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瀛志: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是如何建设“现代化”大学的?
userphoto

2023.04.29 安徽

关注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让日本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向了”资本主义社会。在“文明开化”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有了蓬勃发展。

1877年,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东京大学正式成立。日本学界认为,这是“近代大学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另外,国立大学的崛起,也为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举措的推行,提供了足够的智力保障。

那么问题来了,在明治维新时期,国立大学的创办,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历程?与欧美大学相比,日本的国立大学与之有着哪些不同之处?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明治维新,让日本在短时间内迅速起飞

1)为什么要创办国立大学?

总的来说,学习欧美国家创办国立大学,本质上是“向西方学习”的具体表现。展开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传统“封建制”学校的弊端被急速放大

古代日本的高等教育,最早可追溯到设立于公元8世纪,隶属中央直接管理,主要负责官员的培养、选拔的教育行政机构“大学寮”。

平安时代的日本

到了幕末时期,具备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主要是以昌平坂学问所为首的幕府直辖学校。以昌平坂学问所为例,授课内容囊括了四书五经、历史、诗文等内容,选用教材多为朱熹著述。

鉴于其教学目标是“为幕府培养辅佐藩政的幕僚和实务人才”,因此招募的学生基本以幕府子弟为主,具有典型的“封建性”特征。

与之相对比的是,以柏林洪堡大学的创立(1810)为契机,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开始在欧洲大陆落地生根,并逐步成为了支撑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日本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被欧美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

幕末日本

2)欧美列强入侵背后的“痛定思痛”

“黑船事件”不仅让日本民众受到了巨大的心理震撼,更深切体会到了自己与欧美国家的显著差距。

《日美亲善条约》签订现场

为了避免让自己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幕府通过翻译西方书籍、派遣使团与留学生、改革学校制度与教学内容等方式,大力倡导年轻一代学习西方文化。

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各藩的领导人们,踊跃创办“洋学校”。1856年,幕府创办了“蕃书调所”与医学所,主要讲授外语、自然科学与近代医学。与此同时,大批知名学者们也积极投身到教育大潮中,比如思想家福泽谕吉于1858年兴办了“兰学塾”,就是积极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的代表(拓展阅读:东瀛志:福泽谕吉是如何“看贬”中国的?

旧版日元上的福泽谕吉

总的来说,这些洋学校可分为外语学校、理科学校与军事学校三大类,均注入了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一些学校还聘请外教前来授课。另外,这些学校的招生范围也有了很大的延展,部分学校甚至允许平民子弟入学学习。

数据显示,截至1867年,幕府直辖学校合计有21所,地方各藩建立的“藩校”有200余所,私塾更是达到了1500余所,成果可谓显著。在今天看来,这些变革为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和人员储备。

创办于19世纪中叶的松下村塾旧址

2)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历程

在“文明开化”方针的指引下,以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领袖们,在出访欧美国家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到了大学制度对于建设独立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在改革的实践进程中,他们一直将建立“西式大学”视为一项重要任务。

1868年4月,施政纲领《五条誓文》颁布,“明治维新”正式开启。其中,“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一条,成为了贯穿近代日本教育发展的总方针。

明治九元老之一,先后担任过日本第1任、第5任、第7任、第10任首相的伊藤博文

1)东京大学的创立

1868年8月—10月,在伊藤博文等人的倡导下,政府将昌平坂学问所、开成所、医学所分别更名为昌平学校、开成学校与医学校。次年8月,三校合并为“大学校”,其中昌平学校为大学本校,开成学校被称为大学南校,医学校被称为大学东校。

1870年,复古主义色彩浓厚的大学本校被关闭。与此同时,与儒学相关的授课内容也被大幅剔除。至此,南校和东校成为了“大学校”的建校核心。不久,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学校”先后开设了法科、理科、文科、医科等4科。至此,“大学校”的“现代化进程”,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浮世绘中的东京大学

1871年9月,文部省设立,“大学校”被废除,南校和东校被文部省“托管”。1874年,两所学校被更名为具有“专门学校”内涵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校。1877年,两所学校正式合并,近代日本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宣告成立。

新成立的东京大学,设有法学、理学、文学和医学4个学部。其中,加藤弘之被文部省任命为法、理、文3个学部的“总理”,池田谦斋被任命为医学部“总理”。同时,文部省授权二人全面掌管大学各项事务。根据文部省“学制百年史”统计,东京大学创立之初,共有教师91人,学生2380人(含预科生)。

