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派盆景,盆钵之间春光几许?

▲金弹子(作者:何子元)

川派盆景:盆钵之间春光几许?

文|四川日报记者秦勇


2016年2月28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安龙镇人流如织。第二届美丽新村旅游季启动仪式暨大青城海棠花节精品盆景赏析在这里拉开大幕,一盆盆造型各异的川派盆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它们,或几百年,或几十年,或几年树龄,一圈圈年轮记录着这些植物界中“奢侈品”的成长史。阳光下,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张重民一边为观众“鉴宝”,一边讲述川派盆景的前世今生。


▲相依。﹙张重民制作﹚



▲牧歌。﹙张重民制作﹚



▲成都百花潭公园盆景园一角。



▲金弹子。 王向华摄


景名:山野风骨 ▲

材料:沙积石、六月雪 

作者:张重民 

四川省首届花博会金奖


溯源

源于汉 盛于明清

    

川派盆景发源于东汉、盛于明清,其以山草、树石构成景观、表达心志,至清末民初形成风格、流派。它以其独特的技法体系、造型风格,成为中国盆景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大流派之一。

    

走进安龙镇卉景社区的胡家园子,一对4米高,用传统蟠扎工艺造型的“汉文拐”银杏古弯格外引人注目。更让人惊叹的是树上挂着一块牌子:成形时间400年。“这是村里目前保存下来最为久远的盆景。”园主胡久全说。

    

数百年前,这个村庄拉开了制作川派盆景的大幕,成为名副其实的盆景村。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古朴严谨、虬曲多姿的盆景。栽在盆子里,种在田野里,一株株造型别致,集雅、趣、美于一身的景致,与白墙红瓦构成一幅别致的画卷。

    

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川派盆景园,200余盆造型精美、别具匠心的盆景,让川派盆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流露无遗。“在我们这两座总面积达4600平方米的展馆里,浓缩了川派盆景的精华与历史。”百花潭公园绿化科科长陈华说。

    

其实,成都历史上就是著名的“盆景之乡”。相传五代时,后蜀孟知祥帐下一官员隐居成都西郊,遍植梅花并依画意蟠扎,其子继而从之;唐宋时,诸如苏东坡、陆游等文人也时常制作、吟咏盆景。“清末,每年农历正月廿五,青羊宫都举办花会,来自成都周边的盆艺者、花农及爱家们都会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的盆景,从四面八方赶来展示、品评、销售。”张重民说。

    

一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川派盆景的发展都还比较兴盛。其间,在一批文人和玩家的推动下,山水盆景兴起,盆艺家们开始与画家配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主题性的作品。1959年陈毅元帅在一次品赏川派盆景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

风格

植根雄奇秀美的巴山蜀水


巴山蜀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浸润和熏陶,让川派盆景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和技法。

    

走进安龙镇卉景社区盆景园艺师吴红林的家,仿佛走进了一个盆景王国。

    

银杏、紫荆、罗汉松、金弹子等花木,分别“住”在盆子里或石缸里,它们有的桩头古朴,有的花香四溢,有的树形三弯九拐却总能让树冠与树根保持垂直,有的则显露了名山大川的高、悬、陡、深,仿佛将巴山蜀水美景浓缩其中。“川派盆景不仅精致好看,其中更是有大学问。”吴红林一边拾掇他的镇宅之宝罗汉松,一边将川派盆景的奥秘向记者娓娓道来:由于巴蜀山水树木资源极为丰厚,地貌环境临大山险水,所以川派盆景能将幽、秀、险、雄、高、悬、陡、深造型集合于盆钵之中。

    

据成都市盆景协会副秘书长、安龙镇文化站站长冷月刚介绍,川派盆景制作技艺分为树桩盆景制作技艺、山石盆景制作技艺、树石组合类盆景制作技艺。树桩盆景制作技艺擅长表现树木千姿百态的身姿,具有绝妙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效果;山石盆景制作技艺则擅长表现奇山怪石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耳目一新;树石组合类盆景制作技艺则融前两种技艺于一体。

