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以突然起病,畏寒或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黄痰或铁锈色痰为主症的肺实质病变。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故多属中医学“风温”范畴。包括西医学感染性、化学性、过敏性、放射性肺炎。从解剖部位分,又有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的不同。一些临床表现较为特殊的非典型性肺炎,其辨治亦可参照本篇。其中某些急暴重症和并发症,可参考“瘟疫”、“暴喘”、“血证”、“厥脱”等篇辨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由人体正气不强,或劳倦、受凉之后,肺卫防御功能减弱,在气候剧变,冷热失常的情况下,外感风热、风寒或时行邪毒,从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肺脏所致。

一、病因

1.外感风热时邪

冬春季节,气候多变,若春季“温风过暖”,或冬日“应寒反暖”,“非其时而有其气”,则风热、时行疫毒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肺脏,致肺经热盛。

2.体虚痰蕴,郁而化热

若素禀气阴不足,或素体里热偏盛,或痰热蕴肺,遇气温骤变,寒令失常或调息失宜,则外感风寒,入里郁而化热,而致邪热蕴肺。

3.久病体弱,劳倦太过

高年之体,或久病正虚,或外伤、手术后久卧床榻,肺气不强,宣降不利,痰热、痰浊蕴于肺中,稍遇外邪,则内外合邪,发为本病。

二、病机

肺炎初起,邪犯肺卫,卫气被郁,肺失清宣,出现寒热、咳嗽等症;极期,外邪传里,热壅肺气,蒸液成痰,痰热郁阻,则见高热,咳嗽,咯吐黄痰或血痰;或邪热从上传中,而致肺胃热盛。重者可从肺卫逆传心包。

本病病位在肺,重症可涉及胃、肠、心营,如迁延不已则可传入下焦,涉及肝、肾。基本病机是痰热壅肺,肺失清肃。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呼吸,若温热、风寒、疫毒之邪,自口鼻、皮毛外犯,则首犯于肺,此即叶天士所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谓也。若邪热由上传中,肺胃热盛,充斥上下,或肺热下移大肠,则可致壮热不解,腑实便秘,或肠热下利。倘若热邪炽盛,或小儿、老人及体质素虚,病邪深入,从气入营,或从卫分逆传入营,则可演变为热入营分、邪闭心包之证候,出现高热持续、烦躁、谵语、神昏,甚则热盛动风,发生痉厥之证。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如正虚不能敌邪,邪热内陷,可由闭转脱,出现正虚欲脱之变证,而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身热骤降、呼吸急促、烦躁神迷、脉细数不清等症,甚则阴阳离决而死亡。本病后期,多邪去正虚,阴伤气耗,需调养修复,少数重症,迁延不愈,真阴耗伤,传入下焦,可见痉证、痿证。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突然起病,恶寒或寒战、发热、烦渴、咳嗽,或有气急、胸痛等。

2.常有受凉、疲劳、精神创伤、手术、营养不良、慢性病等病史。

3.有卫气营血病理传变的证候特点。

4.有并发症的表现:一般细菌性肺炎经治1周以上,热不退或退而复升,肺经症状仍然明显或伴有其他新情况者,如痰量增多、腥臭,气急,心前区痛等,应注意并发肺脓肿、渗出性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败血症等可能。

二、病证鉴别

1.时感风热

时感风热有传染性、流行性,以卫表证为主,一般热退汗出而解,多数不传变;肺炎初起在卫表证的同时即有明显的肺经症状,多表现为肺卫同病,常汗出热退复起,传变入里,呈现里热炽盛之候。

2.肺痈初期

肺痈与肺炎初期均有风热表证。但肺痈尚有胸痛,咳引痛剧,中府穴压痛,咯痰有热腥气,或夹血等,但热病的特点不如肺炎突出,或有原发病的基础,经治虽表解热降,而肺经症状如咳嗽、咯吐脓痰腥臭、胸痛等加重;而肺炎则以里热渐盛为其特点。

三、相关检查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减弱,有干湿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叩诊音浊,语颤增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多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片可见肺部均匀浓密阴影与肺大叶或肺段相符,小叶性则见散在分布小片状阴影。

