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治疗宜分初期、中期、晚期等,症状不同,用药也有差别。
  (一)糖尿病性肾脏病早期的中药治疗法: 
  早期时由於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脏增大,尿中出现蛋白质,主要由於脾肾虚,精气外泄,气血亏损,肌肉经筋失养,人日渐消瘦,身体乏力、口乾口渴,舌淡舌苔白,脉沈细。是一种正气虚又内有湿热的病变,中药治疗处方以清补消渴饮治疗。
  主要药味:人蔘、淮山、茯苓、桑白皮、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莲子蕊、川芎、知母等药煎服,此方药对於脾肾虚引起的糖尿病有效,可以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促进细胞膜增生,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减少蛋白尿。 
  (二)、糖尿病性肾脏病中期的中药治疗法: 
  糖尿病性肾脏病中期属於肾病总合症,它的主要症状:口渴口乾、身体乏力、全身水肿、蛋白尿、胸部郁闷、食欲不佳、面色晃白、四肢冰凉、恶心,舌苔滑腻、脉沈缓等。中医称脾肾阳虚之症,宜用实脾饮加减药治之。 
  主要药味:附子、桂枝、白术、茯苓、淮山、扁豆、木瓜、厚朴、大腹皮、苍术、人蔘、桑白皮、甘草等水煎服。
  (三)、糖尿病性肾脏病晚期的中药治疗法: 
  糖尿病性肾脏病晚期属於,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主要症状,口乾不欲饮,倦怠乏力,腰酸、全身浮肿、恶心欲呕,面色晦暗,贫血、四肢冰凉、口内有尿臭味,身痒,容易流鼻血、小便出血、或心悸气短不能平卧、或四肢抽搐,神识不清,尿氮素,肌酐酸升高,患了这种病治疗上比较困难,属於肾脏萎缩或尿毒症,严重时必须洗肾或做肾脏移植。在未洗肾之前,采用温阳利水中药处方,以补肾解毒汤治之。 
  主要药味:泡附子、泡乾姜、生大黄、党蔘、茯苓、木瓜、陈皮、厚朴、山茱萸、薏苡仁、扁豆、黄连、泽兰等水煎服。
  以上处方是中医的特色,其中药物大黄是尿毒症必用之药,是寒凉解毒泻下之品,附子是温补肾阳助元气之要药,配合温脾利湿药,此方药治好很多糖尿性肾脏病,特别提出来报告,希望能治好更多的病人,但是要服药前最好请教中医师以求对症下药,效果更安全。
  糖尿病并发两脚腐烂的中药治疗验方 
 患糖尿病人如果久治不愈或治疗不当,容易引起末稍血液循环不良,代谢阻碍,刚开始自觉脚底易麻木,进而会感觉刺痛,或因外伤皮肤,护理保养不良,脚趾发黑疼痛,最后导致腐烂发臭,缠绵日久,需以银花解毒汤配合滋脺饮轮流给药治疗,外扑牛黄粉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痊愈。 
  银花解毒汤主要药味:金银花一两、元蔘三钱、桔梗五钱、甘草三钱、黄耆一两、当归二钱水煎服。
  滋脺饮:生地六钱、枸起子、五味子二钱、山药一两、黄耆一两、花粉六钱、金银花一两、何首乌五钱等药,配合动物胰脏炖服。糖尿病并发水肿的中医治疗验方 
  糖尿病引起水肿的原因,大部分与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神经病变、营养不良、肥胖、及药物等有关,临床上又以糖尿病肾病为最多见。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属於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著病情的进展,由於长期燥热耗气伤津,又演变为气阴两虚,病久则容易阴损及阳,造成阴阳两虚,脾肾衰败,水湿之气停留,泛滥肌肤而发生水肿,除此外,水肿与气虚、血瘀也有一定的关连。 
  (一)、气阴两虚、水湿停留,宜补气养阴渗淡利水,用黄己黄耆汤和六味地黄汤加味。
  (二)、瘀血内阻、水液潴留,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以桃红四物汤加血府逐瘀汤治之。
