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火”刍议
杨利 刘振杰

  摘 要:通过对“相火”理论发展历史、各家学说的探讨,提出“相火以位,妄则为贼,根于肾命,寄于肝胆,苟得肾水肝血以涵之濡之,肾阳以温之纳之,脾土以敦监之,肺金以润降之,心神以镇静之,何妄之有?”的相火学说纲要,并以此说衷和各家之论,阐释李东垣“气虚发热”的理论,使“相火”理论更加明畅全面。
  关键词:相火;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2000)11-0026-03

  “相火”之说,首出《内经》,金元以降,论者凡数十家,各有发明,洞幽烛微,厥功甚伟。然聚讼不休,且今人畏其玄奥,鲜有论者。余尝读各家大论,殚思再四,一日豁然贯通,出之以共同道探讨,希望能使“相火”理论更加明畅全面。

1 源流考竟

  1.1 《内经》论相火
  “相火”一词,首见《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
  王冰注曰:“备,谓备历天气;周,为周行地位。所以地位六而言五者,天气不临君火也。然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为君位,不立岁气,故天之以气不偶,其气以行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明。守位禀命,故曰相火以位……[1]”即以君火、相火解释为何地气有六(木、火、土、金、水、火),而运只有五(木、火、土、金、水)。可见,经文本义是指大地运气而言,而后世医家才逐渐以“君火”、“相火”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这二者有区别。
  1.2 金元医家论相火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医家大胆创立新说,从不同角度阐发“相火”理论。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手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认为相火之病,多表现为心包络、三焦之热证,如“诸热瞀瘛,暴喑冒昧……”[2],有外感,也有内伤,且多为热证、实证;治疗上虽提出“养肾水,胜退心火”,但用药以苦寒居多,如双解、凉膈、大金花丸之类。河间所论相火,是为其倡导火热病机服务的,君火、相火分而未分,皆指火热邪气,与他人所言相火不同。
  李东垣则认为“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又名之曰“阴火”,其病机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证始得”。并提出“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强调指出“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创立补中益气汤等方以治之[3]。
  朱丹溪非常重视对相火的研究,并著《相火论》专门进行论述。他认为相火居于肝、肾、胆、膀胱、心包络,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也,皆相火之谓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但更强调相火为病,他说:“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4]”倡导滋阴降火法以治相火妄动,常用黄柏为主,与龟板、知母、熟地等配伍,如大补阴丸、大补丸(一味黄柏)、四物汤加知、柏等,实是偏重降火(丹溪用大补丸法,并非单用,而是注意配伍,以陈皮、干姜、砂仁、香附等保护胃气)。
  1.3 明清医家论相火
  丹溪“相火”学说影响较大,师其说者众,而不善学者,动辄言“相火妄动”,率用知、柏苦寒之品,戕害真阳,遗人夭枉。张、薛、李、赵诸家有鉴乎此,力纠滥用苦寒之偏,重视人体阳气,后人称为“温补派”。
  张景岳认为,君火、相火都是人体的正气,不能称之为“贼”,不可妄用泻火法以戕之。他说:“……故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此相火之裁根于有地,虽分之则一而二,而总之则二而一者也……凡其为生化,为盛衰,为本末,重轻攸系……人生所赖者惟此……”并撰《辨丹溪》一文,对其“动皆属火、相火易起”观点予以反驳。他认为动是常,“即自天人论之,则曰天行健,岂天动即火乎?又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岂人动即火乎?使天无此动则生机息,人无此动则性命去”。指出“动”属阳,而不可以火视之,妄动之火应曰“邪火”,“邪火可言贼,相火不可言贼也”[5]。
  赵献可作《水火论》、《相火龙雷论》、《滋阴降火论》等,认为相火是水中之火,龙雷火也,寄于肝肾之间,相火之所以妄动而不安其位,良由“平日不能节欲,以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火无可藏身之位,故游于上而不归,是以上焦烦热、咳嗽等证。”其特点为“面赤,口渴,而舌必滑,脉数而尺无力,甚者尺虽洪数而按之必不鼓,以此为辨……”此火不可以水灭,不可以湿伏,惟当“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之归原……而龙归大海。”譬如阴雨之际,龙雷上腾,太阳一照,火自潜伏。治疗善用八味丸,批评滥用知、柏苦寒以灭火[6]。
  清代医家喻嘉言认为,相火乃人身之元阳:“相火居下,为原泉之温,以生养万物,故于人也,属肾而元阳蓄焉……[7]”相火之动,谓之龙雷,“龙雷之性,必阴云四合,然后遂其升腾之势,若青天朗日,则退藏不动矣。”在《寓意草》中阐发其治疗大旨“全以收藏为主”,“惟宜温补”。并特别指出“以健脾中之阳为第一义”,脾中阳气旺,“一者,如天青日朗而龙雷潜伏也;一者,胸中窒塞之阴气,如太空不留纤翳也;一者,饮食运化精微,复生其下竭之血也。[7]”与东垣注重补中益气,有同工之趣。

