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全国高考理综Ⅲ卷试卷评析

2018年全国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广大师生及家长都在热议今年的试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云南衡水实验中学也邀请了各学科优秀教师进行高考试卷的评析,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2018高考文综和理综的试卷评析,其他学科的评析见下方链接。 ↓↓↓

2018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分析

2018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2018高考英语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这次理综试题物理部分在命题思路上也明显更加成熟,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也更加具有层次,并且体现了全国III卷面向西部教育欠发达省份选拔人才的区分度和针对性。下面我们就题目本身的具体细节进行一个点评。

一、选择题部分

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全国III卷考试说明的所有热门考点,包括原子物理(14题)、天体运动(15题)、交流电有效值(16题)、平抛运动(17题)、运动图像问题(18题)、v-t图与功能关系(19题)、交流电与电磁感应(20题)和平行板电容器模型(21题)。

这次选择题的选题还是比较贴合考纲的,没有偏题,很多题目学生在之前的复习过程中都有过大量的练习,物理的选择题部分基本上同学们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

比较新颖的是其中的第19题和第21题两道双选题。第19题将v-t图知识点和物理学核心考点(包括做功、功率、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巧妙联系,在符合选择题难度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实现了考点覆盖,能体现考生对不同板块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21题是很能体现全国III卷特色的题,全国III卷的最后一道选择题总是担负着拉开分数差距的任务。此题最重要的是需要考生尽快发现a、b粒子的质量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动能定理快速处理B选项、动量定理处理D选项,才能在不耽误太多考试时间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解出此题。可以说,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强、考点覆盖广、设计巧妙的一道压轴选择题。

二、实验题部分

非常契合高考大纲有关“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科意思、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并在试卷结构、试题设计等方面相对稳定,适度创新”的命题思想和考查理念。

第一道实验题继承了去年的实验题特色,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实验理念在做题,而不是单纯的计算,难度不大,只要学生理解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情景,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性就可以轻松得分。而第二道电学实验的难度要大一些,在常规的测电阻知识点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控制电压表的开关,实现了电压表在一个电路上使用两次的实验创新。虽然难度并不大,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因为一般题目都使用伏安法或者其他常规方法。在保证全国III卷整体难度不超纲的情况下,此题算是一道有特色的物理实验题。

三、计算题部分

这次的计算题,有一些同学反映题目简单,但是作者认为,这次的计算题还是紧贴全国III卷的出题理念的,而且总体难度上和2017年基本持平,下面我详细剖析一下:

第24题是一道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试题,考生看完题目的示意图,可能还会以为是电场和磁场的综合问题,不过相信当大家阅读了题目的问题后,会很快发现它实际就是一个简单的电场运动公式计算和一个基本洛伦兹力偏转问题的考查,计算过程直接套公式即可,算是一道基础的计算题。

第25题了无疑是今年全国III卷最难的题目,毕竟是20分的压轴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动能定理、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等效场、类平抛问题,前面两个问还是基础的运动学结合动能定理以及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的计算,而第三问则将题目难度增加到一个新的层次,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几何关系结合物理模型,将重力和水平恒力等效为一个斜向右下的合力,使用等效场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解题。体现了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此次物理试卷最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是一道典型的全国III卷选拔题。

四、选修部分

不出所料是一道机械波选择题和一道几何光学计算题,从考点来看,几乎都是选修知识的热门考点,比如机械波多解问题,以及光学的折射与几何关系的综合。可以说选修部分因为知识点本身比较固定,基本没有太大难度,学生只需要将平时培养的“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出来,就可以稳定地得分。

总而言之,这次的理综物理试卷,有简单的题目,也有比较新颖的第19题、第21题“电场中的动量与能量”,以及难度比较大、计算需要细心的第25题,试卷整体出题思路清晰,考查重点明确,区分度高,作为针对西部地区考生的全国III卷,在成熟的命题思路、严密的命题逻辑指导下,带给了我们这样一套难度适当又特点分明的物理高考试卷,对将来的理综命题方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也对下一届准高三学生的备考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高三物理组

组长:李庚戌

组员:侯佳欣、丁立业、刘志梅、丁航宇等

一、试卷解析

1.难度适中,利于发挥

全卷整体难度比2017年略易,从前往后坡度较缓,无偏难怪题,符合一线师生预期,有利于考生考场正常发挥。题目难度适中,整套试题计算量也适中。

2. 题型常规,注重能力

本次考试,选择题中的7题化学与生活,8题阿伏伽德罗常数,9题有机物性质考察,10题无机实验,这些选择题题型常规,知识基础。

3. 平中见奇,适度创新

选择题中11题电化学,12题溶度积常数和滴定曲线相结合,13题元素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这些试题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创新。

4.新瓶老酒,信息多变,知识不变

26题是实验题,Na2s2O3样品中硫酸根离子检验以及该样品纯度的计算,设计的知识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滴定都是平时课上反复训练,反复强调的知识点。

27题是工业流程,框图新颖,但考的,KIO3的命名,逐Cl2的方法,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动方向,电极方程式书写等都为学生必须掌握是经典知识点。

28题选修4综合,先考察盖斯定律,比较常规,然后,平衡综合,反应速率,转化率,平衡常数等计算都属基础题,最后一个计算属创新应用,但平时习题中类似体型徐盛也是练过的。

二、备考建议

1. 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理解数学本质,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育人功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实践应用、图像分析、反思领悟等能力,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分析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不盲目追求题量,而是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相关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试题分析求解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典型试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可通过设计变式题和在各模块知识的交汇处命制试题,以及适当设计一些新背景题、创新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意识。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 张振校老师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评析

