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西山黑龙潭龙王庙不同时期的登顶台阶

01 为法国外交官谢满禄(Robert de Semallé  1849年 - 1936年)拍摄于1881年-1883年期间的黑龙潭龙王庙三张照片中的一张。照片拍摄机位在门额嵌“敕建黑龙王庙”的山门内,这个位置是后来摄影者都喜欢取景的地方,它能把由登顶台阶贯穿三个平台的景物全部纳入镜头。

  

山门坐西朝东,登顶台阶左护栏(南)外侧,贴着第一层平台的高墙有一棵小树。在右扶廊外侧还没有树。图右屋檐是黑龙潭环廊的“廊顶”。

2 取自【日】山本赞七郎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出版的《北京名胜》。图中台阶前有位头后拖着一根长辫,右脚踏在第一台阶上,作欲登顶的姿势。台阶左侧外出现一棵小树,叶状不同于图01同样位置的小树。往南不远靠墙一处垒石假山后有一棵不大、类似藤蔓的植物。右扶墙外也出现一棵小树。图右是带花窗的黑龙潭环廊。

  

图3  是德国建筑师柏石曼( Ernst Boerschmann) 1925年出版的《中国建筑》(德文版)(Chinesische Architektur)书中插图。比较图右环廊靠边的“花窗”的完整性,很显然图03是图02的“剪边版”。如果是柏石曼亲手拍摄,拍摄的时间最早可以确定在他在华可能的时间:1906年-1909年。

  

那个年代为了购买某照片的使用版权,可以从原摄影者处购买“剪边版”,原版一般都在原摄影者手里。

从剪边可以确定柏石曼购买了山本赞七郎的原版。

04 是一张1908年的实寄明信片。比图03 更剪边。图中三处“小树”很明显。

  

05出自德国驻大清公使阿尔方斯·冯·穆默(Alfons von Mumm) 《 摄影日记》 (Ein_Tagebuch_in_Bildern) (1902年柏林出版)。相册中很多照片出自作者亲手。从照片中登阶扶栏外侧的树看,显然要比图02的要大一些。这也意味着图02的拍摄的时间早于1902年。

  

02的摄影者山本赞七郎来北京搞摄影,最早是1897年,也就说明图02的照片拍摄于1897年1902年之间。

如果细看图02、图03和图04中的建筑,不难发现图中建筑似乎刚刚修复过,比图01的塌陷建筑要新很多。

这也意味着在1881年至1897年之间,黑龙潭龙王庙可能有过一次修复。

06 是大清海关税务司穆意索(MOUILLESAUX DE BERNIÈRES)1897年夏天拍摄的黑龙潭龙王庙牌楼旁的照片,从照片中的木柱脱漆情况看,此时的黑龙潭寺还未修整。

  

那么修复的时间只能在1898年-1902年之间。

从当时的历史看,庚子事件至1902年之间,社会比较动荡,不大可能有条件修复。最有可能是1900年之前。

如果大修,一定和“祭龙求雨”有关。

最有可能的是1899年夏至1900年春,河北三十多个州县,包括京师地区遇大旱。所以把这次修复推定在1899年夏季的祈龙求雨比较合理。

07 是法国驻大清外交官拉里贝(Firmin LARIBE 1855年-1942年) 拍摄的照片,拍摄时间跨度被收藏单位标定为1900年-1910年,而实际在1904年-1909年之间。该照片中的树比图02中的大了不少。

  

  

  

08 摄影者Cooper, William 拍摄于1912年-1914年之间。  

09 摄影者 Phipps,Ann 拍摄于1932年。

从图08和图09中可以看到台阶两侧的树在长大。

10的拍摄者是德国著名女摄影师海达·莫理循。图中右扶手墙外侧(北侧)的“树”没了。

11还是海达·莫理循的照片。从这个角度看扶手墙北侧的“树”的确没有了。

  

  

图10和图11 的照片编号:107和108,是海达早期拍摄的照片。尽管海达来华是1933年,而在1936年之前只是一家照相馆的职工,从1936年开始职业摄影的生涯,把海达拍摄商业片的时间保守一点定在1936年-1946年比较稳妥,所以把图09和图10拍摄的时间定在1936前后相对准确一点。从图10中黑龙潭环廊顶破旧的外形,确定图12是同时间拍摄。

