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人还有拯救世界的精神吗?——从王船山到曾国藩、范旭东
userphoto

2023.07.08 安徽

关注


王船山到曾国藩、范旭东:湖南人精神的向上超越

黄守愚

去年,有位北京企业家邀请我讲“'湖南人’精神”,我不假思索地说:“可以讲'从王船山到曾国藩、范旭东’这个主题”。事后,我反思了几天,这个主题确实能阐明“湖南人”精神,揭示出一些“湖湘文化”的特质。

“湖南省”,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设立的,从湖广省分立出来的。随之,也“发明”出来了一个“湖南人”概念。“湖南省”、“湖南人”的诞生相对偏晚,古今特出人才不多,又无独立的省域文化解释权,各种“资本”不足。在“中国”各省的话语权竞争中,“湖南”处于“上升之中”(弱势地位),不仅难以与一些大省竞争,也不足以团结“湖南人”和促进“湖南”上升。与此同时,这个时候的“湖南人”在日常交流中还有受羞辱之感,尊严遭到伤害,深感义愤。

掌握话语权的竞争优势,是古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一种共通现象,不独“湖南省”或“中国”。曾国藩的兴起“省运”之说,应当是其前后之“湖南人”的共同追求和努力。“省运”不兴,无话语权的竞争优势,“湖南人”尊严何在?哪来的出路与希望?

观照历史,我们会发现“湖南人”兴起“省运”的努力在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有人认为,当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工程”来进行文化“立省”,如编《湖南通志》、《湖南文征》、《沅湘耆旧集》、《资江耆旧集》、《船山遗书》,建船山祠,公祭王船山,推动王船山入祀文庙等。

在兴起“省运”的过程之中,王船山被推崇为“'湖南人’精神”的始祖,是建构“'湖南人’精神”的先导、质料。余廷灿撰《王船山先生传》,陶澍为船山祠题联、题匾,邓显鹤刊刻《船山遗书》,是开其端。曾国藩刊刻《船山遗书》,郭嵩焘创建船山祠、思贤讲舍、公祭王船山、上奏朝廷要求王船山入祀文庙,彭玉麟创办船山书院,是踵其后。之后,维新派、革命派继续推崇王船山。其中,湘商一直为兴起“省运”献力,譬如说湘商领袖王世全是邓显鹤刊刻《船山遗书》的出资人,湘商领袖朱昌琳是郭嵩焘的办事人、出资人。

“湖南人”入祀文庙,只有周敦颐一人,“湖南人”何以在科举考试、官僚群体之中占有先机?文庙里有人,比“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事 ”更为根本。文庙里有人,其著作相当于“指定教材”,可在科举考试中引用,有利于研读此书的人结成和扩大“同盟”,并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朝廷,形成关系网络,掌握话语权的“优势”。这也是郭嵩焘上奏朝廷要求王船山入祀文庙的原因之一。

不仅在过去,即使在今日、未来,兴起“省运”是世代相继的,也不可中断。因此自“发明”出“湖南人”以来,不断有人对“湖南人”、“'湖南人’精神”进行诠释,如陶澍、邓显鹤、曾国藩、郭嵩焘等,以及后来的维新派谭嗣同、唐才常等人,革命派黄兴、蔡锷、宋教仁、章士钊等人,乃至于今人。如杨度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这是他在宣示“'湖南人’精神”,即宣示“湖南人”能真正承担拯救“中国”的责任。

果其然,“湖南人”崇祀王船山,有实功实效,确实兴起了湖南之“省运”,拯救了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先秦的重要人物出行有“先导”。《离骚》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远游》:“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大微之所居。”分析人类文明可知,每个人在精神上都需要有“先导”。

从近200年以来的大势看,王船山确实是一位“复兴中华”、“重光祖德”的“先导”和“始祖”。“湖南人”以“王船山”的名义,“引导潮流”,“走向主流”,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开显了“湖南人精神”和湖湘文化的绚丽异彩。船山学社副社长、湖南师大王泽应教授的“引导潮流”、“走向主流”之说,切中肯綮。

