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身气功的健心机制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告诉我们,有氧、非竞争、可控性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健身气功的运动特征与这一模式的要求有相当程度的吻合。事实上,健身气功因其“三调”的运动特征,特别是“调心”内容的介入,更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术中,健身气功这一独具特色的运动一直被人们用来锻炼身体和调整身心。近几年的研究也证实,习练健身气功可改善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探讨健身气功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

一、特定动作和意念的身心效应

健身气功功法中的一些特定动作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如六字决中“呵”字诀对应的就是心。在中医里心“藏神”,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在经络上既与心包经有关,又与心经有关,所以练习“呵”字诀时,手腕转动相对比较多。由于手腕转动会刺激大陵穴(厥阴心包经的原穴)、神门穴(少阴心经的原穴),并且两手腹前相靠捧掌时,要求目视掌心劳宫穴(属心包经,为心经与心包经交会之处),使心脏的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两条经脉同时得到了锻炼,具有清热降心火、安定神志、养心怡情的作用。

易筋经“青龙探爪式”中,通过转身、左右探爪及身体前屈,可使两肋交替松紧开合,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功效。传统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说明肝有舒展、通畅、升发和调达的作用。因为人的情态活动除由心所主之外,又与肝有密切关系。“两肋属肝”,所以活动两肋的动作,同样能起到调整心态的作用。

健身气功的功法技术,虽都是以三调中的某一调锻炼为主,主张通过动作变化、呼吸吐纳或意守入静导引气的运行,但对具有统领作用的意念活动一般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求意念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二是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配合特殊的意念活动。如十二段锦“微撼天柱”“掌抱昆仑”要求意守大椎穴,“背摩精门”要求意守肾俞穴,“温煦脐轮”要求意守神阙穴等;三是有一些动作要求配合形象性的意识思维活动。如“出爪亮翅式”向前推掌时,开始意想轻推窗户,然后逐渐加力,直到有如排山倒海之势推出,收回时则意想海水还潮等。由于意念要根据动作的要求不断进行转换,就会逐渐排除各种不良杂念和紧张、抑郁的情绪,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帮助人的精神情志得到转换调解,缓解精神紧张,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消除人们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使人们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克服现代人的心理障碍,达到整体优化心境状态的作用。

二、不同阶段调心入静的身心效应

调心是健身气功“三调”的核心环节,也是调身和调息的目的。这是因为练功中,无论是姿势动作的调身、呼吸吐纳的调息以及意守某穴位进入某种意境,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参与下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调心贯穿于功法练习的始终。健身气功锻炼实际上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运用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改善身体器官功能,达到人体生命运动的最优化。通过调心达到入静,能使习练者处于一种安宁、轻松、愉快的良性心理活动状态,不仅有利于调节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解,达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三调运用的关键词是“调”,为调整、调和之意,是主动进行的调整,而“调”必须有意念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换言之,“三调”是在主动的意念条件下进行或实施的。“用意”是意识活动,属精神性的东西,是练习健身气功的特点和要求,健身气功的健心作用也主要体现在“用意”这一要求上,因而健身气功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意功”。在健身气功学练的整个过程中,“用意”贯穿始终,只是在学练的不同阶段,用意的内容和层次有所不同而已。

(一)重形隐意

初学者刚刚入门,对健身气功动作的理解和接受都可能很费劲,尚处于懵懂层次,要强调“全身意在精神”,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此阶段重在外形摹仿练习,不要过于重意。当然,这时的不重意不是指不用意念活动或不要重视意念活动,而是指把注意力集中到功法动作上来。如动作的方向路线怎么变化,手脚如何运行等,不断地用意念来指导每一动作尽量做得正确、连贯和圆活,也就是把意念调整放到动作的掌握和理解上来。所以初学者的意在外形是一种初级层次的重形隐意活动,是以学习掌握动作为目的的感知过程。

(二)意形并重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还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标准,不能使之走形变样,另一方面开始探求健身气功的内在实质和精髓,并加上了较高要求的意念认知过程。这时练功者不仅要把健身气功的“内”和“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动作更加娴熟和规范,而且加深了对健身气功动作内涵的理解,在内意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动静等变换上开始积蓄“内劲”,追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行似流水,连绵不断”的练功状态,并逐步向“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目标努力,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功法要求。

(三)重意形随

经过练功者长期的锤炼,当动作达到自动化时,就会很自然地进入“重意形随”的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外形的动作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演练,像走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可以说练习者已经领悟到了外形的精髓,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理解,把健身气功的内与外协调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对健身气功的真谛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这个阶段即便不再关注外形,功法动作也不会脱离健身气功动作的原理。所以练功者这个阶段要重在对健身气功“真意”(所谓真意,是指意识活动宁静时的自觉状态)的锻炼,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的追求上。只有用意,才能练意,达到意动形随、身心并练的要求,也才能超越肢体动作,逐步进入三调合一的身心境界。

(四)无形无意

拳论中有“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之说,说明达到“无意”之境乃是“神韵”的最高境界。“无意”之境也就是“忘我之境”,老子对此境界以“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做了形象的比喻。这一比喻富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可以理解为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最高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最大的形象是看不到的。在“合乎自然”的长期练习中,练习者对健身气功的运用和掌握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阶段,一举手一投足,自然做出符合功法原理的动作,即所谓不讲规矩而合于规矩,达到“屈伸开合任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此时不管是形还是意,都已如拳谚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达到了一种收发自如的“无意”境界,成为了一种活动的本能,久之能在心境上淡泊返朴,在精神上养成定力,达到健身气功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

三、形、气对神的相互关联效应

古语有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说明神、形、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只有形正体松,才能达到气定神敛。庄子也提出“形全精复”(形体健全,精神充足)的观念。合理的姿势与动作练习,不仅能起到伸筋拔骨、柔筋健骨、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而且体现了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意动形随、内外合一的要求,从而能够改善精神情志。庄子还指出“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告诉我们人的精神心理现象如情绪的好坏与阴阳二气也有密切关联,人的喜怒是由阴阳二气造成的。于是,庄子说“乘乎云气而养阴阳”。这里的乘云气就是驾驶云气,养阴阳就是调养阴阳。不论是乘还是养都含有主动养生的意思。健身气功练习中通过主动调养阴阳二气,可以调整人的心态情绪,产生良性心理效应。庄子不仅认为“形全精复”,而且还意识到培养人的精神生命反过来会促进物质生命的培养。因此,《庄子》就有“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的论断。心神安宁,则自然气息平和、形正体松。健身气功中安宁、轻松、愉快、喜悦的良性心理活动,不仅有利于调节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节,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调心的实质是达成三调合一

健身气功的不同功法,虽然对三调有不同的侧重,但最重要的不是任何一调的调整,而是三调运作的协调和统一,即强调三调过程中的形气神合一。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三者的协调统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健身气功将身体和精神归纳为形、神,并认为气是联系形神的纽带,人体的形和神依赖人体之气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身、调息、调心分别对应人体的形、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故健身气功以神、意、气等内为主,以形、力、劲等外为辅,要求行功练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练功中的“三调”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练功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最后的要求都是做到形、神、意、气的和谐一致。健身气功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练功基础,心理状态与功法动作、养气合神统一起来,通过内外协同的“完整一气”来实现对心理的调节,起到调整心态平衡和健心的养生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身气功锻炼的基本要素
八段锦学练方法一:站桩筑基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一
八段锦习练要领三:神注庄中,气随庄动
太极拳、气功不要混同
健身气功习练过程的三个阶段划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