  (三)、脾肾气虚、脾气不运,宜温脾补肾补气行水,以蔘苓白术散加味治之。
  (四)、脾肾两虚、水湿泛滥,宜健脾补肾、化瘀利水,通利消渴饮治之。
  (五)、阴阳两虚、水湿内停,宜调补阴阳泄浊利水,以金匮肾气丸加人蔘、冬虫、大黄等药治之。糖尿病引起前列腺(摄护腺)肥大症的中医治疗验方 
  前列腺肥大症的原因是,男性在四十岁以上至六十岁左右的人容易患前列腺肥大症,尤其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并发摄护腺肿大的人更多,主要因为糖尿病人容易引起微血管硬化,影响内分泌因素及容易发生前列腺慢性炎症有关。 
  前列腺肥大症的主要症状是膀胱颈部阻塞而引起排尿困难。一般分为三个病期:
  第一期:需用力排尿,尤其夜间增加排尿次数,排尿次数多但尿出困难。
  第二期:排尿障碍严重,想要排尿却排不出来,即使排得出来也很费时间,而且点点滴滴排出,每次排尿后膀胱内感觉还有残留尿液。
  第三期:膀胱内的残尿不断增加,无意识排尿,造成膀胱扩张,少量的尿液由尿道口溢出。
  前列腺肥大症的并发症是前列腺腺体增大后,会阻塞尿道及膀胱颈部,使膀胱逐渐扩张,膀胱肌肉肥厚及输尿管发生扩张,引起肾盂积水和肾功能衰退,严重时会引起尿毒症。前列腺肥大症的中药治疗处方以济生肾气丸加蜣螂、桑寄生、女贞子配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最有效的。
  济生肾气丸的药味:肉桂、附子、淮山、茯苓、熟地、牡丹皮、泽泻、牛膝、车前子、山茱萸等药。
  加味桂枝茯苓丸的药味:桂枝、茯苓、芍药、桃仁、牡丹皮、王不留行、清华桂、沈香、琥珀等药。糖尿病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验方 
  糖尿病引起排尿功能障碍主要是膀胱感觉麻痹,排尿功能障碍,又称无张力性膀胱,最主要原因为副交感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膀胱收缩肌减弱或无力,或交感神经受损影响三角肌和内括约肌以致成为尿潴留。 
  主要症状在早期仅表现排尿间隔延长,或轻度排尿困难,或有少量残尿,流尿时间延长,膀胱感觉轻度减弱。晚期每次排尿困难,排尿后有滴尿的现象,甚至出现完全性尿潴留而导致假性尿失禁,并经常发生尿路感染,最后容易发生氮质血症,而引起尿毒症。
  糖尿病引起排尿功能障碍中医分为气闭性、热淋性、阴虚癃闭性、肾阳亏损性等不同的排尿功能障碍。 
  (一)、气闭性排尿功能障碍
  小腹经常胀满或拘急,小便涩滞不通,小便后常余泣不尽,精神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弱无力。治法:补中益气,化气通淋。以补中益气汤和春泽汤治之。
  (二)、热淋性排尿功能障碍
  小便赤涩有时会有灼热感,尿液淋沥不已,时发时止,遇劳累时容易发作,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舌赤脉沈细数。治法:养阴补肾,清热通淋。以知柏地黄丸加减。
  (三)、阴虚癃闭性排尿功能障碍
  小便点滴或不通,尿少色赤,头昏目眩,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口燥咽乾,神疲倦怠,夜梦遗精,舌红苔薄,脉细数。以滋肾通关丸加龟板治之。
  (四)、肾阳亏损性排尿功能障碍
  小便点滴或不通或排尿无力,或尿失禁,脸色晃白,腰以下冷,腿膝无力,舌淡胖,脉沈细无力。治法:温补肾阳,通利膀胱。以济生肾气丸加减治之。糖尿病并发眼部疾病的中医治疗验方 
