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前沿:未来社会的教育大变革

教育前沿:未来社会的教育大变革

内容提要::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根本性更新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根

第二节:突出的教育特色

一、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核心”

二、对个性差异的高度尊重

第三节: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

一、教育内容的重大变革

二、教育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

三、教师角色与职能的巨大变化

====================

回归人性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方向。人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构导图01

回归人性

这一根本性的方向将引发未来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更新,以人为本以德为根将是未来教育观念中最为根本的教育观念。

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核心”以及对“个性差异”的高度尊重将是未来教育最为突出的教育特色

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师角色方面的巨大变化将引发及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更新

一、以人为本

结构导图02

所谓“以人为本”简单说来,首先就是把学生(或教育对象)当“人”看待,即把学生视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有巨大潜能、有个性差异自主意识的人,而不是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应对考试的机器。“以人为本”是未来教育中最为核心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认知、对独立人格、自主意识、个性差异的高度包容与充分尊重,并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方方方面

所谓“始终”指的是:从从胎婴幼儿开始直至终身教育整个过程的全覆盖;所谓“方方面面”指的是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组织形式等等各个方面。

在传统教育中一贯主张“师道尊严”,究其本义而言也毫无不妥,尊重老师、尊重从师之道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问题却出在由此而衍生的“以教为中心”一整套教育体制。在这一套教育体制中,一切以老师(包含家长、领导等等)的意志为中心,一切由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够被动听从、接受。而老师又得一切听从校长,校长又必须一切遵从上级主管部门。这样一种“唯上是尊”的观念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这样一来,越到下层,就越少主动权,到了学生这个层面,就基本成为一个被动接受指令或信息的“存储器”,学生的独立人格、自主意识、个性差异等等都被严重地漠视或排斥。

所谓“自主意识”并非倡导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而是允许所有社会成员在不危害他人或社会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让不同的知见共生共存,充分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民主”。

整个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所面临的困惑与严峻挑战绝不会越来越少,反倒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而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权威决定观”、“主流决定观”却对独立的人格、思考与判断往往不屑一顾,甚至大加挞伐,这在科技界、学术界尤为明显。其后果是某些只为个别或少数人所掌握的真知灼见、“先知先觉”被压制或者扼杀。比如“日心说”与“地心说”之间的较量,在“地心说”处于主流世界观的西方中世纪,“日心说”就被斥为异端邪说。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施教者对教育对象提出的相反见解往往在个人情绪上都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提出的相反意见或理由,绝大多数家长都斥之为“狡辩”而十分的反感。

为了尽量避免“权威”及“主流阶层”认知与研判上的偏差,进而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灾难,在人类社会的未来教育中,培养所有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以德为根

结构导图03

所谓“以德为根”从人性的角度讲就是对于人心的净化,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对于共生意识的熏陶与强化。这其中主要包含个人信用的保持与维护,热心公益品德的养成,个人人格魅力的塑造。

要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诚实、守信便是基本条件。热心公益是对共生意识的强化与进一步体现。个人人格魅力则包含个人优秀的品德素养诸多方面,比如在共生意识主导下的忠勇勤奋、积极进取、坚韧顽强、自信自立、团结友爱、包容大度等等。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会做人”。

从个体的角度讲,德为人根,做人的根本就在于修身、立德。 从教育的角度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将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

“以德为根”的教育主张从传统教育至现代教育都一直存在,但是否将此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落到实处,落实了多少以及效果如何等等,都很值得深究。

在儒家教育体系中,对“仁孝、礼义、忠信”等道德教化的确极为看重,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几乎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凡事讲“天理良心”几乎成了社会大众的共识,于是造就了封建时代不少的志士仁人及道德楷模。姑且不论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仅从安定人心、和谐社会方面的确产生了重大作用,否则,中国的封建时代也不至于延续那么长久。由此说明我国传统教育中的道德教化确实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传统的道德教化中不仅仅局限于儒家的教育思想,释家、道家以及其他杂家的道德教化也产生了不容小视的作用,共同形成整个封建时代的道德教化体系。

建立适应未来社会的道德教化体系,这是一个重大而艰深的命题,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实现世界大同的长远目标,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最为突出的教育特色

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核心”以及对“个性差异”的高度尊重将是未来教育最为突出的教育特色

一、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核心”

以“学为核心”的教育主张早已有之,但却未能成为教育中一以贯之的教育主张。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总体上一直是以“教为核心”占据主导,尤其是在大班制学校化的教育中更加突出。从教育大纲,教材体系、教育内容到课堂教育、考核标准,都是一种层层“唯上”模式。一切都是上面说了算。在这种一切“唯上”所导致的共性一致化教育体制中,注入式、满堂灌便成了主要的课堂教育方式。