   

 以树桩盆景制作为例,其往往以传统蟠扎技艺见长,将树木主干和侧枝自幼按不同形状弯曲,注重立体空间构图。所用树种有金弹子、贴梗海棠、罗汉松、六月雪、梅、石榴、竹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储秀宫”“养心斋”的珍宝玉石树桩盆景,就出自川派。“这些树桩盆景应该都是当时的四川官员送给皇帝的祝寿贡品。”张重民说。

    

如何才能创作出一个好的盆景作品?冷月刚说,第一是立意,做盆景如作画,要意在笔间,看意境;第二是选材,不管是石材、树材,都要和创作意境融合;最后是布局要合理,主次分明、稀与疏都要掌握好。

   

 张重民也在创作中借鉴中国山水画技法。“盆景是美学、绘画和园艺的综合体,其造型构思与中国山水画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同样讲究诗情画意,高低层次等。”


传承

棵棵皆辛苦,年轻人难耐寂寞

    

2011年,川派盆景制作技艺以其自成一体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系,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让人遗憾的是,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


“目前,川派盆景尚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就连省级非遗传承人也只有那么几个。”提起传承,张重民叹了口气。

    

在他看来,盆景艺术能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份愉悦,是它能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但现在喜爱盆景的人多,愿意花钱购买的却少,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了解这门艺术。”张重民还告诉记者,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是需要长时间来精心培育的,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多年,有的甚至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完成,现在很少有人能耐得住这份寂寞。

    

市场反应冷淡、耗时耗力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盆景创作者的热情。张重民所带的十多名学生,尽管大多现在都已经成长为川派盆景艺术的中坚力量,但完全靠从事这行为生的已经不多了。他们把精力投向了市场回报更快,经济效益更大的其他园林设计类项目中。

  

  “谁知园中木,棵棵皆辛苦。”说到盆景,温江三邑园艺场园主胡世勋十分感触:“以前跟着我的几个徒弟现在都改行了,只剩我自己还在坚持。”


发展

尝试网销 学艺日本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等。川派盆景艺术起源于成都西郊,其流传地域涵盖川西与川东。川西以成都为中心包括温江、郫县、都江堰市、崇州、新都、什邡等地。


有困境就有人尝试突破困境。为了打开市场、提升销量,有盆艺者走出了网销的路子,同时,也借鉴日本的盆景栽培技艺,让其生长过程变得更加可控。

    

记者在安龙镇采访时,卉景社区村民高志海的电话响个不停。2015年,他家销售了30万元的盆景,其中三成以上通过互联网完成。“尽管比例不算很高,但互联网打开了盆景销售的新路子。”

    

老高算是较早“触”网的“盆景人”,3年前,他的盆景就入驻“中国盆景艺术在线”。他端出一个小微盆景告诉记者,“别看它小,如果在周边销售也就600元,但挂在网上就能卖到 1000多元。”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网上销售比实体销售价格普遍高出30%左右。

    

看到了电商的“甜头”,吴红林也有些坐不住了。他有了新想法——开发一些小件盆景,游客花几十元钱、几百元钱就可以带回家,如果通过电子商务,他的盆景可以飞进千家万户。

    

张重民则更乐于学习日本的先进技艺,让盆景栽培过程变得更可控,以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的植物,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和养护管理的技术。比如松的造型、栽培技术,日本就非常先进,就连泥土中肥料的配置等细节都掌握得非常好。”

▲用传统手法完成的罗汉松


▲银杏古弯(川派规则式:汉文拐,距今400多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选自《四川日报-天府周末》2016年03月04日第1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人养的老桩盆景,一养就是20多年,几百年的老桩谁看了都眼红!
安龙盆景 寄情山水方寸间
最美金弹子盆景,你见过没事?真的美醉了,快点收藏吧
金弹子树桩盆景很棒,可遇而不可求,漂亮!
难得一见的丛林金弹子,根美得不像话,挂果后价格更是翻倍涨!
如何制作金弹子附石盆景 金弹子附石盆景的制作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