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蒙古西征,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userphoto

2022.07.27 安徽

关注

拥有着广袤地域的蒙古帝国,囊括了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

幅员辽阔的帝国疆域

蒙古人的三次西征,将沟通东西方商道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伊斯兰文明乃至基督教文明与汉文明之间,开始有了比较密切的交流。

在元朝,可以看到很多“异样”的面孔

蒙古人西征,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可以从交通、商贸、科技、宗教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交通方面

13世纪的蒙古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先后开辟了以都城哈拉和林为起点,通往中原的“帖里干(蒙古语'车’的意思)站道”和“木怜(蒙古语'马’的意思)站道”。

窝阔台即位后,正式建立了驿站制度。在拓宽“帖里干站道”和“木怜站道”的同时,还开辟了“纳怜(蒙古语'细’的意思)站道”。从都城哈拉和林到中原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的交通线,以初具规模。

忽必烈建元后,“帖里干站道”和“木怜站道”作为“兀鲁思佳姆(即国道)”,成为了元大都通往岭北行省的主要交通干道。

元朝市集,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人

13世纪上半叶,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干道是这样的:

由中原北上,经漠北哈拉和林,再趋金山(即阿尔泰山),折而南下至别失八里(即乌鲁木齐东北),然后沿阴山(今天山)北麓抵阿力麻里(今霍城)。由此经塔剌思(即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首府塔拉兹),向西北可达欧洲,向西南则入波斯。

察合台西征时,在天山附近“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使“千岩万壑攒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的人畜难行的隘口,变得“车马喧阗”。过往“千里横东西,猿猱鸿鹄不敢过”的天山之道,变得“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天山山脉

蒙古帝国的建立,直接促成了欧洲人与亚洲大陆的往来。在帝国的首都哈拉和林以及汗八里(北京)、上都等地,都一跃成为了中世纪国际大都市。

这里集聚了来自各国的传教士、使节、工匠、工程师、天文学家、数学家、商人和行政官员,他们分别来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叙力亚(叙利亚)、摩洛哥、高丽、印度、波兰、匈牙利、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

著名的法国传教士卢布鲁克、罗马使节鄂多立克、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等人,都是沿着蒙古人开辟的驿道,到达了遥远的蒙古草原腹地,并受到了蒙古各级官员的护送和接待。

法国传教士鲁布鲁克

客观地说,蒙古人的三次西征,肯定是非正义的。三次战争给当时的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灾难,社会秩序更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旭烈兀的军队围攻巴格达

不过,倘若从历史进步的视角来看,西征对当时这些地区的政治实体,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

自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1237年、1253年拔都和旭烈兀分别两次西征,直到忽必烈1271年在北京建立元朝,中国抵欧洲的交通,变得畅行无阻。

就像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所说的:

  • (在蒙古帝国统治时期)人们可以相对安全地从克里米亚达到朝鲜,商品以及思想和发明也能够从人们所知的世界的一头,畅通无阻地达到另一头;
  • (你可以看到)北京的威尼斯商人,波尔多和北安普敦的蒙古使节,大不里士的热那亚领事,哈拉和林的法兰西工匠,伊朗绘画中的回鹘和中国图案,中国的阿拉伯税收官员,埃及的蒙古法律。

商贸方面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谁要是阻碍蒙古人和他的属民进行经商和贸易,谁就是他们的敌人和障碍,坚决给予剔除。

孟德斯鸠(1689-1755)

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蒙古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对外贸易。因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了具有军事与经济双重属性的通讯运输网。

蒙古军队每到一处,立刻修建驿站,解决人和马的饮食和草料,并顺驿站线路打井、安排牧户,这便是闻名于世的蒙古驿站通讯联络系统的雏形。史料记载,因为有了随时换骑的马匹和畅通的道路,顺驿站一天能跑400公里。

