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艺术——青铜艺术的瑰宝(之二)

西周是中国三代青铜文化继续发展的时代。青铜器艺术同样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造型和装饰都十分精湛的青铜器,成为三代青铜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西周的青铜冶铸技术是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武王灭商以后,商王朝铸造青铜器的工匠和奴隶相继归周,促进了西周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在洛阳北窑发掘的西周早中期铸铜遗址,面积已达10余万平方米,其中有用土坯砌成的直径达1米5以上的大型熔铜炉,还有陶质鼓风嘴,可能已使用皮制的橐来鼓风。经对炉壁燃烧进行温度测定表明,当时炉温可达1200-1250℃,已大大超过青铜的熔点。同时,青铜冶铸技术已传遍各诸侯国。从考古发现西周青铜器的地点来看,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江西、湖南、四川,东从山东半岛,西至甘肃、宁夏,已包括今天全国十几个省区,出土最多的是王畿所在的陕西和河南。边远地区的青铜器大多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表明它们是在当地铸造的。

西周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铸铭之器增多,长篇铭文大量出现。这与周人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加强礼制建设有关。作器铸铭实际上是礼的体现。在商代,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宗庙祭祀或丧葬等礼仪活动的宝器,西周完全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以铭文的形式,使青铜礼器获得一种法定的正统地位。同时,长篇铭文的流行,不仅开创了风格独特的金文书法艺术,而且还保留了许多重大史实,使西周青铜礼器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如武王时期的利簋,记载了武王克商的重大历史事件;成王时期的何尊,记述了成王营建落邑,迁都成周的史实;恭王时期的史墙盘,系统地叙述了从文王到恭王时期的许多重要史实。又如江苏丹徒出土的康王时期的《宜侯矢簋》和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初的某些青铜器,都分别记述了西周初期封邦建国的大事。其它青铜器还铸有关于奴隶赏赐与买卖、土地交易、周王的册命、征伐,甚至诉讼判决书等内容的铭文。它们都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不仅印证而且补充了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

西周青铜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青铜礼器本身形式和装饰的变化上。尽管周初的青铜器明显因袭商代遗风,有许多很难区别是商器还是周器,但周初的青铜礼器仍然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最明显的就是青铜酒器大为减少,这是周人鉴于商人酗酒亡国的教训,周初曾严厉禁酒的反映。商代青铜器中以爵、觚、斝、觯为组合的饮酒器此时被代之以鼎、簋为组合的饮食器,从而使鼎、簋成为西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长安兴旺村窖藏中的一件鼎重82.5公斤,应为王室所用的重器。扶风齐家村出土的《-簋》,通高59厘米,耳际宽75厘米,重60公斤,是目前所见西周最大的簋。西周早期的鼎,流行兽蹄足和分裆的形式。簋又以加方座的形式来抬高器体,因此出现了方座簋,成为周初的特有形式。在装饰上,周初具有时代特征的纹饰是有触角的蜗体或卷体兽面纹,特别是一种长垂角的兽面纹为晚商所未见。同时,凤鸟纹也更为流行,数量增多,体积变大,风格更显华丽。下面介绍几种在造型和装饰上都具有艺术价值的青铜器:-伯双耳方座簋宝鸡纸坊头一号墓出土。圆腹,圈足,四方座,簋腹两侧有环状耳,耳下有垂珥,垂至圈足处。下承方座内有悬铃一个,举簋时铃声响动,轻脆悦耳。腹身饰两组大饕餮兽面纹,以两侧与耳对称的扉棱为中轴,两耳各塑一牛头,牛头上再塑一虎头,居于两牛角之间,作口衔牛首状,耳两侧线刻虎身,两前肢抱住牛头,表现了一幅虎食牛的情景;圈足上饰四组夔龙纹,方座上,以四棱为中轴,各雕牛头兽面一个,牛角翘立器壁之外,新颖而别致。整器装饰协调,浑然一体,布置别具匠心,风格华丽精美,堪称周初青铜器的杰作。

四耳簋宝鸡纸坊头一号墓出土。造型基本同前,无方座,四耳,耳以榫卯与器身相接,可单独取下,为西周青铜器中少见之设计。纹饰装饰独具特征,器身上下饰两组带状乳钉纹,中间配以带状直棱纹,显得整齐但不繁缛。器耳上以24个大小牛头巧作装点,使该器显得壮观传神,可谓西周铜器的珍品。

