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饭桌上的19种野菜您都知道?

有“植物王国”的美称的云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可供食用的野菜更是随处可见。云南民间食用野菜的历史相当悠久,老一辈吃野菜是困苦生活的标志,而如今正转变为新一代人们尝新鲜、追求回归自然的一种新时尚。今天就让林度君来给您数数云南餐桌上的19种野菜。(像荠菜蕨菜折耳根这样大名鼎鼎的野菜林度君就先不说了。)

清明菜

别名:年菜、火花菜、鼠曲草、面蒿、味低喳啦(哈尼族)

生态:二年生本草,多生于道旁田野及埂边。

形态:茎高约10至50厘米,基部分枝多,直立或斜生,全体密披白色的棉毛,幼小时伏地丛生,以后逐渐长出茎叶,叶互生匙形或披针形,边全缘,顶端钝。黄色小头状花排列成伞房花序,苞片膜质光滑,叶面密生众多白色小绒毛,呈灰白色。果瘦,椭园形细小。

采食季节及方法:2月至5月采嫩尖,用开水漂一次,加在米中做饼或做饭吃。

鬼针草

别名:搓搓菜

生态:一年生草本,多生于田野、荒地旁,尤其是水沟边为多,路旁也有。

形态:茎高0·3至1米;三出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倒心脏形或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细尖齿,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列;头状花序,有长柄,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果瘦,黑色,顶上有倒毛的硬针刺。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9月,采其嫩叶及枝端嫩尖,炒吃。

马兰头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野间。

形态:茎高不到1米,叶绿色平滑,互生,披针形,有粗锯齿,叶质粗涩,下部的三脉明显,秋天梢上分枝,枝头各生一头状花,带蓝色,无冠毛。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4月鲜嫩时采全株用开水烫后,凉拌或炒食。

尖刀菜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边地头。

形态:叶披针形,基部老叶有时呈羽状分列,夏天茎端分枝,着生头状花序,由黄色舌状花冠合成,果实生白色冠毛,能乘风飞散。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8月,采其嫩叶炒吃。

辣子草

别名:黄花菜、叉叉菜

生态:一年生草本,遍生于田野、荒地和菜园附近。

形态:茎高10—60厘米,叶树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叶尖钝或渐尖,基部稍圆,边缘有粗糙的锯齿,头状花序,花很小,黄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5至7月采嫩尖和嫩叶,用开水烫,再用清水洗到无苦味,然后炒食或煮汤。

枸杞

生态:蔓生灌木,多生于田园边及道旁。

形态:枝蔓状拱形,小枝浅黄色,有短刺。叶片卵状披针形,全缘,基部楔形,互生或二三叶丛,叶柄短。花期9—10月,花腋生,几朵丛生,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轮状花冠,浅紫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四季均可采嫩尖技能叶,煮汤吃。

登龙菜

别名:佛座草

生态:草本,长于田边地头、菜地及潮湿的地方。

形态:叶对生,下部叶具柄,上部叶近无柄,有钝齿,叶面绿色,背面浅绿色。花为叶生,唇形花,紫红色。茎四棱。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10月采嫩叶炒食。

刺苦菜

别名:五家尖

生态:落叶灌木,多生长在山脚下及半山坡上。

形态:茎高可达3—3·5米,干枝均有刺。叶互生,有长柄,小叶倒卵状形,边缘有锯齿。花小形,呈伞形花序,花绿白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5月,采嫩尖,开水烫后炒吃,味微苦凉。

马蹄叶

别名:田根菜、连钱草、积雪草、崩大碗、帕萝、帕温(傣族)、板抄窝巴(哈尼族)

生态:多年生葡萄草本,多生于低凹潮湿地带、水沟边或小树丛中。

形态:茎细长,在地上延伸,叶腰子形,边缘有低平钝齿。小伞形花序腋生,花下部白色,上半部淡紫红色。果子扁圆形。

采食季节及方法:四季均可采嫩叶生食或炒食。

繁缕

别名:糯米菜、鹅肠菜、

生态:一年生草本,多生于菜地或田间阴湿的地方。形态:茎长20—40厘米,绿色,圆柱形。花瓣白色五片。果卵形,种子皮面有钝瘤。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10月采嫩茎或嫩叶,先用开水烫,再炒吃或凉拌。

