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羊在牧”新考——夷羊,就是伊萨、颛顼

“夷羊在牧”新考——夷羊,就是伊萨、颛顼  


《国语·周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又说:“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这两段话,说的夏、商的兴亡和发生的征兆。但过去的注释不清,特别是“夷羊在牧”,简直就摸不着头脑。

先看夏之兴亡。兴的征兆是融(大禹)生于崇山(龙山西段,即大禹山);亡的征兆是回禄(火正、火神)“信(隔宿)”于耹(鲧)的大穴(在集安市东郊)。这些基本可以讲清,因为大禹生于集安大禹山。耹,就是伯鲧的另名。但是,商的兴亡征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梼杌就是鲧。《书》:舜放“四凶”,殛鲧于羽山,就是把鲧处死后投入太湖。《左传》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语,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狼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当然,这是舜的个人看法,不一定是天下人的意思。杜预云:梼杌即鲧也。舜殛鲧时,是在约4900年前左右;而商汤起事,则在3900年前左右,相差近一千年。所以,殛鲧不是商兴的征兆,而是之前发生的事件。

那么,商兴和鲧有什么关系呢?《国语》明说是“梼杌次于丕山”。这丕山又在何处?鲧又何时次于此山?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首先,鲧次于丕山,就是离开了自己的领地,到达了盖马大山(即单单大岭)之南,现在叫楚山。其次,这时正是商王契(xie,解、谢、薛姓之祖)之子昭明到达东北东南部砥山(东辽河源)之际。后来,“经八迁始居亳”商汤到达集安西南之台山,“居禹之堵(都)”,“履禹之绩”。所以把当初鲧迁于楚山之时,看成是商人兴起之征兆。按:丕山,就是大山;但丕又有否定的意思,而砥山的砥,则有磨炼和根基的意思;汤到了台山,又有登上宝座的隐喻。把这一史实当作商人兴起的征兆较为合理。

现在,来看关键的一句,商亡时,“夷羊在牧”。牧,均注为牧野之牧,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决战之地。那么“夷羊”又指什么呢?既然前一句指的是鲧,后一句当然也要指一位人物。正如有的注说:“夷羊”喻一贤者,而不能用一个“神兽”来对应一个人。那么这位贤者又是谁呢?

我们发现,“夷羊”就是颛顼的象征,是他的图腾符号。颛顼伊姓,在《圣经》里,耶稣被称为“伊萨”,就是巴比伦人所崇敬的“伊(Ea)神”,其形象是上半身为羊,下半身为鱼。这一形象在印第安人遗迹中有所发现。古巴比伦人就是《山海经》中的伯服,又读为巴比,就是珍宝。“颛顼生伯服”,被派往两河流域建古巴比伦国,他们怎能不崇敬自己的生身父亲呢!所以颛顼就是耶稣,“伊萨”就是“伊(Ea)神”。“夷羊”,还叫阳夷,就是鱼和羊的混合造型,是颛顼的族徽。

在集安,在“耹隧”就是鲧的大穴下方,鸭绿江对岸附近水中,自古就有一大型石刻,叫“羊鱼头”,但始终不知为何物。2014年夏,经考察,证明它和《扶桑国考证》中的“伊神”形象一致;这既证明了羊鱼头即“夷羊”的形象,又证明羊鱼头和鲧隧之间的紧密关系。

商亡时,“夷羊”为何在牧?这一点确实有些难解。我们知道,周人是信奉上帝的,而天主教又是颛顼(耶稣)所创立,耶稣教是颛顼之孙叔德(基督)所信奉所传播。周朝末期宗教改革时,又以基督教命名新教。因此,极可能为周人从西方带回宗教信仰时,“伊萨”也回来了。所以说“夷羊”不是“神兽”,也不是比喻,而是真正的圣贤颛顼,即耶稣的图腾符号。当周武王集兵于牧野时,商亡已在所难免。这时,“夷羊”的出现,就成了明显的征兆。

顺便提一下,征兆说乃“宿命论”或以唯心论解释历史的误区,但是它们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仍可提供线索,因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回禄信于耹隧”,反映了夏桀37年时,东北发生的陨石降落并引发地震和火灾。至今,集安国东大穴里仍残留着过火的痕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宫玉海:《山海经》无“密码” 解读关键是语言
网络小说中的十二祖巫
大禹、伏羲、高句丽、集安的历史渊源
大禹生地、故地、成婚之地极应澄清
登集安玄都山望鸭绿江感怀
集安的羊鱼石到底有多美,为什么很多人都还想再來,看看就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