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冷泉亭
寻梦(十四)冷泉亭
 小小怨府 2010-03-21 19:45:27
冷泉在唐朝以前还没有被人发现。据《武林山志·云麓漫钞》载,此处原名龙溪,又叫灵隐浦。当时涧浦深广,可通舟楫。宋朝诗人杨蟠曾有诗:
有灵何所隐?深浦老蒹葭。渔父一舟泊,却疑秋汉槎。
那时,冷泉可能就隐藏在这渺渺的深水之中。唐中期,右司郎中杭州刺史河南元藇建亭于水中。长庆三年刺史白居易为记,勒石亭中: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幽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隶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并题“冷泉”二字悬之亭上,后苏轼续“亭”字。至五代吴越宝大元年(即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宝大”为吴越王钱鏐年号),冷泉亭曾重建。此后,白、苏二公所题亭额久已不存。至明代,先后由旴江左赞隶书、华亭董其昌补书,陈继儒书对,用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之句。十年内乱中,董书亭匾也不知所往,现在悬挂的是今人补写的。亭旧在水中,规制甚小。宋政和中,郡守张阁廓水面广三倍,命僧惠云又于前作小亭。后郡守毛友,嫌其翳蔽水光,譬诸明镜中加绘画,以为赘疣,因拆去之,改作堤上。毛友《昔人以冷泉未极其妙加小亭其上予谓不必去之纪以诗》:“面山取势俯山中,亭外安亭自蔽蒙。眼界已通无碍物,胸中陡觉有真空。试寻橹响惊时变,却听猿啼与旧同。万事须臾成坏里,我来阅世一初终。”
宋时对冷泉进行疏浚,于冷泉亭右建起石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灵隐一景。每逢山雨滂沱,灵隐涧里溪水暴涨,就开闸放水,于是怒涛涌雪,裂石飞花,蔚为奇观。宋朝诗人周紫芝有《观冷泉放闸》二首:
呼猿洞口水溅溅,忽见奔流下九天。乞得少陵三峡句,为君题作倒流泉。
万里西兴浦口潮,浪花真似海门高。谁将一夜山中雨,换作三江八月涛。
南宋陆游有诗《冷泉放闸》:
泉声飞出闸,逶迤绿阴间。此地原无暑,多时不入山。
草疑欹石坠,水定见鱼还。谁得同龟鹤,游吟半日闲。
范成大《冷泉亭放水》,也摄下了“冷泉放闸”的惊险镜头:
古苔危磴着枯藜,脚底翻淘汹欲飞。九陌倦游那有此?从教惊雪压尘衣。
南宋僧如璧为《新广冷泉亭记》。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冷泉亭》:“冷泉亭正在灵隐寺之前,一泓极为清泚,流出飞来峰下,过九里松而入西湖。”明弘治时(1488-1505年),岸摧闸废,水面隘塞。至万历时(1573-1620年),乃移亭堤上,溪流回合之胜就大为逊色了。而唐代同时建成的“四亭”——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见山亭,均被山洪冲走,于是“莫道炎威可炙手,云林尚有冷泉亭”。明袁宏道《西湖记述》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日,泉渟风泠,可以蠲烦析酲。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粹冷柔滑,眼耳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馀,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张岱《西湖梦寻》对其时的冷泉亭曾作有生动而细致的描写: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
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飔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天启甲子,余读书岣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余谓鸡头实无其松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
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先作歌舞矣。不入西湖,安入乎!
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因忆眉公之言,曰:“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曹哦雪亦有诗嘲之,曰:“烧鹅、羊肉、石灰汤,先到湖心次岳王。斜日未曛客未醉,齐抛明月进钱塘!”