伯矩鬲北京琉璃河出土。双耳,有盖,盖顶浮雕牛头兽面纹,牛头上又塑一小牛头;器身也饰牛头兽面纹,牛角高翘,突出于器表外,兽口对柱足,恰似兽口中吐出的长舌。装饰和造型极其精美。

伯各尊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尊体作深圆筒状,喇叭口。通体饰四道对称的高扉棱,有上中下三段装饰,上段口颈处饰四组蕉叶纹,每组由两只倒立的夔纹组成,蕉叶纹下饰一周四组夔龙纹,中段以两道扉棱为中轴,饰两组大饕餮兽面纹,有高翘的卷角突出器表外,下段饰四组夔凤纹。通体有云雷纹衬底,纹饰繁缛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伯各卣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造型如同商代提梁卣。装饰独特,提梁与卣体相接处雕塑有卷角羊头,提梁中部塑有对称的牛头两个,形象生动。卣盖上饰大饕餮兽面纹两组,各以扉棱为中轴,卷角突出于盖表外,盖顶突立由四牺首围成的圆形把手,盖口和卣口各饰夔龙纹一周;腹部饰大饕餮兽面纹两组,有扉棱作中轴,大卷角也突出于器表外;圈足上饰四夔龙纹。通体以细密的云雷纹衬底,也是西周青铜器的艺术精品。同形有大小两件。西周早期也有一些鸟兽形器。如:象尊《商周-器通考·图698》。作昂首状,象鼻短,尾卷似鋬,背部开口,有盖,体饰鳞纹鸭尊辽宁喀左出土。鸭形,扁宽嘴,长颈,双脚铸有鸭蹼,尾部下有一立柱,与双腿作器的三支足,器口开于背部,形象写实。江苏丹徒县母子墩也出一类似鸭尊,唯器口更大更高。

鸮卣又名太保卣,日本白鹤美术馆藏品。作立鸟状,有提梁,鸟首似鸡,上喙可开合以注酒,尾下垂与双足作支点,造形生动奇巧。

另外,琉璃河出土的青铜人面罩,也是西周早期罕见的青铜艺术珍品。

人面呈椭圆形,五官清楚,口中雕有两排牙齿,特别是双眼圆睁,嘴角上翘,明显具有笑貌状。如此生动传神的作品,不仅在西周青铜艺术中,就是在整个三代青铜艺术中,都极为少见。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是西周青铜器艺术发展的极盛期。中期青铜礼器在早期的基础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论造型或装饰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在造型上,器体宽大而浅的垂腹附耳鼎,是这时出现的新器形;双层器或组合器,也是西周中期青铜器造型的新特点;鸟兽形器比早期大为增多,显示了西周中期造型艺术的精湛技艺;簋类器和酒器等都有了许多变化;像盨、簠和有耳可执的方-一类,都是这时出现的新形式。在装饰上也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删繁就简,陆续淘汰了不少早期的纹饰;其次是传统纹饰向多样化变形,如兽面纹多向变形兽面纹发展,凤鸟纹更加流行,通常呈对称回顾形排列,尾加长,冠加大;最后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纹饰,如波曲纹,∽形和-形结构的动物纹和鳞带纹等。这些变化使西周青铜器发展到它的顶峰,创造出许多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青铜器。

带盘夔足鼎宝鸡茹家庄1号墓出土。为双层造型结构,上层是一带耳的圆鼎,下层为一锅状圆盘,以三条仰首卷尾的夔龙形足支盘承接圆鼎。鼎腹饰小饕餮兽面纹,以云雷纹衬底。盘腹饰十字形镂孔三组,与小龙足相间。造型极为精巧。这种带盘鼎是一种温器,盘内可置炭火,温热鼎内食物。井姬独柱带盘-鼎宝鸡茹家庄2号墓出土,双层结构,上为圆鼎,下为有矮三足的圆盘,盘心用一柱支承圆鼎。虽素面无纹饰,造型也极为别致。白-簋陕西扶风庄白西周墓出土。有圈足碗形盖,盖及腹身饰长尾大凤鸟纹,双耳也雕塑成凤鸟形,具有西周中期青铜器造型和装饰的典型特征。微氏方鬲陕西扶风庄白窖藏出土。通体呈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一腹部微鼓的方鼎,口沿下有附耳,四角各铸回首屈身卷尾龙一条,龙头有双角,鼎口沿下饰一周兽面纹;下层为一长方形炉膛,四角下部各铸鸟首兽一尊,兽腿形成4个支足,炉壁左右两侧和后壁饰有镂孔状方格窗,炉底有3个小孔,用以通气排灰,炉壁正面开有门两扇,有可开闭的镶板式门扉,右扇门上以一裸体、束发、跪坐的奴隶为门栓,左扇门上铸一兽头为门栓,有一活动自如的铜条插销,直插奴隶和兽头之间,炉壁门开关灵活。该器设计独特,结构合理,显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类似器仅有2件,另一件无耳无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鬲门合扇处铸以跪坐奴隶作门栓,正是《尚书·吕刑》篇所载"刖者使守门"的真实写照。

