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为官走遍大半个中国,一篇文章,带你走过他的一生

苏轼为官走遍大半个中国,一篇文章,带你走过他的一生


诗书配烟酒


首发

2023-9-22 18:00 · 来自云南苏轼,一个文学史上璀璨而光辉的名字,称他是文化领域的全才,毫不为过。他是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同时也是美食家和水利专家,众多头衔集于一身,在上述领域都是顶流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访苏轼的一生,跟随他的脚步感受他豪迈,豁达,痴情,超然和睿智的一生。

伟大母亲程夫人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苏家老宅。提起苏轼必定要说说他的母亲,程夫人,未嫁给苏轼的父亲苏洵之前,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大家闺秀,名门千金,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在嫁给苏洵以后,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苏轼父子三人能够名满天下,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占据三席,这些丰功伟业不光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程夫人鼎力相助和悉心指导的结果。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27岁之前属于真正的浪荡子,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在程夫人的感召和帮助下,在27岁以后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最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成为一代大材。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树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司马光在给程夫人写的墓志铭中评价到: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

唤鱼池姻缘,一生难忘的妻子

年幼的苏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一路成长,学识逐步闻达于州府。在苏轼十八岁的时候,他遇见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妻子王弗。

公元1056年,苏轼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的中岩书院读书学习,当时执教中岩的老师正是王弗的父亲王方。勤奋好学,才思敏捷的苏轼很受老师王方的喜爱。书院前有一方水潭,当时还没有取名字。

苏轼读书之余,喜欢到水潭前放松和欣赏美景。有一天,苏轼正在水潭前欣赏美景的时候,兴之所至,对着水潭大喊道:好水岂能无鱼,并大声抚掌三下。顿时水面上群鱼翻滚,争相跳跃,景象如若鲤鱼跃龙门一般的壮观。

见此情景,苏轼建议老师王方,应该给水潭取个名字。老师王方听到这个建议后欣然答应,于是邀请当地的有学之士给水潭取名字,很多人送来的名字不是过雅就是过俗,都没有特别适合的名字。王弗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学文,听到给水潭起名字的事情后,也凑了一回热闹,把自己给水潭起的名字写在信笺上,让自己的贴身丫鬟给送到书院

。这时苏轼也把自己取得名字送到了老师的面前。当老师打开两个年轻人取得名字时,不由得惊住了,两人取的名字一个样,都是“唤鱼池”。王方本来就特别喜欢苏轼,这下更是打心底里高兴,认为苏轼就是自己的乘龙快婿,于是找人说媒,将王弗许配给了苏轼,让两人结成秦晋之好。“唤鱼池”如今已成为青神中岩的著名旅游景点,游客到达青神,必定打卡“唤鱼池”,瞻仰苏轼和王弗的塑像。

婚后的王弗,聪敏贤惠,勤俭持家,不光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灵魂的伴侣。苏轼读书有遗漏的时候她会从旁提醒,苏轼和客人相处的时候,她会用她独特的识人辨人的方法提醒苏轼:这个人实诚,那个人狡猾,每言必中,简直就是贤内助。怎奈天妒红颜,在两人结婚十一年后,二十七岁的王弗撒手人寰,留下苏轼独受相思之苦,饱尝人世沧桑

王弗去世十年后,公元1075年,一个月圆的晚上,苏轼梦见王弗,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悲伤,读了令人断肠;这悲伤,历经千古依然悲怆;这悲伤,引得多少痴情男女两眼泪汪汪。

进京赶考,闻名京都,慈母谢世

公元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到汴京即河南开封,参加科举考试。此次考试的主考官是当世闻名天下的文宗宗主欧阳修,他主考的这一届科考,号称史上最难科考。在他之前,科考文章追求辞藻,华丽不实,欧阳修要求文章朴实,言之有物,禁止虚华浮夸。

苏轼考试时写的文章《刑赏忠厚论》受到欧阳修的大加赞赏,但是当时审卷的时候,欧阳修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苏轼所写,误以为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写的,作为主考官的他为了避嫌,把苏轼的这篇文章列为了第二名