在传统观念之中,辽、金、元、清是夷狄,不是正统,要尊王攘夷。在当时,异族群屠杀、抢劫、讹诈、虐待华夏人,那么,尊王攘夷也是现实需求。1840年以后,西方的夷狄来到中国,也是屠杀、抢劫、讹诈、虐待中国人。采用文化心理学分析方法,内外相争,同异互斗,世代怨仇,这些都是“实然”。

也就是说,在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有两大使命,一个是“驱逐夷狄”,废除满清,排除西方侵略,一个是“恢复中华”,重建正统。两大使命,可以追溯到宋末的郑所南和明末的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傅山、李中孚、孙夏峰等人。

在担当两大使命之中,因缘和合,理势顺乘,王船山思想博大、“历史记忆形象”特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最大,也使得“湖南人”对中国的贡献相对最大。

王船山的历史地位,是后人追认的,建构出来的,“发明”出来的。这种行为是基于诸多现实需求而产生的。一旦被“发明”之后,便成为了“既成”的信仰、历史,也成为了通识,对社会、后人有巨大的“追远开来”的深远影响。

究竟是“湖南人”成就了“王船山”,还是“王船山”成就了“湖南人”呢?也说不清。似乎,有点偶然性,上天眷顾对“湖南人”,赠送一个礼物“王船山”。“湖南人”也有大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推选出来一个“王船山”,并靠着“王船山”飞龙在天,在诸多领域创造了无数的丰功伟绩。

王船山一生在总结之前的文化和反思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致力于重建道统,端正中华文化的生命方向。他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述的。

王船山的思想大旨是什么呢?

综合前人的总结,可将王船山的思想定性为:宗师周张,修正程朱,反陆王,辟佛老,重建道统,在师、反、修、辟、建的过程之中建构出了一套庞大的具有现代性的新儒学体系,足以开出现代性的民主、科学。

他早年发扬“黄中”精神,写了《黄书》,晚年又自撰墓志铭说:“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对此,我在前年有一个新解释,“抱刘越石之孤忠”,是尊王而攘夷、进夷,即领导天下仁义秩序;“希张横渠之正学”,重建中国道统,即复兴中华文化正道。复兴中华文化正道,领导天下仁义秩序,可谓之“黄中精神”。

“天下”在理论上是无边界的,在实践中是“看”得见(感应得到)的世界。“中国”是领导“天下”并对“天下”负责的大国。在王船山时代,“看”得见的“天下”局限于中国、四周及对外围之见闻。在范旭东时代,“看”得见的“天下”已由全球扩张到外太空了。在当今,“天下”是宇宙了。

“天下为公”,“王者无外”,“黄中”转动“天下”,仁爱全人类。王船山说:“人者,阴阳合德之神所聚,而相阴阳以协天地万物之居者也。”人有安顿全人类的道德责任。王船山说:“君子有救世之心,当思何以挽之。”谭嗣同有感应,说:“以心挽劫者,不惟发愿救本国,并彼极强盛之西国,与夫含生之类,一切皆度之。”可知,“湖南人”精神主张爱全人类,有责任拯救世界。

“中国”观念、“天下”观念,发源于先秦,流及当今。明末,夷狄入主“中国”,多数士大夫、老百姓心里不答应,在现实中又迫于实力不济而妥协了。捍卫春秋大义,永不妥协,唯独“历史记忆”里面的王船山做到了极致。他为了保卫贞操名节,躲藏于山林,不剃发,不易服。为了逃避清朝的缉捕,他与妻子一度化身为瑶民。他白天出门打伞、穿木屐、提着马灯,表示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驱逐夷狄之黑暗,恢复尧天舜日之大明,复兴中华、重光祖德。

“历史记忆”中的王船山之形象,臻于极致,给后人指明了复兴中华、重光祖德的方向,鼓舞了信心与希望。

王船山自撰门联说:“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乞活埋”,典出《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是以一大事因缘出世,开基作祖,作圣人,当开山祖师、领袖。此联的意思是:儒家的六经责令我创新,为世界未来文化开天辟地;“吾生有事”,我七尺男儿从天上来到人间是负有使命的,乾健坤顺以洽合天道,作圣人,当开山祖师、领袖,为天下操持仁义正道。开创一片新领域,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可以为子孙后代继承下去,方可谓之“开基作祖”。子孙后代学了这些,无法生存下去,又怎么会继承呢?

