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设备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01、流体: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02、流体性质:流体的质量密度和重力密度随外界压力升高而增大,随外界温度升高而减小。

03、流体粘滞性和粘滞力:由于流体各流层的流速不同,相邻流层间有相对运动,便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相互作用的剪切力,这个力叫做流体的内摩擦力,亦称黏滞力。

流体在黏滞力的作用下,具有抵抗流体的相对运动(或变形)的能力,称为流体的黏滞性。

(静止无黏滞性。液体的黏滞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黏滞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04、压缩性和热胀性:流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流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的性质,称为流体的热胀性。

05、流体静压强的两特征:(1)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定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因为静止流体不能承受拉应力且不存在切应力,所以,只存在垂直于表面内法线方向的压应力——压强)。(2)任意点的流体静压只有一个值,它不因作用面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06、绝对压强相对压强与大气压:绝对压强(pA,是以完全真空为零点计算的压强。相对压强(p),是以大气压强为零点计算的压强。p = pA – pa(标准大气压)

07、压力流与无压流:压力流,流体在压差作用下流动时,整个流体周围都和固体壁想接触,没有自由表面。无压流,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流体的部分周界与固体壁相接触,部分周界与气体接触,形成自由表面。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流体运动时,流体中任一位置的压强、流速等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称为恒定流。流体运动时,流体中任一位置的运动要素如压强、流速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动的流动称为非恒定流。

08、水头损失:有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两种形式,为了克服沿程阻力而消耗的单位重量流体的机械能量称为沿程水头损失,为了克服局部阻力而消耗的重力密度流体的机械能量称为局部水头损失。

09、总水头损失:整个管道的总水头损失等于各沿程水头损失与各局部水头损失叠加之和。

10、雷诺数判定层流与紊流:对于圆管的有压管流,若Re2000,流体为层流形态;若Re2000,流体为紊流形态。对于明渠流,Re500,流体为层流形态;若Re500,流体为紊流形态。

第二章 室外给排水工程概述

11、室外给排水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给水水源可分为两大类:地表水,地下水。

12、饮用水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三个部分:沉淀,过滤,消毒。

13、废水分类:日常生活使用过的水叫生活污水;工业生产使用过的水叫工业废水,其中污染较轻的叫生产废水,污染较重的叫生产污水。

14、合流制与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制度,一般分为合流制与分流制两种类型。目前现状大多采用分流制。

15、检查井间距:直线管段内排水检查井的距离与管径大小有关,就污水管而言,当管径D700mm时,最大井距为50m;当800mmD1500mm时,最大井距为90m;当1500mmD2000mm时,最大井距为200m;当D2000mm时,井距可适当增大。

16、污水处理技术的三种方法:按作用原理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17、城镇总用水量: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消防用水三大部分。

18、污水处理厂址选择原则:(1)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在城镇、工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的下风向。应与城镇、工厂区、生活区及农村居民点保持300~500m的距离。(2)应可能与回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当处理后污水主要供工业、城镇重复利用时),或靠近出水口尾渠(当处理后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时)。(3)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淹没的低洼地。靠近水体的处理厂应不受洪水危害。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以便于施工、降低造价。(4)要充分利用地形,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并减少土方工作量。宜采用污水不经水泵提升而自流进入处理构筑物的方案,以节省动力费用,降低处理成本。(5)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留有扩建余地。并应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

第三章 管道材料器材及卫生器具

19、管道材料及连接方式:钢管采用螺纹连接(丝扣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铸铁管,给水铸铁管采用承接和法兰连接,排水铸铁管采用承接;不增塑聚氯乙烯管材,可以采用承接、螺纹、法兰和粘接等方法连接。

20、给水管道附件:分为配水附件、控制附件两大类。配水附件,是指装在卫生器具及用水点的各式水龙头用以调节和分配水流;控制附件,用来调节水量、水压、关断水流、改变水流方向,如截止阀、闸阀、止回阀、浮球阀等。

21、地漏:在卫生间、浴室、洗衣房及工厂车间内,为了排除地面上的积水,须装置地漏。地漏一般用铸铁等材料制成,本身都包含有存水弯。

22、存水弯:存水弯是一种弯管,在里面存有一定深度的水,即水封。水封可防止排水管网中产生的臭气、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通过卫生器具进入室内。每个卫生器具的排出支管上均需装设存水弯(附设有存水弯的卫生器具除外)。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一般不小于50mm

第四章 建筑给水

23、建筑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配水龙头或生产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其他设备,如水泵、水箱、气压装置及贮水池等。

