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谏废逐客令,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李斯为何沦为精致利己者典型?
userphoto

2022.12.05 安徽

关注

战国后期,楚国上蔡郡官衙里有两只老鼠。一只老鼠生活在厕所里,吃着脏东西,一有人或狗前来,就惊慌而逃;另一只老鼠生活在官府粮仓中,吃的大米白面,住着干净舒适的大屋子,也没人或狗前来侵扰。

可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谁会在乎两只老鼠的命运呢?

还真有。此刻,一个微不足道的年轻小吏正观察着老鼠们的生活秀。

小吏不是生物学家,比起探讨老鼠的家族基因不同,他显然对普通人如何逆袭的问题更感兴趣。因为,小吏觉得生在乱世之中的自己,就如老鼠一样卑微。但可眼前的这两只老鼠,命运却截然相反,这不是离了大谱?!

不,这其中一定蕴含某种道理。

突然,小吏脑海中闪过一个灵感:有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老鼠,而人何尝不是如此?

新环境带来新命运,这是他李斯唯一改变人生的机会。于是这个年轻人背起行囊,走上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道路。

小小老鼠引发了一段历史传奇。但老鼠毕竟只是老鼠,它们自私自利、鼠目寸光,一生碌碌只为稻粱谋。

老鼠的故事,就如一个巨大的谶语,贯穿于李斯的一生。

一旦这些人掌握了权力,带来的危害极大。

李斯,无疑就是一个典型。他用心良苦追逐权势,前半生意气飞扬,后半生为虎作伥。而恰恰就是这精致的利己主义,先成就了他,而后又将他撕得粉碎。

傲娇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李斯

薄情的开端

自打一生下来,李斯就生活在一个薄情的世界里。

因为环境对他属实不友好。他缺爱。

李斯生于楚国上蔡人,但在过去上蔡并不属于楚国。

该地本是蔡国领地。公元前531年,存在了500年的蔡国被楚国灭掉,一时间,蔡国变成了楚国的上蔡郡,蔡国人都成了亡国奴。

李斯的祖上,是蔡国的大将军李属。可后来李属被蔡成公诛杀,连罪名都没有。而后随着蔡国被灭,李家人的生活更是一落千丈。

原本锦衣玉食的贵族,沦为了贫穷落寞的平民。人生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

亡国罪臣的后代,这一头衔,估计让李斯在童年时期没少受白眼。

年少李斯的心中,估计只有两个大字:“不服”。是啊,先祖屈死、家族败落、旁人鄙夷,搁谁身上都难以接受。从童年开始,李斯就尝尽了人间冷暖。

对于缺乏关爱的人而言,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为构建安全感,他们转而对财富和成功孜孜以求,因为这些物质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比情感更可靠,更能让其感觉到安全和踏实。

也可能不仅仅是李斯。乱世之中的人们,为了生存而忙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又有谁能够有暇给予和感知来自他人的善意和关爱呢?

缺乏爱,缺乏人文关怀,只有变强才会有安全感。于是李斯开始努力精进。

出身平民,能被举为小吏。是李斯实现的第一次阶层跨越。

而后的日子,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却是李斯人生中幸福指数最高的一段时光。他遇到了门当户对的老婆,结了婚,生了几个大胖小子。待孩子们稍大,他还时不时翘个班,带着孩子牵上小黄狗,一打猎就是一整天。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或许是李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一点温情回忆。

但这不足以弥平创伤。

无比骄傲,和巨大的自卑。这两种矛盾的性格共同存在于李斯体内。他想恢复昔日的贵族荣光,他为现实的卑微感到坐卧不安。

上蔡这个地方,有个好处,就是四通八达,信息灵通。有一天,他得知当代大儒荀子收徒的消息。

外出求学很复杂,或许能改变人生,或许不能。

与他同时代的苏秦,跟随鬼谷子学习后,到东周和秦国求职,结果耗尽百金,如乞丐般回到家乡,受尽旁人冷眼。

可李斯不在乎:这是他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

看一眼周围:狭窄阴暗、陈设简陋的房屋;为柴米油盐发愁的妻子;在泥地里打滚嬉闹的孩子们……

无数次,他惊恐地梦见,自己就是那只厕中鼠,被一只咆哮的恶狗赶得走投无路。

那只恶狗,一半是令人窒息的生活,另一半是不甘沉沦的梦想。

他需要一个改变环境的机会,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一刀两断。哪怕这个机会甚至有些渺茫。

