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审实务」国有企业开展多部门联合审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常常遭遇两难,审计力度大了,常常招致抱怨;审计力度小了,又容易成为边缘部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标准不一、整改难以落实等情况也常常困扰内部审计。为解决这些问题,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在审计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打开门来搞审计,建立多部门联合审计的长效机制。

在组织架构上,成立由总审计师领衔,审计、党工、纪检、财务、投资、工程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审计联席会。在职责上,制订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督促落实审计整改等原来由审计部门开展的工作,改为由审计联席会决策,由审计部门牵头实施,其他部门参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有效解决了困扰内部审计的问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一、起到统筹监管力量的作用

国有企业常规的监管有纪检部门的巡视巡查、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和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检查三种。各项检查往往独立开展,一方面造成重复检查,增加了基层公司的负担,也浪费了监管资源;另一方面各项检查角度和标准不一,检查结果和整改要求也不一致。特别是有些费力不讨好的检查事项,大家都绕着走,容易形成监管漏洞。采取多部门联合审计方式,可以统筹各方监管力量,形成审计内容共商、审计事项共审、审计成果共用、审计整改共抓的平台。有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坐镇”,审计的影响力和效果随之提升;有专业部门的介入,审计定性的权威性更加牢固,被审计单位蒙混过关的难度也加大了。

二、起到提升整改效果的作用

针对权属单位或具体项目的审计,是一种点状的审计,有时审计发现的问题出现在基层,但引发问题的根子却在总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只靠权属单位没有办法纠正,审计整改往往流于形式。在多部门联合审计模式下,审计组会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体制性、机制性、普遍性问题提交审计联席会。业务管理部门也能够通过审计及时获取与自身业务条线相关的问题,了解业务条线和制度办法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从而及时在业务管理中加以纠正,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各单位的类似问题一并进行整改,大幅提高了整改效率和效果。由于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开展审计,业务部门不再感到审计是给自己“挑毛病”“上眼药”,而认为通过审计这双“眼睛”,了解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比以往业务检查更加深入,比简单听取汇报更加真实可信,有效规避了管理风险。

三、让审计结果应用得到更广泛认可

审计结果应用在不少单位都只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审计报告的标准和质量不统一,难以真正成为“重要参考”。在多部门联合审计框架下,各审计组提交的报告都在联席会上进行讨论,横向对比更加明显,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对同一问题定性定责的统一。由于党工、纪检等部门全程参与审计报告的讨论,对审计评价和审计发现的问题更加信任,各部门将针对各自业务条线的意见充分融入经责报告中,使形成的审计报告客观性、权威性、一致性更强,便具备成为“重要参考”的条件。

四、起到有效防止问题“跑冒滴漏”的作用

“打开门来搞审计”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推脱责任、转移风险,而是审计部门“刀刃向内”,让审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审计报告在联席会上进行讨论,避免了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消化”,避免了审计人员把审计职权当成拉关系、结人缘的工具,也避免了审计人员担心因正常履行职责影响了自己的“票数”。让审计成为企业内部一种正能量的导向,成为权威公正的代名词;促进各方高度认同审计结论,使审计让组织放心,让被审计单位服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总结 │ 审计成果如何才能价值运用最大化?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
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
浅谈审计整改应做到“六个突出”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及相关报告模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