  糖尿病最容易造成的眼部疾病,如视网膜出血、白内障、暂时性屈光改变、色素膜病变、青光眼、其他如眼肌麻痹、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病变、眼部感染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著糖尿病人人数日渐增加,因而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引起致盲人数也增加,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原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糖尿病患者血液容易出现四高二低的微血管紊乱,即高凝、高粘、高聚、高浓度、红血球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溶?功能降低,易於形成血瘀和血栓及高血糖引起的生化改变,内分泌代谢障碍等因素而产生视网膜病变。 
  (一)、气血亏虚型
  视物昏花面色苍白,纳差便溏,苔薄白舌质淡,脉沈细无力,以八珍汤加谷精子、密蒙花。若舌紫暗有瘀斑加茺蔚子、琥珀等药治之。
  (二)、肝火炽盛型
  云雾动荡视物颠倒,心烦失眠胁肋胀痛,溺赤便乾,口苦口乾,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木贼草、蝉蜕、白蒺藜、夏枯草。身热口渴加石膏知母,胸闷呕逆加竹茹、括蒌等药治之。
  (三)、肾精亏虚型
  眼睛乾涩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加味驻景丸加肾气丸等药治之。糖尿病并发肝胆疾病的中医治疗验方 
  糖尿病并发肝胆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肝脏肿大或脂肪肝、肝硬化。 
  糖尿病与肝脏疾病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在肝脏疾病的基础上还常见有胆囊肿大、收缩无力,且易发胆囊炎和胆石症,其中,由核状牙胞菌引起的气肿性胆囊炎,约占糖尿病胆道感染的38﹪,死亡率极高。中医学认为此属於消渴并发'胁痛'、'胃脘痛'黄疸'范围。主要辩证分为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肝肾亏虚,瘀血内停等。 
  (一)、肝气郁滞型肝胆病
  主要症状:胸协胀满、痛甚涉及肩背,或发无定时,急躁易怒,三多症状不明显,或嗳气呃逆,食欲不振,常因生气郁怒或食用油腻之品使病情加重,脉弦细或弦数。此型的糖尿病者,每因情绪波动,血糖就进一步升高。临床常见糖尿病合并轻度肝功能损伤,或轻度脂肪肝、胆囊炎。主要因肝郁气滞,木失调达,疏泄无力所致。肝气横逆则气机阻滞而胁下胀满,怒气伤肝,情志不舒后而病甚;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舌脉皆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川芎、白芍、郁金、白术、当归、香附、荔枝核、鸡内金、甘草等药。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当归柔肝养血,颐养肝体,荔枝核入肝肾经,合川芎理气活血止痛,降血糖,白术、鸡内金、甘草共同健脾和胃。诸药合用疏通肝气,和胃理气,达到气血和畅。
  (二)、肝郁脾虚型肝胆病
  主要症状:倦怠乏力,口渴而不多饮,食少纳差,多尿便溏,或心下痞满,两协隐痛,急躁易怒,或下肢水肿、头晕目眩,舌淡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此型多见於糖尿病肝胆病病程较久者。 
  治法:疏肝健脾,益气化湿。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薏苡仁、苍术、茯苓、黄耆、山药、佩兰、葛根、泽兰,方中柴胡、白芍、当归疏肝气养肝体;黄耆、苍术、薏苡仁、茯苓、山药健脾气养脾阴,燥湿而不伤阴;葛根升脾之清气,止消渴;佩兰、泽兰共同化湿理脾,活血祛水。
  (三)、肝胆火盛型肝胆病
  主要症状:三多症状明显,烦躁易怒,便秘,精神倦怠,口唇樱红,时有腹痛,或有黄胆,腹部胀满,或胁下疼甚,舌暗红,苔黄腻,或舌红少苔,脉弦滑。此型常见于平时偏嗜肥甘厚味,使湿热内生,积热蕴结,肝失蔬泄,或肝郁气结化而生内熟。
  治法:清肝泻火,利胆通腑。