1878年12月,文部省批准东京大学授予学士学位。次年4月,东京大学正式举办了首次学士学位授予仪式。1880年,东京大学在法、理、文3个学部设立学士研究科(即研究生院的前身),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了全面升级。

东京大学内部

1881年6月,东京大学章程规制确立,并敲定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即任命一位“总理”统筹管理大学的各项事务。同年8月,设立了主要由教授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在东京大学“起飞的同时”,官立专门学校与私立高等学校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管怎么说,人们普遍认为,“真正的大学”只有东京大学一所。

东京大学着名的“赤门”

2)从“东京大学”到“帝国大学”

1885年,日本第一届内阁成立。其中,早年留学英美并在两国担任过公使的森有礼(1847—1889)被任命为文部大臣。

次年3月,森有礼主持起草的《帝国大学令》与《学位令》正式发布。根据《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与工部大学校合并,组建“帝国大学”。至此,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史,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大变革。

不久,帝国大学先后合并了东京法学校与东京农林学校,并通过学科结构重组,一跃成为了近代日本唯一一所高层次大学和最高学府。

被称为“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和“日本现代教育之父”的森有礼

具体而言,《帝国大学令》以法律形式,对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形态与学术治理机制,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奠定了帝国大学在日本全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核心地位。

当然,在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帝国大学也承担着重要职责。其中,研究生院侧重于学术研究,分科大学侧重于人才培养。1887年,帝国大学获得博士、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制度有了进一步完善。

1896年12月,在文部省的统筹安排下,日本第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咨询机构——“高等教育会议”正式成立,日本国立大学的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期。

东京大学内景

3)“大学自治理念”的逐步确立

帝国大学成立之初,文部大臣拥有着大学博士学位的“特别提名权”。不过,在1887—1888年间,帝国大学评议会两次驳回了森有礼单独提名的博士学位申请人。显而易见,这体现出了“现代化大学”对于学校自治权的争取与坚守。

1893年,在帝国大学的试探与争取下,《帝国大学令》得以进一步修正,明确了“帝国大学各分科大学内设置教授会”的理念,实现教授会的法制化。“教授会自治”与学术权力的表达,得到了明治政府的全面认可,成为了日本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原则。

1905年“户水事件”的爆发,让帝国大学从文部省争取到教授任免的主导性权力。不久,“泽柳事件”爆发,京都帝国大学首次争取到了大学校长的公选权力,并得到了东京帝国大学等国立大学的“跟上”。至此,以教授治校与校长公选等为代表的大学自治制度,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完全承认。

东京大学外景

3)日本国立大学的一些特色

众所周知,19世纪是现代大学制度转型与发展的黄金时期。1810年,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宗旨的柏林洪堡大学创办。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创建了高水准的“研究生院”,现代研究型大学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柏林洪堡大学

在“文明开化”方针的指引下,日本国立大学的学部制、讲座制、研究生院等制度,均能从欧美诸国的大学制度中找到“原型”。不过,基于本国独有的政治和文化属性,日本的国立大学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对此,日本教育学者永井道雄认为,东京大学的创建,首先模仿的是德国大学的制度模型,但在理念上引入的是英国大学的“培养公民”理念,并借鉴了美国大学的组织结构与赠地学院理念,组建了工学部和农学部,开设了研究生院,引进了选修制等制度。

一言概之,日本国立大学创建的实质,就是以传统社会文化为根基,以欧美大学制度为模型的“西日融合”。

东京大学外景

具体而言,在近代日本的国立大学身上,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1)永远位于金字塔顶尖的“东大”

1885年,日本正式确立了内阁制度。与此同时,原有的大学制度也发生了巨变。基于打造“最强大学”的目的,在文部省的推动下,帝国大学先后与东京法学校和东京农林学校合并,并“摘除”了“拖后腿”的“预备门”。与此同时,这所被寄予厚望的帝国大学,充分享受着国家给予的特权待遇。

19世纪末的日本议会

首先是政府经费的充足保障。按照规定,文部省将年度教育经费的40%,用于帝国大学建设。其次是博士学位权的授予。根据《学位令》的规定,国家最高学位博士学位的评议权,授予给了帝国大学。

第三是大学毕业生的任职特权。实际上,早在伊藤博文担任首相期间,他就将帝国大学“构想”成为“培养内阁行政官,特别是高级官僚”的学府。因此,该校法科和文科大学毕业生,均享有免试成为敕任官与奏任官试补的特权。

