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来解说你所不知道的南阳(一)
城区八景:
卧龙隐迹
医圣芳泽
灵石汉韵
衡星高冢
府衙古意
孤峰独秀
育水平湖
府山晓月
南阳,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楚文化与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南阳伏牛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西峡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宛城,古城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位于白河(古称淯水)北岸。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现为南阳市宛城区是1994年南阳市撤地设市后设置的行政区,位于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区域。
关于宛城的名称由来,我想很多人都没有去打开百度所仔细看过。。(当然我也查看了资料才知道,一直以为只是一个区域的代称)
名称由来:“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 态环境。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白河儿女
我们眼中的白河或许没有图片也没有那么多人文字中的那么伟大,但事实上她却实实在在的养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南阳儿女一代又一代。
很多人的乱扔垃圾,裸泳,洗衣,划船给我们的母亲河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有时候我们的讨厌正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所以在这里希望大家多去爱护她一点点,她就会每天漂亮美丽一点点。。
南阳白河游览区
白河游览区属湿地景观,并于2005年经国家验收申请并更名为白河湿地公园。南阳撤地设市之初,市委、市政府从南阳“一山两水”(伏牛山,白河,丹江口水库)的特色出发,提出了“水城”建设目标,力争把白河建设成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白河游览区的建设与发展,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白河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和高水平的开发,尤其是2000年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白河游览区定位于南阳市的生态轴、发展轴和景观轴,提出要围绕白河做文章,要把白河游览区建成为南阳的“外滩”,并制定了详细的白河游览区整体规划和分区规划,进一步加大了白河游览区投资建设力度。
如今的白河游览区已初具规模,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形成了具有16000亩水面的碧波长湖,堤、林、路、岛、桥、绿、水相互协调,相映成趣,在南阳市区形成了具有乡野情趣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南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阳白河文化
白河古称“淯水”,亦称“育水”。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即是此处,今南阳有“魏公桥”就是以曹操命名。南阳白河淯阳桥得名亦来源于此。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
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
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灯昏昏,帐深深,
浅浅斟,低低吟。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谁解琴中意,谁怜歌中人。
妾为失意女,君乃得意臣,
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
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
今宵共怡悦,明朝隔远津。
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
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
生死在一瞬,荣耀等浮云,
当君凯旋归,能忆樽前人。
灯昏昏,帐深深,
君忘情,妾伤神。
一霎欢欣,一霎温馨,
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内乡宝天曼
宝天曼生态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北部,她是八百里伏牛山的第一门户,旅游面积3600公顷,区内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苍山翠岭雄奇险秀,幽谷奇峡泉壑争流,生物资源丰富多彩。
宝天曼景区是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和中国十大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区,是我国中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基因库,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伏牛山生态旅游的龙头,同时也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旗舰。
宝天曼的发展历程