【辨证】

一、辨证思路

肺炎的辨证,当根据病理阶段,辨在表在里,在气在营。一般初期邪犯肺卫,极期热壅肺气,少数气营两燔,恢复期阴津耗伤,或气阴耗伤。

辨顺逆以估计预后,顺传气分者轻,逆传心包、热入营分者重,正虚邪陷欲脱者险。

二、证候

1.邪犯肺卫证

症状:发病急骤,恶寒或寒战,发热,头痛,全身酸楚,无汗或少汗,咳嗽不畅,痰黏色白量少,呼吸较促,胸闷或微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病机分析: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肺卫受邪,卫气被郁,故恶寒或寒战,发热,头痛,全身酸楚,无汗或少汗;肺失清宣,故咳嗽不畅,痰黏色白量少,呼吸较促,胸闷或微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袭表之象。

2.痰热壅肺证

症状:高热不退,有汗或少汗,咳嗽频作,气息粗促,鼻翼煽动,咯痰黄稠,或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呼吸加重,烦渴多饮,面赤,或口唇微紫,唇周或见疱疹,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洪大。

病机分析:邪热壅肺,气分热盛,故高热不退,有汗或少汗;肺热蒸液成痰,痰热郁阻,肺失宣肃,故咳嗽频作,气息粗促,鼻翼煽动,咯痰黄稠;热伤血络,肺失清肃,故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呼吸加重;而烦渴多饮,面赤,唇周疱疹,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洪大,均为气分邪热炽盛之象。

3.热入心营证

症状:高热持续,咳逆,气急,喉中痰鸣,痰中带血,烦躁不安,时有谵语,甚至昏迷,抽风,口舌干焦,口渴饮水不多,舌质红绛,无苔或黄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邪毒炽盛,深陷营分,故高热持续,痰中带血;痰热壅肺,故咳逆,气急,喉中痰鸣;内传心包,心失所主,故烦躁不安,时有谵语,甚至昏迷,抽搐;舌质红绛,苔焦黄,脉细数,为热入营分之征。

4.邪陷正虚证

症状:体温骤降,额出冷汗,面色苍白,唇青肢冷,呼吸短促,咳而无力,喉中痰声如鼾,神志模糊或躁烦,甚至昏迷,口干,舌质淡红有紫气,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

病机分析:热毒内陷,正不胜邪,阴竭阳脱,故体温骤降,额出冷汗,面色苍白,唇青肢冷,呼吸短促;神志模糊或躁烦,甚至昏迷,舌淡红有紫气,脉细数无力或细微欲绝,为正气欲脱,心神浮越之征。

5.阴津耗伤证

症状:身热已退,或低热未净,咳嗽少痰,食少神疲,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邪热伤肺,阴津受损,邪热已去,或余邪未清,故低热,咳嗽少痰,口干,舌红,少津;津伤气耗,肺脾两伤,故神疲乏力,纳谷欠馨。

【治疗】

一、治疗思路

以清热宣肺化痰为基本原则,根据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分别予以辛凉解表、清气泄热、凉营解毒,恢复期治以甘寒养阴,兼清余热。逆证邪陷心包当予开窍醒神,正虚欲脱则当救阴回阳固脱。

二、基本治法

1.辛凉解表,轻宣肺气法

适应证:邪犯肺卫证。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荆芥、豆豉疏风清热解表;杏仁、前胡、象贝、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化痰。

加减:表证重,加防风;头痛加桑叶、菊花疏散风热;里热渐显加黄芩、桑白皮。胸痛加郁金、枳壳;夹湿而见胸闷,头重身困,口黏苔腻者,酌加藿香、佩兰、半夏、橘红、茯苓、薏苡仁;兼暑而见身热心烦,汗出不畅,头昏胀,溲黄灼热者,配新加香薷饮,或加六一散、鸡苏散、鲜荷叶等。

2.清热宣肺化痰法

适应证:痰热壅肺证。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合桑白皮汤加减。前方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后方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壅肺,肺失宣肃证。