-伯鬲-宝鸡茹家庄1号墓出土。为分裆柱足鬲,腹部以单线雕刻三组象头纹,有大耳,圆眼,象头朝下,巧妙地利用柱状足作为象鼻,把造型和装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洗练传神的艺术效果。

盠方-陕西眉县李村出土。造型和装饰均很繁缛且特征显著,有方形四阿顶盖,盖上有四阿式钮,腹壁两侧各有一象鼻形上卷耳,下有方形圈足。独特之处是内部分隔为两室。通体纹饰瑰丽。

折觥陕西扶风庄白出土。器体长方,上接兽形盖流,前端雕塑为大垂角兽,后端饰大兽面纹,尾卷成鋬,造型与装饰给人神圣与威严之感。

日已觥陕西扶风齐家村出土。器形长方而高,流短而厚,盖前塑一龙头,后端为一立耳兽面,宽尾下垂,形式奇异。器流浮雕夔龙纹,器身浮雕兽面纹。

西周中期的鸟鲁形器更多。如:象尊宝鸡茹家庄1号墓出土。整体造型为象,体肥硕丰满,象鼻高举,獠牙和眼突出,竖圆耳,小尾扁平下垂,四肢粗短,背部开口,有盖,造型生动传神。体饰凤鸟纹,卷体成圆涡状,与四肢相配,称得上一件艺术珍品。驹尊陕西眉县李村出土。形似骡,作站立状,竖耳短尾,鬃毛整齐,双目炯炯有神。器口开于背部,器盖似鞍。驹身光素无纹,仅腹部两侧饰有圆形变体夔纹,装饰朴素,突出了骡驹的造型艺术特点,不失为一件富有生气的佳作,为西周时代少见的青铜器。

牛尊陕西岐山出土。作牛抬首站立状,前吻平且有一小流,背有盖,盖顶塑一立虎,腹饰变形兽纹。

羊尊又名井姬盂鏙,宝鸡茹家庄2号墓出土。通体作站立羊形,吻部较长呈方形,头顶部连羊角可开合为流盖,器口开于背部,器盖上有一立虎,尾卷成銴,腹饰卷体圆涡形夔凤纹,与四肢相配,造型和装饰均具艺术性。鸟尊宝鸡茹家庄1号墓出土。作立鸟形,长钩喙,大圆眼,三足肥壮,背部开口,体饰鸟羽纹,造型和装饰均十分生动。同形有大小两件。

凤尊《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A672图》。作立鸟形,头似鸡,有柱状冠,尾宽,下垂与双爪作支点,器口开在背上,两侧雕塑双翅,造型和纹饰均十分形象。

西周早中期青铜器艺术的发展,在青铜武器和车马器上也有反映。

西周时期的青铜武器在殷代的基础上有许多新的改进。主要武器戈,在援的后端普遍出现了胡,胡上并有用以穿绳捆缚的孔(称为穿),常见有短胡一穿戈和中胡二穿戈等。胡与穿的普遍出现,使铜戈能更牢固地捆缚于木柄之上,可大大提高杀伤力。同时,出现了新形式的十字形戟。北京房山琉璃河燕侯大墓就出土了"燕侯舞戈"铭文的十字形戟,河南浚县辛村卫国墓也出土有十字形戟。另外,宝鸡竹园沟13号墓所出的仪仗兵器,旄和人头銎内钺是西周青铜武器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旄由旄首、柲、鐏三部分组成,除木质柲腐朽仅存痕迹外,青铜铸的旄首和鐏保存完好。旄首雕铸成鸭头形,鸭嘴微微开启,鸭头上雕饰着虎面纹,其造型和装饰都堪称一件艺术品。

人头銎内钺钺身长方形,舌形刃较宽,有銎和直内。钺身后部雕有双角兽头,本部有浮雕蛇纹。本两侧各塑立虎一只,虎回首与钺两肩相接,卷尾与舌刃两端相连。銎头雕塑成人头,眉、眼、鼻、嘴、耳俱全,额前有刘海,脑后有发辫,形象生动。为一件少见的雕塑精湛的铜钺。

