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等你,在最初的地方》书评:生命、生存、生活

生命、生存、生活  

——兼评郝秀琴散文集《等你,在最初的地方》

 

陈忠林

 

当甲午岁末的严寒让北方的景色变得更加简练的时候,我和内蒙古著名女作家郝秀琴相约北京。在天安门毛主席像的前面,我见到了她。着一身庄重典雅的民族服装,一丝不苟的乌发下面,是一张沐浴春风的笑脸。手里提着一袋是送给我的新书,其中包括她刚出版的散文集《等你,在最初的地方》。

 

两年前,江西初会的思绪又重新飞舞。我曾经拜读过她的成名作《漂泊羊城》,那是一部作者生活历程,心灵律动的艺术记录。

今天的新作《等你,在最初的地方》,一定是用信念和希望织成的一幅美丽的生活云锦。我猜想着……

 

次日,我收到她发来的一条信息:“昨天与远道而来的陈忠林老师在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下面相聚。坐在石阶上,看来来往往的路人,话人生谈文学,海阔天空地聊天,那种感觉在咖啡厅和餐桌前是捕捉不到的。特殊环境会给我一种特殊的灵感。非常值得回味……。生活处处有新意,只看自己如何去发现和创新,凡事都要有自己独特的版本。”信息里显示出一个作家“开放、探索、多样、活跃”的创作思维。

 

当我读完她的散文集后,我再次被她泪眼向阳的精神及难以抗拒的文字力量所打动。尤其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与追求的精神,是变革时代人们心中的折光。

正如她自己所言:“这本书是我的时光年历,记录着我走过的路,记录着我的生活全部。”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本书也透露出广大人群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流向。

 

有人认为,生命短暂,不过勉求生存而已。可是,在秀琴看来,生命的本真是生存,而生存的真谛是生活。他用文学打破了岁月的静流,以超越物质的精神光芒照亮了道路,在命运遭际的漩涡里,她破浪而出,在有限的现实世界里开拓出一个无限的理想空间。
 

多年来,“我痛苦地举着生命的火把,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寻找着自己想走的那条道,支撑我始终没有倒下来的是信念这根杖。”她摆脱了实现社会低层生活的纠缠。“一个满怀梦想和希望的女人,一个用泪与血抒写人生的母亲,用一双期盼的眼睛,寻找一个遥远渺茫的人生彼岸”。

 

是的,信念是她人生的能源。文化是托起她腾飞翅膀的力量。她用持续不断的忍耐和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去奋斗、去追求。她经受了苦难,也享受了苦难。终于,他来到了人生大舞台的中央,走进了中国作协这座金碧辉煌的殿堂。这,不得不使我们这些追梦群体由衷地敬仰。

 

在秀琴的散文里,处处充满着她跋涉旅程的个性印记,她曾经满怀信心守望着羊城的星空,一颗孤独的心灵执着地行走在广州的屋檐下。有失落但没有颓废,她用顽强的生命考验着焦渴的梦想,她用艰辛的生活支撑着躯体的存在,面对寂寞和冷落,将一次次的困惑与失败,变成了姗姗来迟的成功。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别样的答案:“不要问往哪里走,当没有路的时候,就低头看脚下,也许陪伴我的是寒风,击打我的是暴雨,烤晒我的是烈日,无论漂荡多少天,孤独多少年,但心中却永远装着一个美丽的世界。”

 

她感恩生活,感恩社会,也感恩文字。人生和文学互相影响着。当她体味人生百味之后,苦难和磨砺便成了她构成文学人生的元素之一。从容不迫的人文情怀,娓娓道来的大众情感,是她心中尽情绽放的真诚。这也许是一个作家的责任与使命的写照。

 