常用药:麻黄、杏仁、石膏清宣肺热;黄芩、金银花、连翘、芦根、鱼腥草、金荞麦清热解毒肃肺;桑白皮、苏子、桔梗、甘草宣肺化痰。

加减:气分大热,高热汗多不解,烦渴,面赤,喘咳气粗,脉洪大滑数,舌边尖红赤者,可选白虎汤;夹湿者选苍术白虎汤;痰热较甚,咯痰量多,质黏色白或黄,苔黄腻者,配千金苇茎汤清化痰热;痰热结胸,胸脘痞满胀痛,呕恶口苦,苔黏腻色黄,予小陷胸加枳实汤以苦辛通降;若热郁少阳,寒热起伏,胸胁苦满,可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少阳阳明同病则选柴胡白虎汤;邪热从肺传胃者,酌用凉膈散泄热通腑;肺热郁闭,痰热有内蒙心包趋势者,急以三黄石膏汤宣表清里;热郁胸膈,胸中懊[[!NF8CC]]而烦,可配栀子、豆豉清宣透热;若痰热壅肺,痰多色黄可酌加桑白皮、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瓜蒌皮、葶苈子;痰浊壅阻,胸闷苔浊可加瓜蒌、半夏;咳嗽甚者配大贝母、桔梗;胸痛配郁金、橘络、枳壳、旋覆花;咳血加郁金、茅根、藕节、茜草;痰热结胸加黄连、瓜蒌、半夏;腑实热结,便秘,腹痛拒按,或便溏热臭不爽,加大黄、芒硝;肠热下利配葛根、黄连。

3.清营解毒,化痰开窍法

适应证:热入心营证。

代表方:清营汤加减。

常用药:水牛角片、黄连、金银花、连翘、莲子心、竹叶清营透气;丹参、郁金、鲜菖蒲、川贝、天竺黄清营化痰通窍;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

加减:邪入营血,加大青叶(板蓝根)、紫草、丹皮;热盛生风加山羊角片、石决明、钩藤、地龙;邪入心包,加万氏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

4.救阴回阳,开闭固脱法

适应证:正虚邪陷证。

代表方: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前方益气养阴,后方回阳救逆。

常用药:人(红)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益气养阴;附子、龙骨、牡蛎回阳固脱;黄芩、桑白皮、鱼腥草、黄连、法夏、橘皮清热化痰。

加减:阳亡欲脱,加干姜、肉桂;阴伤甚加西洋参、玉竹、北沙参;面唇紫绀加石菖蒲、丹参行气活血;窍闭神昏,审其阴阳,加用开窍醒神之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5.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法

适应证:肺阴亏耗证。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百合养阴润肺;桑白皮、枇杷叶、炙紫菀、炙款冬、炙百部、贝母清肺化痰。

加减:神疲气短,加太子参、白扁豆益气健脾;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止咳;低热不退,加功劳叶、地骨皮、银柴胡以清虚热;阴虚盗汗,加乌梅、浮小麦、瘪桃干收敛止汗;热伤阴络,加白茅根、侧柏叶、藕节清热凉血止血。

三、其他疗法

1.一般处理

(1)卧床休息,注意变换体位,及时排出痰液。

(2)气急、紫绀者低流量持续吸氧。

(3)高热津伤者,适当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高热者可用30%酒精擦浴物理降温,有汗不恶寒者,用冰袋置于头颈、腋下、腹股沟处。低体温者注意保暖。

2.常用中成药

(1)鲜竹沥水或复方鲜竹沥液:功用与主治:清肺化痰,用于咳嗽,气急,痰多者。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4次。

(2)猴枣散:功用与主治:降气化痰,泻火开窍,用于痰热闭肺,喘急痰鸣,或伴痉厥者。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0.3~0.6g,每日2~3次。

(3)清开灵注射液:功用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每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每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3.针灸治疗

选肺俞、大椎配曲池、合谷、丰隆,用泻法,或三棱针少商、十宣放血。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穴位注射,每穴0.5~1ml,每4~6小时1次。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肺炎多属风温,治分卫气营血

(1)初起为卫分表证:风温的病变中心在手太阴,“肺主气属卫”,故肺炎病人初起主要表现卫分表证,治疗首应求得汗解。邪在卫分,病尚轻浅,治疗要点在于“宣”、“透”。轻清宣透可使表邪外达,使用得当,常能阻止病邪深传。若早予苦寒清里,反致热郁难解。