当年的科考,苏辙也榜上有名,但是苏洵当年却落榜了。在之后的日子里,欧阳修简直就是苏轼的伯乐,两人亦师亦友,在京城有了欧阳修的大力推荐,苏轼逐步名闻京师,成为很多达官贵人的座上宾,拥有了很多的粉丝朋友。就在苏轼父子名震京师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传来了噩耗,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去世。根据旧制,苏轼需要回乡为母亲结庐守孝三年。怀着悲痛的心情,苏轼父子三人,追星赶月,风尘仆仆的回到了老家四川梅州。

登顶学霸,位居通判,为父守丧

公元1059年,苏轼守孝期满,一家人再次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回到了京城。在此期间苏轼读书,写字,交友,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两年后,由欧阳修举荐,苏轼参加了当年的制科考试,取得了第三等的成绩。

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据说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制科考试分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其中第三等是最高等(第一和第二等为虚设的),所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中,为第三等的人只有一位,就是苏轼

据说剩余最高的就是一个叫吴育的,得到了第三次等。苏轼学霸之名,当之无愧。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以后,朝廷授予苏轼大理评事和签书凤翔府判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凤翔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办公室主任。在陕西任职四年的时间后,苏轼回到了京城。

回到京城不久,陪伴了苏轼十年时间的发妻,王弗去世,这对苏轼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不过悲痛还未来得及消散,不久父亲苏洵也因病相继去世。接连逝去挚爱的亲人,这种痛苦,换做任何人也无法承受。

怀着巨大的悲痛,苏轼和弟弟苏辙辞官,护送父亲的灵柩回老家四川安葬,同时也把亡妻王弗的灵柩也送回了四川,安葬在苏洵夫妇的墓地旁边。苏轼在王弗的墓地周围遍植青松以作纪念,所以在后来写给王弗的悼亡词里面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诗句。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在给父亲守孝满了三年的时间后,苏轼娶了他的第二位妻子王闰之。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去世后给苏轼留下了六岁的幼子苏迈,不管是苏轼的才气吸引了王闰之,还是因为年幼的苏迈需要王闰之的照顾,王闰之嫁给苏轼后在生活上给了苏轼极大的帮助。她是陪伴苏轼时间最长的妻子,从公元1068年到公元1093年一共25年的时间,为苏轼生了两个儿子苏迨和苏过。这段时间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间,王闰之不离不弃,默默陪伴在苏轼左右,陪他度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历经繁华,磨难和坎坷。

杭州做官,邂逅朝云,辗转多地为官

公元1069年,苏轼为父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了他曾经比较熟悉的京城,但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已经不是他所熟悉的了。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宰相王安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欧阳修因为被人陷害,被贬谪出京去了毫州当知府,好友司马光也因为支持旧法不被神宗喜爱而赋闲在家写《资治通鉴》。

在这样的形势下,苏轼没有选择站边王安石,而是耿直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和不足。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急于推行新法,一心想要实现自己政治理念和抱负的王安石。于是王安石就向神宗打了苏轼一通小报告,苏轼在神宗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越来越得不到重用,越来越人微言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轼自请出京任职,被朝廷任命为杭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

在携带家眷到达杭州后,苏轼除了兢兢业业的为民办公之外,还到处结交豪杰之士,这些人有达官贵人,和尚道士,有贩夫走卒,也有侍女歌姬。也就是在杭州生活的这段时间,苏轼认识了他人生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

那时的王朝云只有十二岁,虽然年幼,但是楚楚动人,清丽脱俗,若空谷幽兰一般,别有一番韵致。在阳光明媚的西湖上,邂逅绝世佳人,苏轼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的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既是赞誉西湖的美景,同时也是形容朝云的绝世容颜

