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舒缓下焦虑的心,安心过好陪伴家人的时光吧

小伙伴们

面对目前的疫情形势

在家待了多天的你

可能或多或少感到有一些焦虑

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斗中

不仅包括身体机理的抵抗

还包含内心世界对疫情的反应和耐受

身心的平和坚韧

对抗击疫情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内心能量降到谷底的自己

要如何才能重拾生活的热情呢?

1、减少负面信息的输入,调整认知

如果长时间浸泡在微博等社交媒体的疫情相关的信息里,会消耗了自己的能量;尝试多关注正面信息,规定自己每天接受相关负面信息不超过1小时。

2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倾诉

研究表明,当个体向有相似经历的同伴表达自己的脆弱感受并得到正面反馈时,个体会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并因此更能从脆弱中恢复过来。试着和亲人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得到亲人朋友的关怀更有利于从焦虑痛苦中恢复出来。

3、保持正常的作息和生活规律

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生活作息,不要让自己从正常的生活轨迹中脱离。

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是对自己身体最好的保护。

4、取悦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

平常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一些事情,现在就创造条件让自己静下心去做。

比如认真地聆听音乐,花一整个下午画一幅画,写一篇流水账日记等,看一部治愈的电影……用自己兴趣爱好,把生活安排得更讨自己欢心一些。

5、书写情绪,接纳情绪

试着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将情绪用文字具像化,在书写的同时接纳自己当下的感受,借助文字理解自己的情绪。

6、适当的进行居家体育锻炼

在疫情期间可以适当做一些居家的体育锻炼,动起来!多做运动可以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加快乐激素的分泌。让生活更加充实,打击负面情绪,尝试和家人朋友一起运动效果更好!

7、直面“负面情绪”,和“疫情焦虑”说NO

在疫情下所出现的焦虑、恐慌等情绪反应,是大多数正常人群在面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而且适当的焦虑恐慌反应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动力,提高我们的警觉性,促发我们积极采取行动为疫情的防控做好准备。

因此,我们需要接纳焦虑情绪的出现和存在。直面“负面情绪”,和“疫情焦虑”说NO!

防控一线人员及普通公众篇

家长篇

大人情绪稳定是前提控制信息量是关键

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家人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最好的强心剂。孩子通常会通过父母的情绪和反应来认识和看待世界,因此,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孩子才能建立起安全感。

为避免孩子出现过多负面情绪,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基础上,不要反复提醒幼儿有关卫生方面的问题;不要长时间播放电视新闻和谈及疫情相关话题,建议把对幼儿来说过载的信息放在他们睡后再谈论。

图源:网络

2、用儿童化的语言向孩子解释疫情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是什么样的?会对人产生哪些影响?怎样可以保护自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的讲解和回答。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故事等,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们可以适当引导寻找一些专业的科普资料,如:纪录片等有关病毒的知识,把未知的疫情转化成可以看得见、有控制感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提出要求甚至吓唬孩子,必须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减少孩子的困惑及由此带来的情绪波动。

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疫情后的防护依然重要!要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自然渗透在生活中,如鼓励幼儿戴口罩、勤洗手等,尤其是在打喷嚏、咳嗽、进食前后及上洗手间之后;同时也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持、监督和维护中来。让每一位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方式,能够形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图源:网络

4、积极关注,用心陪伴

除了要关注孩子日常卫生防护外,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判断哪些是正常的短期不适应,只有准确掌握孩子心理健康信息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和有秩序的生活能增强孩子可控、可预期的感觉,也是帮孩子恢复和建立安全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按照正常规律起床、吃饭、睡觉,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也可以进行一些居家小锻炼。

“陪伴≠高质量的陪伴”,真正关心孩子所思所想,跟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交流,同时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游戏、跳舞、唱歌,既能缓解不良的情绪,又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老年人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些老人会出现恐慌和焦虑持续存在的情况,还有些老人处在疑病状态,担心自己被传染,并强迫自己不断地想患病后的严重后果,并为此感到痛苦。这些持续的情绪压力甚至会反映在身体上,多个系统出现问题,如出现躯体疼痛、头晕、哮喘发作等。

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积极心态:一定要让老人们了解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这样才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减轻躯体化症状,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把不能外出的这段时间当做一次短暂的内在修炼,开展室内活动,如读书看报、做健身操、进行放松训练等。调整情绪,保持沟通:通过电话或视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与医护人员及护工们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不看过多消息,不听信谣言:关于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但每个人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限,老年病人更是如此。信息过载会导致不确定感增加,因此,要学会限制信息获取,只关注权威科学信息,来源不明的信息不阅读、不相信、不传播。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果情绪、睡眠、躯体症状不能很好缓解,要及时寻求心理科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获得专业支持,积极调整心态。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汪辉 王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焦虑症:家长不被孩子的情绪挟裹,才能帮到孩子
3岁前就送幼儿园,孩子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焦虑不堪,小心“疫情替代性创伤”
入园焦虑(专题介绍)
3大情绪常来闹 教你如何制约宝宝
孩子入学后,这10个问题家长不要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