在由卫入气的过程中,常见到卫分之邪未除,肺经已有蕴热的卫气同病证,或因暴热暴冷,先受温邪,继复感寒,而致寒邪束表,肺热内郁,治当解表清里,宣肃肺气,径用麻杏石甘汤酌加辛散之品。若表闭无汗而咳嗽不剧者,用荷杏石甘汤(薄荷、杏仁、石膏、甘草)加味,可使邪从汗解。

(2)气分证是病机转化的重要阶段:气分证是肺炎最常见的主要证候,大多数患者都要经过“气分”这一极期阶段,因此把好“气分”关,正确运用清气法,是阻断病势发展的关键,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都至关重要。清气分之热,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每收良效。

风温气分证是病机转化的重要阶段,此时多能热退邪解,也可内传心营。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经热盛,或气营两燔,清之不解,常可传至阳明而见腑实,通过泻下,可使邪从下泄,热退病除。

(3)病有顺传逆传之分:风温病有顺传逆传之分,以顺传为多。若邪毒过盛,正气不支,在临床上亦偶可见到逆传心包的变证。逆传的表现,一为从卫入营,出现邪陷心包的闭证;一为出现短暂的卫分证后即见到邪陷正虚欲脱的危象,与“直中三阴”类同,如休克型肺炎即属此类。对这类情况,必须注意祛邪和扶正的关系,或从清热开闭为主,祛邪以安正;或从救阴回阳固脱为主,扶正以抗邪;或开闭固脱并进,分清主次处理。

一般而言,热入心营多属肺经热毒炽盛,加之素体正气不足,阴血内亏所致。间亦有正气未衰,邪热过盛,直趋心营,以致心肺同病,热伤营阴,但仍以邪实为主。营气通于心,营分有热,或痰与热结,蒙蔽神明,均可见心经证候,临床表现热扰心神或窍闭神昏的特点。治疗以清营泄热、化痰开窍为大法。热灼营阴,用清营汤;若肺热发疹,可用银翘散去荆芥、淡豆豉,加丹皮、赤芍等药;若邪入心包,神识不清,酌选菖蒲郁金汤、万氏牛黄丸,病势重者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营热伤津,舌质红绛,加生地、玄参、麦冬等护阴生津;如气营两燔可加知母、石膏、山栀子以清泄气热;痰热壅盛,气急鼻煽,加全瓜蒌、葶苈子、桑白皮;咯吐血痰者,酌加茜根、茅根、紫珠草、羊蹄根;热极生风加钩藤、石决明,另服羚羊角粉、紫雪。

叶天士有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风温营分证的透热转气法,确实十分重要,药如淡豆豉、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生地等。

2.肺炎并非尽属风温,必须审证求因施治

虽然肺炎多属风温范围,但亦有部分病例不表现风温证候,临床上中医诊断有时感、咳喘、类疟。这类病例多无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部分病人是在原有慢性肺系疾病的基础上复感外邪而继发。

表现为时感症状的患者,其中有属风热者,与风温卫分证基本相似,治疗亦大致相同,但病情轻,病程短,肺热症状不突出。属风寒者,经用辛温解表法治疗,不但汗出热解,且肺部炎症亦获消散吸收。

宿有久咳或咳喘的患者,由于痰浊素盛,肺卫功能不强,复加新感引发肺炎,表现为风寒外束,痰浊壅肺的咳喘证,治予解表清里,宣肺化痰,方如华盖散、越婢加半夏汤、定喘汤。痰浊盛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三子养亲汤。

3.治疗应以祛邪为主

肺炎病性以邪实为主,治疗原则为祛邪,除在恢复期酌用清肺养阴或兼补气药外,很少用到补法。即使见到邪热内陷,逆传心包,正虚欲脱之证,也需衡量邪正虚实的主次,有时尚可通过祛邪以扶正,采用清热开窍或通腑等法治疗,未必悉以扶正救脱为主。