24、给水系统分类:按供水对象及其要求可分为(1)生活给水系统(2)生产给水系统(3)消防给水系统。

25、给水压力:建筑给水管网中的压力是保证将所需的水量供到各配水点,并保证最高最远的配水龙头(即最不利配水点)具有一定的流出水头。H=H1+H2+H3+H4式中,H——室内给水管网所需压力,kPaH1——室内给水引入管起点至最高最远配水点的几何高度,kPaH2——管路的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kPaH3——水流经水表时的水头损失,kPaH4——管路最高最远配水点所需之流出水头,kPa(背图,水箱给水方式,后附)

26、设置消火栓的10场所:(1)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厂房(仓库)(2)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侯车(船、机)楼以及展览建筑、商店、旅馆、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等(3)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座位的剧场影院等,超过1200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4)超过5层或体积超过10000m3的教学楼等其他民用建筑(5)超过7层的单元式、塔式、通廊式、底部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7)高层工业和民用建筑(8)建筑面积大于300㎡的人防工程或地下建筑(9)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停车数超过5辆的汽车库;停车数超过5辆的停车场;超过2个车位的Ⅳ类修车库。但当停车数小于上述规定,且建筑内有消防给水系统时,亦应设置消火栓(10)设有室内消火栓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200㎡的商业服务网点等处,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27、充实水柱:百度——《水灭火》中写道:充实水柱是指喷嘴至密集射流90%的水量穿过直径38cm处一段密集射流的长度。(百度词条:是指水枪在26~38mm直径圆断面内,包含全部水量75%~90%的密实水柱长度称为充实水柱长度。)水柱长度的范围为715米(包括715米)。小于7米难以接近火源,大于15米反冲力过大。

28、离心泵的选择:(一)3个基本参数——流量QL/sm3/h;总扬程HkPamH2O);轴功率NkW。(二)选择——应使QqHHS·U,考虑到运转过程中泵的耗损和效能降低,一般采用10%~15%的附加值。q,给水系统最大小时设计流量;HS·U,最大小时设计流量时系统所需压力。

29、水箱高度: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配水点处有所需的流出水头。

30、引入管及数目:引入管自室外管网将水引入室内,力求简短,铺设时常与外墙垂直。一般的室内给水管网只设一根引入管,对用水量大、设有消防给水系统、且不允许断水的大型或多层建筑,才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引入管;目前实际中,一般为两根引入管。

31、水表节点:必须单独计算水量的建筑物应在引入管或每户总支管上装设水表,引入管上装设水表时在水表前后应有阀门及放水阀。水表节点在我国温暖地区可设在室外水表井中,井距建筑物外墙2m以上。在寒冷地区常设于室内的供暖房间,并应设电子传感装置。

32、防冻和防结露:在寒冷地区,对于敷设在冬季不采暖建筑内及安装在受室外冷空气影响的门厅过道等处的管道,应采取相应的保温、防冻措施。管道明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房间,根据建筑物性质及使用要求,可以采取防结露措施。(常用做法,管道除锈涂油漆后,包扎矿渣棉、石棉硅藻土、玻璃棉、膨胀蛭石或用泡沫水泥瓦等保温层外包玻璃布涂漆等作为保护层)

33、设计秒流量:在设计室内给水管网时,考虑到室内用水情况的变化,求得最不利时刻的最大用水量,这就是管网水力设计计算中所需的设计秒流量。

34、我国卫生器具当量:基数10.2L/s。(“卫生器具当量”定义为某一卫生器具流量值为当量“基数1”,其他卫生器具的流量值与其比值,即为其他卫生器具各自的当量值)

353000人为界:居住小区人口在3000人以下(包括3000人),室外给水管网为枝状管网;居住小区人口在3000人以上,室外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

36、给水水速:生活或生产给水管道内的流速不宜大于2m/s。(消防给水管道的流速不宜大于2.5m/s

37、竖向分区:竖向分区的供水方式有并联、串联和减压分区等多种形式。

38、不同给水方式适用高度:并联分区给水方式,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串联分区给水方式,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减压分区给水方式,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减压阀减压给水方式,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

39、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要立足于“消防自救”。(建筑高度超过消防车有效的灭火高度,主要靠室内消防给水设备扑救火灾的消防给水系统,称为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4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大于等于10层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食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等,均按高层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执行。

第五章 建筑排水、中水及特殊建筑给排水

41、按所排除的污水性质,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污水管道、生产污(废)水管道、雨水管道。

42、建筑排水系统组成:一般由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立管、排出管、清通设备以及某些特殊设备等部分组成。

43、立管管径:不得小于50mm,也不应小于任何一根接入的横支管的管径。

44、通气管的作用:(1)使污水在室内外排水管道中产生的臭气及有害气体能排到大气中去;(2)使管系内在污水排放时的压力变化尽量稳定并接近大气压力,保护卫生器具存水弯内的存水不致因压力波动而被抽吸或喷溅;(3)管道内经常有新鲜空气流通可以减轻管内废气腐蚀管道的危害。

