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鼻鼽论治证型的汇总与研讨(网摘论文)
[摘要] 目的: 鼻鼽,相当于现在过敏性鼻炎,是全球性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通过对鼻鼽中医临床证治的研究,探讨出中医临床证治的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古、现代文献,系统整理有关鼻鼽的病案以及相关的论述,对不同的证治作出归纳分析,对此病的证治规律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结果 :鼻鼽的治疗可从肺、脾、肝、肾、胃肠等几个脏腑进行辩证论治,在五个脏腑定位下面,共有十二个定性的证型,有:肺气虚弱、感受风寒型、肺经郁热型,肺寒脾虚型,肾元亏虚、肺失温煦型,肝气郁滞型,胃肠痰火型等等。结论 鼻鼽的治疗以较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直接病变部位在肺,脾、肾等脏腑继发出现问题;病性尤以气虚较多;并本虚基础上,出现标实的症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2742718.htm

  [关键词] 鼻鼽; 过敏性鼻炎; 证型; 规律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300-02

  鼻鼽,相当于西方医学的过敏性鼻炎,是现在全球性常见病,全球发病率在10%-25%,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影响,轻者稍能适应,重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日益污染的生活环境,庞大的过敏性鼻炎患病人群已不再是医学问题,已是社会问题。在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防治过敏性鼻炎,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代,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上以突发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嗅觉减退或消失,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根治的特点。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IgE和肥大细胞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鼻腔检查多见鼻粘膜水肿,呈苍白色,鼻甲肿大。鼻腔内有较多稀薄的水样分泌物[2]。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古医籍中对鼻鼽病名的提出,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3]。最早对疾病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有《内经?素问》日:“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4]。《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鼻门》说:“五脏化液,遇热则干燥,遇寒则流衍,鼻流清涕,至于不止,以肺脏感寒,寒气上达,故其液不能收制如此”。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卷三十有言:“鼻流涕不止,有冷热不同,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清?张璐《张氏医通》卷八言:“鼻鼽,鼻出清涕也,风寒伤皮毛,则腠理郁闭,宜疏风清肺”[5]。《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则将其定义为:鼻鼽是指因禀赋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粉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6]。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古现代医家对鼻鼽的论述及报道,有从肺气虚论治、从肝气郁滞论治,有从肾阳虚、从脾气虚等等,还有从肺热、正气亏虚、胃肠痰热等入手,证型复杂、治法各异、治则繁多,现详细条目汇总:

  1 从肺论治

  1.1 肺气虚弱、感受风寒型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肺气虚,卫表不固,外界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犯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打喷嚏流清涕[7]。

  1.2 肺热似寒型 鼻鼽,大多认为该病日久为肺寒、肺虚所致,正如《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然而临床见长流清涕亦非皆为虚为寒者,有肺热似寒之证。所以该患者伴见口干,舌红,脉浮紧为肺热。故拟银翘散清肺热,加白芷、辛夷花宣肺通窍,石膏解热止渴散结,从而肺热得清、窍通涕止[8]。

  1.3 肺金伏热型 因肺金伏热,邪热循经上熏鼻窍,可致鼻痒,喷嚏频频;肺金伏热,肃降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液泛滥则致鼻流清涕不止。表现为喷嚏频作,对寒冷刺激不敏感,遇热反而加重,鼻涕清稀呈淡黄色或为粘涕。舌苔薄黄,脉滑。治当清泄肺热,通利鼻窍。可用黄芩、栀子、桑白皮、葶苈子、蝉蜕等肃肺脱敏[9]。

  1.4 肺有水饮型 鼻鼽的主要症状是流清涕量多,原因在于鼻为肺之窍,肺气虚,风寒之邪乘机侵犯,肺失清肃,气不摄津,津水外溢,所致津涕自流,所以在选药时我们应选取温肺化饮之品[10]。

  1.5 真阳不足型 鼻鼽患者中有脾虚症状的较少见,其与肺肾虚的关系最大。认为鼻流清涕由真阳不足所致,肺肾虚则玄府郁闭。应用中药通阳开窍法治疗过敏性鼻炎能缓解症状,减少复发[11]。

  1.6 肺经郁热型 鼻为肺窍,肺经郁热,复为风热之邪乘袭,两阳相合,肺气壅塞,失于宣降,热邪炽肺,上及于窍,亦为鼻鼽发病原因[12]。

  2 从脾论治

  2.1 肺脾气虚型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13]。”《寿世保元》言:“虚损白浊,鼻出清涕如泉涌者,补中益气汤”。该方升阳益气,健脾壮肺;加玉屏风散,补虚固卫,均为治本之施;加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散寒通窍,可标本兼治,取得很好疗效。[14]认为气虚鼻鼽,当用温补法温补肺脾。

  2.2 肺寒脾虚型 肺寒脾虚的认识:“肺开窍于鼻”,浊涕属热,清涕属寒,鼻鼽与肺寒有关。同时鼻乃多气多血之窍,阳明胃脉起于鼻根;脾主升清降浊.故脾气健旺则清气通鼻,脾虚则清气不升。浊气干清道。故鼻鼽应属本虚标实,治本应大补脾肺之气。治标予宣肺通窍[15]。

  3 从肾论治 肾元亏虚、肺失温煦型。祖国医学认为,“肾藏元气”“肾为欠为嚏”“涕多,涕或黄或白,或时带血,如脑髓状,此由肾虚所生”“有不因伤于冷而涕多,此由肾虚所生,故有脑漏之称”。这些论述指出了肾的重要作用,肾调节着人体一身元阳之气。肾中精气充盛,肺得温养,吸人之气才能经过肺的肃降下纳于肾;若肾的精气不足,气不归元,肾失摄纳,气浮于上,可致喷嚏频频,若肾阳不足,寒水上泛,则致鼻流清涕不止[16]。

