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的胜利——为何儒家思想能够统治中国两千年
userphoto

2022.06.14 安徽

关注

儒家与孔子

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说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根本也不为过,儒家是怎么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呢?

要说儒家的老祖宗,当属孔子,他也被后世称为圣人。但在他那个时代,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而已,他的思想也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连他的老家鲁国都没有重用他,导致孔子周游列国,但其他国家也不待见他,他在弟子的帮忙下回到鲁国,专心治学,做了教育工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周朝的礼乐制度土崩瓦解,新的社会秩序还没建立起来,很多人都在思考和实践,到底哪种理论能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所以各种学说也就应运而生。这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和学派层出不穷,儒家只是占据一席之地,甚至都不能说是最主要的。按照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里的说法,主要有六大门派,分别是阴阳家、名家、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主要将天地运行之道来阐述人类的社会行为,比如五行五德学说,被统治者用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理性。但阴阳家更像是算命先生,忽悠人可以,真正用来治理国家却没什么用。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主要是通过辩论用道理和逻辑来解决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家能够通过辩论使人明白道理,但辩论使用太多难免走向诡辩,例如“白马非马”的例子。名家虽然有哲学家的意味,能够引人思考,但对治国这种必须脚踏实地的事情却也用处不大,它充其量也就是个手段,并不能用于统治。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的思想比较广博,爱好和平,不喜欢打打杀杀,喜欢借鉴,不喜欢铺张浪费,甚至在几何、物理等自然学科也有涉猎。墨家是代表社会底层人民的,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但统治者未必喜欢,特别是后来中央集权越来越严重,墨家也就逐渐没落了。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法家主要强调“依法治国”、“富国强兵”,一切论功行赏,削弱贵族的权力。这在当时是非常对统治者胃口的,特别是那些有志于侵略其他国家进而完成统一的国家和君主,因为法家对提高国家效率、统一国家行动力的功效显而易见。所以战国时期,大多用法家来启动变法,当然最成功的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这也打下了后来秦国统一中国的基础。但法家带来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社会负担沉重,人民缺乏活力,所以秦国虽然用法家统一了全国,但用法家治国却导致了秦二世而亡。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家是我国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一部《道德经》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守则。道家讲求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折腾”。汉朝初期经历过秦国和项羽的破坏,继续休养生息,道家自然成为了汉初统治者的首选,“萧规曹随”就是最典型的体现。也正是由于不扰民的政策,实现了后人敬仰的“文景之治”。道家虽然对大萧条时期恢复生产生活很有帮助,但却让地方势力逐渐强大,以至于很难掌控,比如汉初的“七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等。这时又要走中央集权的老路吗,那会不会又重蹈秦国的覆辙?

法家太刚,道家太柔,有没有一个折中的方案呢?那就儒家来吧。儒家讲究伦理,也就是秩序,大家都别乱来。国君别乱来当个明君,大臣别乱来当个贤臣,整个社会秩序都被“三纲五常”等人为设定的框架给框住,那么社会就不会乱了。汉武帝正被法家和道家折腾够呛,突然发现还有儒家这么个好东西,有了儒家,那我这个皇帝按照社会秩序不就一直是皇帝吗,因为大家都不要乱来呀,这个好。于是重用董仲舒等大儒们大推儒学,以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的统治者都看到了儒家的这个优点,把它看成不可多得的治国工具,一直沿用了下来。

所以,儒学的兴旺发达是我国智慧的统治者们不断试错后的最终选择,但其实儒学的真正的根源是周礼。孔子不就是以周礼为正统,要求大家“克己复礼”吗?而周礼的核心也正是社会秩序。这就是为什么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过,因为治国的基础理论从西周初年一直到现在,延续了三千多年。

而实际上,统治者在使用这些学派学说时是个很技巧的事情,并不是一条道跑到黑,而是做了很多融合。

统治者对自身的要求,主要是道家,因为道家讲求修炼,可以成仙和长生不老,这是统治者对自身的最高追求。统治者们对道家的追求几乎贯穿了我国整个封建时期,当然佛家也穿插其中。比如唐朝统治者姓李,就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宋朝统治者都是以道家皇帝自居,比如宋徽宗的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他别名又叫“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了得道修仙更是多年不上朝。

统治者对官吏的要求,主要是法家,因为法家讲求执行力,只有有了强大的执行力,国家机器才能得以正常甚至是超常运转。但古代统治者们对官吏的苛刻要求不会传递到百姓阶层,比如武则天时期酷吏横行,朱元璋时期大案频出,但这些都是在社会上层的事情,基本不会连累老百姓。宫廷腥风血雨,平民还是照常过日子。

统治者对平民的要求,主要是儒家,原因正如前面所说,就不再赘述了。 

不论是用哪种思想学派来指导国家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儒学这么长时间以来作为国家思想的基础,与其随着时代变化而与时俱进也密不可分,这也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儒学到底是什么样子?——汉武帝魔改儒家思想的前因后果
两千年来儒家思想为何一直被统治者追捧,其中秘密被一语道破
战国盛极一时,是什么原因造成墨家逐渐没落?
历史百家争鸣-- 法家,道家,儒家.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