2 “相火”求真

  2.1 理归一贯
  上举数家之说,似乎冰炭不容,其实各从不同角度阐发相火学说,可以并存不悖。今为辨析如下:
  较有代表的为丹溪、景岳二人。丹溪虽强调相火妄动而成邪火,但也承认“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这一点与温补派相通。或可说,丹溪论相火有正、邪两重性,而更着眼于“相火易动”立论,强调相火易为物欲所惑,“火起于妄”,反伤真阴,故他也说相火“为元气之贼”。张景岳立论与之相反,谓相火为人身之正气,是维持各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或缺的,应当保养、补充,而不应戕害。
  其实相火既可为正,亦可为邪。生理情况下,动而中节,为温养一身之真阳;病理状态时,火起于妄或失其位,则为“邪火”。经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同一相火也,静而守位,温养周身,是“少”则生气;动而无方,则燔灼,是“壮”则食气,不亦明乎?至此,邪正之争,可以休矣。
  再论治法,丹溪主以补阴降火,张氏等人主张温补,孰是孰非?余曰无是非,在用之当否。丹溪所言,乃欲妄太过,相火翕然相从,而伤其真精。此等证,非滋养真阴、降伏相火不可,故清滋一法不可废,且为临床上常用之法。
  而景岳、献可、嘉言等人鉴于踵朱氏者,渐入于偏,苦寒太过,戕伤真阳,且于临床上多见到真阳衰微,下焦虚寒,相火不安其位,升腾焚灼,故治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火归原、导龙入海,不宜清滋,息其生机。喻氏温健中阳以收敛之,亦善。如此则相火归位,仍为人身之宝。
  因此,阴虚之相火、阳虚之相火,临床上均不少见,医者可察病机之所宜,随证立法,勿为一家之说所囿。
  兹举两种龙雷之火治案,以证余说。一为阴虚:如叶天士治张某“阴损三年不复,入夏咽痛拒纳。寒凉清咽,反加泄泻,则知龙相上腾,若电光火灼,虽倾盆暴雨,不能扑灭,必身中阴阳协和方息。此草木无情难效耳,从仲景少阴咽痛用猪肤汤主之。[8]”一为阳虚:尤在泾治一血证“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火自敛。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9]”另治一虚火上炎者,“以肾气丸直走少阴,据其窟宅而招之”[9]。
  2.2 “相火”发明
  余又集各家之论,参以己意,发明相火之谛为:“相火以位,妄则为贼,根于肾命,寄于肝胆。苟得肾水肝血以涵之濡之,肾阳以温之纳之,脾土以敦监之,肺金以润降之,心神以镇静之,则何妄之有?[注1]”愚意以为相火为病,应属内伤。相火与肾的关系至为密切,也与其他脏腑功能相关,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归于衡;若诸脏功能失调,便可导致相火妄动。以此为纲要,一些疑窦似可得到较完满的解释。
  由此纲要可知,相火与肾阴、肾阳的联系最紧,无论是阴虚不涵还是阳虚失纳,都可导致相火妄动或火不安位。故可熔滋阴、温补两大学说于一炉,无须再聚讼下去。
  再有,赵献可《医贯》中所论“炉中火”、“脾土之火”治守“甘温除大热”之旨,以及喻氏、尤氏等人理论、治验,均从李东垣“劳倦内伤,中气虚,阴火上冲”学说而来。东垣原文对此阐述不够明畅,我以为可以此纲阐明“气虚发热”的机理。东垣所说“阴火”,有时也称为“相火”,“包络之火”、“肾中伏火”,认为其发源于下焦,阴火上冲则病作,下归肾间即平,实质上属于“相火”范畴。我们已知,相火之所以能安居其位,亦赖于脾气脾阳充足,脾运健旺,脾土发挥敦阜、监护的功能,所谓“土厚火自敛”。譬如旧式煤炉,晚间为防止炉火上炎燃尽,须以炭泥封顶,微留一孔,清晨打开炭饼,焰自上升,设无此土,火何由而藏?土曰敦阜,曰卑监,人皆知可以防水,岂不知亦能藏火?若劳倦内伤,中气虚弱,脾土衰薄,敦厚、监埋无力,则火不安其位,从下焦上冲,乘其胃土,熏于心肺,出现各种内热症状,如“蒸蒸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作……”几乎可遍及五脏[注2]。东垣原文,至今颇难索解,愚之解释,似可明白一点。
  “相火”之说,赘述如上,所论失当之处,敬祈方家斧正,不胜感谢!
  注1:此说受《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肝为风木之脏……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启发。
  注2:丁光迪教授谓:“(东垣)相火病的重点固然见于下焦,而其所见症状,往往可涉及各个脏腑。”
  △指导老师

杨利(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7)
刘振杰(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
道家思想与中医学1——阴阳理论
五行与五脏的配属之争
正浩学校测试卷(五)
“肾为胃之关”探析
[转载]许多医生觉得难对付的上热下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