旄和钺是重要的仪仗兵器。史载武王伐商时在牧野誓师,"左杖黄钺,右秉白旄"(《尚书·牧誓》)。纣王兵败自焚后,武王又以黄钺斩纣首,以玄钺斩纣二妾头。因此,钺和旄是具有最高权力象征的兵器。竹园沟13号墓出土的这两件钺和旄,就是主人有较高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的青铜车马器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铜构件,如车辖、毂饰及鸾铃等。铜车辖代替了商代的木辖,与铜车軎配用,可使车轴更加稳定牢固。按装在车轮上的铜毂,延长了车轮的寿命。鸾铃是一种响器,所谓"鸾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诗内传》)。不仅如此,这些铜构件往往都有精湛的雕塑和装饰,甚至许多铜马饰上也有精美的雕饰,其中有兽面形、动物形、人形等,使西周时期的车子比商代更加坚固美观,奴隶主乘坐出行,更显得华丽而高贵。如宝鸡竹园沟1号车马坑出土的人兽面辕饰,呈戴帽封顶的筒形,帽一侧浮雕兽面纹,另一侧雕塑一蹲伏搂抱状的人像,人头高出于帽顶,有后披发,腰系宽带,下身穿短裤,人后肩处还各饰一鹿纹。把它装饰在车辕头上,十分新颖别致。同地13号墓出土的牛首泡马面饰(标本229),在牛头上还塑有两只高冠鸟,分别利用牛角作鸟尾,两鸟昂首相望,爬伏于牛头之上,设计十分独特巧妙。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继续延续中期的特征,没有多少新的变化。可以说,在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上处于停滞状态,这是由于西周礼制的发展所造成的。

西周最重要的青铜礼器鼎,从中晚期开始形成了列鼎制度。所谓列鼎,就是造型和装饰相同而尺寸大小依次递减,组成一组奇数的鼎。它是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用以表示身份等级,"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准器,其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据《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不同数的列鼎。出九鼎的西周墓目前还未发现,传世的西周中期克鼎为七具列鼎。考古发现河南上村岭虢太子墓的鼎也是以七具成列;宝鸡茹家庄1号墓的列鼎为五具;长安普渡村西周中期墓以三具成列,等等,都与文献所载相符。其时,各鼎所盛的肉食也有严格规定,如《仪礼·聘礼》等所记,天子所用九鼎,第一鼎盛牛,称为太牢,以下各鼎依次为羊、豖、鱼、腊(干肉)、肠胃、肤、鲜鱼和鲜腊。诸侯的七鼎也称太牢,要减去最后的鲜鱼和鲜腊二味。卿大夫的五鼎,第一鼎盛羊,称为少牢,以下依次为豖、鱼、腊、肠胃(或肤)。士用三鼎,所盛为豖、鱼、腊或羊、豖、鱼;也有用一鼎的,所盛为豖。

同时奇数的鼎要以偶数的簋配合使用。即九鼎以八簋相配,七鼎以六簋配,五鼎用四簋,三鼎配二簋。考古发掘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如1960年陕西扶风齐家窖藏出土一套形制大小、花纹、铭文相同的中友父簋,共二器;宝鸡茹家庄-伯墓出土的儿簋,有四器;扶风庄白1号窖藏出土的儿簋,共八器。中友父的身份是士,-伯是大夫,簋数正相合;微伯-的身份也是大夫,-簋八器应是两套。西周晚期墓中,随葬的簋最多有六器,为诸侯所用的七鼎六簋。

不仅鼎和簋如此,其它一些青铜礼器,如鬲、卣,青铜乐器等,在西周中晚期以后也很流行成组出土,一组器的形制、大小、纹饰、甚至铭文都相同。如陕西蓝田县寺坡村出土的弭叔鬲一组三件;周原一号窖藏出土微伯鬲一组5件;长安张家坡出土的伯庸父鬲一组8件;周原一号窖藏出土的伯先父鬲一组10件。但此时用鬲还没有鼎、簋那样严格的限制,到春秋战国时代,鬲才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起陪鼎的作用。

这种列鼎制度是西周礼制的充分体现,也是三代奴隶社会礼制最突出的代表,它对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一直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它也使西周的青铜器艺术变成了一种奴隶制的等级艺术。在西周晚期,由于列鼎制度要使用同样形制的青铜礼器,这就限制了青铜器艺术的发展,使其从辉煌的顶峰逐渐走向衰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禁止外展的中国文物[38P]
展览Exhibitory│上博“周野鹿鸣”展: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的精致生活
青铜纹饰里的上古神兽
河南博物院之青铜器篇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