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育目标的制订,到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进度等等方面都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把学习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便“要我学”为“我要学”。

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核心”就目前来看,要真正落到实处并贯穿到教育的始终及方方面面还难以完全体现,但由于以“教为中心”导致的共性一致化教育体制所表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因此,“以学为中心”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对“个性差异”的高度尊重

以“教为中心”导致的共性一致化教育体制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潜力与优势,个体需求、个性爱好,知识基础等等,几乎都置于不闻不顾的状态。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学的是一样的教材,接受的是某学科老师同样的教学方式。教什么,怎么教,进度如何把握等等,学生无权干预,一切听从于老师。学生一旦产生抵触或排斥,便冠之以“厌学”的罪名。

其实“厌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含混的伪命题,所谓“厌学”并非学生的天性与本意,只不过是对某些教学内容,某种教学方式的抵触或排斥而已,而在其他方面,比如电子游戏、郊游、其他的课外活动或学习内容往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却往往不被老师、学校或社会认可。

在家庭教育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判标准几乎都是家长说了算,一句“都是为孩子好”便把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掩盖了起来。于是不少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变得萎靡不振、精神抑郁,甚至离家出走,自寻短见的也不乏其例。不少具有特殊天分或某种特殊潜力与优势,并可以成为未来某个方面的精英人才的学生被压抑、被埋没甚至遭到戕害,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是以“教学中心”的共性一致化教育体制导致的严重后果。

在未来教育中,“学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将得到充分的体现。所谓“学为核心”就是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内容、方式、进度等等方面,学生都有高度的自主权。老师将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不再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管控。老师在学生面前不再是无所不能的“万能之主”,而是以平等研讨,共同学习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等等,不需要由老师或学校制定,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优势,并结合社会的需求自主选择与决定。这样就形成一种“个性差异化”的自主学习模式。个性化教育是社会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个性化教育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个性化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充分体现个性化,工业生产正在逐步转化为个性化生产或柔性制造,服务领域也正在往个性化服务或客户化服务发展。个性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个性化人才进行匹配,个性化人才需要个性化教育方式来培养,因此,个性化教育是信息社会个性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个性化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必然选择。

就目前而言,也许不少人会认定这纯粹是一种天方夜谭。而实际情况是,在100年以前问世的英国“夏山学校”就已经采用了这样一种学习模式,而且一直坚持至今。在近十来年,我国也先后出现过类似的民间办学机构,被誉为“东方夏山”的厦门仁和微校,按照这种模式办学从五年多以前就一直坚持至今,它的“混龄式个性差异化自主学习”模式产生的学习效果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与惊讶。

不管人们是否接受,以学为核心的个性差异化自主学习,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一股洪流遍及全世界——这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第三节: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

下面将分别从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教师角色的巨大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未来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

结构导图04

一、教育内容的重大变革

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再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受教育者)的心性修养、有效地诱发潜能以及对学生自主规划的引导。

1、心性修养

心性修养属于德育范畴,事关做人的根本。而德育最为根本、最为有效的方式不是简答法令制度、教科书(德育课程)以及尊长的说教,而是在正确的人生目标导引下所处的环境氛围熏陶、道德典范感染之下的自我修养与逐步完善。德育课程不再是局限于教室里的“政治课”,而是贯穿整个人生及教育方方面面的灵魂。

科技越进步,对人的心性修养水平的要就会越高。否则,将难以维系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道理非常简单:利用高科技作恶远比常规方式作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大得多。假如一位人类狂人利用大规模杀伤武器作恶,或者利用高端人工智能作恶,其后果优有时可以严重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无庸讳言,人类社会自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片面追求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似乎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主攻方向,而对于人类自身的心性修养及道德教化几乎削减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数十年前,西方世界在面对因道德沦丧而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矛盾时,就有不少人士提出从东方传统文明中寻找出路。东方传统文明中确实有许多值得当今人类借鉴之处,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借鉴东方传统文明的同时,花大力气重新构建整个人类社会新的道德教化体系——这恰恰是人类社会未来教育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而“心性修养”也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

2、潜能诱发

每一个人天生具有巨大潜能及“生而要学、生而能学”的本性。未来教育最为重根本的任务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对人的天生巨大潜能的诱发,潜能诱发的着眼点在于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及诱因,并利用恰当的契机使其触发。

“生而要学”是人出于求生之需而与生俱来的先天性本性,在这一点上与动物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生而能学”是人类代代遗传并不断递升的先天性灵性,这种灵性就连动物也具备,不过在层次上跟人类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不然,人就难以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灵之首了。

潜能诱发是未来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伴随学生潜能的诱发,知识的摄取、筛选、提炼及知见的拓展,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的系统传授,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对受教育者潜能的有效诱发,这便是未来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重大变革。学生的学习效率,智力提升的层次,在同等客观条件之下,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内动力及智力潜能诱发的状况。