那又怎样呢?起码这个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已足够。

李斯头也不回地走了。身后,是陌生的故土,蹉跎的岁月。

所有的一切,再也不见。

李斯和老鼠

和命运搏斗

凭借基层经验和过人见识,李斯被荀子收入门下。

对这位年龄稍大的学生,荀老夫子颇为看重,教授给他帝王之术。

这说明两点:1、荀老夫子看出这位学生非同凡响、才可大用;2、李斯目的性极强,他就是要学屠龙术,今后能出将入相。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同学:韩非。韩非是韩国贵公子,师从荀子,学的也是“帝王之术”。

两人各有千秋。韩非是出生王室,毕业就能包分配,学以致用,但实践能力偏弱;李斯虽然出身卑微,但见识和实践能力均佳,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两人都是荀老夫子的得意弟子。

待高级行政班的学业结束后,李斯对就业形势进行了一番评估。

他认为楚王不值得侍奉,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已无建功立业的机会。“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李斯说。

西行入秦,这是一条命运之路。李斯志在必得,愿望强烈。“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他并不感谢贫困,而是痛心疾首地憎恨它。因为从周围人的身上,他感受不到一丝友善和温情。只是看到尔虞我诈、人性倾轧和疯狂内卷。

他拼尽全力只为了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从肮脏的厕所中爬出去,成为吐气扬眉的仓中鼠。

为了在秦国获得立足之地,李斯开始了一系列的奋争。

为了接近秦王,李斯先进入吕不韦府中,从小门客做起。要知道吕不韦是当朝丞相,权势遮天,秦王嬴政在他的帮助下才继承王位。

为什么相信自己可能乃至一定会获得秦王和吕不韦的垂青?李斯通过思考,掌握了一条底层逻辑:他们都急于站稳脚跟。

吕不韦是赵国商人,帮助在赵国的抵押人质秦异人回国并抢得王位,嬴政才得以继承大统。与朝中老臣、宗室贵族相比,他们的势力尚还不够强大。

他们都急需做出成绩,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便是他们求贤若渴的根本原因。

但战国时也没有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怎么让大批前来投奔者人尽其才,在权力的战场独当一面成为主力军。——这便是他们急于解决的痛点。

明确方向,找准症结。接着,李斯就像经验老到的中医一般,给吕不韦和嬴政对症下药。

第一步,获得吕不韦的赏识。他提议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这招可谓一举多得:可以借此筛选出真正的人才,也让门客有事可做而不是四处惹是生非;可以起到烟雾弹的作用,让其他势力对吕不韦放松警惕;能够青史留名,功绩为后人所敬仰。

有了李斯的高招,吕不韦将人才的这步棋走活了。作为奖赏,吕不韦为李斯谋得郎官一职。李斯得以进入宫中。

第二步,得到嬴政的信任。李斯见到嬴政时,嬴政还是少年,年纪和现在初中生差不多,身边都是赵太后、吕不韦、嫪毐等一干强势人物,如同傀儡般的他对未来还很迷茫,更别提什么统一六合了。

“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李斯对嬴政说。是啊,那些平庸的人往往会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少年啊,你不要低估自己,你的身体里流着王者的血液。你要不断地学习,要懂得隐忍,要行事果断。总有一天,你会变得举世无双,君临天下!

李斯谆谆善诱,给懵懂的少年拨开人生迷雾。

放眼身边,追名逐利之徒比比皆是,还有谁会如此真诚地教给他处世哲学和帝王心术?嬴政真的把李斯当成了老师!

嬴政将自己所能给的都给了李斯。他充分运用自己所有的权限,任命李斯为长吏,随后又升为客卿。

这可是苏秦游历三国,多方游说后,方才在赵国获得的高度。

成功跻身秦国的管理层,李斯实现了第二次阶层的跃升。

奋斗期的李斯,眼中有光

美梦成真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李斯也曾是个斗士,他捍卫过自己,还有他人的梦想。

随着秦国外来人才增多,一支客卿队伍渐渐形成,这些人来自其他六国,想法各不相同。起初,客卿势力不大,还能唯唯诺诺、老老实实效命于秦王。但随着他们实力见长,开始有点脱离秦王的掌控,成为了脱缰的野马。

问题一开始就从客卿集团的核心爆发了,吕不韦、嫪毐两个领袖人物因为缺乏利益协调,彼此反目。

吕不韦派人向嬴政爆了个瓜:嫪毐与太后偷偷地在行苟且之事。这私底下的事,被捅到明面上,让秦王面子往哪里搁呢?正当秦王打算处理时,嫪毐自己先起兵反了。随后嫪毐叛乱被平息,嫪毐本人被车裂,三族被灭,嫪毐的死党卫尉竭、内史肆等二十人枭首,四千门客被发配到属地。嫪毐一党由此被团灭。随后赵太后也被幽禁,彻底坐起了冷板凳。

客卿集团内斗,一时实力大伤。长期被客卿集团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的本土宗室似乎看到了某种反击的机会:秦孝文王有二十多个优秀的儿子,凭什么秦异人从赵国回来没几年就继承了王位,又凭什么让秦异人还不懂事的儿子嬴政继续接任?

