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札记

在我7岁那年,我进入小学,已经是1982年,距离改革开放的提出已经4年,距离“文革”还不是很遥远的事,乡村还到处是一片落后的地方,那里还没有电灯电话,更不要说楼上楼下了,有砖瓦房就已经是幸福人家。

此时,在江淮平原上的乡村,依然看不到改革开放的影子。那时的行政划分是省、地区、县、区、乡、行政村,而我所在的区是临泉县的宋集区,就读村小——朱老庄小学。学校的规模很小,一到五年级,每个年级一间房舍,几个教师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印象中教师也是很缺的,一个教师带一两个班的课,那是常事。

那时的生活可真是贫苦,学校还都是土坯房,窗子是木窗,早上是里面一片漆黑,房顶是一丛丛麦草,遇到下雨天,简直是苦不堪言:教室里雨水滴答作响,伴随着朗诵声,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合音。而所谓的课桌不过是一条长板凳,一条坐三四个人,而自己坐的都是从自己家里带的凳子。印象最深的是遇到下雨天,因为没有胶鞋,只好赤脚上学,有时一不小心脚就被什么锐物划破了,雨伞就更不用说了,仅仅是用肥料口袋里的薄膜做成的雨披,风如果刮得大一点,就有被风撕破的可能,常常是到了教室就一身的雨水。等到放学归家,刚干爽的衣服又湿了,雨披破了,再缝缝补补,下次照样穿在身上,大概这样过了两三年,才换得一个桐油伞,这伞巨大无比,却又有些怪头怪脑的,用起来十分不方便,但却比雨披强多了。

小学生活,虽然如此,对那些文字却充满了兴趣,也就不觉得苦了。每天放学回去,第一件事是先把作业清理了,再去玩耍,无他,尽一份责任而已。记不得那时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样的了,似乎也是很无趣的,没有可玩的篮球、足球,更别说什么体育运动了,有的只是一群孩子闲聊,追着打闹而已。到了冬天,教室里寒冷非常,大伙靠在墙上挤在一起,是为“挤油”,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大概是这样子,能藉此暖和一下。此时的学校还没供电,也就没晚自习一说的了。

小学生活很简单,倒不是那时的生活朴素,实在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学费虽然十几二十元钱,还需卖了省吃俭用的鸡蛋换得的。那时读书亦无人辅导,完全靠自己摸索,又加之不肯在学习上服输,只有死记硬背的了。到了三年级,才多少懂得一点什么,老师讲课简单极了,无非分析课文啊总结段意啊什么的,数学也很简易,即便是自然之类的科目也多是乏善可陈的,老师讲的也不起劲,因为没有人将它放在心上,大概只有语文数学才是主科之故。这样多年下来直到中学,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都不了了然。而课外书几乎是没有的,更不要说去订阅什么报刊了,课外活动也没什么可说的,记不得曾经有过专门的体育、音乐老师,所谓体育有的不过是跑步而已。

说起作文,那时流行着一册作文选,我看的还是叔叔买来的,时常翻阅,什么都觉得很新奇,所谓作文选,基本上是讴歌现代化、学习雷锋的内容,即便是写一丛植物,也是阳光明媚的。不少文章看上去都是很雷同,不管用拟人还是比喻来写,都必须留一个光明的尾巴,那时还不知道这是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是文章的升华。老师布置的作文也都与此类似,常常令我烦恼不已,毕竟我们的生活跟作文选上的相距太远,没有直观或间接的经验,看上去都是那么回事,即便是触类旁通,也都难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不管如何,作文都没有大师的天赋,好在每次还能勉强及格,也曾记点周记、日记什么的,可每回记不了几次,就放弃了,毕竟是一个小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周而复始的就那些事,记起来也就少了乐趣,恰如诗人王国平的诗句:“一切都是往事/一切都是在雪亮的刀刃上行走。”

到了读三年级时,我就到舅舅家去了,他们的村小学教的很不错,而且比我所在的朱老庄小学好玩,校长姓吴,离老家远,就住在学校里,在学校里种上各种花草,可谓别有洞天。虽然在只有短短的一学期,却学到不少的东西,那是因为几个表哥正在读中学,没事时就读下他们的历史、语文教材,前前后后,差不多把初中的所有课本看了个大概,虽然有的文章意思未必明白,所以这以后遇到作文课,也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记得那时喜欢跟着表哥看连环画:《战争风云》、《春秋演义》、《爱丽丝历险记》……我也跟着看,后来还“顺”了一些回家,以至于表哥找不到连环画,首先就怀疑被我“顺”走了,等到他们到我家来走亲戚,自然就到处找被“顺”走的连环画,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也是一大快乐。

在小学最大的乐趣还是阅读,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繁体字,竖排本,读来十分艰难,许多字认不全,这也没关系,毕竟有一些话,顺着读下去也就能明白个大概,如此阅读下来,倒也别有味道。至今想来,也是神往的。后来,陆续看了一些如《神州擂》、《说岳》之类的小说,那时像一般的集镇上,连个书店也没有,即便是书摊也难得遇到一个的,有时在过年时才会有的。一般要买书的话需步行十多里路,到区上的新华书店才能买到,其实新华书店的书店的也不多,加之不是开架卖书,只能遥望一眼,再让服务员拿过来,不要的话,还要吃服务员的一顿白眼。记得我买到的第一册书刊是《民间故事选》之类的书,但整个小学阶段我买的书很少,顶多十多册而已。

在舅舅家住了一个学期,又回到了原来的村小学。学校因为过于破旧,而重新选择地点盖了砖瓦房,也不过前后两排房子罢了,远没有什么规模,桌子跟以前的没有两样,板凳还需自带。而现在这所学校几经搬迁,加之现在的学生嫌乡村教育的落伍,又缺乏有经验的教师,都去县城读书,就停办了。这不过是20多年的事情,想来不免令人唏嘘。

整个小学阶段,我表现的都不够优秀,所以课代表、先进学生什么的都没我的份,奖状都没得过一张,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更少了。可见那时是多么的愚笨,但我还是代表学校参加了区上的两次学科竞赛,由老师带队,去的不过是三五个人,到了区上的小学,先是安排考试,由于事先没有做什么准备,自然是考得不怎么样的了,似乎这都无关紧要,老师似乎也没想着获得名次这等好事。但每次考试的中午,都要在区上吃饭,饭菜都谈不上,只是找家馆子,来碗稀饭,加上油条罢了,老师若是阔绰一点,或许能吃碗肉丝面,在小学生的我看来,无疑是一顿大餐了,因为大家平时在家里吃的无非是馒头面条罢了(因为主产小麦之故)。

五年级还没结束,就去宋集中学参加中考,上午语文,下午数学,思想品德、自然合在一起考的,考试一天就结束了,而考试的具体内容都记不得了,惟有作文标题依稀记得是我的母校,写的什么,也记不住了。过了段时间,读中学的表哥来我家说,考上了。等到暑假结束,就去读中学了,小学生活也就正式结束。

不过,回首过往的生活,正如英国随笔名家赫兹利特在《谈绘画的乐趣》一文结尾时写道的:“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家时看见金星悬在一户穷苦人家的屋顶上,那一刻我的心里产生了许多别样的思想和情感,那种感觉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真不免令人感慨了。

选自《小学学什么:英才是这样炼成的》,蒋葆华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歇后语 谚语,记熟这些,再也不怕孩子作文没话写了
【原创第1003篇】师生之间,也就是一场擦肩而过的缘分!
💕悦读 || 乔镜伊: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随笔|我曾是个补习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能用到的好句、好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17篇高分作文带点评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