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酲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即慧理、宾王,亦不许其同在卧次。
钟毓龙《说杭州》谓冷泉“其源出于灵隐寺西南百步之近直寺前,潴而为池。曰冷泉者,殆别于其上之暖泉言。傍有洗耳潭,谓尧时巢父尝洗耳于此。”
冷泉
古时,冷泉亭地近呼猿洞。清雍正《西湖志》载:“冷泉在云林寺外飞来峰下。峰有呼猿洞。宋僧智一善啸,尝养猿山中。临涧长啸,声振林木,则众猿毕集,谓之猿父。故峰下至今多猿,时时闻啸声。旧传冷泉深广,可以通舟,唐刺史元藇作冷泉亭于水中。宋郡守毛友以水中作亭,如镜中加绘画,因拆去之,改作堤上。故其诗云:‘试寻橹响惊时换,却听猿啼与旧同’,盖纪实也。”寺前冷泉水咽,山中猿啼声凄,清泉的淙淙水声拌和着声声凄婉的猿啸,构成了风清月朗之夜“泉声啸韵清如笛”的古钱塘十景之一——“冷泉猿啸”。
李醉 冷泉亭
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一直是诗人们流连忘返的处所。白居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苏东坡“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更是这里的常客。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灵隐是他爱去的地方,如《宿灵隐寺》诗曰: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诲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僧徒多怅望,宾从亦徘徊。
寺暗烟埋竹,林香雨落梅。别桥怜白石,辞洞乱青苔。
渐出松问路,犹飞马上杯。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东坡西湖了官事》载:“东坡镇余杭……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则据案剖决,落笔如风雨,纷争辩讼,谈笑而办。已,乃与僚吏剧饮,薄晚则乘马以归。”苏轼有《送唐林夫》诗:“灵隐寺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我在钱唐百六日,山中暂来不暖席。今君欲就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肯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历代诗人即景题咏,佳句繁多。诸如:“听来毕静水生响,看到出神峰欲飞。”“古木三秋猿已去,寒泉六月雪横飞。”“泉声咽石奔难住,岚气侵衣湿不飞。”“忽听奔雷鸣涧底,问人才道是泉声。”“林泉尚如翳石瘦,泉光浑觉抱亭飞。”亭上诗匾充栋: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欧阳中石书 王维诗句)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撰题 许麟庐重书)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石冶棠引俞樾句题 李铎重书)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古联 王伯安重书)
风既能飞,去来何碍;泉宜可饮,冷暖自知。(王翼奇)
峰欲飞来无净土,泉甘耐冷有名山。(黄文中)
还有宋曹既明诗:
朱檐日静轩窗冷,碧嶂云低草树香。山影倒沉波底月,夜阑相对泻寒光。
北宋姚铉(南宋《淳祐临安志》为张履信)《冷泉亭》:
水石一阑干,僧归四山静。携琴谱涧泉,月浸夜深冷。
北宋梅询《冷泉亭》:
古窦鸣幽泉,苍崖结虚字。六月期客游,披襟苦徂暑。
开窗弄清浅,吹鬓疑风雨。不见白使君,烟萝为谁语。
南宋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辛弃疾故乡济南。)
南宋俞桂《冷泉亭》:
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池边幽树古,水底细沙名。
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此中真胜地,林寂鸟无声。
南宋赵师秀《冷泉夜坐》:
众境碧沉沉,前峰月正临。楼中晴听响,池水夜观深。
清净无人世,虚空见佛心。却寻来处宿,风起古松林。
宋方回《乙巳三月王东溪邀饮灵隐冷泉亭》:
渊静涛飞亦壮哉,冷泉亭右闸初开。一时变作跳空雪,万众惊闻喷壑雷。
老鹤远过彭祖寿,巨杉何啻盛唐栽。吾生八十重游此,身健犹堪酒一杯。
元白珽《冷泉亭》:
灵山本清净,一泉渟其中。灵山孤飞来,此水将无同。
山影厌不尽,照见天玲珑。分明千尺冰,不独疑寒虫。
京洛多风尘,到此一洗空。炎寒无二心,凛有操者风。
留然守空梵,万劫岂终穷?骊山有温泉,虚筑华清宫。
元吕止庵《[仙吕]后庭花·冷泉亭》: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峰?