于是,他们先是想扳倒嬴政。有人说赵太后这么乱,嬴政其实并非是秦王子嗣。这个流言迅速传播开来。

吕不韦一时手足无措。关键时刻,李斯决定出手。当时他掌握着秦国的情报系统,拥有丰富的资源。通过一番操作,成功证实嬴政的王室血统,甚至找到了为赵太后在赵国接生嬴政的人。强力证据面前,秦国宗室不得不认输。

可随后一年之内,吕不韦畏罪自行了断。客卿集团的两大头面人物垮台,产生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让宗室看到了翻盘的机会。

正好此时又发生郑国渠事件,韩国间谍郑国企图通过设计兴修大型水渠来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再没有余力侵略周边国家。

本来工程都进行了很久了,选择当前节骨眼上爆出这个瓜,显然是宗室在煽风点火。

宗室决心就此要挟秦王,彻底将客卿势力从秦国清除出去。

此时秦王一看身边客卿不是逆臣就是间谍,犹如惊弓之鸟,于是同意了驱逐客卿集团。

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才队伍,即将被驱逐出秦国。此举一旦实施,有可能就会改变历史进程。

作为客卿中的一员,李斯不甘心多年经营化为乌有。他想求一个公道。

压力有时候会激发创造力,紧急关头他才思迸发,《谏逐客书》应时而生。

该文布局巧妙,词藻优美,为后世树立了伟大政论文的标杆。由此也被选入《古文观止》,成为世人皆知的千古名篇。

文中反复念叨宗室之狭隘,客卿之重要,就是为了提醒嬴政:宗室啥时候靠谱过?想想你到底是靠谁才登上王位的?不依赖客卿能依赖谁?

客卿为了利益而来,他们就犹如饥肠辘辘的鹰犬,给点利益就会舍生忘死地去把事办好,性价比超高。而宗室成员都是肉食者,个个脑满肠肥,一点小利益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根本没啥性价比。

此外,宗室还对秦王的宝座虎视眈眈……

这一切究竟公平吗?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秦王猛然清醒:客卿集团,目前还是秦王的最优选择!

客卿们迅速被官复原职,客卿势力在秦国再次站稳脚跟。

此后,李斯协助秦王优化客卿队伍,选用蒙恬、王翦等一批非贵族出身且优秀的武将,让秦国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

公元前221年,六国归秦,天下一统。是时李斯56岁,嬴政39岁。

嬴政改称了皇帝,意思是成就超过三皇五帝。而李斯,终成为了新帝国的丞相。

他终于实现了一个梦。

李斯与秦始皇

终成精致利己主义者

有人发现,精致利己主义者,往往一个朋友都没有。其实很有可能,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

他们的世界,本就缺乏情感。而情感的空缺,只能用物质填补。

李斯就是这样,带有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所以对于权力,他紧握不放,就像生怕失去美丽鳞片的王鱼一样。

一路走来,危机四伏的环境让他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安全感。只有紧紧地将金钱、权力和地位攥在手中,才能让他感受到安全、轻松和释然。

为了保住权力,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不惜割裂了自己和过去的所有联系。

1、割弃同窗情

嬴政读到了韩非写的书,感觉法家的观点特别对他胃口,读完欲罢不能。动用军队把韩非抢到秦国,打算重用一番。

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十分担心被其取而代之。于是拉上曾被韩非指责过的姚贾向秦王上书,诋毁韩非,说韩非心向韩国,隐患不除,国无宁日。嬴政采纳李斯的建议,将韩非抓了起来。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不明缘由的韩非进了号子,还眼巴巴地等李斯来营救。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位老同学送来的毒药。

2、与故国决裂

曾经的蔡国人李斯,体会过寄人篱下的痛苦。

现在秦国一统天下,他要将这种痛苦和天下人分享。他提出了郡县制。

废除了古代的封邦建国制度,分天下为36郡,后来增设到40多郡。

郡设郡守掌管行政和军事,郡尉掌军事,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长官是县令或者县长。县丞辅佐处理政务,县尉掌管军事。