4.痰浊与邪热交结,参照伤寒、杂病辨证

若属痰浊素盛,感邪发病之后,痰浊与邪热交结胸中,可以形成痰热结胸,或见痰浊胸痹证。由于邪热郁遏不能外达,而致身热持续难解,可应用辛开苦泄的小陷胸汤和通阳泄浊的瓜蒌薤白半夏汤。这些都已不属风温的一般规律和常用治法,必须参照伤寒、杂病的辨证方法融汇变通。

二、验案举例

案一 风温(气分)证

史某,男,39岁。病经5天,始觉恶寒,身热,无汗。继则寒罢,身热有汗不解,入暮因热盛而见谵语,咳嗽,咯痰黏黄欠爽,夹有铁锈色,呼吸不利,稍有气急,左胸疼痛,咳则尤甚,左唇角簇生疱疹,头疼身楚,大便每日二行,质稍溏,色褐,小溲色黄,舌苔中后部黄腻,质较红,脉滑数。

检查:体温38.5℃,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胸部左下叩诊音浊,语颤增强,听诊呼吸音低。胸片:左肺中下部见有一片浓密暗影,左肋膈角消失。拟诊为左肺部炎症。查血常规:WBC 12.8×109/L,N 92%,L 8%。痰培养3次,均为草绿色链球菌。

辨证施治:时值春令温暖多风之季,风热犯肺,肺气郁闭,宣降失常,热蒸液聚为痰,痰热壅阻,肺络为伤,且有热传心包趋势。治予辛凉重剂,清热宣肺化痰。仿麻杏甘膏汤加味。

处方:水炙麻黄、甘草各3g,光杏仁、连翘、黑山栀、瓜蒌皮各9g,鱼腥草18g,生石膏、鲜芦根各30g。每日2剂。

药后汗出量多,经6小时后身热降至正常。查血:白细胞及分类已趋正常,继因咳嗽、痰黏色黄夹有血色,胸痛,汗多,表现痰热壅肺之候,转用清肺化痰法。

处方:上方去麻黄、连翘、瓜蒌皮,加广郁金、知母、炒黄芩各6g,炙桑白皮、金银花各9g,白茅根15g。

连服3天,咳轻,痰转黏白,痰血消失,胸痛缓解,仅有闷感,苔腻亦化。续以止咳化痰和络之品调治善后。经治5天,复查胸片,左肺下部炎症已完全吸收。

案二 风温(气营同病)证

张某,男,24岁。月初因感寒而致恶寒发热,经投辛凉解表剂汗出热不衰,乃予住院治疗。症见壮热有汗不解,不恶寒,咳嗽气急,胸闷,右胸作痛,痰多色白质黏起沫,面赤心烦,口干苦,喜饮但饮水不多,入暮时有错语,溲黄,大便近数日下稀水,色深黄气臭,每日二行,舌尖红,苔淡黄浊腻,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0.5℃,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mmHg。胸片:右肺第1、2前肋间可见大片状密度增粗阴影。查血常规:WBC 11×109/L,N 85%,L 15%。痰培养:草绿色链球菌4次,肺炎球菌1次。

辨证施治:温邪上受,风热夹痰浊痹阻于肺,邪恋气分,深虑内传心包,热入营血,邪闭正脱生变。先予辛凉重剂清热宣肺,仿麻杏石甘汤加味,药后汗出蒸蒸,但夜间身热仍在40℃~40.5℃,痰热郁阻肺气,翌晨取白虎汤合千金苇茎汤意,入晚身热持续,咳嗽痰黏,胸痛气粗,神识不爽,似清非清,言语应对异常。痰热闭肺,内传心营。加宣表清里、透热转气之剂,仿三黄石膏汤意增减。