蒙古骑兵与欧洲十字军交战

在建立驿站制度的同时,蒙古统治者十分注重保护商道和商人。凡是到蒙古各汗国经商的商人,都会受到保护。波斯历史学家施特拉,对蒙古帝国时期的商贸作了详细记载:

  • ....合罕(窝阔台)慷慨善良的名声四处传播,所以各国商人都争相来到他(窝阔台)的宫廷。合罕吩咐收下他们的(全部)货物,不管好坏,全部如数付酬;
  • 多数情况是,未看(货物)就给了(报酬) ,而且他们(商人们)定吃了重利十倍的高价,因而获利甚巨。所有的商人都看清了这一点,因而不打开货物,两三天不露面,直到合罕来买,这时他们才来随意地定出一个价格。合罕有旨,无论要价多少,都按十加一付款。

巨大的商业贸易利润,促使西域商人往来于帝国各地,刺激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来自西域、欧洲的商贾云集大都(北京),他们“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名求珍异,既而以一豹上献,复邀回赐,似此甚众”。

元朝的经济贸易,已经非常发达了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也同样变得日益频繁。

  •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于定宗贵由时(1248年)和宪宗蒙哥时(1253年)两次派遣使节到哈拉和林;
  • 法国人卢布鲁克在其《卢布鲁克行记》中提到,和林有许多英国、法国、匈牙利、俄罗斯等欧洲人,如法国工匠威廉;
  • 意大利教士鄂多立克也说:“我在威尼斯遇见很多曾到过那里(杭州)的人。”还说,杭州城内有许多居住在那里的基督教、撒剌逊人(伊斯兰教徒),还有许多“基督教、商人和其他仅从该地过路者”。

为了发展帝国的经济与贸易,蒙古统治者们起用大量的色目(阿拉伯与波斯)商人为朝廷效力,用他们的经商理财的才能,治理国家财政。譬如“为人多智巧言,常常以功利成效自负,众咸称其能”的穆斯林丞相阿合马。

老版《马可波罗》中的宰相阿合马,就是如假包换的穆斯林

忽必烈评价他,“夫宰相者,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此三者,乃为称职….回回人中,阿合马才任宰相。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的“回回人”越来越吃香?

科技方面

伴随着东西方交通线的打通:

  • 包括火药、罗盘、印刷术等极为重要的发明和元朝发行的纸币(中统元宝交钞)以及驿站制度,陆续辗转传入欧洲,对欧洲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的数学、医学、天文学以及建筑、铸造、印染等科学技术也同时传入我国,极大丰富了我国文化。

总的来说,蒙古帝国更为包容和开放的政策,打破了自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穆斯林商队

1)西方数学东传

元朝王士点、商企翁在《秘书监志》中,记载了元上都回回天台中所藏“的回回数学典籍”:

  • 《呵些必牙诸般算法》8部;
  • 《撒非那诸般法度纂要》12部;
  • 《撒唯那·罕答昔牙诸般算法段目仪式》17部;
  • 《兀忽烈的四劈算法段数》(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阿拉伯文本)15部;
  • 数学用具“拍儿可儿谭定方圆尽”(圆规)。

穆斯林学者

回回数学传入我国,对中国传统数学发生了很大影响。

  • 阿拉伯数码的引进。早在中世纪初,阿拉伯数码已经用0来表示空位;中国数学家则是从13世纪40年代开始采用数码,并用0表示空位。
  • 随着回回历法一同传入的“六十进位制”。在现存的各种回历版中, 都可以看到1度60分、1分60秒、1 秒60微、1微60纤等六十进位制换算法。

2)造船术和航海术

元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可谓举世闻名。元朝的海船以载重量大,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设备齐全,防备严密而著称。来往东方中国的使臣、商人、旅行家们,都愿意乘坐元朝的中国船。

据1975年在韩国木浦附近海底发现的元代海船显示,(船上)有一枝四尖叉的锚,长7.5英尺,重700磅,船长约95英尺,宽25英尺;全船分为12间船舱,载重达四五百吨。