1980年河南省批准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2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具有世国际意义的中国A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同年还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4月又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四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宝天曼博物馆收藏了多种珍奇异宝,其中南阳诸葛恐龙化石就位于该馆,从这里可以看到恐龙由生到灭绝的历史过程。花虎凤蝶的奇特,金钱豹对人的温柔无不昭示了宝天曼景区的生态旅游特色。
宝天曼博物馆收藏了多种珍奇异宝,其中南阳诸葛恐龙化石就位于该馆,从这里可以看到恐龙由生到灭绝的历史过程。花虎凤蝶的奇特,金钱豹对人的温柔无不昭示了宝天曼景区的生态旅游特色。
独山小圣
这个想必就是我们口中的独山吧。。
很多吧友发过关于独山的照片,庙会了神马的,但是也有被加精又被删除的。
我想如果加些文字介绍作为铺垫可能会多少好很多的吧。
独山有很多可以说的,我们南阳人祈福求财,盛产独玉,3月3上独山,独山有300多种,我记得是300多种吧,还没有去百度查看呢。。 有很多可以说的材料呢。。
南阳独山森林公园
独山森林公园位于南阳中心成区三公里处,跨越面积四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七平方公里,独山森林公园划分为三大景区:森林旅游区,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山体浑圆,海拔367.8米。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独山已成为城中之山,交通十分便利,市内2路公交车直通山下。
简介:
独山山林总面积6063亩,森林覆盖率95%,郁闭度0.9,树种以麻栎为主的松,柏,女贞,栾树,合欢竺针阔混交林,另有侧柏,火炬松,雪松纯林400余亩,即将建成的白河一级橡胶坝水面一万余亩,与独山山水相映,宽阔的独山大道和滨河路使独山森林公园与白河游览区形成闭合的生态系统。
史书记载
关于独山
册顶独山祖师宫原属全国四大道教丛林之一的玄妙观下院,规模宏大,人称南武当北独山。山东侧佛教名刹豫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初年,三国时期有刘备屯兵于豫山寺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中就有"昔在南阳成,唯餐独山蕨"的诗句。独山物产丰富,所产独玉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毛峰茶醇香爽口,为茶中之精品,独山天然矿泉水1988年通过国家鉴定,含有大量的偏硅酸,锌,锶等微量元素,药用保健及功能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独山森林公园集临城,路通,山青,水甜,茶香,人气旺之优点,每年游人不下30万人次,是游 人休闲,观光,度假和疗养的最佳 场所。
独山是距南阳市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因山产独玉而名。独山海拔368米,森林覆盖率达98%,独玉储备量达20万吨以上,它东临白河,西接豫02线,南连312国道,公交车直通山下;山水相依、山城毗邻、交通便利。李白曾登山赋诗“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独山孤峰峭立,怪石瘦碧”。
关于独山玉
独山玉开采史已有近六千年的历史,黄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四件独玉品。据说和氏璧及用它雕出的秦国传国玉玺也出自独山玉。据《韩非子》记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一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武王,但都被认为以石充玉欺君而被砍掉左右足,楚文王继位后,“和氏抱壁而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以血”。文王召见了卞和并令人理其璞,果然得到了极品宝玉,于是便命名这块玉为“和氏璧”。而这块玉也引发了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不仅说明独玉宝贵,更表现了以卞和为代表得历代玉人勤劳智慧和宝贵的奉献精神。西汉时山东的玉寺街已成为加工销售玉器的集散地。独玉有赤、橙、黄、绿、青、篮、紫等三十多种色彩类型,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张衡在《南都赋》中描绘独玉“其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澳门回归时,赠与该特区政府的礼品九龙晷就是用独山玉加工而成。如今山中一个个玉矿洞保留完好,采挖后的洞壁上依稀可见彩色玉脉遗址。洞内冬暖夏凉,有些洞内还涌出富含硅、酸、锌、钙、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可谓:“玉润泉贵,泉生玉中”。
景区看点
每年“三月三,上独山“,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独山庙会集中反映地方风情的民间工艺、艺术、土特产、风味小吃等民俗文化。   独山森林公园位于南阳中心成区三公里处,跨越面积四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七平方公里,独山森林公园划分为三大景区:森林旅游区,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山体浑圆,海拔367.8米。独山山林总面积6063亩,森林覆盖率95%,郁闭度0.9,树种以麻栎为主的松,柏,女贞,栾树,合欢竺针阔混交林,另有侧柏,火炬松,雪松纯林400 余亩,即将建成的白河一级橡胶坝水面一万余亩,与独山山水相映,宽阔的独山大道和滨河路使独山森林公园与白河游览区形成闭合的生态系统。