郝秀琴出生在内蒙古。家乡的风土人情,常常勾起她深情的回忆。一件件苍凉沉郁的往事,总是撩拨她对故乡的眷念。“家,在远方;心,在他乡!”她《把【家】打包在行囊里》,人却蜗居在打工的笼屋里。从《落叶知秋,情谊如酒》、《家,在远方》,到《故乡会故友》、《故乡五月天》、《故乡的月亮》……每篇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魅力。并有着独具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情趣。这一篇篇散文,是她以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广博的学识修养熔裁出的文化精品,有着不可忽视和无法否认的文学功力。充溢着敏锐而纤细的艺术感受,有着邈远而深挚的情致。

故乡,既是她人生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也是她骨子和血肉里的土地,那里有她的童年、青年、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还有把时光和青春还给她的内蒙古大学,细读这些文字,在领略作者内心世界的同时,让我们见到她对人生与文学深度追求的曙光。作者在着意创造秀逸疏淡的情绪氛围中,寄寓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希望。

 

文学作品是讲究文学形象的。而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在重点关注主流社会和时代主题的同时,她始终不忘从人性的立场上来表现特定的时空下,一个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她力图更多、更准确地表现普通民众的生活。显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多维立体的生活空间。具有一定的人性深度和哲学意识。作品在透过对人的命运的思考中,去增强浓郁厚重的历史感悟。掩卷后,读者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笔端下的人物境况多了一份思念与牵挂!

 

她用艺术手法真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反映生活,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人民性。反映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所要求的,所愿望的根本利益。

散文,不仅应是作者腕下的笔墨,更应是她胸中为人流泻的心泉。我相信,无论是一群漂泊天涯的行旅过客,还是留守家门的年青一代,都可以从秀琴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秀琴选择了文学,是为了活得比别人更精彩。她选择了瑜伽,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苦练,是想把自己的身体打扮得更健康、优雅和美丽。文学,不仅是她倾诉内心的方式方法,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还为她拓展了生命的宽度,焕发了她的青春。

相信多少读者在她生动、直观的言说中,产生亲和与辨识的共鸣。甚至和作者一样,在被苦难浸润的生活中找回自信,摹写新的人生。

 

秀琴散文的创作特点,除了感情率真,笔触细腻,风格朴实,文字秀丽外,还有一种大江东去的气概,细细咀嚼,恰似站在高山之巅望群峰,犹如面朝大海观潮落,又像置身江南看水乡。既有心潮逐浪高的感觉,又有何处是神州的感叹。恬静美丽、丰饶纯朴。蕴含深邃,幽思曼妙……在客观事实的真情描写中让你能体味到一个真、善、美的人文意识。

 

作者善于移情于物,寄情于事。她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看海碧波闪闪,看树绿荫盎然,看花美丽妖艳……在奋发与希望中自由灵巧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大学日子》、《北京之约》、《春天·女人·大海》等名篇佳作,为我们提供一个思与境和谐,情与景融合的艺术天地。具有比一般散文作品深入一层的概括力和典型性。

 

总之,秀琴的作品,无论是审美层次,艺术风格,表现形式,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自我,个性,情感,真实。笔墨自由,直抒胸臆。始终坚持“文学是人学”的创作主张,文学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是构成她散文创作的基调。她善于在平凡人的世界里挖掘不平凡的内涵。在行云流水的回荡中让读者领略一个精致的人生境界。读后,动心美情,既是陶冶,又是享受!

 

 陈忠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阜宁散文家协会副会长。在《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新华日报》、《民主法制》等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电视散文)80多万字。作品荣获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学会、省新闻学会、省法制新闻工作者协会、省司法厅、省高院联合颁发的“中华门杯”奖、“好来杯”奖、“广播剧创作奖”等等。2001年荣获全国征文优秀成果二等奖,并入选《中国法制文学优秀成果要览》一书。2006年荣获中国散文精英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秀琴丨人生因文学而美丽
愿春暖花开时,山河无恙
感恩生命里自我的存在,便是最初的心
《世界最美的散文》优美的散文,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
【醉散文】罗飞菲《禅意人生》
给自己的一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