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论方十七、燥湿化痰剂 温胆汤方论
       明·吴 昆: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竹茹之清,所以去热;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枳实所以破实;陈皮所以消滞;生姜所以平呕;甘草所以缓逆。伤寒解后,多有此证,是方恒用之。(《医方考》)
       清·张 璐:胆之不温,由于胃之不清,停蓄痰涎,沃于清净之府,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胆涤涎,涎聚则脾郁,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张氏医通》)
       清·罗 美: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宁谧,恶烦忧,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大病后,或久病,或寒热甫退,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 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净之腑,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土家湿热反乘,而木不得升也。如是者首当清热,及解利三焦。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阳;而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且以驱邪,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三焦正而少阳正,胆家有不清宁而和者乎?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畏寒而怯,属命门之火衰,当与乙癸同源而治矣。(《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子接:温胆汤,隔腑求治之方也。热入足少阳之本,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于眠,乃治手少阳三焦,欲其旁通胆气,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用二陈专和中焦胃气,复以竹茹清上焦之热,枳实泄下焦之热,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以苦寒直伤之也。命之曰温,无过泄之戒辞。(《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徐大椿:气郁生涎,涎痰内沃,而心胆不宁,故怔忡惊悸不已焉。半夏化涎涤饮,橘红利气除涎,茯神安神渗湿,竹茹清热解郁,枳实破泄气以降下,生草缓中州以和胃,生姜散郁豁涎也。水煎温服,使郁气行,则涎饮自化,而心胆得宁,惊悸怔忡无不平矣。此解郁化涎之剂,为气郁涎饮、惊悸怔忡之 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陈念祖: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加竹茹以清膈上之虚热,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寒而怯,宜用龙牡桂枝汤加附子之类。(《时方歌括》)
       今·秦伯未:本方以和胃、化痰、清热为目的,亦非肝病方。因胆附于肝,其性温而主升发之气。肝气郁滞,则胆气不舒,从而不能疏土,出现胸闷呕恶等症状。胃气愈逆则胆气愈郁,用和降胃气治标,间接使胆气舒展,肝气亦得缓和。所以本方称为温胆,是根据胆的性质,以期达到升发的作用,与温脾、温肾等的温字意义完全不同。(《谦斋医学讲稿》)
       今·李 飞:少阳胆腑性温而主升发,由于胃中痰涎或胸膈余热,扰动清净之腑,使胆气不能敷布,失其温和之性,而清解性膈胃脘之痰热,又当照顾胆腑温和升发的特点。本方清热而不寒凝,化痰且不燥,俾痰涎消解,余热尽去,胆腑自然恢复其温和之气,故以“温胆”命方。(《中医历代方论精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胆汤”暖的是心窝,壮的是胆气,除的是痰热
温胆汤只是二陈汤加减吗? | 经典发挥
这种胃病,不治胃,要治胆。
辩证应用温胆汤
温胆汤为何物?为何古今医家都如此信赖它?方中的半夏起什么作用
胆怯失眠宜从胆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