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意识

  1.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 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2.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及盲视等。

  3.意识经验有局限性。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是人们意识不到的。而且,在同一时间内进入意识的信息量也有限。意识经验又具有能动性,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4.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的。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称为生理节律。这些变化与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如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等。

  5.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

  它的活动可以促进或抑制松果腺的活动。松果腺分泌梃黑激素。褪黑激素起镇静剂的作用,可以减低肌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敏感,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敞素的分泌。与此相反,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6.根据脑电波的特征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的脑电波;第三阶段的脑电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人,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第四阶段的大多数脑电波为A波。

  7.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的脑生理电活动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8.对睡眠功能存在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另一种解释是睡眠可以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 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

  9.失眠通常是指入睡困难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有增加的趋势,通常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生活中的压力是暂时性失眠最常见的原因。当压力消除后,睡眠会恢复正常。

  10.对梦的解释有很多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梦只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的观点则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11.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其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其脑电纪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相同。

  12.对催眠存在不同的解释。社会认知(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催眠的作用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在催眠中,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一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两种基本的功能: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使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13.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电视对儿童的白日梦有影响。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白日梦的频率就越多。

  1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15.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另外注意也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心理条件,保证了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

  16.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日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自身的特点;与人本身的状态,人的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7.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的产生与注意目的及当前人物,个体的兴趣、活动方式、过去经验,个体的人格与意志品质等都有关系。

  18.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研究选择性注意常用的方法是双耳分听实验。

  20.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持续性注意常用的方法为警戒法。

  21.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研究分配性注意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

  22.注意的生理机制包括朝向反射、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层的协同活动。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维持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边缘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大脑皮层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并主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

  23.过滤器理论把注意看成一个瓶颈或过滤器,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遁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这一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面完全丧失了。

  24.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25.后期选择理论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26.多阶段选择理论在前面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灵活的主张: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一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27.认知资源理论试图把注意看成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28.双加工理论认为,自动化加工是自动化进行的、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和不需要注意的加工;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背诵手册 | 第一编 普通心理学4-8
|积少成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31)意识和注意的理解
校内网 - 阅读主题 - 普心笔记(彭聃龄)3
基础篇-普通心理学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4)机能模块说:认为大脑在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