这次邂逅,十二岁的王朝云被苏轼收为侍女,不用在随歌舞班子四处漂泊。六年后,十八岁的王朝云嫁给了苏东坡,成为他的第三位妻子。朝云和苏东坡的相遇,改变了她的一生,同时这段相遇也被传为文坛佳话。秦观作为苏轼的得意弟子,写《南歌子·霭霭凝春态》赠朝云,诗曰: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飞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苏东坡也回诗给秦观,作《南歌子·云鬓裁新绿》: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两首词的大意都是在夸赞王朝云,清丽脱俗,若巫山神女降世的绝世容颜。同时也是在庆贺苏轼与王朝云的相识和相知。

在杭州做了几年的副市长后,公元1074年至1079年,苏东坡先后达到密州,徐州,湖州做行政长官。在密州,苏轼写下了豪迈的诗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同样也是在密州,中秋月圆之夜,苏轼登上由他主持扩建,由弟弟苏辙取名的“超然台”写下了千古第一中秋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乌台诗案险身亡

在徐州任职的期间,苏东坡带领军民抗洪水,治旱灾,防瘟疫,深受徐州人民的爱戴。1079年东坡被派到湖州任职,达到湖州后苏轼给神宗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以谢皇恩,不曾想这篇文章被新党有心之人利用,断章取义,说他藐视朝廷,包藏祸心。

随后又引出许多苏轼的诗文为证,说苏东坡藐视皇恩,嘲讽神宗皇帝正在推行的新法。神宗皇帝看到这些弹劾的奏章后,龙颜大怒,要求彻查此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此案受牵连者众多,包括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因为上书给神宗皇帝,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换取苏轼一条性命,被神宗皇帝贬到高安(今江西省)偏僻地做一名小官。

苏轼在御史台监狱呆了一百多天的时间,朝廷许多人为苏轼求情,包括当朝宰相吴充,太皇太后曹氏以及之前与苏轼政见不和现在已经退休的王安石。王安石上书给神宗皇帝说:圣朝不宜诛名士。在多方的努力下,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终免一死,被贬到黄州(今湖北境内)做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落下帷幕。

被贬黄州举步维艰,东坡居士从此闻名,名篇佳作不断涌现

出狱后的苏轼带着一家人风尘仆仆的来到了黄州,一个偏远的小地方。初到黄州的苏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补贴家用,苏轼带领家人在房屋的东边租了一块山地,开垦种粮,并自称“东坡居士”,从此苏轼多了一个雅号,世人都称呼他为苏东坡。

不仅如此,当时黄州地区的猪肉非常便宜,富人都不吃,贫者又不会煮,苏轼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用人人嫌弃的猪肉制作了一道千古名菜“东坡肉” ,自此美食专家的名称家喻户晓。苏轼怀着这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黄州逐步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祥和而安稳

在黄州的日子,除了平常生活,没有工作的苏东坡只能寄情山水,寻师访友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在黄州的这段日子是苏轼艺术生涯的最高峰,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在月圆之夜游历赤壁之后写下了绝美文章《前后赤壁赋》,意犹未尽的苏轼又写了豪迈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路遇风雨之后写了令世人读后感觉超然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写了不肯同流合污,遗世独立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孤独的呐喊,是不肯低头,不愿低头的倔强。可以说苏轼的黄州之行是艰难的,凄苦的,是不幸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有幸的,因为苏轼不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许我们就不能欣赏到那么多的名篇佳作,吃不到流传千古的东坡肉,也看不到名满天下的书法《寒食帖》。

老年得子又老年丧子

1084年苏轼的爱妾王朝云在黄州为他生下第四个儿子苏遁,老年得子的苏轼给儿子写了一首《洗儿诗》,全诗如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表达了苏轼对儿子的期盼和愿望,但是没过多久,苏轼奉召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今河南临汝),苏遁因为中暑不幸半路夭折,老年得子又老年丧子,人世的悲欢离合再次在苏轼身上上演。苏轼上书朝廷,说暂时去不了汝州,要先到常州(今江苏境内),此时神宗病危,朝廷没有理会苏轼的奏折,苏轼顺利抵达了常州。