王船山在哲学、政治学、科学、经济学等上都有现代性阐述,实现了“乞活埋”的理想。1936年,张岱年认为在王船山思想是“活的哲学”,为将来新哲学之先驱。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侯外庐认为王船山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思维活动。武汉大学教授说,王船山思想超前两百年。三者皆可谓独具只眼!

传统哲学偏向于“士大夫”的需求,以无、静、虚为尚,而大众之思想需求,向为传统思想家所疏忽。王船山以有、动、实等为尚,满足了大众的思想需求,也是现代社会勃发巨大创造力之“永动机”。谭嗣同在《船山遗书》里面读出了“民权”,而熊十力读出了“法治”“虚君共和”。熊十力说,“儒者尚法治,独推王船山”,王船山易学体系“足为近代思想开一路向”。可见王船山是基于中国几千年的民主、礼治、法治、俗治的,其思想足以开出现代性的民主、法治。

王船山比康德早100多年,康德的“世界公民”、“永久和平”之说,不及王船山的“天下公民”、“天下为公”之说。王船山比黑格尔早150多年,黑格尔没有资格与王船山相提并论。岂可说“西方有一个黑格尔,东方有一个王船山”?岂可臣服于西方中心论的视觉?岂可自甘沦落、攀附西方?据船山学社名誉社长王兴国研究,这句话是伪托一位大人物说的,不可为据。

王船山看见当时从西方传入的器物、书籍之后,光大了先秦诸子的智慧、道德,表彰并发展了古老的“践形”说、“三圣”说,恢复了传统的“格物致知”路径,走向了研究认知形式和自然界。那么,沿着王船山的思想路径,足以开出了现代科学。范旭东之哲学、历史、科学互摄说,是从实践中悟出,返归于王船山。

王船山比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100多年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1906年,署名为“勇立”的作者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王船山学说多与斯密暗合说》 的“社说”, 将王船山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王船山的思想“与斯密生计自由之说,真若无毫发之差者”, 并推崇王船山是“我国最大之计学家”,与亚当·斯密东西辉映。英文economy,即今日所谓“经济学”,严复认为应当翻译为“计学”,而梁启超则翻译为“生计学”。“我国最大之计学家”,即中国最大之经济学家。

王船山主张自发秩序,建立自由的“天下”市场,反对违背正义的干预、垄断,建构了一套的经济思想体系,确实是中国最大经济学家。为什么呢?一是王船山建构了经济形上学,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终极价值依据。二是王船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原理。三是王船山是中华法系的立法者,崇尚法治,主张宪法政制,证实良心。这为经济提供法治保障。四是王船山推崇宪法经济正义。五是王船山为商人道德立法。

这些,还只是王船山思想的部分内容。

为什么中国的高楼大厦这样多?许多城郊的居民抛弃乡野的别墅似的低层私宅,争先恐后住进高楼,只因精神上有此精神需求。古代的“高楼大厦”,是官方推崇的文塔、祠堂、文庙、文献等。

也有人对我说,现在的文化交流如此频繁,影响又如此大,各地区趋于同一化,没有必要宣传地域文化了。我以高楼大厦为例进行阐释,认为必须提供满足一个地区的居民精神需求的公共品。

自己的言行有理、无错,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观念依据。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有观念上的“先导”作为依据。要求每个人像天才型创造者一样能“出入有无”,凭“空”为自己“立法”,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借象表意、开权显实,创造更多的公共品,让人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近200年来,一些“湖南人”出版“湖南人”的文献,诠释“湖南人”精神,推崇王船山为“湖南人”精神始祖,可以满足自己和当下其他的“湖南人”的诸多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