3、自主规划

科学有效引导学生自主规划,是未来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另一重大变革。

在未来教育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在教育方针、教育大纲的宏观把控:而教育内容,目标任务、进度计划,学时及课程安排等等都不再整齐划一,大都由学生自主规划、自行决定;老师在这个方面的职能则在对学生自主规划的科学有效的引导,而不是根据主观愿望而强行要求。

所谓“科学”的引导指的是:这种引导既要适合学生的个体特征、个性化差异,又要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所谓“有效”的引导指的是:这种引导既易于学生接受,又能够产生积极而实实在在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方式法方面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提升。

在引导学生自主规划的环节中,既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充分尊重,同时又给以有积极的引导。

(1)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尊重与积极的引导

整个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所面临的困惑与严峻挑战绝不会越来越少,反倒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而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权威决定观”、“主流决定观”却对独立的人格、思考与判断往往不屑一顾,甚至大加挞伐,这在科技界、学术界尤为明显。其后果是某些只为个别或少数人所掌握的真知灼见、“先知先觉”被压制或者扼杀。比如“日心说”与“地心说”之间的较量,在“地心说”处于主流世界观的西方中世纪,“日心说”就被斥为异端邪说。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施教者对教育对象提出的相反见解往往在个人情绪上都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提出的相反意见或理由,绝大多数家长都斥之为“狡辩”而十分的反感。

为了尽量避免“权威”及“主流阶层”认知与研判上的偏差,进而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灾难,在人类社会的未来教育中,培养所有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所谓“自主意识”并非倡导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而是允许所有社会成员在不危害他人或社会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让不同的知见共生共存,充分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民主”。因此,在充分尊重自主意识的同时,对于自主意识中的不良成分就有必要加以转化,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加以有效的引导。

(2)对于创新思维的保护与引导

学生在自主规划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某些离奇、反常的构想,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构想进行认真的分析,对其中的创新思维成分要加以充分的保护,对其不合理的成分加以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加以认可。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为了积极应对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就不得不尽力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创新思维,进而赢得严峻的挑战。就社会成员个体而言。要积极应对未来社会方方面面的急遽变化,也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素质。面对行业的不断更迭,一干终生的行业将越来越稀有,单从每个成员要在社会上为生、立足而言,也不得不迫使你必须具有创新思维。作为从事科技研究,精神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未来社会主流人士,创新思维更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但会迫使自动出局,甚至连进门的资格也不具备。

二、教育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

1、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1)打破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及封闭的办学体系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把最不可能共享的资源实现共享,这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互联网+教育”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渗透,封闭的办学体系将迅速打破,现行的大班化中小学将逐渐被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所取代,面向未来的传统学校界限的消失将成为必然趋势。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新型“学校”。未来的教育不再是一所所封闭式的学校,而是一个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更有利于人性化的教育、定制化教育、服务化的教育。专业资格认证和技术能力将挑战传统学历、学位,未来社会更注重有操作性和适用性的东西。

未来的学校将打破固化的组织形态,开放大学、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灵活的教学安排,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者固定的课程结构;打破现有的学制,加强不同学段之间衔接,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自主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

学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学生将会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组织管理,各项学校事务都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成为有主体意识、道德情操、国家意识和世界精神的健全公民。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促使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创设多元融合的育人空间。

未来学校就是“云教育实践场”,“云教育”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习效率问题,未来教育一定会建立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互通的共用平台,学校通过平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大数据时代,由市场化形成的大数据接口与学生数据API接口应用将广泛得到重视,而服务于终身学习学习个性化和学习行为支持的各种柔性教育的信息系统将得到开发和应用,翻转课堂、在家上学、社交网络以及教育行为信息系统可视化的研究,将如显微镜的发明一样,将变教育学为实证科学。

(2)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建立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班级授课制强调标准、同步、统一,尽管难以照顾个性差异,但却为机器大生产培养了大量的符合特定标准的产业工人,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但是,当人类社会全面迈入信息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用。

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学结构的内在基础。

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上课时段,真正做到自主选择,一人一张课程表。

未来的教学将会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弹性学制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

(3)民办教育机构将蓬勃发展。

将会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突破校园的界限,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构建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体系;打破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采用弹性的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为学生创设多元融合的育人空间。基于公共和私人资助的混合模式将是教育最优的选择。国家财政将不再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相对的,学校将主要由私人企业和家庭资助。在这个意义上,就业能力和市场力量将对学校课程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引发了某些课程是否应该抛弃的问题。

在家上学在线教育、社区图书馆、社区教育资源等等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也将将源源不断地涌现。