据统计,在明治时期,东京大学共培养出10000余名毕业生,其中1/4进入政府官厅,担任要职。另外,其他学科的毕业生在相应的国家考试制度中,也全面享有免试特权。

乌德勒支大使馆前的访欧团成员,左2为福泽谕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治政府如此“偏爱”帝国大学?坦诚说,这是日本“等级文化”的体现。

众所周知,“等级森严”是日本社会文化和制度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国立大学的创立过程中,这一特征“不可避免”地被明治政府渗透到大学制度当中,并最终奠定了以东京大学为塔尖、其它老牌帝国大学位居其后、其他大学充当基础的“金字塔”高校形态。实际上,直到今天,这一形态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明治天皇一家

2)“为国家服务”

在“文明开化”方针的指引下,日本国立大学的创立,一直蕴含着服务国家的使命。比如东京大学在创立之初,就寄托了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科技与文明”的希望。实际上,国立大学完全可视为“为国家(明治政府)建设服务”的“智力机构”。

首先,政府是国立大学创办的主导者,国立大学需要接受文部省的管理,其发展依赖于国家资源的倾斜。其次,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与明治政府具有相似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帝国大学为例,除外籍教师外,其余教师与行政人员具有明确的准官员级别。

“全面西化”的日本贵族人士

当然,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服务于国家”,明治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思想控制”举措。

维新之初,政府通过颁发教育敕令、向各级学校下发天皇像“御真影”、出席大学开学仪式等形式,大力推动所谓的“皇道主义”思想。

在1886年颁布的《帝国大学令》中,虽然规定了“国家的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但在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中,再一次将所谓的“皇国主义”确立为国家的整体教育目标——这一目标,最终成为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

以东京大学为例,在改称“帝国大学”后,该校成为了所谓“大日本帝国”实现“和魂洋才”的“最高殿堂”。《教育敕语》的颁布,更是将这一“梦想”推向了极致,帝国大学成为了“国家主义的大学”和“以质取胜,培养国家领导人和各阶层中坚力量”。

坦诚说,这种“大学神圣化”举措,与传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特质,可谓背道而驰。

明治维新的几个主要领导人,左起:木户孝允、山口尚芳、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

3)其他国立大学对东大的“选择性模仿”

值得玩味的是,帝国大学的一系列“西式改革”,同样激发了其它国立大学的模仿。其中,以京都帝国大学为代表的“新帝国大学”的创建最为典型。

实际上,伴随着帝国大学的创立,“在关西开设帝国大学”的呼声与日俱增。1897年,明治政府取出了《马关条约》中所获赔款的一部分,在传统文化中心京都,创立了京都帝国大学(即今京都大学的前身)为示区分,帝国大学更名为东京帝国大学。

京都大学校门

需要指出的是,京都帝国大学的“模仿”,有着很强的竞争意味。实际上,早在1892年,为了打破日本唯一的帝国大学的学术垄断,23位国会议员就建议“在京都再增设一所帝国大学,形成竞争局面”。不过,该提案由于受到帝国大学的抵制,因此一直拖到1897年,才被正式通过。

因此,京都帝国大学在成立之后,尽管也模仿东京帝国大学,设置了法、医、文、理工四个分科大学,但很有策略地对自己进行了审时度势的定位,将自己的发展重心放到了学术研究领域。因此直到今天,京都大学一直享有“科学家摇篮”的美誉, “有志者致学,无志者尽兴”的学术氛围,也成为了京都大学的特点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共有19位诺贝尔奖得主与京都大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其中校友和教授共11位。另外,京都大学还诞生了2名菲尔兹奖得主、1名沃尔夫奖得主、4名拉斯克奖得主、4名芥川奖得主、日本唯一的达尔文-华莱士奖章得主(截至2014年),可谓巨擘辈出。

日本“旧帝国大学”的强势表现

4)尾声

194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的汤川秀树教授,代表日本第一次摘得诺贝尔奖。截至2021年,包括3名美籍日裔在内的合计28名日本学者,先后摘得诺贝尔奖。其中,自2000年以来,就有20人获奖。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全部在日本国立大学就读本科,绝大部分人在日本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由此可见,日本顶级名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整体质量是非常强的。由此可见,对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创建与改革进程,具备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日本什么大学,最容易当社长?
日本有9所【指定国立大学】,你知道有哪些大学么?
一百多年前东京的真实模样
留学盘点-这几所日本大学,更青睐中国学生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宋明雅韵
从幕末到今天,日本的纸币~日元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