一、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三卷总体而言比较简单,选择题部分拿分还是比较容易,选择题我们几乎都练过的同方向的题。选择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考察的方向,出题的方向也都不是太刁钻,第6题的考察形式比较新颖。这几个题都是考察必修课本中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信息量过大的题,学生只要有一定生物学基础,这6个选择题是很容易拿分的。

填空题部分,立意都比较新,主要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的能力,对学生生物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与实时政治的结合。这些题中,有很多也是我们平时练习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比如29题的第1小题、第3小题,30题的第1小题、第3小题,31题的第1小题,32题的第1、3小题,37题1小题中第二空,第2小题,这都是练了很多遍的相似题。而其他题要么是开放式的题,要么就是根据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亦或是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虽说难度不大,但是每个大题中都考察了生物学素养,30、31、32、37、38题中都有所体现,这些题学生要拿满分还是不容易的。

总体而言,今年全国三卷比去年要稍简单,没有信息量太大的题,难度适宜,无偏题怪题。

二、试题分析

第1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常识的记忆,四个选项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D选项。第2题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第3题,这属于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抓住“静息电位,K离子外流;动作电位,Na离子内流”这两者都是协助扩散,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第4题,考察细胞增殖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只需记得“联会”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答案显而易见。第5题,考察细胞呼吸相关的知识,本题学生只要细心一点也不太容易出错。第6题,考察的角度比较新颖,但是学生只要知道光是一种“物理信息”就容易了。所以,总体而言,选择题都很简单,都是必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很容易拿满分。

第29题,是时隔几年回归到“光合作用”的一个题,这也是我们平时练习的重点。对于光合作用中的基础知识、曲线解读,本题考察的也不难,应该是让学生都能拿一定的分数。本题考到“类囊体薄膜”,特别是“类”很多学生容易与“内质网”的“内”搞混淆,这是一个考察点。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学生很容易就少写一个。至于第二小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难。第三小题,学生只要记住咱们平时多次强调的“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都低于阳生植物”,那么本题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做出来。

第30题,本题考察到了必修二中的转录、翻译相关的知识,这是我们考前最后一节课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学生要是关注了本节知识也很容易拿分。

第31题,遗传题,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考到了“连锁”的情况,学生得会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想比对,才能得出答案。但只要想通这一点,拿满分就很容易了。

第32题,生态题除第二小题较难,其他两个题都比较简单。

第37题,本题主要考察选修一中“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培养基的灭菌方式,菌落的概念,酵母菌的发酵过程等,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原话。

可以发现的是,今年全国三卷主观题部分空比较少,分值都比较大,注重课本基础,注重对表格数据、曲线的处理,重视生物学基本素养。

三、高考导向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促进树立生态文明观和健康生活观。试题展现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用好高考“指挥棒”,积极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1.立德树人,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1)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深入思考,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高考生物试题对生态学内容的多方位考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文化浸润,提升民族自豪感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2.依纲命题,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1)基于必备知识命题,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导引基础教育抓住核心、稳住基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助力素质教育发展。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题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综合理解,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引导学生注重对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加强知识内容间的综合。

(2)关键能力考查,体现应用性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的积极导向作用,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立足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精选命题素材,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以生物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综合素养水平。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2题选取高产蛋家禽遗传育种与遗传分析为素材,考查考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制定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收益的生产方案。

(3)学科素养立意,体现创新性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关注生物学科素养立意,体现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注重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维度的考查。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8题选取基因工程经典研究工作为素材,考查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用到的核心技术及研究设计方案,还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概括总结能力,在科学探究情境中考查科学思维的素养水平。生物学科在长期学习与思考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科学思维,对于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关注开放性设计,不限定唯一答案,注重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7题中马铃薯浸出液可提供营养物质的类型,开放问题设置并明确作答要求,摆脱唯一答案的束缚,留给考生充分思考与发挥的空间,体现创新性的考查方式。

3.引导教学,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高考要充分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帮助教学纠偏,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1)考查实验探究,引导加强实验教学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继续加强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生物教学重视实验,改善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方式。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9题呈现相对完整的实验流程,要求补充关键实验步骤。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客观上可引导重视实验教学,以推进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

(2)考查思考深度,引导重视语言表达

对生物学事实及规律的深度思考反映了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层次。在生物学课程的长期学习过程以及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自觉运用生物学知识对接触可及的生物学问题进行思考与解释,体悟科学研究过程与思维方法,科学精准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表达与交流,是实现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达成的有效路径之一。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1题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动物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生态学内容以及科学语言表达能力。高考生物试题对生命现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于区分考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助于高校梯度选才,还有利于改善目前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字书写能力整体薄弱的状况,以此引导加强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培养。

(3)考查主干知识,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生物学科具有丰硕的学科知识体系,扎实严谨的主干知识框架是学习生物学课程的根基。只有牢牢把握学科主干,才能使学科知识体系枝繁叶茂、开花结果。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2题考查生物方法在处理生活垃圾中如何发挥作用,将貌似远离却有相通之处的主干知识进行整合考查。加强对生物学科核心主干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的考查,有利于改善偏离教学本质、脱离教学规律、盲目刷题的现象,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 张川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高三生物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考研究】2017年陕西高考试题分析
谈新课程理念下理综高考中的化学备考策略
南靖2008年高中毕业班省第二次质检质量分析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理综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权威解析】2019高考全国理综(Ⅰ、Ⅱ、Ⅲ)卷深度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