东坡在途经金陵的时候拜会了退休在家的王安石,两人虽然在政见上不合,但是“乌台诗案”的时候王安石又是苏轼的救命恩人,这并不影响两人对各自人品的认可和才华的赏识。这次会面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王安石说苏轼是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人才

再次做官杭州,修建苏堤

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垂帘听政,之前受到新党打压的司马光等人再度被启用,另外高太后又是苏轼的超级粉丝,所以苏轼算是再次迎来仕途的春天,官职一路飙升至翰林学士

不过好景不长,一生正直,秉性纯良的苏轼在看到旧党执政后疯狂打压新党,不顾新法取得的成绩,对新法进行一刀切的事情后,又上书朝廷抨击旧党所作所为有违常理,因此苏轼在朝廷里就是南瓜叶揩屁股——两边不讨好。

1089年不适宜在朝堂呆着的苏轼再次被外放至杭州做官,这次到杭州境遇比第一次到杭州做官时要好很多。第一次是个副职,没有实权,这一次是一州之长,实权在握,所以这次他在在杭州政绩斐然。在杭州任上他赈灾救民,救济百姓,兴修水利。

最出名的政绩就是带领军民疏浚西湖,把挖出来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来人们为了祭奠苏轼的功绩,便把这条长堤叫做“苏堤”,“苏堤春晓”成了现在闻名天下的西湖十景之一。

不是在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王闰之逝世,王朝云登仙

在杭州任职两年以后苏轼因为政绩斐然,再次被皇帝召回京城。不过没过多久,因为政见不合,再次遭到排斥,又开始了他贬谪外放做官的生涯。1091年至1093苏轼先后被派到颍州(今安徽境内)、扬州、定州(今河北境内)为官,这几年可以说他不是在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

一路的舟车劳顿,致使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病逝。至此苏轼遣散了他所有的侍女和佣人,只有王朝云不愿离开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不久后苏轼再次被贬谪到惠州(今广东境内),1096年苏轼的爱妾王朝云病逝惠州,葬于栖禅寺东南。朝云去世后,苏轼不胜哀伤,写下《悼朝云》、《西江月·梅花》等诗祭奠朝云。

《悼朝云》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除了写诗祭奠朝云,苏轼还在她的墓上写下千古名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亲。

美食达人再次上线

也许是天性豁达,也许是遭受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后变得波澜不惊,也许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后变得坦然。在朝云去世后生活还得继续,苏轼放下了所有的惦念和牵挂,苦中作乐,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在此期间他再次展现了美食家的本色,尝了荔枝之后他写下了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惠州苏轼还发明了另一道名菜羊蝎子,妥妥的一枚吃货。

再次被贬儋州,等于判了死刑

也许是苏轼在岭南吃美食的逍遥日子被政敌们嫉妒,不久后苏轼再次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境内),北宋时期的儋州属于蛮荒之地,瘴气严重,气候潮湿,被贬到海南等同于被判死刑。苏轼到达儋州后没有怨天尤人,抱着“吾心安处是故乡”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生活。在海南苏轼写了历史上第一首海南之春的赞歌

《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与此同时苏轼兴办学堂,传播中原文化和知识,在之前海南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科举考试中上榜。在苏轼开办学堂,兴起教育之后,海南出现了第一个举人姜唐佐,第一个进士符确。苏东坡被认为是海南文化的开创者和祖师爷,至今在海南岛很多地方还流传着苏轼在当地的很多民间趣事。1011年,苏轼获得赦免,离开海南北归,在到达常州的时候病逝在常州,享年64岁。在到达常州的时候,也许是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苏轼写了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就是苏轼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失意与磨难相随的一生,豁达与诗意陪伴的一生,走到哪里都能开花结果的一生,睿智与开朗伴随的一生,在人类历史烙下深深印记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叫苏轼,我爱过很多人
《品中国文人》之苏东坡(中)刘小川
苏轼||“乌台诗案”的前前后后
苏轼多情而不滥情,为他生命中的三个女“王”: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写的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蝶恋花·春景》都成千古名句
【散文】淡品苏轼|张晓蓉
陆先武||千古风流一东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