正当红的医学诊断

下图为金域医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表除了体检冷链物流主要是输送自己的医学诊断物流挂件业务以外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医学诊断服务

这个医学诊断是什么玩意儿呢其实说它的俗称大家都知道体检这里的医学诊断准确来说是第三方医学诊断又叫独立医学实验室英文缩写ICL

别看大家总说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我们国家的医学建设已经够到位了不少医院现在都是在吃国家补贴如果按目前的情况纯粹经营许多公立医院都是赔本赚吆喝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三甲医院为了确保体检项目覆盖的全面性不得不在医院配置一些昂贵但使用频率低的体检设备而这些体检项目又多为老年体检项目医院赚不到钱此外公立医院还需要承办许多面向社会的义务体检项目

总之公立医院的繁花着锦表象下其实是入不敷出的本质

这时候就是第三方医学诊断起作用的时候了因为体检其实符合规模经济第三方医学诊断机构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有效地解决了医院的外包需求如果有在商业体检机构做过体检的朋友会发现其体检费用通常比医院的同样项目便宜得多

说完了ICL的盈利逻辑咱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冯柳为何买入金域医学了这对于冯柳来说是一次战略性投资买好的更贵一些也无所谓这从其屡次浮盈加仓而不追求价格保护可见一斑而既然是战略性投资其实一年可预期并不重要因为其追求的更多是中长期逻辑

而对金域医学而言先发优势决定了其三年可展望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十年可想象

可展望

金域医学的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和覆盖面上

前文说到第三方医学诊断通过外包形式承接医院业务再凭借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空间的模式这个模式固然看着很可行但其实对于患者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是安全

可以说患者这个群体对医疗机构是天然存在怀疑的公立医院有国家背书尚且闹出了些医患关系紧张的破事对于这些第三方以盈利为第一目的的商业检测机构就更是不信任了而确实不少商业体检机构为了赚钱也闹出了许多丑闻如今都时常看到有商业体检机构误诊的新闻报道2018年美国有一本很火的书叫滴血成金Bad blood讲述的就是白富美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凭借所谓的验血贴片构造的虚假商业血检机构骗局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更加重了信任危机

故而对于ICL机构而言有个良好的名声和信誉是决定其能否挣钱的第一步金域医学的前身金域检验于2001年率先在我国进行独立医学实验室模式商业化运作是我国ICL机构界的第一老字号随后其又通过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并于2008年就早早通过CAP认证——两者分别是我国和国际现行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的最高等级

可以说凭借企业目前的良好名声和认证背书就已经具备了天然护城河

此外上文也说过ICL的本质是一种规模经济而既然是规模经济就必然存在客户多且分散的特征根据检验时效性和物流成本目前ICL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四百公里左右这就要求想要完成规模经济布局的企业必须要布局足够多的分支机构来确保辐射范围仅此一条金域医学这样早有布局的企业就很难被后起之秀追上

可想象

相信看了上文分析的朋友不会有人怀疑第三方医学诊断这本身是个足够好的商业模式下图为自2001年金域检验开启国内首家ICL以来至2017年我国ICL数量变化图可见我国国内ICL的数量正保持着稳健而高速的增长趋势如无意外ICL在我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图源网络

目前美国最大的ICL机构是QUEST奎斯特诊疗其2019年半年报的营收见下图约为36.84亿美元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字因为其2018年年度总营收为72亿美元这折合人民币在500亿左右对比目前金域医学2018年总营收的45亿元可以说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ICL整体行业的成长趋势既然已经确定那么下一步就是分析金域医学是否能够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以获取我国ICL行业成长的红利来成为一家伟大企业

咱们来看看行业格局如下图所示目前我国国内能够进行连锁化普检的仅有三家公司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

图源网络

下图分别为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的主营业务构成首先可以看到达安基因自己不争气本身是以生物制品为主还掺和金融服务业并没有把ICL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且其营收规模远远不及金域医学可以说这场ICL霸主之争中其已率先出局

图为达安基因的主营构成

然而迪安诊断却属实是一家劲敌其公司也是以第三方医学诊断立足两者业务范围高度重合且其2018年ICL方面营收也在40亿左右同时其出具的医学报告也通过了ISO15189认证

图为迪安诊断主营构成

两家公司无论是在专业壁垒主营业务和营收规模上都堪称是一时瑜亮如果不出意外未来我国的ICL行业发展会趋近于美国那样寡头竞争的格局而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就是中国的Quest和Labcorp

但值得一提的是两者的主营其实还是存在偏差的迪安诊断偏重于对诊断产品的销售而金域医学更偏重于诊断服务这两者的区别大家自己翻开财报看看也就一目了然了在此受限于篇幅不做赘述

3.卖出逻辑

由于冯柳本次做的是战略性投资更侧重于长期的行业布局那么我猜测其可能的卖出逻辑有以下两种

一是ICL行业的整体成长空间受限毕竟中美两国的医疗行业格局还是存在差距的美国作为商业社会公立医院比重小而私立医院则占到整体行业的79%私人医院的逐利特性决定了其更多使用外包的ICL而我国公立医院还是在医疗体系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产生的ICL需求并不如美国市场那么大且确定

二是金域医学在与迪安诊断的两虎相争中落于下风ICL行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决定了其行业巨头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摧垮竞争者最终必然演变为寡头竞争乃至寡头垄断的格局冯柳之所以布局金域医学首先是看好ICL行业其次是看好金域医学能成为ICL行业的龙头而如果两强相争中金域战败乃至被迪安诊断消灭那么自然就不具备战略投资的价值了

本文我们聊了金域医学及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近期由于三季报发布比较频繁我每天要看的东西很多毕竟自由投资了选股布局决定了我接下去一个季度能不能过得舒坦所以必须得作为第一要务更新文章可能会不太稳定我尽量每周保证五篇见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比分析:迪安诊断PK金域医学
迪安、金域、艾迪康、达安第三方医学检验“四巨头”PK大解读!
全面论述金域医学的投资逻辑
金域医学:同是医学检测龙头,金域医学比迪安诊断好在哪?
公募抢筹,年度涨幅高达158%:冯柳重仓的医学检验龙头金域医学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报告-步入竞争拐点,龙头企业持续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