处方:炙麻黄3g,杏仁9g,石膏60g,甘草3g,黄连3g,黄芩6g,豆豉、山栀、连翘心、天竺黄、郁金各9g,胆星3g。另:万氏牛黄丸1粒化服。

第三日体温39.6℃,神清,邪热从营转气,再投大剂清化痰热药。

处方:葶苈子、全瓜蒌各9g,川贝6g,天竺黄9g,连翘5g,金银花30g,黄芩9g,黄连2g,郁金、桑白皮、山栀子各9g,鱼腥草、芦根各30g。

早晨体温降至38.6℃,气急得平,咳嗽亦减。

处方:原方去川贝、桑白皮,加荸荠7枚,海蜇70g。

暮夜神情安静,胸痛得减,至第5日热平,继而转予清宣泄化。1周后胸透复查:右上肺部炎症吸收。

案三 结胸证

张某,女,57岁。病经3天,因沐浴乘凉,而致恶寒,头痛,继则发热,无汗,肌肤如灼,入夜热盛则神志欠清,微有咳嗽,咯痰色黄,量少不爽,昨起又增左胸疼痛,咳则引痛尤甚,胸闷脘痞,时时呕恶痰涎,口苦,渴欲凉饮而不多,大便质干量少,舌苔淡黄白腻,上有黏沫,质暗红,脉小滑数。

检查:体温39.4℃,脉搏105次/分,急性病容,胸部左下7、8肋间叩诊音浊,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胸透:左下肺见大片状模糊阴影,边缘不清。印象为肺部炎症、肺脓疡。查血常规:WBC 41.2×109/L,N 90%,L 10%。痰培养3次,均为非溶血性链球菌。

辨证施治:入院前2天,以风暑夹湿袭表,邪犯肺卫治疗。用新加香薷饮、桑菊饮加减,不效。第3日体温39.5℃,汗出不解,热势不扬,时有恶风,咳嗽不著,左胸疼痛,胸闷,心烦,泛恶,呕吐大量痰沫黏水,脘部痞塞胀满,按之作痛,大便先后3次,干溏相杂,舌苔淡黄黏腻,底白,质暗红,脉细滑。据症分析,是属病邪由卫入气,从上传中,热郁胸膈,痰热中阻,湿食互结,肺胃同病。病理重点在于胃腑,表现出结胸证候。治拟清宣郁热,化痰开结。取栀豉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淡豆豉12g,姜黄连2.4g,全瓜蒌15g,川朴3g,光杏仁、炒枳实、黑山栀、炒莱菔子各9g,法半夏、广郁金、旋覆花(包煎)各6g,橘皮、姜竹茹各4.5g。

每日2剂,汗出遍体,胸部闷痛得减,咳嗽咯痰亦爽,但仍呕恶白色痰涎,大便4次,干溏相杂,舌苔转为淡黄腻,翌日身热递降,午后正常,守原法续进,日服2剂,第5日胸痛消失,脘痞胀痛及呕恶均愈,知饥思食,仅有微咳,痰白排出爽利,大便又行大量溏褐粪4次,苔腻化薄,原方去栀、豉,再服2天,诸症均平。查白细胞已趋正常。乃去莱菔子加冬瓜子继进,巩固3天,胸透复查正常而出院。

【预后及转归】

一般邪在卫、气者较轻,多见;邪入营血者为重,少见。邪陷正虚欲脱者危,凡小儿、老人及体弱患者,如突然身热骤降,或仅有微热、汗出肤冷、烦躁不安,脉转微细者,为正不胜邪,阳气虚脱的征兆。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神色、尿量、皮肤温度和湿度等,注意病情变化。邪入下焦者重险,后期如见身热不清、手足心热、颧红、心慌神倦、重听、手足蠕动或瘈疭、舌质干绛、脉虚数者,为邪热久留,津液受耗,肝肾阴伤,虚风内动的重险证候。

【预防与调护】

1.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面色、皮肤温度、湿度、胸痛、咳嗽、痰的色、质、量等。及时掌握其变化,警惕正虚邪陷的发生。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

3.饮食宜清淡,以半流质为宜。多饮水及水果汁。忌油腻荤腥、辛辣刺激。

4.出汗多时,用干毛巾擦干,换去湿衣,松开衣被,避免吹风。

5.注意口腔清洁,饭后用金银花甘草液漱口。

6.后期肺部湿啰音消失慢者,可在肩胛骨下部患侧采用拔罐疗法,每次5~10分钟,5天为1个疗程。亦可用毛茛敷料贴肺俞及胸部病灶,3~5小时发红、痒时去掉,每日1次。对促进病灶吸收有一定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炎喘嗽的问诊
肺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证候、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一文读懂:国医大师周仲瑛治肺炎的经验!(博大精深)
儿童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施护与调治方药、常用药、其他疗法
马新云:“轻开救”三法定急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