郡县只属于中央、长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通过上述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络。

这样就从根本上除去了众多诸侯复辟的土壤。包括记忆中的蔡国,他再没有一丝留恋。

3、与读书人决裂

公元前213年,仆射淳于越等人向秦始皇进谏,反对秦国首创的郡制,要求遵循古制,分封子弟。对此,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除了与秦国历史外的其他书籍,并禁止私学。

此外,秦始皇还下令抓捕了一批妄自议论时事的术士,将抓获的460人全部丢坑里埋了。

这样就等于用铁腕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法家”的学术氛围。

哪怕儒家学派和老师荀子曾经无私地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

如今李斯也要弃之如敝履。

他搭建的权力大厦,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度,是因为他背叛了过去的所有。

他将孤臣做到了极致。依傍着秦始皇这座大山,挖去自己的根基,换得向上的资本,若山不存在了,他的权力大厦将瞬间垮塌掉。

4、与女婿决裂

为了保证秦始皇死后自身的地位,李斯不惜坑了自己的女婿公子扶苏。他协助胡亥赵高发矫诏,让手握重兵的扶苏和大将蒙恬自裁。

此外,胡亥在继位之后,大范围肉体消灭自己的兄弟姐妹。对此李斯也默许旁观。

或许因为自己干得太利己、太决绝,李斯也隐隐地感到一些不安。

一场冠盖云集的盛大宴席上,他想起了老师荀子曾经的告诫。

“哎呀!我听荀子说过'物禁大盛’。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我位极人臣,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物极则衰,我不知道未来的归宿在何方啊!”

焚书坑儒

悲惨的结局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归途中得了重病,弥留之际,他下了一道遗诏,命令扶苏回咸阳奔丧并继位。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但这个密诏实在是太随意,漏洞百出。不知是不是秦始皇服仙丹服出了感知障碍,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挂。不然应该早点把扶苏召回,哪怕把工作安排得近点也好啊。

千里迢迢、音信全无,给了暗箱操作无限的可能。

按照秦始皇的意思,李斯作为丞相只需主持大局,按着遗诏办即可。

关键时刻,李斯却算盘打得山响:扶苏成了皇帝,那蒙恬铁定会当上丞相,自己哪怕是老丈人也只得靠边站。那不等于白忙活一场,啥好处都落不着吗?

于是小人赵高登场了。赵高利用李斯求利的心理,连哄带骗地说服了他。于是李斯决定协助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赐扶苏、蒙恬自尽。

李斯已经彻底黑化。他只要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其他的什么公义和良知,君臣、亲人情分,都见鬼去吧!

于是李斯沉默了。他看着胡亥罗织罪名将6位公子杀戮于宫中,又公开处死12位公子,将姐妹们也杀戮殆尽;看着胡亥赐死蒙氏兄弟;看着胡亥将一大批忠臣良将清除干净。

为了利益,李斯完全放弃了原则。

可他在为了自己利益,抛弃一切往上爬时,却没有意识到周围已是洪水滔天、天崩地裂。

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六国旧诸侯群起响应,曾经辉煌的秦帝国开始快速瓦解。可李斯并没有意识到悲剧即将来临,他依旧向秦二世胡亥献媚,上书建议胡亥实施严刑峻法,并对百姓横征暴敛。

但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恰恰是李斯死死抓住不放的利益和地位,使他成为赵高痛下杀手的目标。

不久,赵高诬陷李斯谋反。公元前207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行刑前,李斯望着儿子说:“我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去打野兔,还可以实现吗?”

——一个情感缺乏,为了权势奋斗一生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竟在临死前说出了这么温暖的语言,说明其想得而不可得的、缺乏的,还是那种温暖安定的生活。

由李斯可以得知,一生都缺乏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人文关怀,或许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形成的原因之一。

“公平正义就是爱在公众面前的样子。”当李斯为了追求公平的梦想而背井离乡、负笈游学,为了保全客卿在秦国的利益而奋笔疾书、不懈抗争之时,或许才是他一生中最为闪耀的时刻。

突然渴望温暖安定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李斯是怎样一个人?功在千秋,但统一天下与他没多少关系
[上下五千年]李斯柬逐客
有才不如会说,明智人的悲惨命运
李斯的学业与投机
秦相李斯的悲惨结局,告诉世人这样两个道理
李斯一生功过并著,荣辱交织,值得历代后人认真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