  方药:大柴胡加减,柴胡、赤芍、白芍、枳实、大黄(后入)、蒲公英、茵陈、金银花、苍术、玄参、金钱草、鸡内金、槴子。方中注重泻火必通利大便,故以大柴胡汤为主,酌加茵陈蒿汤利胆;在配合金钱草、鸡内金加强利胆排石的功能;金银花、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功效;苍木配伍玄参,以燥湿不伤阴,又可软坚,方中赤、白芍同用,即有柔肝止痛的作用,又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四)、肾亏虚型肝胆病
  主要症状:两胁作痛,脘痛腹满,形体消瘦,神疲倦怠,甚则大腹膨隆痞胀,口乾欲饮,多尿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此型一般为肝病及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的患者,血糖及肝功长期异常。 
  治法:养阴柔肝,补肾利水。
  方药:左归饮加减。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白芍、黄耆、冬葵子、女贞子、旱莲草、路路通、当归、牡蛎。方中以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补肾水,以黄耆、山药、茯苓补脾之阴阳,冬癸子利水、路路通通络,取其气行则水行之意,当归、白芍养血揉肝,牡蛎酸收敛阴,重镇浮阳,软坚散结,治消渴。诸药合用,滋补肝肾,健脾利水,扶正去邪。
  (五)、肝郁脾虚痰瘀阻络肝胆病
  主要症状:神疲乏力,两协疼痛或症瘕痛有定处,食后痛增,饮食油腻痛甚,或有一点恶心、呕吐、下肢水肿,口渴不欲饮,尿频而浊,舌质暗红或有舌有淤斑,胎腻,脉弦细。消渴日久,脾气不升,膏之下流则尿频而浊,神疲乏力。脾虚水司不动,停於胃,则口渴不欲饮,恶心、呕吐,水气壅滞,水湿氾滥,加之血不利为水下肢水肿。气虚、血行无力,久并入络,瘀血痰浊结於胁下则两胁疼痛,症瘕痛有定处,所食油腻加重有形之邪,故而食后痛重。舌脉皆为痰瘀内阻,气虚力弱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去淤。
  方药:健脾降糖饮加减。黄耆、苍木、葛根、山药、丹参、党参、鸡内金、红花、佩兰、陈皮、茯苓、泽兰。方中黄耆、苍术、党参、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去湿利水,止消渴。鸡内金消水谷之积又可止小便频;葛根升清生津,活血;陈皮理气化痰;佩兰芳香化浊;泽兰活血利水;红花、丹参活血去瘀。全方重用黄耆补气升阳治本,佐以化湿去淤治标,使脾健湿化瘀去,津液复生,肝脾得复。 
  (六)、并发肝胆病胆石症
  为什麼患糖尿病的人会并发肝胆病胆石症,患糖尿病的人因为胰岛素不足,无法将自体外来的葡萄糖转换为能量来源供细胞需求,因此所需的能量来源,大部分改为体内的脂肪,少部分则来自蛋白质,所以储存於人体各部脂肪将会被运送至肝脏,因而增加血中脂肪、胆固醇浓度会升高,这些脂肪於肝脏内,经代谢后即会产生酮体。由於血糖控制不能持续,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在肝脏堆积而演变成脂肪肝,这种病患检查血液中性脂肪会高,成为高脂血症,胆汁分泌不正常,容易演变成胆囊炎、胆石症及胆囊机能不全,并容易造成糖尿病性神经炎,肋骨神经会痛会牵引到肩部或背后,往往因此病情扩大,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防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 尿路感染
小便不利
中医辨治尿道综合症
五苓散加减治前列腺增生症医案、配方
《四圣心源》“燥土疏木”法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证启示
吕仁和治疗小便不利应用五苓散的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