典型南北过渡带气候
独山属典型的南北过渡带气候,山上种有合欢、香樟景观林,还有40多亩毛峰茶园,给人以北雄南秀之感。
宗教文化历史悠久
独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有道教名观祖师宫、玄庙观,有佛教豫山禅寺。历年三月三上独山,香客如云、游人如织。庙会集中反映地方风情的民间工艺、艺术、土特产、风味小吃等民俗文化。最高日接待量近8万人。
广阔的发展空间
独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规划面积15540亩,东接白河,山下有几千亩生态林和果园,南有元代古兵寨、古银杏树,有水井之最——大口井,还有玉器一条街。独山正在努力申报国家森林公园,并与宝天曼、老界岭等捆绑申报伏牛山世界地址公园。该区加大对独山的开发建设力度,水、电、路整修,重建山门,建设茶艺馆、攀岩、滑道等,将使面貌焕然一新。
南阳市的至高点
独山是南阳市的至高点,登山南眺,南阳市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信步山中,晨钟暮鼓,给人以闹市中的宁静。
玉文化的发祥地
独山是独玉的根,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在此利用玉山玉洞开发玉文化建玉博园、玉圣园、塑卞和像等洞中展示独玉从开采到加工的过程,包括技术设备、工艺流程和前店后作现场操作等。建园林式玉雕、石雕产销市场和集散地,吸引天下游人及玉人到此参观游览,体验玉文化。
玉都珍宝
南阳玉,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故南阳被称之为“千年玉都”。
中国四大名玉之南阳独山玉,也叫南阳玉,独玉。
强荧光镶钻翡翠弥勒佛收藏级独玉
透水白加绿独玉手镯
手镯的价格是上涨的最快的,根据多年经验,看到喜欢就要马上下手,不然以后就得加价购买。内径60mm,颜色过渡自然,沉稳大气,水头不错。
“九龙献宝”独玉佩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9这个数字与‘九九归一’、‘九州’一致,9条龙(双面雕工,前后共九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周边祥云环绕。作品巧用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的特点,精彩布局,巧妙构思,充分体现了独山玉的多彩性和自然美。 可以当摆件,也可以当挂件随身佩戴的。
大矿老料天蓝独山玉,其水头颜色纯净度30年难一遇。广大独玉爱好收藏者的上上之选。玉雕大师工艺,请看造型,细节看龙爪,4个龙爪栩栩如生。它的雕工,就连参加玉雕展览的独玉,也没有这个精细,它的雕工是我目前看到独玉中最好的,龙鳞都是一片一片的。
素净清雅独玉佩
此作品素净清雅,两条鱼在荷叶间悠然自得,寓意连年有鱼,上乘挂件,一要料子好,2要工好,这块料子,透水的白天蓝,虽然这个白天蓝的等级不是最好,但是也算沾个边吧,而且无裂无脏无杂色无瑕疵,工不错,双面工,设计布局都很好
府衙古意
南阳府衙,是我们南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多次的重修,还有现在的太过于商业化。。。
南阳府衙
南阳府衙,坐落于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始建于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现存房屋100余间,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360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
知府衙门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
历史背景
南阳知府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设置郡县制以来,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现存建筑就是一座历史档案馆,它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知府衙门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颗明珠,闪射出灿烂的光辉。   南阳府署始建于何时不详。自秦昭襄王设置南阳郡直至隋代以前,南阳皆有郡守(西汉景帝时改称太守)治所,即郡署。   金正大三年(1226年)于南阳设申州(刺史治),为州署。   元至元八年(1271年)升申州为南阳府,为府署。但元代修建情况与形制已不可考。   明代府署是洪武三年(1370年)同知(府佐官)程本初即原故址修建的。正统五年(1440年),同知汪重重修。当时的府署有正堂、后堂,左右列六房,前竖戒石亭(按旧时规制,地方官署大堂前皆立有戒石碑,上刻戒石铭,作为官员箴规,并建亭保护。   南阳府属所属机构,元代不详,明清基本相同,主要有:同知通判属:同知、通判都是知府的佐官。元明清南阳府均设有同知。通判元代称判官,明代改称通判,清代因之,与同知分掌巡捕、粮运、河防与农田水利、屯田等事。军厅、粮厅:在府属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军厅裁并入粮捕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复设于淅川县。推官署:即李署(李是古代法官的名称),后称理刑厅。元、明时南阳府皆设有推官,掌勘问刑狱,协助知府掌理刑法与典章制度。经历司:明代原在府大堂东,后迁出。照磨所:原在府大堂西,后移至李署南,后废。司狱司:清《康熙府志》载:“司狱司在府仪门西,今废”。府儒学: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州学为府学,后毁于战火,明初重建,清初又移建城内明唐王府故址,即今王府饭店。税课司:明洪武初年建,愿在府署后,后迁府署内。宛城驿: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其故址在东门外邮驿街,即今新生街。此外,尚有阴阳学、医学、僧纲司等。
南阳府署