苍猿攀树啼,残花扑马飞。越女随舟唱,山僧逐渡归。冷泉西,雄楼杰观,钟声出翠微。
渔榔响碧潭,王孙徒翠岚。玉勒黄金镫,红缨白面骖。冷泉南,踏花归去,夕阳人半酣。
塔标南北峰,风闻远近钟。佛国三天竺,禅关九里松。冷泉中,水光山色,岩花颠倒红。
鸭头湖光明,蛾眉山岫青。罗绮香尘暗,池塘春草生。冷泉亭,太平有象,时闻歌笑声。
明沈周《自题冷泉亭图》:
入林兜子送斜晖,酒面风情色渐微。白发再来浑觉老,青山久住不重飞。
老僧古寺相逢熟,故国遗踪欲见稀。千个长松卧房近,吹灯还照鹤群归。
明张舆诗:
小朵峰峦拥翠华,倚云楼阁是僧家。凭栏尽日无人语,濯足寒泉数落花。
明林丹山诗: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宋刻“流出”作“流向”。)
明郎瑛《七修类稿·冷泉猿嘶》:
冷泉亭下北山陲,曾见雌雄共引儿。惯听山僧朝说法,能随木客夜吟诗。
松坡日暖人游后,蕙帐风寒鹤怨时。惆怅遗音无处觅,竹溪啼老野棠汁。
清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卷三沈启南《仿大痴道人灵隐山图》卷诗:
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酒随游客无虚日,云伴侍僧住好山。
松阁夜谈灯火寂,竹床春卧鸟声闲。佛前不做逃禅计,丘壑宜人久未还。
清朝名媛王慧《冷泉亭》,着意表述了“冷”的意境:
泉声檐槛外,林壑杳然深。人世热何处?我来猜到心。
松林藏日色,潭底卧峰阴。一自乐天记,山光寒至今。
……
冷泉亭上的联文同样诗情画意。据《西湖楹联与景典》,旧时有联:
圆机夙共溪相答,妙语人同石共谈。(雍正)
山峰岂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流。(赵铁山)
常恐峰来更欲去,不愁泉冷热无时。(黄霖)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峰高世外,孰从飞去悟来因。
世出世清一泉水,住无住心半峰云。(以上升泰)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尽倘来,莫问峰来何处;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杨叔怿)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左宗棠)
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金安清)
洗热肠,泉是冷好;卫净土,峰特飞来。(范抡选)
丘壑定禅心,泉水出山犹自冷;
烟云空变幻,峰峦何处更堪飞。(郭昆焘)
洗热肠,泉是冷;护净土,峰飞来。(祝庆年)
胜景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飞不去;
佳游若昔,亭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瞿传尊)
未出山时,一寒至此;飞来峰下,有亭翼然。(李淡愚)
有本者如是,如几其神乎?(吴芝瑛)
此外还有:
菩萨也具热肠,泉水何尝着意冷;世界分明实地,此峰怎见是飞来。(林迪臣)
不必问泉冷何时,舀一勺煮沸沏茶,便算此行有幸;毋须考峰来甚处,看几眼腾飞架势,可云这次不空。(魏寅)
不愁泉冷无时热;常恐峰来更欲飞。(黄霖)
春秋阅尽水长冷;风雨到来山欲飞。(佚名)
我来尝泉,根本不冷;君且看峰,何曾有飞。(佚名)
尚有热心,肯与人共冷;何堪退步,甘让峰飞来。(张学智)
名联故典也见于旧时笔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冷泉亭》:
杭州冷泉亭有联云:“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相传为董香光句。又天台范抡选题联云:“涤热肠,泉是冷好;卫净土,峰故飞来。”句有作意。西安吴辛峰学博庆太谓“故”字平弱,当以“特”字易之,良然。
一石激起数层浪,传为董其昌的这个耐人寻味的提问,引起了后世众说纷纭的回答和议论。一位无名氏作答道:
泉冷几时,问孤松而不语;
峰来何处,输老鹤以长栖。
杨叔怿也是似是而非,答非所问: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尽倘来,莫问峰来何处;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
清左宗棠来到冷泉亭倒是颇有所悟,于是答了一副隐寓禅理的联句: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俞樾《春在堂随笔》亦云:
灵隐冷泉亭,旧有一联云:“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其语甚俊。左季高伯相大书一联云:“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为山灵作答语,亦妙。金眉生廉访则又作一联云:“泉水淡无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觉;峰峦青不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此亦山中一重公案矣。
《春在堂随笔》中另一则故事还将这场延续数代的文字游戏引进了一个文人家庭:
灵隐冷泉亭,旧悬一联云:“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乱后失去,寺僧嘱吴平斋观察补书之。戊辰九月,余与内子往游,小坐亭上,因谈此联。内子谓,问语甚俊,请作答语。余即云:“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内子云:“不如竟道‘泉自冷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相与大笑。越数日,次女绣孙来湖楼,余语及之,并命亦作答语。女思久之,笑曰:“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出飞来。”余惊问“项”字何指?女曰:“不是项羽将此山拔起,安得飞来?”余大笑,方啜茗,不禁襟袖之淋漓也。
尽管众说纷纭,人们还是兴犹未尽,于是在灵隐寺天王殿门口的石柱上,又出现了一副楹联,借对店内端坐的“迎客僧”大肚弥勒佛对这副明朝联语作了续联: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诗、联以外,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吴郡王冷泉画赞》还展现了一幅以冷泉亭为背景的神仙画卷:
庄简吴秦王益,以元舅之尊,德寿特亲爱之。入宫,每用家人礼。宪圣常持盈满之戒,每告之曰:“凡有宴召,非得吾旨,不可擅入。”一日,王竹冠练衣,芒鞋筇杖,独携一童,纵行三竺、灵隐山中,濯足冷泉磬石之上。游人望之,俨如神仙,遂为逻者闻奏。次日,德寿以小诗招之曰:“趁此一轩风月好,橘香酒熟待君来。”令小珰持赐,王遂亟往。光尧迎见,笑谓曰:“夜来冷泉之游,乐乎?”王恍然顿首谢。光尧曰:“朕宫中亦有此景,卿欲见之否?”盖垒石觅泉,像飞来香林之胜,架堂其上曰冷泉。中揭一画,乃图庄简野服濯足于石上,且御制一赞云:“富贵不骄,戚畹称贤。扫除膏粱,放旷林泉。沧浪濯足,风度萧然。国之元舅,人中神仙。”于是尽醉而罢,因以赐之,亦可谓戚畹之至荣矣。画今藏其曾孙洁家,余尝见之。
现在的冷泉亭在灵隐寺天王殿前,冷泉溪畔;重檐木构,四犄角十六柱。溪旁小路写有“冷泉”两字。
在冷泉亭附近,还有壑雷亭和春淙亭。壑雷亭建于宋朝,春淙亭建于明朝。春淙亭初建时,原在飞来峰路口的合涧桥,清乾隆年间才移建于回龙桥上。两亭都得名于苏东坡的诗句“灵隐寺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风格完全不同。一临静水一池。一临奔穿石隙、暴如跳珠、哗然有声的溪泉。虽相隔几十步,亭也相似,意境全然不同。游冷泉亭和灵隐寺,春淙亭和壑雷亭是必经之路。
到了近代,冷泉泉眼已被泥沙淤塞,冷泉亭也颓落不堪,冷泉名胜已是徒具虚名。解放后清理冷泉池的乱石、泥沙时,才重又发现了冷泉泉眼,恢复了旧观,将冷泉亭修葺一新。
据唐陆羽《二寺记》和宋周密《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在冷泉之上,还有暖泉(温泉)、醴泉二泉。暖泉一名“涡潴东屿”,水温,虽冬不冰。宋郭祥正有诗咏此:
山雨春归后,青浦涡渚东。日高鱼鸟散,烟淡一林风。
醴泉,据陆羽记载可以疗疾,又据《西湖渔唱》诗注:“醴泉在涡渚右,大历六年忽出,酌之疗疾。”郭正祥也有诗:
不为太平出,胡为名醴泉。兵戈方满目,聊以慰凶年。
此二泉后来不知何时湮没。清陆次云《湖壖杂记》提到杭州温泉时说:“余考《武林旧事》,云灵隐冷泉亭上,又有醴泉、温泉,今皆湮没。夫醴泉无源,或偶出而旋涸,不必问矣。若温泉者,钟山谷之灵,特舒神异,今虽不见,必伏于浮埃浅土之中。余为表出其名,有望于好事者寻而疏之,以助西山之胜,使天地间更益一境。”
近来,有人在“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的俗谚中,加进了“两高不高、冷泉不冷”,称之“西湖五怪”(按杭谚还有短桥不短、新桥不新、三潭不潭、曲院无曲和柳浪闻莺不见莺等共所谓“西湖十怪”)。其中的长桥不长是短的,断桥不断是完整的,孤山不孤是山体与栖霞岭在里西湖底部是相连接的,而冷泉却真的是冷的——“古木三秋猿已去,寒泉六月雪横飞。”
不过确有一位诗人从水声中听出冷泉的不冷来。这位诗人就是明代的林丹山,他写道:“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听泉也有各种听法,一种是听到泉声汩汩,令人添起凉意,一种是声韵佳绝,如闻仙乐,还有一种是从泉声中悟出哲理来。他怀疑冷泉是否真冷,能否永远保住清冷,所以他说“冷暖年来只自知”,冷泉在山也许是冷的,但是一流到笙歌盈耳,箫鼓满湖的山下去,就投身到载歌载舞的“销金锅”(西湖别称)热浪里,一丝“冷”意也没有了。同样的听泉,杨万里在一首《宿灵鹫禅寺》中也说道:“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这四句诗是嘲讽冷泉在山似壑雷鸣,流到西湖就悄不作声,隐嘲那些山林逸士在山好发议论,一封上高官厚爵就不声不响了。厉樊榭一句诗最好:“听泉今见解人稀”,可见真正会听泉,从泉声中领会人生道理来的人并不多。金安清联文中“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的话,也是要后人品解“冷”字滋味,从壑雷声中有所感悟。
分享到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灵隐寺(6)
林洪【冷泉亭】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冷泉亭记》白居易
冷泉亭记---白居易
一天一首古诗词——冷泉亭
千家诗(七十九)——冷泉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