海上丝绸之路

另外,元朝的航海天文、航海气象和指南针的运用都超过了前代。尤其是指南针的应用更加广泛,如“行丁未针”、“行坤申针”、“子午针”等。

在指南针用于航海之前,海上航行只能依据日月星辰来定位。一旦遇到阴晦天气,很容易束手无策。利用指南针来领航,不论阴雨天还是风沙天,航向都可准确辨认。

因此,像汪大渊等航海家,才能顺利远航至亚洲各地和非洲东海岸。

3)天文学

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十分重视引进、吸纳被征服民族的天文学成就。回回天文学的诸多知识与成果,正是随着蒙古对伊斯兰地区的征服而传入到了中国。

  • 元世祖中统年间,元朝就已经设置了西域星历司;
  • 中统四年( 1263) ,朝廷曾任命“回回爱薛”掌管西域星历、医药二司;
  • 1267年(至元四年),元世祖令扎马鲁丁在大都建立观象台,以测天象,制定时历。

扎马鲁丁

在扎马鲁丁主持下,不仅制造了七件“西域仪象”,还根据伊斯兰历法编成了万年历。《元史·历志》记载:“至元四年,西域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世祖稍颁行之。”

直到至元十八年(1281)郭守敬授时历完成,万年历才终止使用。万年历虽然前后通用了仅十四五年,其影响和意义很大,它为编制新历提供了时间和借鉴。

举世闻名的马拉盖天文台遗址

1271 年(至元八年),元朝正式设回回司天台,后改台为监,秩从四品,掌观象衍历。

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机构的设置,为“掌观象衍历”的回回司天监,提供了基本的观测条件。这些天文仪器一直沿用到明代,对元明两代天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宗教方面

在当时,凡是较大的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教”。如一些阿拉伯国家,采取了强制措施,让国内民众信仰伊斯兰教。

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们与他们完全不同:

他们不仅接受信仰其他宗教的教徒,还保障他们宗教信仰的自由,普遍支持和鼓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教士、学者们传教和传播知识,还取消了宗教界的税收和兵役。

即便是“战争狂魔”旭烈兀,也并未让穆斯林们改信其他宗教

因此,在帝国境内,各种宗教杂陈并列。儒、道、释与萨满教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并驾齐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说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们,对帝国“多教并存”的 景象惊奇不已、困惑不解。

蒙古统治者们不仅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甚密,与基督教世界的关系也不错。

1307年,罗马教皇任命身在元朝的天主教士孟德·高维诺为大都大主教及全东方总主教,并派遣安德鲁、佩里格林等七人为副主教出使元朝,并于1313年左右抵达元大都。

柏朗嘉宾和鲁布鲁克,是最早与蒙古统治者们有过深度接触的欧洲人

这些传播文化的宗教大师,对蒙古统治者们的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禅宗临济宗的高僧海云,是蒙古帝国的最高僧官。他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四朝,其弟子刘秉忠更成为忽必烈的重要谋臣。

1235年,蒙古检括中原人户,“欲印识人臂”。海云立即敬言劝阻,使忽必烈停止这种将人作马牛的野蛮做法。


对于蒙古帝国,《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评价道:

  • 蒙古人并未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持久的文明(文化),但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可能的前提。
  • 蒙古帝国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超过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

不过,蒙古帝国缺乏足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底蕴,用来凝固其丰厚的开拓成果。尽管他们赢得了空间,却还是输给了时间。

所有伟大的帝国,终将被付之一炬

任何强大的国家,无论曾经怎样的绚烂辉煌,终将被苍凉的岁月席卷而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西域人的商业活动(1)
蒙古人的西征,源自丝绸之路的诱惑
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
#蒙古帝国西征史9/蒙古西征首都覆灭
“回回炮”的真相是这样的
不满成吉思汗强行给自己当爹 此国王脑袋犯浑 中国竟增加一个民族_【今日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