从陶澍开始,“湖南人”精神的书写有了“世继”的传承关系。他改革漕运、盐政,振兴文教,政绩显著,又善于提携人才,被誉为“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实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也”。他提携、影响的人才比较多,也不局限于湖南,但其中的“湖南人”也多,如邓显鹤、魏源、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彭玉麟等他有先导之功,被认为是近现代湖湘文化崛起之源。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说:“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

陶澍家里藏有王船山的书,早年也推崇王船山,追求诠释“湖南人”精神,兴起湖南之“省运”,拯救中国。邓显鹤推举王船山为“湖南人”精神领袖,“使湖湘之士共知宗仰”,又谋刻《船山遗书》、筹建船山祠,得到了陶澍的支持。陶澍为船山祠撰联云:“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他评价王船山是“天下士”、“百世之师”,即为一大圣人。

邓显鹤被誉为“湘学复兴之导师”,其大功在整理、出版“湖南人”的文献,诠释“湖南人”精神。他刊刻《船山遗书》,还获得了湘商领袖、王船山七世孙王世全的出资,也有邹汉勋、欧阳兆熊、左宗棠等朋友的协助。

曾国藩、郭嵩焘均与前辈邓显鹤有交往,也都继承了邓显鹤的衣钵。1854年,太平军攻占湘潭,邓显鹤之《船山遗书》毁版。曾国藩采纳赵烈文、欧阳兆熊的建议后,决定重新出版《船山遗书》。他在平定太平军的战争之中,日理万机,还亲自校勘《船山遗书》,可见其极为重视诠释“湖南人”精神,为自己的言行乃至于整个湘军团体提供“先导”之依据岳麓书社原社长夏剑钦认为,出版《船山遗书》与平定太平军,同等重要。这个断识是高明之见。

随着湘军的崛起、《船山遗书》的出版、洋务运动的兴发,天下“莫或无有湘人之踪”,王船山火热起来了,朝廷由衰亡转向“中兴”,“湖南人”精神及其呈现出来的实功实效也震撼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

一时,“湖南人”挽救危局,一大批“湖南人”掌握了督抚之权力,声势赫奕。这种气势在“王船山”的加持下,“湖南人”被认为拯救中国的第一责任人,也让大多数中国人信服。梁启超说:“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

郭嵩焘完成了邓显鹤想做而未做成的大事,于1870年在城南书院创建船山祠,又上奏朝廷要求王船山入祀文庙,之后,又创办禁烟公社、思贤讲舍,立下了公祭王船山、讲学的规矩。其中,湘商领袖朱昌琳是为郭嵩焘办事、出资的得力干将,他与辛亥功臣、湘商领袖龙璋都参加了郭嵩焘组织的公祭王船山典礼。

郭嵩焘在诠释“湖南人”精神的同时,担任了中国第一任驻英、法公使,也提出了一系列复兴中华的改革主张,并预言用三百年来振兴中国。可惜,当时没人听他的。

后来,湘潭人赵启霖完成了郭嵩焘的遗愿,使得王船山于1908年入祀文庙,让“湖南人”精神登上最高神圣殿堂。这昭示着“湖南人”迟早会问鼎天下。

同样,维新派谭嗣同、唐才常和革命派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也是以“先导”王船山的名义来推动自己的救国救民之事业,也以此诠释了“湖南人”精神。

谭嗣同称颂王船山是“雷神”,并说:“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这预言了王船山是唤醒民众、拯救中国的“惊雷”。梁启超也说过,当时的青年读《船山遗书》,读得忽然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

这批辛亥志士读了“先导”王船山的《黄书》,走向了推翻腐朽的清朝,拯救了中国。章太炎说:“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言而已矣。刘异说:“复以革命朋辈中多推崇衡阳先贤王船山为鼻祖,属其阐扬,遂于学会中倡设《船山学报》。”

曾国藩出版《船山遗书》,预料到了这一点,还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认为曾国藩早有筹划,也有心为之,符合古代的“春秋大义”。