车前草

别名:蛤蟆叶、帕哑印支(傣族)、跌马阿耶(哈尼族)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野、路边、沟边及空旷的地方。

形态:叶自短根茎丛生,广卵形或矩圆形,具长柄,上面有槽。花小而多,为直立穗状花序。果卵形以至纺锤形。

采食季节及方法:4月至7月采嫩叶,用开水煮3—5分钟,再用清水漂后炒吃。

灰条菜

别名:灰灰菜、灰苋菜、灰藜

生态;一年生草本,生于路边、田野、荒地杂草中。

形态:茎高0·6—1米,叶长卵形,基楔形。茎光滑,分枝稍多。6—8月开花,花腋生或顶生。果为胞果。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7月采嫩茎叶,用开水烫3—4分钟后炒食或晒干儲藏。

桔梗

别名:兰花根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

形态:根肉质,呈圆桶形,外面淡黄褐色,味苦。茎高1米余,叶无柄,卵形、矩圆形以至卵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白绿色,互生。秋季着生美丽的钟状花,蓝紫色或白色。种子卵形至椭圆形,褐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12月采根煮食。

酸浆草

别名:小酸芽、三叶酸

生态:多年生平卧多枝的草本,生于田野、路边、山坡及山脚。

形态:茎葡匐状长10—50厘米,节生根。叶互生,呈倒心形,无柄,色淡绿。花黄色,花后结圆锥形果实,成熟后裂开,弹出种子。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7月采嫩茎嫩叶,用开水烫后炒吃,味酸,可生食。

棠梨

别名:野棠梨、川梨

生态:落叶乔木,树高数米,枝条有刺,多生在山谷、丛林中。

形态:叶互生,皮质,有卵形或长圆形,有的有毛,有的无毛。伞形总状花序,花白色。果球形,褐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4月采花序,用开水烫后炒吃,果可生吃,味甜酸。

女贞

别名:马野花、细毛毛花

生态:常绿乔木,多自生于山谷、水边及村寨附近。形态:高达3—5米枝,开展。叶对生革质,全缘,卵形,叶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花白色,具短柄,为顶生的圆锥花序。

采食季节及方法:2月至5月(以3、4月最好),采嫩花,用清水漂数次,去水,再掺饭或炒吃。

四叶菜

别名:田字菜、四瓣草、水碓菜、破铜钱、苹、帕汪(傣族)、禾兜阿呀摸(哈尼族)

生态:多年生水草,生于池沼、水田及静止的浅水中。

形态:根茎横卧泥中,细长而柔软,有分枝。叶全缘,倒三角形,有四片小叶,背面褐色。果卵形或圆形。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8月,采全株,洗净炒吃。

竹叶菜

别名:竹节菜、鸭跖草、肉草、竹壳菜、薄为、帕哈(傣族)、阿味丫摸(哈尼族)

生态:一年生草本,生于平地路边阴湿地及小树林边。

形态:茎高30厘米余,具明显的节,呈绿色或暗紫色。叶互生,鸡心形至披针形,光滑无毛。花瓣两片,蓝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4、5月份采嫩茎及嫩叶用开水煮5—10分钟,再用清水泡去苦味后炒吃。

野鸡冠菜

别名:青葙

生态:一年生草本,多生于路边、田边及荒地。

形态:高3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似鸡冠形,花桃红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2至9月采嫩叶,用开水烫后炒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常见野菜>>云南百科信息网
中草药图谱9
食用野菜大全
中草药图片大全 > 耳鼻喉科 > 鼻炎、咽喉炎用药篇
奇花异草闹春意,静观自赏惹幽香2
中草药图谱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