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历史上三大稀世典籍遗失之谜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广流长、浩如烟海,遗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如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和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瑰宝。很遗憾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文化遗产都遗失了,让人扼腕叹息。今天让我们来探索我国历史上稀世典籍遗失之谜。

一.王子朝典籍

王子朝是谁?王子朝典籍到底是什么?这批典籍是怎样遗失?

王子朝,姬姓,名朝,周景王姬贵庶长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之兄。那这批典籍是什么?这批典籍包括了皇帝以来尤其夏商的青铜礼器;周代列王的诰命;以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等文书档案资料。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悼王姬猛继位。后来发生内乱,庶长子王子朝杀害了周悼王,占据洛阳并自立位王,人称“西王”,姬匄避居泽邑,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际,晋倾公出兵王子匄复位,王子朝遂携周王室典籍投奔楚国。从而引发另一个谜,王子朝为什么奔楚?王子朝之所以逃亡楚国,是因为当时楚国富强,而且与晋国争霸。但是众说纷纭。但王子朝奔楚并非仓皇而逃,是有准备的,在王子朝一行人既有王室成员和世袭贵族。还有官吏和学者,王子朝是有准备的,等待时机准备复国,他是满怀复国的期望。

公元前505年,吴国和楚国爆发柏举之战。周敬王趁机派人刺杀了王子朝。随着王子朝的死亡,王子朝携带的典籍去了哪里?我国现存史书也没有记载楚国何时何地接收这些周室典籍,也没有记载这批典籍的下落。近年河南南阳的王子朝“不见冢”的发现,很有可能说明这些典籍随着王子朝一起埋葬。静静等待华夏儿女挖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二.《永乐大典》正本

朱棣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的编纂这部《永乐大典》?要知道编纂《永乐大典》凡书广收各类书籍七八千种,共计二万二千卷,约三亿七千万字,参与编纂次书的共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如此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纂这部百科全书。

当时朱棣刚刚篡位得国,造反篡位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之下,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帝王也不例外,朱棣抓住了儒臣的痛处,每一个儒臣都想载入史册,而他们缺少一个机会那就是编纂《永乐大典》。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以当前书籍名类繁多,内容繁杂冗长,不适合流传于世,要编纂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衣术,占卜,释藏道经,喜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此书最初版为《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不满,钦点姚光孝担任监修,编纂人数达到2196人,耗时五年《永乐大典》才编纂完成。

《永乐大典》共22877卷,目录就达60卷。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文学百科,囊括了明成祖之前所有流传文献。全书共3亿7000万字,分装11095册。自《永乐大典》问世,直达明末清初,正本也不知所踪。

一种说法嘉靖死后,要求此书陪葬。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理由是《永乐大典》正本最后的出现时间正是在嘉靖的丧葬期间,在《明实录》中,关于嘉靖帝下葬和《永乐大典》重录两件事的记载如下:“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庚子),嘉靖帝崩,年六十,在位四十五年。”;“三月十七日(壬申),嘉靖帝入葬永陵。”;“四月十五日(戊戌),隆庆帝赏赐重录《永乐大典》成者。”

这些可以看出:嘉靖皇帝死后三个月下葬,但是表彰日期是隆庆元年四月,这样看来皇帝下葬与副本重录完成的时间基本一致,毫无疑问,重录时,正本应该尚在,所以此说法是值得商榷。《永乐大典》直达明末清初也不知所踪,

三.王羲之《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巅峰之作,据记载,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请朋友到会稽山的兰亭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赋诗,一场宴会下来,文人骚客做了许多的诗赋,王羲之把这些诗词杰作编成集子,取名《兰亭序》,为集字写了序。

《兰亭集序》一直流传到七世孙王智勇,智勇少年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去世的时候,将《兰亭集序》传给他一个热爱书法的第字辩才。得到《兰亭集序》后,十分珍爱,从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的暗龛,用在珍藏《兰亭集序》。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推崇,大量的搜集王羲之的墨宝,一直对《兰亭集序》真迹念念不忘。多次重金悬赏后得知在辩才和尚手中,李世民把辩才和尚请到长安,委以高官,热情款待,希望可以说出《兰亭集序》下落,辩才和尚百般推辞,都说不知道下落。几次三番都不承认,只好放辩才和尚回去。李世民遍萧翼从辩才手中取来。

萧翼打扮成一个穷困潦倒的山东书生,来到永欣寺,故意在庙廊里观看壁画,辩才瞧他落魄,顿生怜悯之心,上前打招呼,两人谈的很是投机,便邀请萧翼有空来玩。第二天自带酒水来永欣寺来找辩才和尚喝酒谈诗,几个月后,慢慢的熟络了,萧翼认为时机成熟,便说自己身上带了两幅二王真迹,便让辩才和尚观看,贩毒看了半天,然后说:'真迹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辩才告诉自己藏有《兰亭集序》,并取来让萧翼观看,萧翼故意说是假的,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便把他带来的几件真帖,放在辩机这里,一次,得知辩机和尚外出,把书桌上的《兰亭集序》和带来的几件墨宝拿走。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十分喜爱,并让欧阳询等名家临写,分赐皇子近臣,李世民死后,将《兰亭集序》殉葬在昭陵。后人记载,温韬曾掘开唐太宗墓,并没有《兰亭集序》,挖高宗坟乾墓时,他兴动数万人马在广天化日之下挖掘,不料三次上山都遭到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马转晴,心有余悸,才没继续挖下去,乾陵才躲过一劫。难道在乾陵的墓中,这一切都成了谜,只有等专家利用科学手段探究,才有可能真相大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都听说过古代有哪些失传的典籍?
我国古代失传的六大古籍,全部都凝结了中华文化的结晶
【国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嘉靖.巻
中国三大失传的绝世国宝文物,能得到其中一件便富可敌国!
《永乐大典》用纸与古代典籍纸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