自从王船山对湖南、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以来,其影响是多元的,其领域有哲学、史学、政治、军事、经济、社团等,不是单一的。

1800年以来,“湖南人”崛起,军事、政治人物“前置”于视觉效果之中,遮蔽了工商人物,形成了“湖南人”会打仗、当官而不会经商的说辞。而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伍继延说,湖湘文化的崛起是从湘军到湘政,湖湘文化复兴靠湘商。

实际上,在明清时期,湘商的实力在全国排位在前几名,并随着湘军、湘政的崛起而加速扩张,创造了罕与伦比的辉煌成就。过去的说法,在历史事实上是不能成立的。但是,就视觉效果、叙事逻辑、需求效果而言,伍继延的说法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道化湘商,船山是始祖;文宣宪义,我辈开新基。”基于王船山的思想与其对湘商的影响,我们在2018年追认王船山为近现代湘商文化始祖。范旭东是“湖南人”精神在工商业、科技创新、文化复兴领域的开显,被追认为现代湘商文化之魂。

从王船山到范旭东,可以解释是从近现代湘商文化始祖到现代湘商之魂的正道传承,也可以解释是在王船山复合多元的影响之中,范旭东对前人诠释王船山思想之整全的继承。

1840年以来,尤其是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之后,西方庸俗文化污染中国,“君子型”人才逐渐稀缺,小人兴起,禽兽当道,被西方牵着鼻子走,使得国家之命运陷入“三峡”困局。可以说,自曾国藩这一批人之后,没几个具有救国救民能力的“甫申”了,一代不如一代。

范旭东,就是一个理性的“君子型”人才,为天降之“甫申。他出身名门望族,从小饱读儒家经典,原本打算走科举之路的,在哥哥范源濂的带领下走上了新学之路。因缘际会,清朝覆灭,“新人”当道,范旭东对现实不满,辞去财政部的公职,下海创业。

南京范旭东纪念馆负责人张能远说,范旭东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大家忽视了“湖湘文化如何化育出范旭东内在的精神气质”这个向度。

张能远的判断有道理。范旭东追随哥哥范源廉去时务学堂听课,见过谭嗣同、唐才常的演讲;他在日本求学期间,参与编辑《游学译编》,与黄兴、蔡锷、宋教仁、杨毓麟等人有交集,与梁启超也有师从关系。范旭东弃医学,转攻化学,在海滨秘密研制炸药,应当是受杨毓麟和其他革命派的影响。

屈原的“上下求索”的“天问”精神,周敦颐开创宋明新儒学的魄力、雄心,在范旭东的血管里涌动。王船山、曾国藩、郭嵩焘都强调崇实黜虚、经世致用,范旭东继承了这一点。曾国藩遗嘱有“习劳”之说,范旭东曾在劳作的照片上题写了“习劳”。

当君子,必须要讲君子之道。当大众,可以任性而为。这些在王船山思想里面早有昭示。王船山说:“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范旭东有“圣贤”之“人生乐趣”。他早年不屑于读曾国藩的书,在创业期间从妻子那里读到了曾国藩的家书,大为震撼,认为曾国藩办湘军之道与自己创业之道同出一辙。

在研读范氏族谱的时候,我觉得范旭东早年的家教传统也应当值得关注。范旭东的高祖在岳阳经商,曾祖父范骥举人出身,在今北京一带做官。范骥与曾国藩有过交往,他的名字见于曾国藩日记、家书。范旭东的祖父辈、父亲辈,都由此走上了传统的读书出仕之路,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训练君子(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气质。越是处于“上升之中”的家族,越是重视这种训练。范氏家族属于这种类型。依据文献分析,范旭东的母亲谢氏出身名门望族,知书达礼,从容不迫,向上超越,有君子的精神气质。据说,范旭东在家里吃饭,不允许小孩子说话,是“食不言”的君子精神传统。现在,夏天习惯了穿短袖,吃饭又说又唱又笑,哪里还记得“食不言”的传统?只有严格按照丛林熏修的寺院保持了“食不言”的传统。

王船山在《易传》里面反复拈提的“三圣”,分先圣、中圣、后圣,是“通”而“作”的典范。先圣发明创造器物,中圣发明创造制度,后圣发明经典,创造价值。我曾总结为“圣人发明创造传统”、“圣人精神”。仁义道德统帅器物、制度、价值,这是“圣人精神”的要义。《庄子》云:“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圣,让他人有道德;贤,让他人有财富。如此之圣、贤,要有器物、制度、经典的保障。范旭东的“永久黄”事业,不是如此吗?