南阳府署,通常称为府衙或知府衙门,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故址在旧城内西南隅,即今民主街西端北侧。南阳府署由元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南阳府署,是一件深得民心之举。
戒石坊
南阳府署后将亭改建为坊,称戒石坊),建仪门、大门,后列官宅,东西列吏舍。经吏司(掌管受发文书诸事)在正堂东;昭磨听(掌管勘六房卷宗)在正堂西;司狱司(掌理察狱囚)在仪门西;架阁库(收藏管理文牍案卷)在正堂后,申明、旌善二亭在府署前东西两侧,永平库(府库)在府内。   成化年间(1465年——1478年),知府陈镒重修大堂(正堂),堂左为乘发司(承办和转办公文信札)及吏、户、礼诸房,右为西公廨(公廨是官吏办公处的通称),东南隅为衙神祠、寅宾馆。前为大门,门左右列榜房,前建豫南首郡坊。大堂后为寅恭门,次为思补堂(二堂),堂左为书简房,右为招稿房。次三堂,又次为府廨,规制严备,经明末变乱颓圮。   清顺治四年(1674年),知府辛炳翰始修思补堂,又修仪门、榜房,纪而知府张献捷重修大堂并六曹房、乘发司、永平库。嗣后,相继修葺完备。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府佟应琦于大门外东西增建召父、杜母二坊。历久对府署渐颓。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知府岳兴阿对府署进行大修。咸丰初,知府顾嘉蘅又补修,于府宅后东北侧建团练宾兴馆(亦称团练公局)。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知府傅凤扬(傅凤颺,‘颺’简化应为‘飏’)倡导并亲自督导,动员府署及地方州县大小官员捐俸禄,对府衙古建筑群,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关键性宏大修缮及重建。使千年古建筑得以存留于世。并撰写了《重修南阳府署记》碑文,为年再度修缮和部分重建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南阳府衙建筑,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此次修葺,前后经历5个年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   南阳府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府衙,初置于元代1271年,如今它依然宏伟,并具极高价值,相信将有可能申报世界遗产。这也是他任南阳知府期间,最有影响的政绩之一。   民国2年(1913年),南阳府撤消,府署故址为县公署(民国元年,知县署改称县公署,后又改称县政府)占用。民国21年(1932年)秋,于南阳设立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即设于久府署内(与县府和署),此后,续有增葺改建。解放后,南阳专员公署驻此,1965年后,改为中共南阳地委第三招待所,后又改为家属院。
花洲书院
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简介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知邓,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   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
渊源
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出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 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邓州,范仲淹大显身手,他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荆州,而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仲淹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皇帝也只好特许。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前,凭着手上仅有的《洞庭秋晚图》,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书院内既有《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又有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
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
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辟建,后由范仲淹修建成书院园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 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辟建,后由范仲淹修建成书院园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 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欢迎共享房地产首页模块:
公司管理
建设管理
策划设计
房地法规
合同管理
经济指标
销售管理
物业售后
买房必读
装修布置
 
本模块代码复制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南阳书院对联集锦
与古诗词里的南阳相逢
沈丘专栏(123) | 唐海峰:范仲淹与庆历
南阳之行(一)南召(二)镇平(三)内乡(四)西峡(五)淅川(六)邓州(七)新野(八)南阳市(九)方城(十)社旗(十一)唐河(十二)桐柏
《岳阳楼记》诞生地 花洲书院忆范公
【书院】邓州花洲书院:《岳阳楼记》诞生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