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80年代北京东长安街牌楼

1880年代北京东长安街牌楼

01 是法国外交官兼摄影师谢满禄Robert de Semallé  1849- 1936年)1881年-1883年期间拍摄的北京东长安街牌楼。

 从能展现东长安街牌楼的照片问世以来,该牌楼经历多次的修复和重建。在1900年年底前,东长安街牌楼已有过三次更新。

01中的牌楼是老照片中出现最早的东长安街牌楼(后称“第一版”)。目前能看到“第一版”牌楼最早的照片是图02(牌楼面西),还有一张是椭圆形的画面(图03),是图02的剪边版,从牌楼彩绘大漆脱落的程度和支撑牌楼“戗柱”的增加,图02的照片应该在1870年代。

  

 为防止牌楼倒塌,图01中牌楼在原有戗柱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一倍的辅助戗柱,,还在很多局部用麻绳,铁箍和长短不一的铁钯钉加以固定;“中间”(明间)牌楼大脊南端的鸱吻已缺失,从破损程度看,疑是上方牌楼冲天柱顶的“毗卢帽”中的瑞兽,被大风吹落所致,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第一版牌楼”已断裂倾斜,破烂不堪,摇摇欲坠。

01 是目前所见“第一版”的最后真容。(还能见到拍摄时间位于图01和图02之间的照片,这里不例举了)。此版“东长安街牌楼”后,即是“(有照片问世后的)第二版东长安街牌楼(图04、图05)。

  

04和图05照片作者不详,拍摄是时间都被标注为1890年代。从现场建筑细部看,牌楼为新建,彩绘不同于第一版。图04稍早一点。

第二版牌楼建于何时?从“第一版”的破损程度,我估计第二版修复的时间最晚不会超过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 (1887年2月7日),光绪皇帝的亲政日期。我推断图04照片拍摄时间早于1890年,大约在1886年。

“第一版”东长安街牌楼位于台基厂北口和王府井南口、路西不远的地方,横跨“(东)长安街”。(图06。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局部)

 “第一版”牌楼枋题用满汉文字写“长安街”,并无“东、西”文字之分。为叙述方便,下面称此牌楼依旧为“东长安街牌楼”。

东长安街牌楼位于“堂子”围墙的东北角外, 牌楼南侧为堂子,其东北拐角是台基厂北口,沿着堂子东围墙一路往南,过了围墙隔一胡同就是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爵士的寓所,是赫德的住所和接待客人的地方。中国人称“总税务司署”。“署”在中国人眼里往往是办公住宅为一体;在洋人眼里多指行政办公地,而总税务司署办公处在寓所东大门外、路对面的一座院内,大致在图06的“紫框”处。在《1887年黎芳北京相册》(07)和海关税务法国人穆意雅 Aug. Mouillesaux de Bernières的个人相册中1880s)(08),在拍摄台基厂大街路西总税务司赫德爵士的寓所东大门照片的背景中,都能看到堂子的东围墙和东长安街牌楼。 09。 《1776年手绘北京内城图》。参看图06

  

  

  从图01和图02,可以看到“第一版”东长安街牌楼结构和周边情况。

10是图01的 牌楼“中间”(明间)部分。东长安街牌楼为三门四柱三楼, 冲天柱,柱顶覆毗卢帽顶。枋题用满汉文字写“长安街”。楼顶复瓦,黑白照片显示“面深边浅”,从建筑性质和位置,因规制排除“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可能,能比“绿剪边”颜色深的只能是“筒瓦”,为显示级别,这里复一种级别低于“琉璃瓦”,高于“灰瓦”的“削割瓦”。其实削割瓦是一种完全按照“琉璃制件”的工艺,将不施“釉色”的瓦坯,进行窑烧,用“烧制青瓦”的冷却工艺,使得瓦面呈青灰色,俗称“闷青”,这种“闷青削割(砖)瓦”,具有硬度高,工艺精美,极具档次的特点,一些门楼雕花饰件多采用此工艺。