我认为范旭东是“圣贤型企业家”,是基于他的精神气质与修养以及其实功实效作出的审判。1940年,胡适在日记中评价范旭东是“新圣贤”,“凡受过这个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大的人物,他们的人格,都可以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这只是就他的“永久黄”事业的开创性而言的。熊十力在1947年说,依据范旭东的材质、心神、事业来判断,他是“贤人”,在豪杰之上。

范旭东敢于担当复兴中华的使命与责任,“抱定为国家做事之宗旨”,“为中国奋斗”,“为救国家的危亡而办实业”,总是以中国化工先导自任,曾说:“(永利)公司负吾国化学工业先导使命,日夕未敢忘怀。”他“存神通化”,在文化创造、科技创新、工商业实践上实现了王船山的“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被誉为“中国化工之父”、“世界企业精神之父”。他创造的“永久黄”精神,至今影响着后人。他开创的“永久黄”事业,已是百年企业了,或快要成为百年企业了。

在创业过程之中,范旭东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文化要调整方向,由虚转实,由人转物,偏向研究自然世界,同时,以中国哲学为现代科学奠定基础,以中国历史为现代科学提供自信与动力,建构中国现代科学体系,让中国文化浴火新生,造福全人类。

范旭东是“惊雷”,创造了几十项中国、亚洲、世界的第一。1914年,他创办中国第一家精盐企业——久大精盐公司。1917年,他创办亚洲第一家苏尔维法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他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6年,他在亚洲第一次生产出苏尔维法纯碱。1928年,他创办中国第一家企业报刊——《海王》旬刊。1932年,他的黄海社研发出中国第一批磷肥、钾肥。1933年,他支持侯德榜在美国出版《制碱》,第一次向世界公布苏尔维法制碱技术。1934年,他提炼出世界第一家企业精神——永久黄“四大信条”。1935年,他的黄海社研制出中国第一块氧化铝。1937年,他创办亚洲最大的化工厂——永利硫酸铔厂。1941年,他主持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水平的“侯氏碱法”。1940—1945年间,他对外国输出制碱工艺,是近现代中国第一次对外输出高科技。

在科研、事业、道德等诸多方面,范旭东总是一个“先导”,敢为天下先,领导着大家向前冲锋。只有合影留念,他经常站在边上或后面,“不敢为天下先”,开显出君子的谦让精神、“良贾”的深藏精神。

范旭东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超人的洞察力、雄心。陈调甫说:“二十年前办工厂而知科学研究重要者,除(范)先生外,国内恐无第二人也。”范旭东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首先是成为“永久黄”团体的中枢神经,进而成为中国的神经中枢,再进而成为世界的中枢神经。可见,他秉持王船山的“黄中精神”,其理想不止是领导“永久黄”团体,他还要领导中国工商业、科技创新,更要领导世界工商业、科技创新。这种理想,可谓之“永久黄”精神。

1935年,范旭东创办中国工业服务社,计划成立“全国工商大联盟”,领导中国工商业、科技创新,一则提升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能力,团结起来应对外国经济侵略与科技垄断、封锁等,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尊严;二是帮助弱势国家提升科技创新、竞争能力,捍卫其的利益、尊严;三是领导西方工商业、科技创新,造福全人类。如此伟大的理想和长远规划,可惜因为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被迫延期了。

“湖南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湖南人”爱中国,忠于国家,这是伦理上的“应当然”。“天下为公”,“王者无外”,那么,“湖南人”爱全人类,对全人类负责,也是“应当然”。

