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原创)古百花潭 & 巴金-慧园 走进成都(17)

  【转载】(原创)古百花潭 & 巴金-慧园  走进成都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这是杜甫描写百花潭的诗句,也是我来成都之前,就早已神往的地方。

        “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区西部的通惠门外青羊正街1号、园区在浣花溪南岸,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占地约135亩。公园内主要以盆景为主,其中尤其是以兰花盆景享有盛名。公园内主要由磊园、白花园、慧园、西苑、国香园、盆景园等组成,其布局各具特色。     

 成都西郊河由北而南,浣花溪(南河)从西向东,两水在青羊宫东北角处汇合,水势急湍,形成一个波翻涡漩白色水花的深潭,即今日百花潭

        1953年此园辟为成都市百花潭动物园,1976年经规划改建为综合性公园,于1982年重新向游人开放。 


        下图:成都百花潭公园大门      青羊正街1号

 外侧柱对联:潭影天光千秋岭雪明心镜   野花宝靨一样芳华逐逝波

 内侧柱对联:濯锦浣花沧浪一水  飞红叠翠旖旎满园     

  在百花潭公园北门外,有一座四层高的散花楼。 李白有诗《登锦城散花楼》:“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但这座散花楼已不是李白登临的那座散花楼了。

下图:散花楼

据《蜀中名胜记》记载:浣花溪之处,一名百花潭,溪上民家之女任氏,家境贫微,为人勤劳善良,一日在潭边为病僧洗涤袈裟,莲花辄应手而出,整个水面漂满百花,故名"百花潭"。自唐代以来,百花潭就已成为成都人的郊游胜地,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下图、这是从散花楼上看锦江和“沧浪桥

     

 据学者考证,今日的百花潭与古时的百花潭名同地异。古百花潭遗址在今杜甫草堂西南的龙爪堰。唐、五代时是成都著名的郊游胜地。宋代以后,水系变动,原来的潭址已淤没不存。清末,黄云鹄寻访古迹,认定现在的这一水潭为百花潭,并于清光绪七年在北岸的宝云庵竖“古百花潭”石碑一通,同时还在石碑周围修造供游览的凉亭敞轩。至此百花潭复现于世,并渐成名胜之地。  

下图、在散花楼看锦江上游

         下图    从散花楼上看“琴台故径”(关于“琴台故径”请看本博客《流光溢彩的琴台故径》)

           百花潭的前身是成都动物园,1971年动物园搬出市区,将旧址改建成名副其实的百花潭公园。公园占地4万平方米,北大门是一座跨越锦江的廊桥( 沧浪桥),古朴典雅。

              下图: 沧浪桥

               对联:  北度笮桥畅其文脉  东流碧水濯我冠缨

        据明代曹学的《蜀中名胜记》·卷二:“(成都)东城楼,即散花楼也。”《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

  古代成都四大名楼之一的“散花楼”建于隋初,与始建于战国晚期、秦灭蜀后张仪所建的“张仪楼”,可惜都毁坏于南宋末年的战火。同合江亭一样,它们曾经都是唐代成都市民游乐的绝好场所。  明洪武年间,朱椿被封为蜀献王。(朱椿明太祖第十一子,母惠妃郭氏。洪武三年三月十八日生,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初一日受封蜀王。二十三(公元1390年)正月初一日,就籓成都)朱椿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到成都后,在如今成都的红照壁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府,也即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成都“古皇城”,成都的皇城文化源于此。还在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均是朱椿之功。

         在沧浪桥上看散花楼

  

 历史记载:在浣花溪西边,唐代有一位冀国公崔宁在杜甫离开成都后,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四川发生叛乱威胁着成都,节度使又无能平息叛乱,冀国夫人挺身而出,散尽家财,募捐千军,出兵平乱,又将舍宅为寺,功德无量,为纪念这位成都女杰特尊封为“冀国夫人”;每年的四月,人们在浣花溪一带赶庙会。

下图、百花潭公园简介

 
  

兰园       是百花潭公园中著名的园中之园

对联:浣花溪水水西头  清江一曲抱村流

 
 
         “慧园”门外的巴金青铜塑像      高度3.2米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祖籍浙江嘉兴。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笔名为巴金。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102岁   (详见附件:巴金简介)
 
         

  “慧园”占地26.5亩。它是一组仿清末民初川西民宅风格建筑,富有浓郁的古典风韵和乡土气息,陈列室里有巴金珍贵的手稿、书籍、图片及其它物品,是成都著名的著作园林。

      下图:慧园大门        “世纪巴金”展就在园内展出

对联:巴山蜀水地杰人灵称觉慧       金相玉质天宝物华造雅园

    
           “慧园”是据巴金名作《家》中对高家大院的园林和建筑的描写为蓝本设计和修建的,1987年,巴金在回四川家乡时,曾亲自到百花潭公园,审视了“慧园”的建筑模型。
      慧园内的《世纪巴金》展收藏了大量的巴金手稿、著作等实物,已被成都市辟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牡丹厅

对联:慧以觉生成家不易

             园因文建明德常新

 
              紫微堂院中的紫薇树
           
              牡丹厅里展览的巴金著作和国画“西蜀春晓”
              

紫薇堂

对联:巨匠文章感召热血青年溶入激流三部曲

             高山品格怀念赤忱耆老坚持真话一条心

              

湖山亭

对联:随他鸟笑蜂吟梨嗔桃醉  爱此亭阁石瘦潭净天高

              

下图:百花潭公园西门石牌楼背面    古百花潭       

对联:   花衔玉府妙音  草堂雅韵

                潭溢蜀楼丽色  汉宅清辉

  

沧浪桥  对联:濯锦浣花船通吴会

                            游潭携侣话说古今

                

百花潭西门石牌楼           百花潭公园       吴作人题

对联:锦绮灿春波  亘古花潭辉物色

             园林扬汉藻  四时霭韵畅幽情

  

交通:经过百花潭公园的公交车主要有34路、82路、35路、42路、17路、25路、59路、84路、302路、5路、58路。

门票:从2001年12月15日开始,免费开放

附件:

   巴金简介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拉封丹中学)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投水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译著也很多。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文学桂冠:

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朋雅集百花潭公园[序文]
成都·百花潭公园
行走丨春暖入梦百花潭
成都百花潭,大邑安仁镇
周茂春 | 海上送别巴金先生
行记成都之夜走锦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