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扶阳第一要药
扶阳第一要
扶阳第一要药,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它的真实身份——附子。附子本身有毒,很多人都比较惧怕它,但从古至今,也有不少人对附子十分钟情。若能掌控好附子的用法用量,其实附子在疾病的治疗上,是大有功效的。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5克。宜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以口尝无麻辣感为度。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淡附片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力强,用于亡阳厥逆,风寒湿痹,水肿等;炮附片温肾暖脾作用好,用于脾虚泄泻,宫冷不孕。生用内服易中毒,多作外用。
【临床应用】
1、附子煨羊肉。适用于心悸,阳痿,手足冰冷,腰膝冷痛,四肢乏力,尿频等症。取制附子15克,羊肉500克。将羊肉洗净煮熟,切成寸块,加入附子、葱段、姜片、料酒、清汤,上锅蒸3小时。吃时可调些胡椒粉。早晚各食1次。(《药补食补指南》)
2、附子粳米粥。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适用于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制附子6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3克,煎煮两次,将两次药汁合为一处。粳米200克,加入大枣 6枚、药汁、水适量熬至粥熟即成。(《金匮要略》)
3、治寒湿痹证,症见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炮附子15克,茯苓10克,芍药10克,人参6克,白术12克。水煎分三次服。(《伤寒论》附子汤)
4、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制附子15克,甘草(炙)6克,干姜6克。水煎服。(《伤寒论》四逆汤)
5、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四肢厥冷,肠鸣腹痛,泻下清稀,或夹有不消化饮食,或呕吐不食,舌淡苔白,脉沉细,属阳气虚弱,脾虚中寒证。炮附子6克,炮干姜9克,炒白术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水煎空腹温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
6、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症见小便不利,畏寒肢厥,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炮附子9克,茯苓9克,芍药9克,生姜6片,白术6克。水煎服。(《伤寒论》真武汤)
7、治风湿相搏,发热恶风,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渴不呕,脉浮虚而涩。炮附子12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0克。水煎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8、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近代临床常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之阳虚湿盛证。制附子6克,白术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
9、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泻。熟地 240克,山药120克,山茱萸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桂枝30克,制附子30克。研细末,蜜为丸。每服9克,一日2次。(《金匮要略》肾气丸)
【使用注意】
1、本品辛热有毒,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中毒与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机体对药物敏感等因素有关。
2、实热证,阴虚内热证及孕妇忌服。
3、不宜与半夏、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子、瓜蒌皮、白及、白蔹同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扶阳第一要药”其实还可以这样用,你或许不知道!
肾萎缩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
中药「附子」不传之秘
181、附子(辛温,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郭立中教授运用“温潜法”治疗不寐的经验
《医门法律》中寒门诸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