  也有医家认为治当重在益气温阳,其认识为:鼻为肺之窍,是呼吸出入的门户,而鼻又位居中央,当属脾土,肾络通于肺,为诸阳之根。又《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气所病, 肾为欠,为嚏”,对此《灵枢》注解为:“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 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盖少阴之气在下,病则反逆于上,而欲引于下则欠,反逆于上则嚏”。精辟地指出了呵欠、喷嚏是肾气虚的病证之一[17]。

  4 从肝论治

  4.1 肝气郁滞型 鼻鼽是气机不畅,水液疏布失常的结果,而肝胆与人体的气机密切相关。《灵枢?根结》日:“少阳为枢”。枢乃枢纽也,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少阳主三阳之中,属半表半里,为阳气升发的关键,气机出入的枢纽。而肝与胆相为表里,经络相通,脏腑相连,同为一身气机之枢纽,阳气生发之脏腑。枢纽运转,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升降自如,阳气才能浮游于上下,宣达于内外;阳气充足才能温养全身的形体官窍[18]。

  4.2 肝胆蕴热型 肝胆主疏泄,喜条达,是一身气机运动之枢纽。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清气出入有赖于肝胆的疏泄正常。常用方为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乌梅丸加减。台湾刘俊昌 善用龙胆泻肝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此类型鼻鼽[19]。

  5 其他方面 胃肠痰火型,明?孙一奎则认为鼻鼽除运气鼻鼽、肺热鼻鼽外亦可由肠胃痰火积热导致。《医旨绪余?卷上?鼻鼽》:说“生生子日按鼻鼽一病,今人患者甚多。考诸古方,鲜有言其病因者,惟运气日,火攻肺虚,鼻鼽据运气,皆以火热司令为言,火克金,热伤肺。盖以鼻为肺之窍也。虽云少阴、少阳热火司令之年为病,然亦只是肠胃素有痰火积热者,乃有此感也[20]。”

  中医辩证本病的原因有二:(1)外在的病邪侵袭,如风寒、异气等。(2)内在的脏腑功能失调。鼻鼽发生的机理多属本虚标实。病变部位直接在肺,而脾、肾、肝等是继发出现问题的脏腑。病性常以气虚为主。肺气虚弱,肺的卫外功能不固,所以风寒等外邪侵袭,正邪交争于卫表,肺的宣肃功能失常,导致鼻塞、流涕。或脾气虚弱,脾的散精输布功能出现障碍、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湿浊内停,上犯清窍,鼻塞流清涕;肺的卫外不固,打喷嚏等等。或因肝气瘀滞,疏泄失司,水运失常,湿浊泛溢,结聚鼻窍。或是肾元亏虚,纳气无权,命门火衰,不能温化水湿,寒水上泛,清涕自流。临床上辩证的过程中,先分清阴阳,牢记肺、脾、肝、肾四个脏腑,在定位具体脏器功能失调的前提下,并进行定性,寒热虚实表里,逐一对应,按照前面讲述的十二个定性证型:肺气虚弱、感受风寒型、肺热似寒型、肺金伏热型、肺有水饮型、真阳不足型、肺经郁热型,肺脾气虚型、肺寒脾虚型,肾元亏虚、肺失温煦型,肝气郁滞型、肝胆蕴热型,胃肠痰火型。这样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在临床上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云鹏.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4):49-52.

  [2] 张春敬.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概况[J].职业与健康,2002,18(7):145-147.

  [3] 田治春.近年中医治疗鼻鼽概况[J].中国医药卫生,2007,8(8):47-48.

  [4] 张芳.浅谈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0):58.

  [5] 何慧嫦,张少聪,刘成彬,黄红珍.治肺兼以调肝胆―浅探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J].光明中医,2009,24(2):241-243.

  [6] 王永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3.

  [7] 李高照.苍耳桂枝汤治疗鼻鼽84例[J].甘肃中医,2009,22(2):43.

  [8] 沙剑轲, 孔凡芬.银翘散在鼻科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4):44.

  [9] 林蔚达.试述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9,(6):455.

  [10] 吕艳莹,李晓丽.穴位敷贴法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鼻鼽[J].内蒙古中医药,2009,(10):92-93.

  [11] 谭海川.通阳开窍法治疗过敏性鼻炎5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580-581.

  [12] 石艳茹.重温《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辨证论治80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79-80.

  [13] 傅锡品,杨文君,朱建汉.自拟中药膏方治疗鼻鼽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6):435.

  [14] 毋雪梅.温法在耳鼻喉科中的运用[J].现代中医药,2010,(1):27-28.

  [15] 景天驰.补中益气汤治验3则[J].江苏中医药,2009,41(1):44.

  [16] 梁成,高瑞岭,孙雪峰,杨敬芳,张廷录,石玉宝,刘晓燕.补肾祛邪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4):305-306.

  [17] 万文蓉.益气温阳法辨治过敏性鼻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1):89.

  [18] 何慧嫦,张少聪,刘成彬,黄红珍.治肺兼以调肝胆―浅探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J].光明中医,2009,24(2):241-243.

  [19] 谭智敏.从郁热熏鼻谈鼻鼽的辨证施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0):747-748.

  [20] 翟文静,熊永伟,田理.浅析古代医家以热论治鼻鼽[J].光明中医,2010,(7):1156-115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6/view-2742718.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谈过敏性鼻炎据期观察,过敏性鼻炎的患...
搞清楚了鼻炎,就看看中医怎么治疗吧!
中医调理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总结,耳鼻咽喉科论文
五运六气中医临床应用撷英(一)
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pdf
得了过敏性鼻炎怎么办?中医教你辨证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