2、自由组合

在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及封闭的办学体系被打破之后,将产生许多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办学体系,并且进行新的自由组合。这种组合的前提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自愿的原则下产生的自由组合。不同类型的民间教育协会、联盟,教育服务体系等等将会不断涌现。

虽然在教育的组织形式方面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团队相互间以及团队内部的有机配合、融合与合作必不可少。这样既能够保证个人或局部的充分自主、自由,又能够达成诸多的共识,以推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升。

“走班制”、开放式办学、松散式的教师团队等等都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教育团体、教学班级的组合形式将更加自由,开放,而且常常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形形色色的未来“学校”类似于传统的市场上成百上千的“小摊点”,来者不拒,能者为师。学生需要,有人去授课,这门课就算开设了。

3、自主管理

在教育管理上,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主要着眼于政策方针与全局性的教育发展规划,而在其他方面的管理将大大削弱。各个教育团体、机构、组织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三、教师角色与职能的巨大变化

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公共化以及教育将变得更具个性化,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一个“心灵按摩师”。

教师的首要职能是引导学生通过心灵的净化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但这种引导并非强制性的约束或控制,而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抚慰,这种“抚慰”类似于按摩师的按摩,只不过这种“按摩”不是针对肉体而是针对心灵,因此,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灵按摩师”

老师要去关心、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伙伴,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健康辅导的相关技能,否则将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对话,起到一个心灵按摩师的作用。

2、交互学习的引导者

传统教师的角色将会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完全主导教育教学的角色正在向师生共同引导课堂发展。未来的学校是“一个有社会交互学习的环境”。由一个单一“演讲者”主导的教室将变为研讨室,学生可以在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学促进者的指导下聚在一起交换想法和观点。

信息时代,知识将变得非常廉价,教师将彻底走下神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信息服务的主持人和教练,搜索、阅读、辨别真伪,将是数字时代教练能够提供的仅剩的三项技能。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意,而不在于知识的传授。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叠加将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各级教育云平台,为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后台保障。智能辅导系统(ITS)、互动式的网上学习环境(ILE)、趣味性的仿真游戏学习方式、智能化自动批改作业、对教育体系及学习者效果的及时反馈和评测等等,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授课,而是通过海量的共享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完全开放与自由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复习甚至休息而不觉得尴尬不安。学习的场所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延伸至家里,甚至可以在任何条件许可的地方。从老师方面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智能化评估检测系统,透过数据、曲线与表格等等,充分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等等方面的情况。老师们可以知道学生在哪里暂停、学习的速度与质量;这种教育模式也为老师们节省了备课与测评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努力提升自己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3、“私房菜厨师”。

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自己最爱的那盘“菜”。什么是个性化?就是这个喜欢吃萝卜,那个喜欢吃青菜,教书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适宜的方式、去提供最适合他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

4、综合评价师

所谓“综合评价”指的是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给予恰当的综合评价,而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对于某个学科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因为每个人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教师提供综合评价进而帮助学生认识他自己,从而促进他的个体优势的发展。

总之,未来的教育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结:

结构导图05

这一章从教育回归人性这一基点出发,就教育观念的更新、突出的教育特色及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三个方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简要的阐述。但未来教育大变革的涉及面还远远不止这些。

创新是未来教育的主题。

创新有更重要的非技术性方法,如不按年龄给学生分班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对学生评价的传统方法必须随体制本身的的变化一起发展进化。评价体系的改革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诚然,在未来教育的大变革中,远远不止于上述几个方面,但以上三个方面大变革却是最为突出,最为紧要的。至于学科知识、行业技能、技巧等等,将逐渐显得微不足道,到那时,知识不再是力量,思维与能力才是尤为重要的“看家本领”。那时“知识分子”的知识水平与能耐,绝不会以你大脑中存储了多少学科知识来衡量。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当今需要靠自己大脑存储的知识信息,将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你代劳了。技能、技巧及其他诸多能力,将不依赖于教育,更多的则是依赖于社会与科技进步所提供的环境条件及自身的选择、自主式学习与体验。

个性差异化的自主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大数据时代知识贬值,各种知识随手可得,无需再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死记硬背。知识不再是力量,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才是立于未来社会的利器。

未来的教室一定是云端教室,包括电子课本、电子课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在资源方面,由模拟媒体到数字媒体,再到网络媒体,资源最终都在教育云上,内容达到极大丰富,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创意与创新、沟通与协作、研究与获取信息、批判性思维、决策与解决问题、信息化公民素养、科技理论与应用六大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实现教育振兴,要创建引领世界的教育强国,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必须加以高度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予每个孩子快乐的童年
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Aha| 顾远: 青色学校,值得探索的教育未来
推进全面育人的课堂教学变革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最好的教育是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