12 中可以确定右扶手墙(北)外的树已经没有了。图中围绕黑龙潭的环廊已经破烂不堪。如果细看可以看到碑亭外墙和山门后墙留下大量的外国人的“涂鸦”。

  

  

13 是海达的另一张黑龙潭的照片,是少见带“行宫”和眉山黑龙潭龙王庙建筑群的清晰大片。

作为皇家祭祀场所,即使到了清末也该有人看管。

按理祭祀龙王的地方一般属“道教”管理,即使被称作“龙王庙”。在穆意索相册中一张1893年拍摄的“和尚”照片旁,我发现拼音的“黑龙潭”和法语“Bonze”(即可译作“和尚”也可译作“道士”)。看图中人物装束,应该是“和尚”(图14)。说明黑龙潭是佛教寺庙。为验证,我在《钦定日下旧闻考》中找到答案,文载乾隆皇帝在三世佛殿题“恩敷广润”匾(图15)。很显然在眉山还有一座“佛寺”。

  

14也是我见到黑龙潭佛寺的最早照片:僧人背景应该是天王殿前的“钟楼”。佛寺的位置应该在今天“龙王庙”南侧,“眉园”附近。即便当年的“行宫”和“佛寺”靠得很近,毕竟是功能不同的两处院落。

在今天的黑龙潭龙王庙山门的登顶台阶扶手墙可见左右各有一棵树(图16),很显然左边(南)的树要老许多,至今有近一百三十年的历史了。右边的那棵树要晚许多。

  

16 中,在登顶台阶的左边(南)有两块碑,靠左的“立碑”的碑座后面有一石件,那就是原立于牌楼外侧、用于固定支撑大旗杆戗柱(参看图06中的“斜木柱”)柱脚的“戗柱石”。今天修复的“大旗杆”,估计经费紧张,只修了“半截”, 图中修复的旗杆太短,被碑亭遮挡,所以看不到。

那块立碑就是《重修黑龙潭寺碑文》(民国三十一年)(图17)。

  

当我第一次看到此碑时,就感到信息量极大,是一块极具历史价值的碑。

首先碑中的“黑龙潭寺”是第一次称这个名。明清称“龙祠”、“龍神祠”,“黑龙潭龙王庙”,“黑龙潭”。

院内的明清碑基本是皇帝的“御制碑”,无论是“重修”,“祈雨”,“谢泽”,唯独这块碑立在这里,颇有说头。

立碑年代是1942年,即中国整过华北地区正面临“大饥荒”,大量流离失所的流民造成社会极度不安定。起因多种,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而日本人把这种“饥荒”归罪于“天灾”。所以碑文中处出现“……西苑宪兵队长XXXX( 原字有两处,均被凿去,推猜“石田一男”或“寺田一男” )以民食可虑當商同西苑商会杨春林会长领导各村代表恭往寺内敬谨拈香虔诚祈雨幸荷。”文字表达很清楚:是日本宪兵队队长“建议”西苑商会去“拈香祈雨”。而黑龙潭龙王庙举行“祈雨”,要么皇帝亲往,要么皇帝派“钦差”。这里把“西苑宪兵队长”抬高的过分。

碑文是大汉奸江朝宗撰写,这位曾任“北京步军统领”(相当于“九门提督”),“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的江朝宗自1937年7月日本占领北京后先后担任过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 北平市市长。于1943年去世,不到84岁。也就是写完此碑文后不到一年江朝宗就结束了汉奸生涯。

这篇碑文写得称不上雅致完美,但遣词措意绝对一流。竭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奴才嘴脸。

这篇碑文研究的文字极少,我曾在多个老北京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大咖爱好者云集的微信群询问是否见过《重修黑龙潭寺碑文》识别文字全文?(不是拓片,不是真碑照片),无人回应见过。

目前所见山门“敕建黑龙王庙”(史料中无“黑龙王庙”的提法)额匾文字(图18)可能与《重修黑龙潭寺碑文》同期。仔细看额匾字面明显低于石匾外框。字的背底有明显缺少精细打磨,雕琢粗糙的痕迹,甚至隐隐显露字形笔画。

  

我有空将专门就这块碑文写一篇个人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黛眉山龙潭峡旅游照片
墓碑碑文格式大全
别有洞天画眉山
北京黑龙潭龙王庙
北京西黑龙潭及黑龙王庙
初学摄影者五个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