范旭东是“湖南人”,有救全人类的理想、仁爱之心。他说,不只是“为中国奋斗”,而“应该看到全世界”,“为人类打算”,“以大无畏的精神为人类服务,增上“人类的新进步”。可见,“永久黄”精神是基于“天下”观、“中国”观的,继承了王船山的“黄中”精神,也与谭嗣同“以心挽劫”说相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范旭东誓不投降日本,毅然将“永久黄”团体内迁,计划在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继续创业。这段时间的坚苦支撑,与他创办永利制碱公司时候的冒险、抱贞相似,正是“湖南人”精神的开显。

1917年创办永利制碱公司,1920年动工,1924年第一次开车失败,1926年正式生产出优质的纯碱。其中,有安装设备的失败,有购买了美国早已淘汰了的设备的受骗,有面临破产而遭英国竞争对手的收购的压力,有债主们的讨债,有股东们的怒斥,范旭东不为所动,坚持到底,终于突破西方科技的垄断、封锁,在亚洲第一次生产出纯碱。

在内迁期间,公司有人而无资产,还有大量债务,随时会破产,他只好四处借钱。他不辞劳苦,亲赴越南、缅甸押运设备,然还是被日本侵略者抢走大量设备。他在自贡续办久大精盐工厂,被当地势力围攻、打砸。在香港,他差点被日本侵略者炸死、枪杀。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指挥侯德榜在香港、上海、纽约、乐山等地研发出了世界第一水平的碱法——侯氏碱法。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总之,范旭东有企业家、科学家、哲学家的操持能力,真是天纵之才!是上天送给“湖南人”的礼物!今天,西方在科技上中国的卡脖子,企业家、科学家们可以看看范旭东的“湖南人”精神,这又算什么!

惜乎1945年范旭东病逝,其大业留待后人来完成。

刘人熙说,王船山是“兴起中国之种子”。范旭东说,把我们的事业做成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王船山的“黄中”精神与范旭东的“永久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湖南人”精神操持中华正道、人类正道。

王船山是思想家的先导,范旭东是企业家的先导,二者都是开基作祖的伟大人物。说范旭东是“中国民族化工之父”,即民族化工之始祖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范旭东是“中国企业文化之父”,也即“中国企业文化”的始祖。范旭东在1934年提炼出“四大信条”,比西方兴起“企业精神”早20多年,被誉为“世界企业精神之父”。也就是说,他是世界上的企业精神的始祖。

《海王》杂志云:“范旭东先生,起儒服,建鸿猷,奋赤忱,排百难,创立永久黄事业,为中国化工树先声。”应当说,范旭东既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立法者,也是天下(世界)企业家精神的立法者。

按照传统观念和王船山思想,“中国”领导“天下”仁义秩序,并对“天下”负责。范旭东主张“为人类打算”,“以大无畏的精神为人类服务”,增上“人类的新进步”,是“湖南人”精神的向上超越。

可见,从王船山到曾国藩,再到范旭东,是“湖南人”精神之书写,是“湖南人”担当拯救中国、造福全人类之责任的向上超越。

王船山生前预言:“吾书二百年始显。”“五百年后吾道大昌。”第一个预言已有邓显鹤、曾国藩以及维新派、革命派所证实。第二个预言有待于我们的努力奋斗!我也相信,有“追远开来”的王船山、曾国藩、范旭东,“湖南人”精神会再次“引导潮流”、“走向主流”,复兴中华文化正道,领导世界仁义秩序,对全人类负责,向上超越,证实“大昌”。

黄守愚于阙一庐

夏历癸卯五月初九

2023年6月2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守愚:范旭东是代表东方儒家价值的世界极企业家领袖
【百战读本】湖湘文化的魅力你了解多少?
敢为人先求变通 心忧天下共富裕
黄守愚:《王船山语要》序:王船山是一部百科全书
湖南人的精神从何而来?读懂他,你才算真正了解湖湘文脉
黄守愚:王船山何以成为湘商文化的精神领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