45、清通设备:包括检查口、清扫口、检查井(对于生活污水排水管道,在建筑物内不宜设检查井)。

46、排出管与立管宜采用两个45°弯头连接或直线连接。

47、通气管两不得: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0m;通气管不得与建筑物的风道或烟道连接。

48、卫生器具排水当量:与一个排水当量相当的排水量为0.33L/s

49、雨水立管:一般宜沿墙壁或柱子明装,立管上应装设检查口,检查口中心至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m

50、中水工程:百度——中水工程是指以处理中水回用为主,生活污水处理为辅的包括工艺、土建、电气设计,设备安装,工程管理、调试的工程。

第六章 传热及气体射流基本知识

51、热量传递3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52、导热系数:其意义是,当沿着导热方向每米长度上温度降低1K时,单位时间通过每平方米面积所传导的热量,W/m·K)。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表示其导热性越好。

第七章 热水及燃气供应

53、室内热水供应:是水的加热、储存和输配的总称。

54、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由加热设备、热媒管网、热水储存水箱及其他设备和附件组成。

55、热水横管坡度:所有热水横贯均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便于排气和泄水。

56、热水管中流速:不宜大于1.2m/s

57、燃气种类:根据来源的不同,主要有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三大类。

第八章 采暖

58、采暖方式分类:(1)集中采暖与分散采暖(2)全面采暖与局部采暖(3)连续采暖与间歇采暖(4)值班采暖

59、值班采暖:值班采暖室温一般为5℃。

60、累年日均温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宜采用集中采暖;累年日均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不足90天,但累年日均温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天数大于或等于75天的地区,其幼儿园、养老院、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建筑宜采用集中采暖。

61、按供水温度的不同,将热水采暖系统分为低温水采暖系统(指水温低于或等于100℃的热水采暖系统)和高温水采暖系统(指水温超过100℃的热水采暖系统)。

62、地暖优点:百度——

舒适、卫生、保健:地面辐射供暖是最舒适的供暖方式,室内地表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给人以脚温头凉的良好感觉;不易造成污浊空气对流,室内空气洁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节约空间、美化居室:室内取消了暖气片及其支管,增加使用面积,便于装修和家居布置,减少卫生死角。

高效节能:辐射供暖方式较对流供暖方式热效率高,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的高度内;传送过程中热量损失小;低温地面辐射供暖可实行分层、分户、分室控制,用户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控,有效节约能源。

热稳定性好:地面供暖地面层及混凝土层蓄热量大,热稳定性好,在间歇供暖的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缓慢。

运行费用低:较其它供暖设备节能约20%,可充分利用低温热水资源或利用电价政策,降低运行费用。

使用寿命长:低温地面供暖中塑料管材或发热电缆埋入地下,稳定性好、不腐蚀,无人为破坏,使用寿命与建筑物同步。较对流供热节约维护和更换费用。

适应性强:设备不受室外温度的影响,大大延长采暖系统的寿命。

减少楼层噪音:中国隔层楼板一般选用厚度为15cm圆孔板或现浇砼板,其隔音效果极差,楼上人走动,就影响楼下。采用地板采暖,增加了保温层,具。常好的隔音效果。

维护费用低:地板采暖系统采用材料防腐蚀、不生锈管道不会因为生锈而堵塞或流量变化,经混凝土回填后已做入建筑结构层,如果无人为损坏 50 年内不需维护,可以忽略不计。

 

63、绝热层材料:绝热层的材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64、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作用:用来贮存热水采暖系统加热的膨胀水量。

百度查供水系统中膨胀水箱作用:能缓冲系统压力波动,消除水锤起到稳压卸荷的作用,自动消除管网中水锤和噪音。

第九章 通风

65、建筑通风工程:就是把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排到室外、同时把室外新鲜的空气输送到室内的换气技术。

66、通风系统:为排风和送风设置的管道及设备等装置分别成为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统称为通风系统。通风方法按照空气流动的作用动力来分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67、自然通风分类:自然通风按建筑构造的设置情况又分为有组织自然通风和无组织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依靠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使室内外空气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孔口进行交换的。

68、两种通风适用:有组织自然通风是指具有一定程度调节风量能力的自然通风,例如可以由通风管道上的调节阀门以及窗户的开启度控制风量的大小;无组织自然通风是指经过围护结构缝隙所进行的不可进行风量调节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在一般工业厂房中宜采用有组织自然通风方式用以改善工作区的劳动条件;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多采用窗扇作为有组织或无组织自然通风的设施。

69、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是整个房间进行通气换气,使室内有害物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值以下、同时把污浊空气不断排至室外。所以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

第十章 空气调节

70、空气调节:空气调节(简称空调),是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注意空调与通风的区别)

