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划重点!实用测肥胖小技巧,远离亚健康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二分之一的成年人呈现超重或肥胖的状态,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岁以下儿童中,十分之一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17岁青少年中,近五分之一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渐进性的医学问题,也是一种很难处理的社会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可以认为肥胖是由于饮食、身体活动、遗传倾向等个人因素导致热量过剩的结果。 

然而,个体层面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由致胖环境因素(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食物体系和环境)和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等系统动力(经济发展、社会规范、导致肥胖率上升的政策)来驱动的。

 


分型
1
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按病因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

①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肥胖症,指单纯由遗传及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

②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的1%,指由于其他明确诊断的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及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所致的肥胖,医源性肥胖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因为其他药物和治疗手段导致的肥胖;

2
外周型肥胖、中央型肥胖


①脂肪分布与内分泌和代谢相关性较强,因此,临床上根据脂肪积聚部位的不同将肥胖分为外周型肥胖(亦称全身性肥胖、均匀性肥胖)或中心型肥胖(亦称腹型肥胖、内脏性肥胖);

②外周型肥胖发生部位及特点:主要积聚在四肢及皮下,下半身脂肪较多,也称为“梨形肥胖”,女性多见;

③中心型肥胖发生部位及特点:脂肪聚集在躯干部和腹内为主,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相对较细,多称为“苹果形肥胖”此类肥胖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男性多见;

3
其他诊断分型


①心脏脂肪蓄积与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患相关性较强,同时会导致脂肪心、脂肪肝、脂肪肾、脂肪胰等器官功能异常。亦称病态肥胖;

②根据肥胖发生时间不同分为单纯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

③根据肥胖伴发的疾病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

④根据体重指数(BMI)将肥胖分级也可以根据肥胖伴发的代谢异常和并发症多少分为轻中重度肥胖


诊断分类

1、BMI指数的全称是BodyMass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很简单,是一个仅凭身高和体重就能计算出来的数值。

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身高)²

注:体重以千克(kg)为单位,身高以米(m)为单位

对于普通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BMI<24kg/㎡

超重:24≤BMI<28kg/㎡

肥胖:≥28k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症状体征---肥胖
肥胖原来跟肥胖的意思不一样?患上“肥胖症”治疗方式也有不同
减肥前必须了解的1件事,看看谁忽略了?
肥胖诊断标准“BMI”有大缺陷?专家这样说 | CDS2018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胖不胖别只看体重
为什么胖小孩儿越来越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