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院士风采】程泰宁:建筑殿堂的“中国工匠”

程泰宁,第一位被国外知名出版机构收入世界建筑大师系列的中国建筑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在梁思成、杨廷宝、沈理源、陈植等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先驱身后,他以南京长江大桥、加纳国家大剧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美术馆等作品,在中国的建筑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工匠”。

缘起:建筑事业是“一生的邀请”

天赋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与生俱来。程泰宁的建筑设计之路充满坎坷,可谓半生颠沛流离却一生痴迷。

程泰宁1935年出生于南京,2岁开始就随家人一路逃难。在这期间,程泰宁算不上受过系统教育,但他对书的热爱与生俱来。他喜欢唐诗宋词,也看过四大名著,但最爱的却是武侠小说。在程泰宁看来,武侠文学并不是一味地打打杀杀,它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和是非观念有着较好的熏陶,其中还蕴藏着美好的情感和意境。这与他后来从事建筑事业的灵魂如出一辙。

程泰宁原以为可以开启“文学梦”。谁想,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为方便就业,程泰宁顺从父亲的意见,高考填报纺织、机械和建筑3个专业,结果以第三志愿被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录取,误打误撞地闯入建筑殿堂。

在当时国内,南京工学院建筑系首屈一指,杨廷宝、刘敦桢、童寯等一批建筑界泰斗都在此任教。在这样的学习条件和学术创作环境下,初入建筑学的程泰宁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痴如醉。他说,建筑带给他的是“一生的邀请”。

大学毕业后,程泰宁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踏入社会。彼时,新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得益于大学期间习得的建筑学专业的积淀,从1958年到1963年,程泰宁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等方案设计,还参加了国家歌剧院、国家体育场以及古巴吉隆滩胜利纪念碑等一系列国内、国际设计竞赛。

“我对建筑发自内心的喜爱,都是那几年锻炼培养起来的。不是说刚毕业就设计得有多好,而是有了做大项目的经验,内心特别自信!”提及这段经历,程泰宁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

在经历了命运多舛的前半生之后,程泰宁依然保有对中国建筑事业的满腔热忱。几十年来,150多座建筑作品、1万多张建筑手稿以及100多万字学术论著……程泰宁从未停下脚步,即使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摘得中国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之后,他依然勤勤恳恳忙碌在一线。

笃行:走中国设计师自己的路

程泰宁始终坚信,中国建筑师应以一种独特、同时也能为世界所理解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与国际接轨,并为世界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

1981年,程泰宁放弃了在北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机会,来到杭州市建筑设计院。1982年,杭州第一家合资饭店黄龙饭店筹建,业主方选择了美国的知名建筑师做设计,程泰宁也想争取这个项目。黄龙饭店选址位于宝石山和城市之间。程泰宁发现,境外设计师的方案过于强调262建筑本体,把饭店造型设计成板式的大楼,隔断了城市和风景区之间的联系,与环境不协调,造成气韵不通。他从大环境来谋篇布局,选择单元成组分散的方法,在每组建筑之间留出了空白,并且结合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处理,既满足了现代化酒店的功能需求,又营造了极具江南文化气息的空间意象。

“这个设计有所创新,主要是中国哲学中的整体性思维带来的重大启发。”事后,程泰宁总结,他的设计方案之所以取胜,源于一开始他就意识到项目的复杂性,需综合考虑好功能、流线、结构、经济、管理等问题,特别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我们的路不在西方而在前方。”厚积薄发,程泰宁因为设计杭州黄龙饭店一战成名,压抑多年的创作激情开始迸发。程泰宁一直倡导,中国建筑师要放眼世界但不迷信国外,要尊重传统但也不迷恋过去,而要探索出一条中国建筑师自己的道路。

追求:每次设计都是重新出发

“建筑设计是一个未完待续的艺术,每一次都是重新出发!”这是建筑事业最令程泰宁着迷的地方。携手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程泰宁创办了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在这里,他继续探索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道路,一次次地创新再出发,努力把现代建筑理念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散发出中国建筑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西湖旁边的浙江美术馆,唯美得就像一幅水墨画。

在浙江美术馆设计之初,大家公认,这是西湖最后一块风水宝地,做不好千万别去做。但困难从来不是创新路上的“拦路虎”。程泰宁画了三张草图,分别从自然环境、江南文化和现代技术三个层面,对作品的立意进行了准确的阐述。他突破了建筑风格、形式语言的局限,注重感觉、气韵和意境,把审美意象往心灵和精神层面延伸,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江南蒙蒙烟雨中,浙江美术馆沿着玉皇山向西湖层层跌落的形态,与整个环境和谐共生,又仿佛跟远处的雷峰塔遥相呼应,堪称经典。

和文学作品一样,建筑设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创作空间非常大。正是这份涌动于心的创新精神,让程泰宁在设计创作中,不断抵达全新的艺术高度。

如今,年至耄耋的程泰宁仍活跃在一生热爱的建筑殿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泰宁:预留接口 等人连接︱院士访谈录(二)
68岁再创业,他让中国哲学与建筑设计“浑然天成”
【院士系列讲座】程泰宁:语言·意境·境界
多位院士批中国当代建筑:求快求洋求怪
程泰宁:建筑师应该避免盲目跟风、追求“奇观”
泰宁明清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