71、舒适性空调:是指为满足人的舒适性需要而设置的空调系统。

72、冬夏两季参数: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空气流速(v)应符合(1)夏季v0.3m/s2)冬季v0.2m/s

73、新风量: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74、风口布置:

(一)室内送、排(回)风口布置

a、对室内气流流场其决定作用的是送风口形式的选择和布置,它应根据房间的大小、使用功能要求来选择,应根据气流组织计算结果确定;

b、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回风口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内和人员经常停留的地方;采用侧送时,一般设在送风口同侧。(2)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3)以冬季送热风为主的空气调节系统,其回风口应设在房间的下部。(4)当室内采用顶送方式,且以夏季送冷风为主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与灯具结合的顶部回风口。(5)设有空气调节系统和机械排风系统的建筑物,其送风口、回风口的设置要有利于维持房间内所需要的空气压力状态。

(二)建筑物外墙新风口、排风口布置

新风口是指通风空调系统从室外取新风的入口;排风口是指室内空气排至室外的风口。建筑设计时,均需在外围护结构上预留孔洞。

a、新风口布置通常要满足以下要求:(1)应避开周围建筑的排风口,并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清洁的地方,宜设在北墙上。(2)应尽量设在本楼排风口的上风侧(按新、排风口同时使用时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且应低于排风口,并尽量保持不小于10m的距离,避免新风、排风短路。(3)进风口底边距离室外地面不宜小于2m,当进风口布置在绿化地带时,则不宜小于1m

b、排风口的布置:(1)除应考虑与本楼新风口的间距和朝向外,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排除空气的性质,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2)对于普通排气(卫生间、设备间及普通库房等的换气),保持排风口距室外地面2m以上较为合理。(3)如果是有害气体(车库、厨房等的排气),应提高排风口高度。(4)有条件时,排风口最好是设置于建筑屋面等不影响人员活动的场所。

75、制冷剂及常用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目前常用制冷剂有氨和卤代烃(又名氟利昂)。

76、制冷剂作用(工作原理):百度——它在低温下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转移给冷却水或空气。

77、热泵:百度——是一种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通常是先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然后再向人们提供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

书:热泵是能实现蒸发器与冷凝器功能转换的制冷机,利用一台热泵可以实现既供热又供冷。(像水泵一样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热泵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78、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功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017)规定的Ⅱ级水平。

第十一章 建筑电气系统概述

79、建筑电气系统组成:有变配电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智能工程系统等。

80、建筑电气系统分类:根据电压高低和电流大小,划分为“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

81、电力系统:发电厂、电力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十二章 电力供配电系统

82、电力负荷: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

83、负荷分级:负荷等级用来衡量建筑物对供电的重要程度。建筑物的电力负荷根据其重要性和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一级负荷最为重要)

84、电源要求:一级负荷应采用双路独立电源供电;二级负荷宜采用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851000伏界限:电气设备按其工作电压可分为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通常以1000V为界)。

86、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导线截面不得小于保护装置所能保护的最小截面。

第十三章 建筑电气照明

87、光通量:是指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的、能引起光感的电磁能量大小。

88、发光强度:是指光源在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单位示面度)的光通量。

89、材料光学性质:材料的光学性质是指材料对所照光线的反射、投射和吸收能力及其光线的分布。

90、电光源分类及实例:按工作原理有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等)、气体放电光源(氙灯、氖灯、汞灯、钠灯、霓虹灯、荧光灯等)之分。

第十四章 几种建筑弱电系统简介

91、弱电系统:建筑电气中将电子技术用电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话通信、闭路监控电视、公用天线电视与卫星电视接收、扩声与同生传译、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等,称为弱电系统。

(我国有线电视系统分为公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系统)和有线电视邻频系统。)

92、建筑智能化: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NS)、消化自动化系统(FAS

第十五章 建筑电气安全

93、安全电流:当工频电流(f=50Hz)流过人体时,安全电流为10mA

94、防雷等级:民用建筑的防雷等级,是根据政治影响、容纳人数的多少或文化艺术价值,分为三类:一级防雷的民用建筑物;二级防雷的民用建筑物;三级防雷的民用建筑物。(一、二级民用建筑物应有防直雷击、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三级民用建筑物应有防直雷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95、接闪器系统三部分:接闪器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

96、引下线:接闪器的引下线又称引流器,其作用是将接闪器承受的雷电流顺利引到接地装置。有明装和暗装两种。

97、接地:百度——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称为接地。(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书:电气设备两种接地:工作接地是指电源的接地;保护接地是指电气装置的接地。

98、热负荷:采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空气计算温度twn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采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它是设计采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电气专业系列教材·建筑设备工程
水暖施工员(实务)
建筑设备复习参考题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有关规定讲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