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惊蛰健康养生法

惊蛰(3月5日)将至,

惊蛰是24节气里的第三个节气,

是仲春的开始,也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

然而这个时节稍有不慎

就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中风。


惊蛰为什么中风高发?


1、昼夜温差大——血管频繁收缩


惊蛰前后,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受温度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过于频繁,弹性下降,就像一只气球,被不断地:吹大—>放气—>再吹大—>再放气……非常容易出现爆破的情况。

2、初春天气干燥——血液易粘稠


初春时节,气温偏低,天气也比较干燥,这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血液就会变得粘稠,流动速度变慢,如果久坐不动,血液停滞,甚至还会导致红细胞聚集,生成血栓,一旦流入大脑,有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的危险!

此外,春季肝阳上升、肝火旺,人们很容易脾气暴躁,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风险更大,因为硬化的血管在高血压的“侵蚀”下,容易出现斑块脱落、血管破裂的情况!

所以,在惊蛰前后,一定要注意预防脑中风突发。

惊蛰时节,如何预防中风?


1、控制好“三高”

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高血脂患者,最好每3-6月复查一次;

高血糖患者,特别是糖尿病的病人,对于眼底、肾脏、皮肤等易出现并发症的部位要重点关注。

2、控制好情绪

情绪激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快速上升,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所以,日常一定要保持平稳的情绪,戒骄戒躁。


3、控制好饮食

日常饮食尽量做到低盐、低脂、少糖、少油。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低热量、高纤维素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配适量瘦肉、鱼、蛋等。


4、控制好体重

肥胖的人,除了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中风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所以,肥胖人群平时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注意戒烟忌酒、少熬夜)。


同时,加强锻炼,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缓步登山等,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过,锻炼一定要适度,切忌过度劳累,以周身发热却尚未出汗为宜。

运动养生

惊蛰过后,自然界呈现复苏之势,人也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都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特别是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此时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应选择走路、慢跑、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

经络调理:

以调理肝经为主:惊蛰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此时肝气旺盛,易动怒,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升腾太过,易患眩晕、中风之病。

建议取穴:太冲,行间,肾俞,涌泉,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顺时养阳春天护肝正当时。

脊柱与节气

(惊蛰)气血从第一腰椎运行到第十二胸椎(T12):相关疾病,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尿路结石,肾结石,腹胀痛

情志调养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老年人,易发怒,易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

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惊蛰节令养生,不离精神调养,饮食调配和阿胶进补。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特点,使自身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应该遵循“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养生法则,养成冷静、沉着习惯。春暖花开的时节,要多走出室外,投身大自然中,“无厌于日”,多晒太阳,多做散步、慢跑等。

保健养生:扶正补阳

惊蛰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冷空气尽显余威,有时还会长驱直入;暖空气与时俱进,势力渐强,百病易发,两者交替作用,易诱发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此这时要补充人体的阳气,阳气充足后,才可以将人体中的邪气一并带出体外。

此时'圆觉扶阳督脉灸’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阳气及应变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养生:宜清肺保肝!养生、饮食注意事项一篇全知晓!
【节气养生】大寒养生做得好,来年春天不得病
清明时节养生 须注意“六不”
清明时节养生 须注意“五不”
今日大寒,长寿养生牢记''''吃三冬''''、''''养三身''''、''''防五寒''''!
今日大寒 | 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