 11 为东长安街牌楼的南次间,门洞内背景可见一“王府大门”, 门外设“撇山八字影壁”,门内是原“温郡王府”(图12),温郡王的后代命运多舛,或贬或罚,长期为无人居住的“空府”,原“王府大门”的部分配置已不存在。此处后为京汉铁路局,即今天建于1974年的北京饭店新楼。

  

  11(图01的局部图)的底部可见“横排的石板路”,在图04中看得更真切、这就是老北京“御道”上与大街平行的排水沟,它位于御道两侧“便道”的外侧,所谓“石板道”其实是排水沟的沟底,大雨后主道和便道泥泞不堪,车马行走艰难,此时即使道路积水,驮车或轮车,依然可以在铺着石板的沟里行走。这种石板排水沟一直存在,在永定门内大街的老照片中可以见到(图13),如今在永定门内有部分遗存。图11中排水沟因长期疏于管理和维护,已难发挥排水作用。

  说到东长安街路侧石板底排水沟,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牌楼下的长安街是否是“石板道”?

从目前问世的1900年前老照片看,东长安街从北御河桥东桥头到东单路口这一段未见石板道。有的照片中还能看到横穿东长安街地面的排水暗沟(图14。 1890s. 【日】山本赞七郎 ),这种暗沟离地面太浅 ,上方不太可能复压厚重的石板道。不过图14中可见到便道外侧的排水沟的石板沟底。这条排水沟在1901年建东交民巷外交使馆界时被填埋,改用新的排水系统。  

  11的底部有几个插在地上的废弃磨盘,那里是台基厂的北口,是进入长安街的通道,当时车靠左行,到这里的车基本是要横穿长安街的(参看图04中台基厂北口通往长安街的斜坡土道,图14中坡道要宽很多),而且稍有爬坡,驮车没有转向轴,只能靠斜道硬拐,这些“磨盘”是防止车轮拐弯滑入水沟设置的,很多情况下是栽入石柱或石墩。

15(图01局部图)中有类似“灯笼”的设置,这是大清老北京街头常见的标志-界灯,用于表示守护北京八旗各驻军的界线。界灯上写有守护旗营的名称,晚上内点灯以示人。从灯布质罩面文字可以查到完整的名称和位置。比如位于法国公使馆南围墙西端与“北京旅馆”交汇处的的“界灯”是“正蓝汉军西厅”(图16),此界灯说明老北京“内城”内是有“汉人”的。一般界灯离“堆拨”不远,图16中的房子就是管理所辖界灯的“堆拨”。堆拨是满语"驻兵之所"之意,清朝警务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警务室一类,内勤务人员,负责警备工作,并存放相关器械工具,如:刀枪弓箭,取水木桶,抬土荆筐之类 堆拨房按照管理职责范围,有大中小之分,多为“一间”和“三间”,图16就是三间。堆拨房的“中间”前设“抱厦”,次间檐下多放置和守备职责有关的工具和器械。房前多有矮墙围起的小院。

  

  东长安街是正蓝旗和镶白旗的“旗界”。 图01中界灯(参看图15)在“正蓝旗”管辖区,其管理的“堆拨”在台基厂内、堂子东南角(参看图06、图09。),估计该堆拨是“大五间”:肩负守卫“堂子”和“裕亲王府”的重任。

东长安街牌楼东、王府井南口路东有一座堆拨房,属“镶白旗”辖区,那就是“单间堆拨”,门前有两座“界灯”,和类似水桶或荆筐的物件 (图17。图02的局部图)。 图02中长安街路南石板沟底也能见到“木桶”(图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交民巷志 | 以“八堡”为门户要塞的壁垒森严的使馆界防御体系
老照片:不同年代的北京“长安街”牌楼影像
老北京的“长安街”牌楼(组图)
老照片天天看545
北京的牌楼
清末民初北京城︱珍贵历史图片70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